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重生的契机-《公主别躲!是你先惹我的》

  他看着那冰冷的遗体,老泪纵横,声音哽咽着转向身旁的人:

  “大师,如今永安国摇摇欲坠,眼看就要灭国,连皇妹也离朕而去…… 您神通广大,可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结局?”

  皇帝身边站着一位身着月白僧袍的僧人,额间一点金色印迹熠熠生辉。

  周身萦绕着一股远超常人的神圣气息,宛如真正降临人间的神明,肃穆得让人不敢直视,只能心生敬畏、远远观望 —— 正是修得正果的明澈。

  明澈指尖捻着佛珠,目光落在顾沐欢的遗体上,语气带着几分沉重:

  “公主乃凤命之格,福泽深厚,本是庇佑永安国的关键。如今她骤然病逝,国运失了依托,永安国覆灭已是定局。”

  他停顿片刻,长长的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悲悯:

  “阿弥陀佛,众生皆苦,天下苍生命运不该如此。为了挽救永安国百姓,贫僧愿散尽毕生修为,逆转时光,改变这一切。”

  “大师…… 当真能做到?”

  皇帝眼中瞬间燃起一抹希冀的光,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紧紧盯着明澈,迫切地等待他再次确认,这是永安国最后的希望,他一定不能放弃。

  明澈缓缓颔首,语气却带着几分郑重的提醒:

  “贫僧可逆转时光,让一切回到公主命运变换之前。但国运能否扭转,最终仍要看公主的选择。”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顾沐欢的遗体上,继续说道:

  “若公主重活一世,依旧封闭自己,如前世那般不问世事、遮掩锋芒,那她的福泽无法舒展,国运还是会随她的沉寂走向衰败,重蹈覆辙。”

  “那…… 那皇妹要如何做,才能逆转这国运?” 皇帝眉头紧锁,满心不解。

  “公主身负帝王命格,只是前世未能顺应。”

  明澈指尖捻动佛珠,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

  “若重来一次,她能接纳这份命格,如帝王般拥有‘三宫六院’的姻缘羁绊,便能将自身的福泽分散给所有与她有牵扯之人。

  通过改变这些人的命数,进而牵动整个永安国的气运,最终逆转衰败的结局。”

  皇帝听完,沉默片刻,随即深深躬身,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恳求:

  “无论重来一世,皇妹会做出何种选择,只要有挽救永安国的希望,朕都恳请大师施法逆转时光!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朕也不愿放弃。”

  说罢,他久久没有直起身来,姿态里满是对明澈大师的祈求与期盼。

  明澈点了点头,应允了他的恳求。

  画面一变,顾沐欢看着自己被放置在画满符文的高台上,明澈坐在对面,口中默念经文。

  一道金光从他额间的金色印迹里散发出来缓缓渡入她的身体。

  不过片刻,整个高台快速旋转起来,速度快到两人都成了虚影。

  当旋转渐渐缓下来后,躺在那里的她与明澈大师同时消失在高台中。

  她那漫长的梦在持续着……

  于此同时,与顾沐欢有所牵连的所有人都同时陷入了梦境中。

  公主府后院,纪云烨睡得深沉,他眉头紧蹙,额角沁出薄汗,整个人陷在一场漫长而压抑的梦境里,将上一世的人生如走马灯般从头看了一遍。

  梦里的他,已是权倾朝野的丞相,常伴皇帝左右处理国事。

  那日,因国库空虚许久,他与皇帝为制定赋税征收计划,从午后商议到深夜。

  正值冬季,窗外飘起鹅毛大雪,皇帝看着漫天风雪,温声劝道:

  “今夜雪大,路滑难行,朕让人在宫中备间客房,你便在此留宿吧,明日再回府。” 纪云烨没多想,点头应了。

  他忘了,母亲今日早已为他安排好相亲宴,对方是京城有名的贵女。

  那贵女端坐宴席上等了许久,却始终不见他的身影,顿觉得颜面尽失,心底渐渐对他生出怨怼之情。

  回到府中,她命下人去打探纪臣相那日去了哪里。

  经过打探,得知他那日在宫中留宿一夜,未曾回府,心中不禁起了揣测:

  “宫中素来不留外男过夜,陛下却破例留他,莫非两人有断袖之情?”

  此后,她就歇了与他相看的心思,逢人就私下里嘀咕她的揣测,一传十,十传百。

  流言就像一阵风,吹遍了皇城的大街小巷。

  连朝廷上早就对纪云烨怀嫉妒之心的官员也暗中诋毁:

  “难怪纪丞相那般受陛下看中,原来不过是以色侍人来获得青睐罢了。”

  皇帝与纪云烨本就君臣相得、关系亲近,加上他迟迟没有娶妻,流言愈演愈烈。

  往日里,他是京城贵女争相追捧的 “梦中情郎”,可自流言传开后,人人都对他避之不及,暗地里称他是 “皇帝的禁脔”。

  这样的流言传入纪家中,连家里人都开始相信这流言了。

  “云烨,你跟陛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母亲听到风言风语,也忍不住拉着他追问,眼神里满是怀疑。

  “母亲!我与陛下清清白白,那些都是无稽之谈,您别相信!”

  纪云烨见连至亲都信那流言,气得太阳穴突突直跳,却不知该如何辩解。

  “既如此,你为何缺席相亲宴?又为何迟迟不肯娶妻?” 母亲的追问让他哑口无言。

  原本他小时候见过长公主,对她活泼的性子很是喜爱,可长公主的相看宴上,他还未入席就见到她与状元郎互生情愫。

  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放弃了参加相看的宴会,从此也无其他女子让他能提起兴趣来。

  长公主都成婚好几年了,他却始终还未定下婚事。

  如今母亲催得紧,无奈之下,他只能妥协:

  “我娶!您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您来定,今年就把婚事办了,这样总行了吧?”

  母亲闻言大喜,立刻开始四处相看门当户对的贵女,可结果却让她心凉。

  京中名门贵女都信了那流言,没人愿意嫁给一个 “有断袖之癖” 的丞相。

  接二连三的拒绝后,母亲彻底死了心,又急又愁,本就年迈的身体愈发不好,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

  没了母亲操持,纪云烨的婚事更是一拖再拖。

  后来流言引起了皇帝的重视,皇帝看着他因流言日渐憔悴的模样,笑着打趣:

  “纪丞相,你快些娶妻吧!朕的后宫就算再添几个妃子,这流言也止不住,看来只有你成了家,才能破了这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