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亏欠良多-《外室携子进门,主母发疯,都别活》

  有了朝廷的银钱,豫亲王放开手脚来大干一场。

  因为防治得及时,瘟疫并没有流行起来。

  丰州的百姓对豫亲王感恩戴德。

  如果不是他用银钱利诱,百姓根本不会挪窝。

  虽然房子没有了,但是贵重物品他们都拿出来了。

  人也都还在。

  这一次水患,没有造成一人死亡。

  这简直是历史上的奇迹。

  当看到家园被毁时,百姓们心疼房舍,更庆幸自己还活着。

  豫亲王还亲自监工,他们的屋舍也开始重建了。

  豫亲王帮他们选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里不仅地势高,还山清水秀。

  村民们都很满意。

  只要亲人在,处处都可以是家。

  豫亲王从选址,到动工,再到买各种材料,都一一把关。

  因为是建造自己的房子,百姓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没有想到,还有一日能住上新房。

  很多人家的房子下雨天漏雨,冬天漏风。

  如今,能免费住上新房。

  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童,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在搬需要的材料。

  可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到一间间屋子拔地而起。

  百姓们都很激动。

  看到豫亲王和他们一起干活,他们更是干劲十足。

  然而,就在百姓们满心欢喜重建家园时,京城却传来了不同的声音。

  以崔家为首,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说豫亲王此举是为了在丰州树立威望,收买人心。

  他一个亲王,要人心做什么,难道想图谋不轨?

  皇上本就忌惮豫亲王的势力,听了这话,心中不免起了猜疑。

  豫亲王还在为百姓的未来忙碌着,丝毫不知京城的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官员,在胡说八道。

  一道圣旨突然降临丰州,要求豫亲王即刻回京述职。

  沈潇寒都要骂人了。

  这个时候让他回去,不就是想换别人来抢这个功绩。

  可是圣命难违。

  他就是亲王,也不敢真的抗旨。

  否则就坐实了图谋不轨的传言。

  安顿好丰州的事务后,沈潇寒匆匆赶回盛京。

  只是,他没有立刻进宫。

  而是去了别院。

  洗漱好就来到了隔壁县主府。

  看到叶凌霜的那一刻,沈潇寒有一种要把她揽入怀中的冲动。

  如果不是叶凌霜,丰州将尸横遍野。

  侥幸活命的百姓将流离失所。

  丰州水患,百年一遇。

  叶凌霜是所有丰州百姓的救命恩人。

  只是,这一切没有几个人知道。

  皇帝不想让叶凌霜扬名,沈潇寒也不想这件事给叶凌霜惹来麻烦。

  她会占卜,母后知道,皇上知道还有沈潇寒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叶凌霜的名声出去了,只会给她招来祸端。

  皇帝有私心,太后亦有私心。

  他们都不想叶凌霜建立威望。

  恰恰正中叶凌霜的下怀。

  见豫亲王迟迟不肯进宫。

  皇帝心中不满。

  他什么意思?

  豫亲王便被皇上召入宫中。

  皇上脸色阴沉。

  沈潇涵也不想给他面子。

  “皇上!愿赌服输的道理,懂不懂?”

  皇帝愕然。

  是,他还忘了这一茬。

  他输了。

  丰州真的发生水患了。

  皇帝被沈潇涵怼得一时语塞,脸色愈发难看。

  “豫亲王,你莫要以为丰州之事立了些功劳便如此张狂。”皇帝冷冷道。

  沈潇寒道:“皇上,臣只是就事论事。

  况且此次丰州水患能如此妥善解决,都是县主的功劳。

  您不打算表示表示吗?”

  叶凌霜有功,该有的赏赐不能少。

  皇帝怒道:“她一介商户,还差朕的赏赐吗?”

  沈潇寒道: 差不差是县主的事 ,而给不给是皇上的事。

  虽然不能明说是县主的功劳,可是皇帝赏赐还需要理由吗?

  看县主顺眼也能是赏赐的理由。

  只看皇帝愿不愿意给了。

  皇帝冷哼一声,“收买人心的事,你又作何解释?”

  沈潇寒看着皇帝,怕是猪脑子吧!

  “皇上,臣弟一心只为百姓,若这为百姓做事便是收买人心,那请皇上明示,何为不为收买人心之举?”

  皇帝被问得哑口无言,心中虽还是不满,但也找不到反驳之词。

  许久,皇帝挥了挥手,“此事暂且作罢,你且退下。”

  皇帝心塞。

  沈潇寒却不依了,“臣弟去赈灾,是奉皇兄之命。

  如今,皇兄如此怀疑臣弟,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办事。

  臣弟去边疆打仗,皇兄担心臣弟谋反。

  臣弟去赈灾,皇兄担心我收买人心。

  以后臣弟就在盛京,哪里也不去,估计皇兄也会扣个帽子说我浪费了盛京的空气。”

  沈潇寒连珠炮的话,让皇帝接不上来。

  良久,他才说,“你觉得你说这话过了脑子吗?”

  “皇兄听风就是雨,你何时又过了脑子?”

  “放肆!”皇帝拍案而起。

  “你真是目无尊卑,你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兄吗?”

  皇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豫亲王并没有动。

  他坐得稳如泰山。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太后娘娘到!”

  皇帝和豫亲王皆是一怔。

  一般兄弟俩在御书房,太后从未插手过他们兄弟之间的事。

  太后缓缓走进来,扫了一眼两人,嗔怪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呢?亲兄弟还闹得这般不愉快。”

  皇帝立刻收敛怒气,恭敬道:“母后,我们只是起了争执而已。”

  沈潇寒也起身行礼,却道:“母后,儿臣只是实话实说,皇兄无端猜忌,儿臣可不愿受这个窝囊气。”

  太后叹了口气,“好了好了,丰州之事,豫亲王确实有功,皇帝你也莫要再听信谗言。”

  又看向沈潇寒,“你也收敛些脾气,莫要再冲撞你皇兄。”

  沈潇寒看了一眼太后,没有多说话。

  在母后的眼里,谁都没有皇帝大。

  从小到大,母后培养的就是皇兄,花的心思最多,自然倾注的感情也是最多。

  沈萧寒不争辩。

  他拱手道:“谨遵母后教诲。”

  皇帝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忤逆太后,只好道:“既然母后这么说,此事便不再提了。”

  太后又道:“豫亲王此次赈灾有功,理应赏赐,皇帝你看着办吧。”

  说罢,太后便离开了。

  皇帝看着沈潇寒,眼神复杂,最终还是开口道:“豫亲王,朕会依例赏赐于你。”

  沈潇寒并不领情。

  他甩手就走。

  太后并没有真的走远。她的眼神一直追随着沈潇寒的背影。

  这个儿子她确实亏欠良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