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未来,写在纸上-《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

  苏晚晴的身影消失在光洁如镜的旋转门后。

  林旬独自站在金碧辉煌、空气中飘散着高级香水味的大堂里,低头看着手中的名片。

  冰冷的质感,陌生的纯英文印刷,像一封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战书,轻飘飘的,却压得他指骨发白。

  商业计划书。

  投入产出比、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客户画像……

  这些词汇,像一把把淬着寒光的精密手术刀,由那个女人云淡风轻地使出,却将他引以为傲的、超越时代三十年的工程蓝图,剖析得体无完肤。

  他被降维打击了。

  不是技术,而是认知。前世的他,是站在云端俯瞰资本的总工程师,从未觉得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何重要。

  直到此刻,他一无所有地站在地面,才切身体会到,这种来自更高维度的打击,是何等精准、冰冷,且致命。

  像一盆夹着冰碴的冷水兜头浇下,让他从重生以来顺风顺水的自信中,瞬间惊醒。

  他走出酒店,灼热的阳光炙烤着街道,却没能驱散他心底的寒意。

  放弃?回去求高建社?还是跟那个小舅子死磕到底?

  不。

  林旬眼中的迷茫仅仅持续了三秒,便被一股焚尽一切的火焰所取代。

  这不是羞辱,这是机会!一扇能让他的“草台班子”,直接对接资本,跳过原始积累的血腥阶段,一步登天的门!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老旧的“上海”牌手表,时针指向上午十点。

  距离明天下午三点,还有二十九个小时。

  足够了!

  他攥紧那张名片,如同攥住了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市图书馆。

  ……

  社会经济阅览室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混合的、略带霉变的气息。

  林旬像一头闯入粮仓的饿狼,将《滨海市统计年鉴》、《南江省城市建设规划汇编》等一排排布满灰尘的资料搬上书桌。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些枯燥的数字和拗口的条文,就是解码一个城市未来的唯一密钥。

  滨海市历年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待开发滩涂面积……

  这些在旁人眼中毫无生气的数字,在林旬的脑海里,却与他来自未来的宏观记忆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它们不再是孤立的数据,而是瞬间活了过来,连接成一张指向未来的、脉络清晰的财富地图!

  他预计三年后,滨海港的深水港扩建工程将处理数百万方的淤泥。

  他预知五年后,脚下这片沉睡的盐碱地,将因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而寸土寸金。

  而这一切的基石,都是他手中那门独一无二的地基处理技术!

  他的笔尖在稿纸上飞速移动,划出复仇般的轨迹。一个个表格,一张张图表,在他笔下成形,清晰,精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夜,深了。

  当林旬回到红星五金厂时,院子里,那根挤压螺杆的粗胚在月光下泛着银白冷光,像一具沉默的英雄骸骨。

  他独自走进办公室,将白天抄录的资料铺满桌面,点上一根烟。

  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专注得可怕,仿佛一位即将登台的将军,在沙盘上推演着自己的第一场决战。

  【项目名称:蓝图建筑工程公司】

  【核心业务:利用“pVd联合真空预压法”专利技术,为软土地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加固解决方案……】

  【市场痛点:传统方法成本高、周期长、效果差,已成制约沿海城市发展的巨大瓶颈……】

  【市场规模:……未来五年,仅滨海市潜在市场价值预估超2亿元……】

  【技术壁垒:1. pVd生产线自主研发能力(图纸已完成);2. 独家低成本原材料渠道(已签五年合同);3. 超越时代三十年的施工工艺与经验……】

  他写得越来越快,前世无数份项目报告的逻辑框架在他脑中重组、优化。

  当他写到第五部分“风险评估”,并开始推演未来承接大型桥梁工程所需的技术储备时,大脑的负荷达到了顶峰。

  “嗡——”

  一阵剧烈的眩晕猛然袭来!

  眼前的图纸和文字瞬间扭曲、旋转,变成一个巨大的旋涡。

  “——轰!!”

  一声巨响在他脑海中炸开,他仿佛听到了前世跨海大桥工地上,钢缆崩断时发出的死亡尖啸!看到了总工老周在暴雨中那张绝望的脸!

  “林工!快停下!数据模型错了!应力过载了!”

  一个年轻女声在他耳边焦急地嘶喊,那声音,竟和苏晚晴的声线,诡异地重合了一瞬!

  “不……没错……”他额头冷汗如瀑,死死盯着虚空,喃喃自语,“是材料……是材料强度不够……”

  “小旬!小旬你怎么了?!”

  一只粗糙有力的大手猛地抓住他的肩膀,将他从记忆的深渊里拽了出来。

  林旬猛地睁开眼,瞳孔涣散,对上的是张师傅那张写满关切的脸。

  “师傅……我没事。”他剧烈地喘息着,感觉浑身都被冷汗湿透,“做了个……噩梦。”

  张师傅看着他煞白的脸,又看了看桌上那堆天书般的图表,递来一杯滚烫的热水:“你小子,这是不要命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林旬喝了一口热水,暖流让他剧痛的神经稍稍舒缓。

  他知道,这是透支未来的代价,两世的记忆在脑中冲撞,越是触及前世的伤疤,反噬就越是猛烈。

  但他没有时间。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四点。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张师傅说:“师傅,我没事,您去休息,我把这点收个尾。”

  张师傅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林旬看着他的背影,重新坐下。他没有再继续写那些冰冷的风险评估。

  他翻开新的一页白纸,用铅笔,在纸的中央,画下了一个由丁字尺和圆规组成的,酷似一个“工”字的图案。图案下方,是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蓝图】

  然后,他在LoGo的旁边,用尽全身的力气,写下了这份商业计划书的结语。

  那不是数据,也不是逻辑。

  那是一个工程师,跨越两世的誓言。

  【我们的事业,始于一块烂泥】

  【但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当东方的第一缕晨曦照进这间破旧的办公室时,一本厚达三十多页,字迹刚劲,图文并茂,散发着油墨和汗水味道的商业计划书,静静地躺在了桌子上。

  它粗糙,简陋,是用这个时代最原始的方式制作的。

  但它的每一页,都写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