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崔家出兵-《外室携子进门,主母发疯,都别活》

  世上不会有永远的盟友。

  崔家赌对了。

  崔家的女儿成了皇后。

  自然他们也权势滔天。

  人得意后就容易忘形。

  崔家也不能免俗。

  崔家仗着皇后在宫中得宠,行事愈发嚣张跋扈。

  朝堂之上,崔家子弟结党营私,打压异己,丝毫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

  民间,崔家的产业更是强取豪夺,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皇帝本就忌惮崔家势力过大,如今见他们如此放肆,心中怒火渐生。

  他打算收拾崔家。

  而宫中的皇后,发现皇帝对崔家不满。

  敲打了兄长几次。

  崔承翊是个看得清楚形势的人。

  崔家只能成为大皇子的助力,而不能拖后腿。

  他劝说父亲致仕。

  崔家跋扈的根源,是父亲的纵容。

  崔老爷子一开始是不愿意的。

  他很享受这种在朝堂一呼百应的感觉。

  崔承翊和他仔细分析利弊。

  崔老爷子才惊出一身冷汗。

  再如此下去,崔家要被皇家收拾了。

  皇帝并不可怕,豫亲王可不是好惹的。

  崔老爷子主动辞官。

  把那些不学无术的崔家子弟全部从各个部门带回家了。

  皇帝很满意,崔家很识时务。

  崔承翊不急,他要安插更有能力的人在这些位置上。

  那些草包只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崔承翊重新成了皇帝面前的红人。

  只是他很低调。

  让那些虎视眈眈想要拿崔家错处的人,没有了用武之地。

  皇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崔家算是保住了。

  皇帝也放松了警惕。

  为了弥补崔家,皇帝大笔一挥,让崔承翊做了吏部尚书。

  这让许多官员大跌眼镜。

  还以为皇帝有多聪明,会防着崔家。

  哪里能想到,他反手就给了崔家一个肥差。

  崔承翊还担心自己的人不好安插在各处。

  没想到皇帝给了这么大的好处。

  让父亲回家是做对了。

  崔父这才闭了嘴。

  他是不愿意致仕的。

  只是不得不顺势而为。

  没想到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

  吏部专管官员的考核和任免,是六部之首。

  崔家这一步棋很稳。

  只是崔承翊更低调了。

  皇帝沾沾自喜,崔家被他收服了。

  他给众人提个醒,只要听话,好处会有。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朝堂中总有看不惯崔家的势力。

  姜御史就是其中一个。

  他知道崔承翊比他的父亲城府更深。

  胃口也更大。

  崔家在朝堂上也得罪了不少人。

  有人收集了崔家强占民田之事。

  姜御史在朝堂上对崔承翊噼里啪啦就是一顿喷。

  想要借此机会让皇帝清醒。

  崔承翊早有准备,他呈上一份详尽的补偿方案,表明崔家早已认识到错误,并对受侵害的百姓进行了弥补。

  那些打着崔家旗号的子侄也被他惩罚了。

  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手印,都是百姓按的。

  皇帝仔细查看后,觉得崔家态度诚恳。

  世家总会有一些不孝子孙在外胡作非为的。

  只要没闹出人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什么不好。

  此事便不了了之。

  姜御史也彻底看清楚了,皇帝就是一个蠢货。

  崔家连这个事都可以做的天衣无缝,可见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没有被发现。

  密密麻麻的手印能证明什么?

  他一个人可以按十个手指印呢?

  姜御史把把柄送给皇帝,皇帝握不住。

  但经此一役,崔承翊更明白,树大招风,他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他开始与一些中立大臣交好,吏部尚书的身份也给他带来了许多便利。

  大臣们不敢轻易得罪他了。

  毕竟家中子弟想要谋得一个好差事的话,就要与他打好关系。

  大臣们想要维护家族繁盛,只有不断地有人在朝廷做官。

  一个人势单力薄,一家人就能齐心协力把家族带得越来越好。

  崔承翊主动抛出橄榄枝,大臣不是傻子。

  当然会紧紧抓住机会。

  大皇子蠢了些,可是有一个城府极深的舅舅。

  想要夺得那个位置也不是很难。

  皇帝也蠢,还不是照样坐上了皇位。

  崔承翊因此拉拢了不少人。

  那些在大皇子和别的皇子之间摇摆的人,都渐渐朝崔家靠拢。

  崔承翊更低调了。

  低调的皇帝好几次都想不起来这个大舅子。

  皇帝对崔家的忌惮自然也渐渐消除了。

  好几次,在重要位置上的人,都是皇帝想要安插的人手。

  崔承翊早早就为皇帝安排好了。

  至于这人真正是皇帝的人还是崔承翊的人,就只有崔承翊知道了。

  崔承翊的做法让皇帝很满意。

  他连二皇子的人都安置在重要的位置。

  这让皇帝彻底放下心来。

  皇帝彻底放松了对崔家的警惕。

  五年前,南疆传来急报,敌军犯境,战事紧急。

  豫亲王正在北疆与永昌侯斗智斗勇。

  根本抽不开身。

  皇帝匆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崔承翊在此时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由崔家组建一支精锐军队开赴前线。

  众人瞠目结舌。

  崔尚书胃口这么大了。

  崔家何时有了军队?

  只是想归想,除了崔成翊,没有人敢站出来。

  毕竟是去真刀真枪的上战场,谁都知道不是逞能的时候。

  皇帝本有些犹豫,只是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站出来。

  南岳国都是骁勇善战之辈。

  大臣们左右权衡,不想去送死。

  此时好不容易崔承翊站了出来,称崔家愿为国家效力,以表忠心。

  大臣们怕被皇帝点名,对崔家为何会有私兵的问题干脆闭口不谈。

  这也是崔承翊的计谋之一。

  崔家的兵,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亮相。

  在盛京,崔家并没有多少兵。

  可是出了盛京,崔家的兵有多少,别人不知道,崔承翊心中有数。

  这次名正言顺出征,以后他们就是朝廷的兵。

  拿着朝廷的军饷,对崔家忠心。

  因为崔家的次子崔承竣是主帅。

  这次出征,是最好的洗白私兵身份的方式。

  崔家不介意这些人成为朝廷的兵。

  他们忠心的唯一的主子,是崔家。

  而不是皇室。

  这些兵,是崔家的保障。

  皇帝最终同意了。

  崔家迅速集结兵力,开赴南疆。

  果不其然,崔承竣打了一个大胜仗。

  皇帝重重赏了崔家。

  崔承翊趁机把这些兵都归了皇家。

  皇帝很受用。

  歇了秋后算账的心思。

  崔承竣成了大将军。

  崔家的势力更大了。

  崔承竣用命换来的荣华富贵,谁也不能说什么。

  崔家的日益壮大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二皇子一党见崔家势力不断膨胀,深感威胁。

  他们暗中谋划,企图寻找机会扳倒崔家。

  恰在此时,有人向皇帝密报,说崔家在南疆私自扩充兵力,有谋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