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娇软臣妻被重欲皇帝强夺了15-《快穿:又又又被绝嗣男主强占了》

  安王从小就被太后惯得目中无人,更是从小就把自己当成小皇帝。

  十多岁就安排宫女伺候,这才养成了沉迷美色的性子。

  经常偷溜出宫去,和朝臣的公子拉帮结派,强抢民女。

  搞得京城附近民不聊生。

  登闻鼓都快被敲烂了,硬生生被太后用权力压下去。

  朝臣子嗣更是背锅无数。

  皇帝本就有心立敖淮为太子,可敖淮远在边关。

  怕危及敖淮性命,撑到最后一刻才下令让敖淮继位。

  安王离宫建府后,屡次遭人暗算暴打,都残疾了才稍稍安分一些。

  这些年来,敖淮一直念着太后的养育之恩,没动安王。

  母子俩非但不懂感恩,还几度要杀他夺位。

  安王死有余辜。

  太后知道自己再无翻盘的可能,可她不明白。

  原本天衣无缝的计划。

  为什么会这样。

  她冷静开口:“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你们的狼子野心朕一直都知道,也从未想过和你们计较。

  但你们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打朕孩子的主意。”

  太后在宫中经营多年,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

  可以说她能翻半边天的存在。

  苏软软当众杖杀慈宁宫的嬷嬷,相当于打太后的脸。

  连夜调动关系网。

  即便皇帝防得密不透风,还是被太后的人钻了空子。

  从药渣处查到苏软软有孕后。

  太后母子两急了,因此弄来大量毒蛇,借皇后的手放入瑶池宫。

  得知苏软软和皇帝夜夜都要泡汤池,无论是苏软软还是皇帝中毒。

  届时由皇后背锅,都能实现一箭双雕。

  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划。

  皇帝也中毒了。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发展,可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陛下确实中了五种以上的蛇毒,整个御医院都束手无策。

  但苏家富可敌国,本宫更是从小就随身携带可解百毒的百毒丹。

  在陛下中毒的同时,暗卫就抓到了放蛇的人。

  一路尾随抓到慈宁宫的德顺,再从德顺口中得知你们母子的计划。”

  瑶池宫乱起来后,安王连夜出宫赶往皇城军军营。

  皇城军向来只听帝王令。

  他不死谁死。

  “太后联合安王弑君篡位,安王伏诛,尸首扔到乱葬岗。

  太后贬为庶人,终生幽禁宗人府。

  皇后与太后沆瀣一气,虽被蒙在鼓里,但已然造成实质性伤害。

  褫夺皇后之位,降为冷宫洒扫宫女,终生不得出。”

  墙倒众人推。

  慈宁宫的宫女太监为求一线生机,出卖各宫妃嫔。

  当时参与出主意害苏软软的,统统被罚俸禄。

  降位份。

  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不过被苏软软拦住了:“陛下手下留情,且为我们的孩儿积攒些福气。”

  “听软软的。”

  皇后太后倒台后,整个后宫可说都是苏软软的天下。

  那些得以活命的妃嫔,经常会送来一些小孩子用的口水巾,肚兜,以及长命锁之类的。

  她们不敢靠近瑶池宫。

  但每次苏软软都看到她们羡慕的神情,从系统处得知。

  前些年皇帝励精图治,一心只想管理好国家。

  大部分妃嫔都是太后弄进来的,至今还是清白之身的不在少数。

  若是困在深宫之中。

  对她们而言何其残忍。

  “东西我收下了,替我和孩子谢谢她们。”

  生活过得好了。

  这时间就过得飞快,一转眼都过了八个月了。

  苏软软的肚子大的就像皮球似的,走路都有些艰难了。

  生产之日将近,皇帝日日陪着散步。

  闲暇时。

  两人就像寻常夫妻那样,给腹中的两个孩子取名。

  “咱们孩子叫闰儿和丰儿怎么样?”

  敖淮写下闰,丰两个字,递给苏软软看。

  她笑着应和:“做大名不错,小名我想叫他们团团和圆圆。

  希望我们一家四口,团团圆圆永远在一起。”

  皇帝刮了刮她的鼻梁。

  满眼宠溺道:“软软有话不妨直说,何必拿咱儿子当幌子。”

  自从太后党羽清除后,整个后宫都是皇帝的人。

  苏软软每天做什么,见了什么人他都知道。

  相处久了,自然也晓得她几分脾性。

  “阿淮。”

  以往苏软软都是叫陛下的,只有在有事相求的时候。

  才会叫他“阿淮。”

  苏软软轻轻靠在他的怀里,把他的手掌覆盖住隆起的腹部。

  感受着孩子调皮的动静。

  许久,她才轻声:“我贵为首富之女,曾经的丞相夫人。

  饶是那样,我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若非遇见陛下。

  如今的软软恐怕早已是黄土一堆。”

  听她说起往事,敖淮心疼的把她搂得更紧了些。

  “宫中这些姐妹与当初的我何其相似,若陛下对她们无意。

  不如放她们归家可好?”

  她双眼雾蒙蒙的,仿佛敖淮不答应,她就准备立马哭给他看似的。

  可是把敖淮给心疼坏了。

  “都依你,届时再让御医院给她们验明正身。

  出宫后可自行婚配嫁娶。”

  封建老旧的古代。

  女子把清白看得比命还重要,敖淮能想到请御医替她们验明正身。

  苏软软真的有被感动到。

  她眼睛红红的,鼻子酸酸的,说话都有些哽咽:“天下之大,女子安身立命不易。

  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知拆散了多少有情人。

  更不知害死了多少苦命鸳鸯,陛下不如好人做到底。

  借此开设女学,让女子也能读书识字,虽不能像男子一样考取功名。

  但她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做夫子也好,医女也罢,总是一份营生。

  其实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臣妾在民间时。

  得知很多穷苦百姓家里,都是以种田,耕地,打柴为生。

  干这些活的都是男子,因此很多百姓家若是生了男孩便高兴。

  生了女孩便溺死,或卖给秦楼老鸨,从小就培养成伺候人妓子。

  若是长此以往,短时间内肯定看不出任何变化。

  可十年,二十年后呢?

  咱们整个王朝男子多,女子少,又该如何婚配,如何将国家壮大?

  三宫六院都需要宫女,太监,与其从官家小姐里面留用。

  陛下若开设女学,以后的宫女,掌事姑姑,都可以从女学直接录取。

  与男子考取功名一般,一来给了女子选择的机会,二来让百姓知道,养女儿也是有出路的……”

  这一晚。

  夫妻俩聊了很多,从几个宫中妃嫔的去留问题。

  聊到了关乎家国民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