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气微澜-《阴阳纹身师》

  墨守规的警示和那本《地脉杂论》,如同在陈默心中点亮了一盏探照灯,让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座熟悉的城市。往生纹身店的日常依旧,研磨药粉,接待零星的客人,但陈默的灵觉却如同张开的蛛网,时刻感知着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

  他不再仅仅关注是否有阴煞邪气靠近,而是开始留意那些更宏大、也更隐蔽的“地气”流动。按照书中所言,地脉如同大地的血脉,其气息虽隐晦,却影响着万物生息。若地脉受扰或被污,必会显现端倪。

  几日观察下来,陈默确实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迹象。

  首先是水。他留意到店后小巷那口废弃多年的老井,井水水位近日莫名上涨了一些,水质虽未浑浊,但靠近时能闻到一丝极淡的、不同于土腥的铁锈味。城中的几条主要河流,水流似乎也比往年同期略显滞涩,水面偶尔会泛起不自然的油膜状涟漪,虽细微,却逃不过他的感知。

  其次是植物。后院徐庸亲手栽种的几株草药,长势出现了微妙差异。一株喜阴的“墨叶藤”近日叶片边缘竟有些焦黄卷曲,而另一株需地气滋养的“地精根”则显得有些萎靡,反倒是墙脚几丛寻常的杂草,长得异常茂盛,透着一股蛮横的生机。

  最让陈默在意的是“气”的感觉。城市喧嚣依旧,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比如深夜子时,或者清晨日出前后,当他静心凝神,能隐约感觉到脚下大地传来的“脉搏”似乎变得有些紊乱和焦躁。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闷的压抑感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低气压,让人心神不宁。这种感受并非邪气直接的阴冷,而是一种更根源的、环境层面的失衡。

  这些迹象单独来看,或许都可以用气候异常或巧合解释。但结合在一起,又与《地脉杂论》中描述的地脉受扰征兆高度吻合,由不得陈默不警惕。

  “看来,墨前辈所言非虚。”陈默站在后院,看着那株有些打蔫的地精根,眉头微蹙,“地气确实有异动,只是目前还很微弱,如同水将沸未沸时的气泡。”

  “陈默哥,”徐晓雯端着一盆清水走来,准备浇灌草药,她也注意到了植物的异常,小脸上带着担忧,“这些天我总觉得心里慌慌的,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好像……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在暗处盯着我们这座城市似的。”她的灵觉天赋,让她对环境的负面变化更加敏感。

  陈默点点头,没有隐瞒:“地脉可能出了些问题。幽冥圣教那群人,恐怕正在暗地里搞鬼。”他顿了顿,看向徐晓雯,“晓雯,你平时出门买菜或者去学校,多留意一下周围,特别是公园、河边或者老建筑附近,有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比如动物行为反常,或者看到什么不寻常的标记、闻到怪味之类的。”

  “嗯!我明白!”徐晓雯郑重点头,眼神认真。她知道,自己虽然力量微弱,但细致的观察或许能帮上忙。

  陈默回到店内,再次翻开《地脉杂论》,重点查阅关于“地脉节点”和“镇物”的章节。书中提到,大型城市往往建立在重要的地脉交汇点之上,会有数个关键的“龙穴”或“灵枢”作为地气调控的中枢。这些节点位置隐秘,通常会有古人留下的“镇物”守护,以平衡地气,镇守一方。如果幽冥圣教的目标是污染地脉,那么这些节点和镇物,必然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需要找到这些节点……”陈默沉吟。墨守规虽未明说节点位置,但这本杂谈中提供了一些寻找地脉节点的思路,比如观察山川形势、感应地气汇聚、乃至通过星象推算等。这些方法都需要极高的造诣和大量的时间,非一日之功。

  正当陈默苦思对策之际,店门被推开,一位熟客走了进来。是附近开茶馆的老刘,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