第117章 宋福根的大招。-《八零:十岁上山打猎忙,全家帮忙》

  宋福根和四妹福丫,骑着驯鹿在园子里逛了一会,院门突然被推开。

  一个穿着灰棉袄,戴着棉帽子的中年男人进了院。

  “哎呀,福根,你家咋多了个牲口棚,还多了一头鹿?”

  “这是,打算养牲口了?啧啧......看来这打猎,是真赚到钱了。”

  男人原本是冲着院里走的,见到驯鹿立马就走不动道了,直接拐到牲口棚前,仔细的观察了起来。

  “这驯鹿,一般人都是鄂伦春人养的,是镇西猎民村弄来的吧。”

  “你家养这玩意还真行,平日能拉货,还能走山路,就是耕田不如牛马和驴子。”

  “要论干活使劲,吃的又少,还是骡子最好。”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既有驴子的耐力,又有马的爆发力,关键吃的还少,若是不打算繁育,是最适合个人家养的牲口。

  宋福根笑了笑:“老马叔,你可真有眼光,这驯鹿确实是从猎民村买的。”

  “这样,等到春天后,打到大些的猎物,也不怕了。”

  现在山里有雪,一般的猎人就算打到大猎物,没帮手的话,用粗树枝用个简易爬犁,也能将东西拽出来。

  等开春山里化了之后,可就不好弄了.......

  至于这个老马,正是隔壁马婶子的男人,之前是队里专门负责养牲口的驴官,在养牲口这方面很有经验。

  虽说,大队还没正式分家,但队里那头脾气古怪的驴,只有他能伺候,倒是提前弄回家了。

  之前有两次,去镇上卖猎物,都是借的他家驴车。

  加上,马婶子和老娘的关系不错,双方走的挺近的。

  “不错,不错,这头驯鹿,看着还算温顺,你家孩子多,养着正合适。”

  老马又夸了两句,不过这驯鹿对老宋家合适,在他看来还是不如驴子。

  毕竟,驴子除了脾气倔点,干活也挺卖力气的,吃的也比牛马少。

  “对了,福根,看屋里好像有客人,我就不进去了。”

  “我刚从大队回来,县里的武装部来电话了,叫你大哥明天去县里,我就是传个话。”

  “咋,你大哥要去当兵?”

  一般情况下,县里武装部的电话,是很少直接打到村里的,除了招兵和退伍的事。

  在宋福根看来,这老马叔想歪了,倒也算正常。

  他轻拍了下雪蹄的脖子,这驯鹿立马就弯下了身子。

  “谢了,老马叔,我大哥不当兵,是因为别的事。”

  “反正,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买摩托车的事瞒不住,野山参奖金的事也瞒不住,只是还没传到灌水村。

  只要这摩托车一骑回家,肯定会有妇女来家里,和老娘打听咋回事。

  到时候,就说奖金都买摩托车,就不会有人来借钱了.......

  这也是,除了方便家人出行,方便大哥将来送李小翠上班外,买摩托车的另一层含义。

  老马没打听到事,也没生气,客套了几句就离开了。

  宋福根则是抓着宋福丫,一脸兴奋的进了屋:

  “娘,大哥,二姐,武装部来电话了。”

  “摩托车的事,应该成了。”

  “太好了,正好明天小翠放假,说要带咱们去研究工业卷,买自行车。”

  “正好,一起过去。”

  大哥这两天,因为摩托车的事,也是没太睡好觉、

  这就相当于,前世小伙子大学还没毕业,就去4S店全款提了一辆新款奔驰,不激动那是假的。

  “大哥,明天带小翠姐去县里。”

  “回来的话,估计这未来丈母娘,你是躲不掉了。”

  宋福根见大哥一脸的兴奋,赶紧给他提了个醒。

  之前已经躲过了一次,这次去县里把人家姑娘都拉上了,又是放假的日子,再躲就说不过去了。

  好在,摩托车,还有飞龙和小银鱼都到位了,再买点好烟,好酒,把握倒是大了不少。

  “对呀,这下,我又紧张了。”

  老娘见状,宽慰了一句:

  “福刚,明天一定得好好表现。”

  “实在不行,要是李小翠她娘不好对付,你就少说话,娘估摸着,李小翠会帮你说话。”

  “没事的,大哥,娘,你们不用更担心,大哥不说话,摩托车会替他说话的。”

  “哈哈哈.......”

  宋福根这话,将所有人都逗的哈哈一笑。

  只有刚吃完饭的孟克尔听的一脸懵逼,这老宋家啥实力啊,这是要买摩托车啊。

  那他和宋福兰的事,还有指望了吗?

  家里真么有钱,福兰的力气还那么大,长得也好看,追的人不得,海了去了.......

  “不行,得加班劲,这几天抓紧将草铡出来,送过来.....”

  孟克尔的心中,如是想到。

  因为望远镜的事,二姐和老娘商量,给孟克尔拿了整整800块钱的买驯鹿钱。

  这钱,足够买一头耕牛,或者普通点的马了,也算是价格不低了。

  费了不少口舌,才让这小子将钱收下,返回了猎民村。

  -----------

  第二天一早,二姐骑着踏雪,将宋福根和大哥送到镇上,接上了李小翠,便一起坐上了去往东宁的客车。

  这年头,乡村大客还未流行,但黑山镇地处龙江省和长白省的交接地带,也算是交通要道,还是能拦到汽车的。

  三人在路边等了十多分钟,就有一辆草绿色的丹东黄海,晃晃悠悠地开了过来。

  车头的玻璃窗内,立着一大块白板,上面用红笔写着珲春至东宁的字样。

  车门一开,门口的乘客,一个个的都张开了嘴巴,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冬季的客车,为了保持车内的温度,窗户直接就全封死了,加上里面的乘客挤的多,冷不丁的酸爽味,差点没将宋福根熏过去。

  幸好,他早有准备,在空间中准备了半管牙膏.......

  “福根,跟紧了,别被挤丢了。”

  “没事,大哥,你们看好自己的兜。”

  随着上车的乘客越来越多,原本在门口位置的三人,直接被挤到了车厢中间。

  等汽车又走了几分钟,宋福根终是没能扛住,这一车混合着各种杂味的气味攻击,发动了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