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张婶羡慕,酸说晓梅命好-《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咕嘟 —— 咕嘟 ——!”

  午后的阳光把安置区的水泥地晒得发烫,林家小院里却飘着浓浓的鸡汤香。赵秀兰系着洗得发白的碎花围裙,正蹲在煤炉前,给砂锅里的鸡汤添炭火 —— 锅里炖着整只老母鸡,还放了红枣、枸杞和党参,是给怀孕五个月的晓梅补身子的。鸡汤表面浮着层金黄的油花,香气顺着敞开的院门飘出去,引得路过的邻居都忍不住往院里瞟。

  晓梅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本孕期杂志,肚子已经显怀,穿着件宽松的浅紫色孕妇裙,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晓阳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捧着本《机械工程基础》,是周凯从市区书店给他买的,时不时指着书上的图纸问:“姐,你说这个齿轮传动原理,是不是跟爸家具厂的电锯差不多?”

  “差不多,都是靠咬合传动。” 晓梅放下杂志,伸手摸了摸弟弟的头,“等你考上理工大学,就能学更专业的知识了,到时候还能帮爸改进家具厂的机器呢。”

  晓阳眼睛一亮,赶紧把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我肯定好好学!以后给爸设计全自动开料机,让王师傅他们不用那么累。”

  林老太坐在旁边,手里捏着个毛线团,正在给即将出生的重孙织小毛衣,浅粉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翻飞,很快就织出了个小小的衣领:“咱晓阳有志气,以后肯定比你爸还能干。”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功夫,张婶提着个没织完的毛衣路过,脚步顿了顿。她穿着件半旧的蓝色短袖,领口有点变形,手里的毛线团是深灰色的,跟林家院里的温馨热闹比起来,显得格外冷清。她往院里瞥了一眼,看见晓梅悠闲地看杂志,晓阳认真地看书,赵秀兰在炖鸡汤,林老太在织小毛衣,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酸溜溜的滋味顺着喉咙往上冒。

  “王奶奶,你也在这儿啊?” 张婶凑到坐在院门口择菜的王奶奶身边,声音压得低却字字清楚,“你看林家这日子,过得可真滋润。晓梅怀了孕,啥也不用干,天天在家歇着,周凯还把她宠得跟公主似的;晓阳马上要上大学,以后肯定有出息;建国的家具厂又赚了钱,真是啥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王奶奶手里的青菜择得正顺,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慢悠悠地说:“晓梅哪是啥也不干?她在国企上班到四个月才请的病假,之前天天早出晚归,跟男同事一样跑业务;周凯宠她是应该的,小两口感情好;晓阳能考上大学,是他自己熬了一年夜,刷了三大本错题本,跟运气没关系;建国的家具厂,是他一刨子一砂纸磨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张婶被怼了一句,脸上有点挂不住,却还是不甘心,又往院里瞟了一眼:“话是这么说,可她命好啊!要是没嫁给周凯,没林家拆迁分的钱,她能这么舒服?我闺女要是有这命,也不用天天在超市当收银员,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你闺女那是自己不肯努力。” 王奶奶放下手里的青菜,语气也沉了点,“去年晓梅帮她补数学,她天天玩手机,心思不在学习上;后来建业介绍她去五金店当收银,她嫌工资低,干了三天就辞了。日子过得好不好,跟命没关系,跟自己肯不肯干有关系。”

  张婶没接话,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毛线团,心里却更不服气了。正好晓梅起身想进屋喝水,看见张婶站在门口,笑着打招呼:“张婶,进来坐会儿吧?我妈炖了鸡汤,快好了,你尝尝?”

  张婶赶紧摆手,脸上挤出个不自然的笑:“不了不了,我还有事呢。晓梅啊,你这怀了孕就是不一样,气色真好,周凯对你可真上心。” 话里话外的酸意,连晓梅都听出来了。

  晓梅没在意,只是笑着说:“周凯是挺好的,不过我也没闲着,在家还帮爸整理家具厂的订单呢。对了,张婶,倩倩最近咋样了?上次听我妈说她在找工作,有合适的吗?”

  一提女儿,张婶的脸色更难看了,含糊地说:“还那样,慢慢找吧。” 说完就赶紧转身走了,生怕晓梅再问下去,暴露自家的窘迫。

  看着张婶匆匆离去的背影,晓梅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回了院。赵秀兰正好端着刚炖好的鸡汤出来,看见她的样子,笑着问:“张婶又说啥闲话了?”

  “没说啥,就是羡慕咱日子过得好。” 晓梅接过鸡汤,喝了一口,暖暖的鸡汤滑进胃里,舒服得眯起眼睛,“妈,我觉得张婶也挺可怜的,倩倩不肯努力,儿子又不在身边,她一个人也不容易。”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赵秀兰把鸡汤放在桌上,又给林老太盛了一碗,“她要是别总盯着别人的日子,好好劝劝倩倩,日子也不会过成这样。上次她跟刘芳说你怀了孕还上班是‘装样子’,我都听见了,没跟她计较,没想到她还没改。”

  林老太喝了口鸡汤,也跟着说:“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日子过得不顺,就想找别人的茬。咱过咱的日子,她爱说啥说啥。”

  正说着,李叔穿着保安制服巡逻路过,手里拿着个刚收到的快递:“建国在家吗?家具厂的快递,我给你带过来了。” 他走进院,看见桌上的鸡汤,笑着说:“嫂子炖的鸡汤就是香,比食堂的好吃多了。”

  赵秀兰赶紧给他盛了一碗:“快尝尝,刚炖好的,补补身子。”

  李叔接过鸡汤,喝了一口,满足地叹了口气:“真好喝!对了,晓阳,我听我儿子说,省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可厉害了,你以后毕业肯定好找工作。”

  晓阳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也听说了,以后想进汽车厂,设计汽车零件。”

  “有志气!” 李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跟叔说,叔认识几个在工厂上班的朋友。”

  张婶没走多远,躲在不远处的树后,听见院里的笑声,心里更不是滋味。她想起自己的女儿倩倩,昨天还跟她吵架,说 “别人都有好工作,就我没有,都是你没本事”;想起儿子躲在外地,连个电话都很少打;想起自己每天织毛衣到半夜,也赚不了几个钱,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她抹了把眼泪,拎着毛线团往家走。路过自家门口时,看见门上的对联都褪色了,窗户上的玻璃还有道裂缝,跟林家窗明几净的样子比起来,更显破败。进屋后,丈夫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烟灰缸里满是烟头,屋里一股烟味混着馊味,跟林家的鸡汤香形成鲜明对比。

  “你还在看!” 张婶把毛线团往沙发上一扔,气不打一处来,“你看看林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再看看咱,倩倩没工作,儿子不回家,你天天在家躺着,这日子没法过了!”

  丈夫关掉电视,也来了气:“我躺着怎么了?我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你要是别总跟林家比,别总说闲话,日子能这么糟?”

  两人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引得邻居都探头来看。而林家小院里,笑声依旧,赵秀兰在给晓梅剥核桃,林老太在教晓阳织毛衣的基本针法,李叔在跟林建国聊家具厂的订单,阳光透过葡萄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

  傍晚的时候,晓梅跟周凯去散步,路过张婶家,听见里面还在吵架,忍不住叹了口气:“周凯,你说张婶要是能踏实过日子,别总羡慕别人,会不会好点?”

  周凯握着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咱管不了别人,只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你看咱爸妈,咱奶奶,咱弟弟,一家人齐心,比啥都重要。”

  晓梅点点头,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晚霞,橘红色的云彩像一样软,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林家的幸福不是靠运气,不是靠拆迁,是靠一家人的踏实肯干、互相体谅,是靠代代相传的和睦家风。而张婶的嫉妒,改变不了什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开心。

  回到家时,赵秀兰已经做好了晚饭,桌上有清蒸鱼、炒青菜、还有晓阳爱吃的可乐鸡翅。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说说笑笑地吃饭,窗外的晚霞把院子染成了暖黄色,温馨得让人舍不得挪眼。这一刻,晓梅更加确定,不管外面有多少闲话,只要家人在一起,日子就会永远这么红火、这么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