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炉火里的最后一搏-《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

  那条细长的黑龙一头扎进“八卦炉”嘶吼的喉咙,整个车间所有人的呼吸都跟着停了半拍。

  “三十秒!”张涛的声音绷得像一根弦,他死死盯着秒表,眼珠子一动不动。

  “八卦炉”的咆哮声瞬间变了调,从空洞的“哐啷”声变成了沉闷的“嗡嗡”声,像是一头巨兽吞下了一块烙铁,全身的骨架都在痛苦地颤抖。

  王大锤的手掌贴在机座上,感受着那股越来越狂暴的震动,他身边的孙志,则死死盯着连接电机的电线,生怕下一秒就因为过载而冒出火花。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空气里弥漫着滚烫沥青的刺鼻气味,混合着黄油被高温炙烤后的焦香,还有那台老旧电机发出的绝望嘶吼。

  陈浩的拳头攥得死死的,指甲深深陷进掌心,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所有的公式、所有的数据,在这一刻都失去了意义,他只能像个最虔诚的赌徒,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时间到!”张涛的声音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林旬的手臂再次挥下,没有任何停顿。

  “全倒进去!”

  刘强和另外两个工人,像是接到了冲锋的号令,将手里剩下的两大勺沥青,毫不犹豫地全部灌进了那个旋转的铁桶里。

  “轰——”

  “八卦炉”发出了一声前所未有的巨响,整个底座猛地向下一沉,那台电机发出的不再是“嗡嗡”声,而是一种尖锐到刺耳的啸叫,仿佛随时都会炸开。

  “转速掉了!林总,快撑不住了!”孙志大吼,脸上的肌肉都在抽搐。

  “撑住!”林旬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疯狂摇晃的铁桶,“王师傅!用冷水!给轴承降温!”

  王大锤二话不说,抓起旁边一桶早就备好的冷水,冒着被飞溅出来的黄油烫伤的危险,直接浇在了那个被毛毡包裹的轴承座上。

  “刺啦——”

  一股浓烈的白烟冲天而起,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臭味。

  所有人都被这股白烟呛得连连后退,唯有林旬、王大锤和孙志三个人,像三尊雕像,钉在原地。

  “八卦炉”的啸叫声奇迹般地降低了一些,虽然依旧在剧烈颤抖,但转速似乎稳住了一点。

  “九十秒!计时开始!”张涛再次喊道。

  这是最关键的九十秒。

  是沥青、纤维、石料,这三样东西从一盘散沙,融合成一个整体的九十秒。

  也是这台用废铜烂铁拼凑出来的机器,燃烧自己最后生命的九十秒。

  车间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再没有任何声音。

  苏晚晴站在远处,她不懂什么叫“油浴润滑”,也不懂什么叫“分次投料”,她只看到那台丑陋的机器像个垂死的巨人,在做最后的挣扎,她看到那群平时嘻嘻哈哈的工人们,此刻一个个神情肃穆,仿佛在参加一场最神圣的仪式。

  她忽然明白了林旬那句话。

  他们的枪,真的就在那个炉子里。

  “六十秒!”

  “三十秒!”

  “十,九,八……”

  当张涛喊出最后一个数字时,林旬的声音同时响起。

  “停!”

  孙志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拉下了电闸。

  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后,“八卦炉”带着巨大的惯性,又挣扎着转了几圈,最后发出一声悠长的、像是叹息一样的“咯吱”声,彻底不动了。

  死了。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它彻底死了。

  那个被黄油和毛毡包裹的轴承座,已经变成了一坨黑乎乎的、还在冒着青烟的不明物体。

  “快!出料!”陈浩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抓起一个铁铲就冲了过去。

  一铲黑色的混合料被挖了出来,倒在地上。

  这一次,没有刺鼻的烧焦味,只有一股浓郁的沥青香气。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那堆混合料,通体乌黑油亮,像一块巨大的黑曜石,那些五颜六色的纤维,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它们仿佛融化了,变成了连接每一颗石料的、肉眼看不见的筋骨。

  “压试块!”林旬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

  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取料,装模,用专门的击实锤,一下,一下,狠狠地砸下去。

  很快,一个标准的圆柱形马歇尔试块被制作出来,表面光滑,质地紧密,像一件精美的工业艺术品。

  “放水里冷却!”

  滚烫的试块被投入冷水桶,“刺啦”一声,又是一阵白烟。

  等待试块冷却的时间,比刚才等待实验结果还要煎熬。

  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是看着那桶水,仿佛能看穿它,看到里面那个决定着所有人命运的小东西。

  “好了!”

  试块被捞了出来,带着一丝凉意。

  “上压力机!”

  车间里唯一一台精密的仪器,就是那台小小的马歇尔稳定度测试仪。

  试块被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夹具缓缓收紧。

  陈浩站在压力表前,他的手在抖。

  “开始!”

  指针开始缓缓移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根细细的红色指针上。

  0.5,0.8……

  指针轻松地越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0.8兆帕,连一丝停顿都没有。

  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抽气声。

  1.0,1.2,1.5……

  指针依旧在平稳地向上攀爬,坚定得像一个登山者的脚步。

  “超过了!超过上次德国人的数据了!”有人忍不住低声喊了出来。

  张涛的嘴唇在哆嗦,他几十年的工程经验告诉他,这不可能,用垃圾堆里捡来的纤维,用废铁桶改造的搅拌机,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性能的材料?

  林旬的目标,是超越国标30%,也就是1.04兆帕。

  而现在,指针已经指向了1.8兆帕!

  指针还在爬!

  2.0!

  2.2!

  2.5!

  指针的攀升速度开始变慢,并且开始轻微地晃动起来。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要到极限了!”张涛喊道。

  陈浩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他仿佛能听到试块内部,那些涤纶和腈纶纤维组成的微观网络,正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指针颤抖着,极其缓慢地,蹭过了2.8的刻度线。

  然后,又顽强地向上,蹭到了2.9!

  “啪!”

  一声清脆的爆裂声响起。

  指针猛地向下一掉。

  试块,裂了。

  整个车间,死一般地寂静。

  所有人都傻傻地看着那个压力表,看着那根最终停在2.95兆帕的红色指针。

  “两……两点九五?”孙志结结巴巴地开口,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是两点九五兆帕!”陈浩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又带着狂喜,“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嗷——”

  不知道是谁先吼了一声,紧接着,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成功了!”

  “我们他妈的成功了!”

  刘强一把抱住身边的王大锤,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男人,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孙志冲过去,想给林旬一个拥抱,却被林旬笑着躲开。

  苏晚晴站在人群外,眼泪毫无征兆地流了下来,她擦了一把,又流出来,索性就不擦了,任由自己哭得像个傻子。

  陈浩冲到那台已经冰冷的压力机前,看着那块裂成两半的试块,伸出手,又缩了回来,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物品。

  他转过身,看向林旬,眼眶通红。

  林旬对他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但陈浩懂了。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活在父亲阴影下的那个青年,他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工程师。

  然而,就在这狂喜的顶点,一声刺耳的金属断裂声,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瞬间切断了所有的欢呼。

  “哐当——”

  所有人循声望去。

  只见那台刚刚立下不世之功的“八卦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猛地向前一倾,支撑它旋转的整个轴承座,连带着半边底座,从主体上硬生生撕裂开来,重重地砸在地上。

  那个巨大的铁桶,像一头被斩首的巨兽,歪着脖子,彻底没了声息。

  车间里,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他们手里,有了一块能震惊整个行业的试块。

  可他们用来铸造神兵的熔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