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犹太人的秘密-《东汉末年小山匪》

  好兄弟周彪发来电报告诉校长,他想亲自护送淘汰下来的100艘铁甲船前来天富国。

  刘智电报回复告诉他:兄弟先别急,港口未建成,请等候通知。

  8月21日,刘智带着小妹、典韦、潘峰和亲卫20人,从凡城南下考察两河流域。

  路上遇到一队修路的太监,有一半左右是眯眯眼、黄皮肤,队长告诉校长:“他们原是罗马贵族的奴隶,在这一带放牧牛羊。”

  哦……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匈奴人战败之后成为放牧的奴隶,也算得上发挥特长了。

  刘智把底格里斯河改名为东河、把幼发拉底河改名为西河,两河平原上只见草地、荒漠而不见一片森林。

  “校长,树去哪里了?”

  “被游牧部落砍了烧了。”

  “校长,这些地方适合种植什么树?”

  “适合种植椰枣、棕榈、开心果树、猴面包树、瓶子树、金合欢和仙人掌等。”

  “校长,为何非得要在荒漠地区植树造林呢?”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气候。现在,天富国境内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只要提高到80%以上,年降水量会增加,年平均气温会下降!”

  “真的假的?”

  “典韦、潘峰,你们两个憨货,5年以后咱们再来此地看看,到时候用不着俺解释,你们也会知道答案。”

  从西河往西走,地势逐渐高涨,有丘陵、山谷、盆地和高山,就是不见一棵树木,只有随处可见的骆驼蓬和芸香草。

  山谷中存在干涸的河床,圆形、光滑的河卵石随处可见,由此可见这里曾经是流水潺潺、森林茂密、鸟语花香。

  破坏森林植被的人都是罪犯,典韦在身临其境之后觉悟提高了一点,因此痛恨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羌氐人和拉丁人。

  潘峰兴奋地大叫:“前方的山坡上有一群狗子!”

  刘智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之后冲着潘峰翻白眼:“那是一群条纹鬣狗,属于群居性的猛兽,和家养的狗子完全不同!”

  日落西山之后气温下降,典韦想要洗澡,流汗大半天,衣服上全是细小的白盐颗粒。

  有尿么?自己撒泡尿洗洗吧,刘智告诉他们:“咱们还得4天以后才能到达长海附近的定居点!”

  8月24日,在一个山谷中发现一个30余人的小部落,有人是黑发眯眯眼,有人是金发眯眯眼,有人是黑发大眼睛……他们是匈奴人的后代、是“漏网之鱼”,刘智下令:“男性全部宰了,留下女性备用。”

  山谷里有水,难怪他们能够在此放牧为生,小妹为此很是担忧:“如果附近的各个山谷里都有漏网之鱼,将是不小的隐患。”

  刘智笑答:“小妹你放心,待到耶布斯附近的机场建造完毕,躲藏在山谷里的敌人都是死路一条。”

  8月25日的中午,刘智、小妹、典韦、潘峰和护卫队带着女性俘虏16人,沿着一条山涧小河往西来到长海之滨。长海在南北走向的大裂谷之中,碧波荡漾,成群的海鸥在飞翔,有一群移民划着小船在海边捕鱼。

  “老乡,有鱼么?”

  “有啊,很多,都是大鱼!”

  “老乡,附近有定居点么?”

  “有啊,沿着山路往南30里的山谷,有一个300余人的定居点。”

  在这个年代的长海,长度至少1000公里,最宽处至少50公里,和红海相通,刘智暗下决心把天富国的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让长海永远充满活力而不会成为死海。

  所谓的定居点移民300余人,他们还看管着太监4000人,村长告诉刘智:“校长,朱建平副总理要求俺们从明年开始带着太监们植树造林,要把方圆几百里的山区全部种上树木。”

  “什么品种的树木?”

  “校长,俺也不知,朱建平副总理正在组织技术人员搞研究和育苗。”

  “哦……村长,你们的粮食够吃么?”

  “校长,粮食够吃的哩!在长海的西侧有一个5000人的定居点,他们有一个大型的粮库,俺们每个月划着50条小船过去拉粮食回来。”

  “村长,你们每个成年男人分配了几个婆姨?”

  “校长,俺们的每个成年男人分配到家了6个婆姨,嘿嘿……还是有点少,应该多来几个!”

  村长的虎狼之词让刘智等人惊叹不已,都是猛人啊!

  太监4000人,像是牛羊一般被圈养着,有一半左右是眯眯眼,刘智明白他们都是匈奴人的后代。

  后世所谓的巴勒斯坦人,才是犹太人;正宗的犹太人,也是拉丁人的后裔,看肤色看长相就可以区分。

  自称是犹太人的小以,其实是反复杂交之后的匈奴人的后裔。编了一个故事《某经》之后,小以成为了正宗的犹太人,而正宗犹太人的巴勒斯坦人反而不是犹太人了。

  这就是犹太人的秘密。

  有人诡辩:区分犹太人,看信仰而不是看人种。

  啊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