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张太岳擢升户部侍郎-《综武皇帝:朕是幕后大黑手》

  念及此处,胡汝贞目光扫向舆图西侧。

  沉声问道。

  “马芳所部,此刻是否已抵达威远?”

  侍立一旁的张太岳立即回应道。

  “依行军日程推算,马将军应于昨日抵达威远城,此刻想必已在布防。”

  “好!”

  胡汝贞微微颔首。

  “有马芳坐镇威远,我军西翼可保无虞。”

  “大帅认为秦军会趁机从威远进攻我们已占领的区域?”

  “没错!”

  胡汝贞指尖重重敲定舆图上的威远城。

  “现在大溪那边的消息已然传开,蒙恬一旦确认我国将兵力倾斜在大溪,必然会袭击我军。”

  “若我们顶不住这波攻势,秦军铁骑就会长驱直入,直到将我们彻底赶出大渝。”

  张太岳沉吟片刻,又提出了不同见解。

  “卑职以为,蒙恬未必会全军压境。”

  “他们刚刚攻破大渝京师,经历了一番苦战,亟需休整。”

  “况且大渝皇帝尚未擒获,他随时都有可能集结残部再次反扑。”

  “说得在理。”

  胡汝贞点点头。

  “所以他们最可能出动的就是黄金火骑兵,以闪电之势突袭。”

  “那马将军他…”

  张太岳闻言不禁露出担忧之色。

  “哈哈哈…”

  胡汝贞见状朗声大笑,胸有成竹道。

  “别小看了马芳。”

  “他虽表面憨鲁,实心细如发,更兼胸怀韬略。”

  “如果用九个字来形容便是,多谋略,精骑射,优将才。”

  “让他镇守威远,正是用其所长。”

  张太岳听完忍不住由衷赞叹。

  “大帅的识将之明真是无出其右,卑职佩服!”

  “太岳过誉了。”

  胡汝贞缓缓摇头,目光深远的说道。

  “我们这些人都自以为知人,自以为知势,可是有几个人真知人知事的。“

  他说着郑重地朝京城方向拱手一礼。

  “这普天之下,真正能做到知人知事的,恐怕唯有皇上一人。”

  “皇上当初为何看重我?”

  “就是因为我胡某在大事上,从来上不误国,下不误民。”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张太岳。

  “你也是一样。”

  “去年在万寿宫,皇上仅见一面便看出你身负治世之才。”

  “这才不拘一格,破格提拔。”

  “还有俞志辅、戚元敬他们…”

  胡汝贞一一细数,最终忍不住感叹道。

  我胡汝贞此生真正心悦诚服的,唯有皇上一人也。

  张太岳听完胡汝贞的这番肺腑之言,不由得深深点头。

  眼中流露出同样的敬佩之色。

  是啊!

  每每想到这里,他便难掩心中波澜。

  因为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自己年仅二十一岁便已名动天下。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

  如今他已经是天下皆知的大才了。

  而这一切,皆是拜皇上他老人家所赐。

  若非皇上破格擢拔,想要在这讲究论资排辈的朝堂之上一步步崭露头角,他至少还需要二十年时间。

  但是现在他已经能够预见,待大渝战事尘埃落定之后,自己必将直入六部。

  被皇上委以重任。

  而且最可能的,便是户部。

  户部尚书楼之敬年事已高,在这个位置上不会太久。

  按照皇上想要推行的摊丁入亩革新方略,自己极有可能接掌户部。

  推动这个政策付诸实施。

  想到这里,他的胸膛中热血翻涌。

  但他很快就将这份激动深藏在了心底。

  因为这终究只是自己的推演。

  在圣意未明之前,他不会向旁人吐露半分。

  接着他便收起了心绪。

  因为胡汝贞又来到了沙盘前,和帐中诸将继续推演战局。

  依目前进军速度,最多再需两月,大渝全境抵抗力量将被彻底压缩至西夷城。

  届时这场伐渝之战,便将尘埃落定。

  最终以大渝彻底除名结束。

  就在他们对着沙盘推演之际,中军大帐的帘幕被猛地掀开。

  只见青龙(朱厚聪)手持一卷明黄圣旨,龙行虎步而入。

  他目光如电的扫过帐中诸将。

  “圣旨到!”

  胡汝贞与张太岳对视一眼。

  连忙上前几步跪倒在地。

  帐内众将也不敢怠慢,齐刷刷跪倒在地,垂首恭听。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闻攻渝之战旌旄所指,王师克捷。

  北伐统帅胡汝贞,秉钺临戎,运筹制胜,戡定大渝,功在社稷。

  今特命尔总督北境诸军事,绥靖边陲,安辑黎庶。

  俟新政颁行,再议还朝。

  主簿张太岳弱冠膺命,参赞军机,屡献嘉谟。

  着即擢户部侍郎,授文华殿大学士。

  克日返京,入阁参预机务。

  钦此!”

  张太岳虽早有预感,但当旨意真真切切传入耳中时,仍觉一阵恍惚。

  他整个人仿佛突然被一道惊雷劈中。

  一时竟然忘了谢恩。

  就连久经风浪的胡汝贞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二十一岁的户部侍郎!

  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未曾有过的先例。

  方才他们帐中还在感叹皇上不拘一格的用人之明,此刻圣旨便已然印证。

  张太岳当真是一步跨出,直上九霄。

  他忍不住望着身旁这位年轻的同僚,心中已然明白。

  以此等殊遇,不出二十年,他张太岳必将成为朝堂首暌,引领一代风骚。

  接着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朝着仍有些恍惚的张太岳道。

  “太岳,恭喜你此次高升啊!”

  张太岳闻声,这才从惊喜中彻底清醒。

  他连忙恭敬地接过圣旨。

  随即转向胡汝贞,深深作了一揖。

  言辞恳切道

  “学生拜谢大帅这段时日的悉心栽培。”

  “在大帅帐下聆听教诲,参与军务,学生所学所悟,受益之深。”

  “授业之恩没齿难忘,学生必当终生铭记。”

  胡汝贞闻言含笑将他扶起。

  “好,你有此心,便不负你我袍泽之谊。”

  “快些启程吧,莫要耽搁了朝廷重任。”

  “他日你我朝堂之上再会。”

  张太岳见状再次躬身,行了一个庄重的大礼。

  而后方才转身,随着青龙离去。

  直到帐帘彻底垂下,众将才纷纷起身。

  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张太岳离去的方向,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唏嘘。

  谁都没想到,张太岳竟然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晋升,直达天听。

  几位老将更是忍不住相视苦笑。

  他们征战半生方得位列偏裨,而今亲眼见证后生一步登天,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羡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