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双喜临门添新丁,海龙船队再扩张-《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虚惊之后,孟家小院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孟礼欢果真如他发誓的那样,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韩晶晶,所有出海和买船的计划都被无限期推迟。

  “海龙号”暂时交给了老刘全权负责,带着其他船员进行一些近海的、安全的捕捞作业,维持着基本的收入。

  孟礼欢则化身成了全职“保姆”,伺候月子般精心照料着妻子。

  端茶送水,揉腿捏肩,陪她说话解闷,恨不得把饭都嚼碎了喂她。

  韩晶晶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心里却甜得像泡在蜜罐里。

  王秀娥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媳妇身上,变着花样地做营养又清淡的吃食。

  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韩晶晶的身体恢复得很快,脸色重新变得红润,肚子也一天比一天鼓得圆满。

  胎动越来越有力,常常能看到她肚皮上鼓起一个小包,又迅速滑开,引得孟礼欢好奇又激动地趴在上面听,跟里面那个小家伙进行“跨次元”的交流。

  日子在小心翼翼的平静中缓缓流逝,秋意渐浓,漫山遍野的柞树叶变得火红金黄。韩晶晶的预产期就在这浓墨重彩的秋色中,一天天临近了。

  孟礼欢提前就托人去县医院打听好了,虽然屯里生孩子大多还是请接生婆,但他坚持要去医院,图个安心。他早早准备好了所有东西:小被子、小衣服、尿戒子(尿布)叠得整整齐齐,甚至还在黑市换了些全国粮票,以备不时之需。

  这天夜里,韩晶晶突然觉得肚子一阵紧似一阵地疼,有了规律的宫缩。有了上次的经验,孟礼欢虽然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但这次没有慌乱。他沉稳地扶住妻子,对闻声起来的王秀娥说:“娘,要生了。我去套车,您帮着晶晶穿厚实点,东西我都备好了在炕梢那个包袱里。”

  很快,一架铺了厚厚被褥的驴车就驶出了靠山屯,朝着县城方向疾行。孟礼欢亲自赶车,王秀娥抱着丫蛋(不放心留她一个人在家)和扶着韩晶晶坐在车厢里。秋夜的冷风嗖嗖地刮,孟礼欢却急出了一身汗,不停地回头安慰:“晶晶,忍着点,马上就到了!”

  到了县医院,又是一阵忙乱。挂号、检查、送产房。孟礼欢被拦在产房外面,像一头焦躁的困兽,来回踱步,耳朵竖得老高,捕捉着里面任何一丝细微的声响。王秀娥抱着睡着的丫蛋,坐在长椅上,嘴里念念有词,不知是在祈祷还是在安慰自己。

  时间过得异常缓慢。孟礼欢觉得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产房的门才终于打开。一个护士抱着个襁褓走出来,脸上带着笑意:“韩晶晶家属?生了,是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儿子?母子平安?!”孟礼欢猛地冲过去,几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襁褓,低头看去。一个小家伙皱巴巴、红通通的小脸露在外面,眼睛紧闭着,小嘴巴微微嘟着,额头上还有几道新鲜的褶皱,像个小老头,但在孟礼欢眼里,却是这世上最漂亮的画面!

  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喜悦和激动瞬间冲垮了他的情绪堤坝!他的眼睛猛地就红了,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滚落。他抱着儿子,像是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手臂都在微微颤抖。

  “俺有儿子了…晶晶给俺生了个儿子…”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怀里的小生命,怎么都看不够。

  王秀娥也凑过来,喜极而泣:“哎呦!我的大胖孙子哟!瞧瞧这大耳朵,有福气!像他爹!”

  等韩晶晶被推出来时,虽然疲惫,但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和轻松的笑容。孟礼欢立刻抱着儿子凑过去,把小家伙轻轻放在她枕边,紧紧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后只化作一句:“辛苦了,晶晶…谢谢您…”

  韩晶晶看着丈夫激动的泪水和身边酣睡的儿子,觉得所有的辛苦和疼痛都值了。

  消息传回靠山屯,又是一阵沸腾。孟家添丁,还是个大胖小子,这在那时候的农村,是天大的喜事!屯里人纷纷前来道贺,孟家院子里人来人往,充满了欢声笑语。

  孟礼欢给儿子取名叫孟海洋,小名就叫海娃,寓意着大海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

  海娃的出生,像一缕最明媚的阳光,彻底驱散了之前那场意外带来的阴霾,给孟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孟礼欢看着炕上并排躺着的媳妇和儿子,看着院子里嬉闹的丫蛋,觉得人生圆满,不过如此。

  但喜悦之余,现实的考量也摆在了面前。家里添了一口人,开销自然会更大。而且,之前因为照顾晶晶和等待孩子出生,第二条船的计划已经耽搁了太久。渔业三队那边虽然收了定金,但迟迟不过户,对方也催问了几次。

  这天晚上,哄睡了孩子,孟礼欢搂着韩晶晶,商量起正事。

  “晶晶,海娃也满月了,你身体也恢复得挺好。俺寻思着…那第二条船,不能再拖了。三队那边催了,再不过户,怕是要黄。”孟礼欢小心翼翼地说道。

  韩晶晶靠在他怀里,点点头:“嗯,俺知道。家里现在开销大,是该忙活正事了。你放心去吧,俺和娘能照顾好海娃和丫蛋。”

  得到妻子的支持,孟礼欢心里踏实了。

  第二天,他就带着尾款,去渔业三队办理了正式的过户手续。“辽渔3107”正式成为了他的第二条船。他将其命名为“海龙二号”,寓意着它是“海龙号”的兄弟船。

  船是买回来了,停靠在靠山屯的小码头,比旁边的“海龙号”大了一圈,颇有些气势。但接下来问题来了:船员不够了。

  一条船至少需要四五个可靠的人手。老刘、栓柱、李老蔫、孟礼兵这原来的班底,负责“海龙号”刚好。“海龙二号”需要一套全新的班子。

  消息一放出去,整个靠山屯乃至附近村子都轰动了!谁不知道跟孟礼欢干能挣钱?以前是没位置,现在机会来了!

  应征者几乎踏破了孟家的门槛。有毛遂自荐的,有托关系说人情的,有父母领着儿子来的…码头上整天都聚着一群青壮劳力,眼巴巴地等着孟礼欢来挑人。

  这次孟礼欢格外谨慎。他深知船员的重要性,不仅要有力气、懂水性,更重要的是人品可靠、听话守规矩。他没有急着做决定,而是像选秀一样,一个个仔细考察。

  他让报名的人都跟着“海龙号”出一次海,不图他们干多少活,就观察他们的表现:怕不怕晕船?手脚利不利索?听不听指挥?会不会偷奸耍滑?回来后再一个个谈话,了解家庭情况和个人脾性。

  经过几天的筛选,他最终挑中了三个人。

  一个是屯里另一个老实巴交的后生,叫石墩子,力气大,水性好,话不多但干活实在。

  一个是邻村的一个小伙子,叫水生,家里是世代渔民,对海洋有种天生的熟悉感,人也机灵。

  最后一个,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是以前跟孟礼欢混过、后来被刘刀子教训过的二流子之一,叫马小军。这小子以前确实浑,但这次是真心想改好,报名最积极,考察期间也最卖力,眼神里透着股渴望重新做人的劲儿。孟礼欢观察了他很久,觉得他是真心想改变,最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海龙二号”的船长,孟礼欢思考再三,决定由自己亲自担任。这条船吨位大,要去更远的海域,甚至要兼顾孤岛的开发,他必须亲自坐镇。而“海龙号”则完全交给了老刘负责,提拔栓柱当了大副。

  新的船队架构就此形成:

  “海龙号”:船长老刘,大副栓柱,船员李老蔫、孟礼兵。

  “海龙二号”:船长孟礼欢,大副(暂缺,由孟礼欢兼任),船员石墩子、水生、马小军。

  孟家拥有了两条渔船!这个消息再次震动了四方。孟礼欢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把新旧船员召集到一起,开了个简单的会,重申了规矩和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马小军,更是单独叮嘱了几句。

  看着码头上一大一小、一新一旧两条船,看着身边精神抖擞的船员们,孟礼欢心中豪情万丈。他的海上事业,终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双喜临门,家业两旺。孟礼欢站在人生的又一个高点上,眺望着更加广阔的蔚蓝。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此刻,他的舰队,已然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