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墙里的心跳-《这位PTSD患者强的过分》

  “墙里?”

  韩清的呼吸停滞了半秒。

  这两个字,比之前罗盘指向总部,还要让她感到荒谬与悚然。网络,信息,污染,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概念。但“墙里”是什么意思?

  这个冰冷、坚固,由数十万吨钢铁与复合材料构成的地下堡垒,它的墙体里,怎么会藏着一个东西?“它在模仿我们的心跳。”

  陆渊的第二句话,彻底击碎了韩清基于现实逻辑建立的一切认知。

  模仿。

  这个词,让她想起了李菁发来的那张数据图,那万亿分之一秒的恒定延迟。不是共鸣,不是干扰,而是亦步亦趋的拙劣模仿。

  一个藏在墙体里,每天都在模仿着整座基地“心跳”的未知存在。

  这不再是“内鬼”的范畴。

  这是寄生。

  就在此时,王胖子的通讯请求再次蛮横地挤了进来,他的全息投影在老旧的终端上闪烁不定,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

  “老大!老大!我找到了!找到了!”他语无伦次,混合着狂喜与恐惧,“根据你给的地点,还有李菁博士那边发来的‘同步延迟’数据做交叉索引……我……我找到了一个鬼!”

  韩清立刻将通讯转到主屏幕上。

  海量的后勤数据被染成了灰色,只有一条数据线,被王胖子用最刺眼的血红色高亮标记了出来。

  一行小到几乎会被任何审计员忽略的条目。

  【第三食堂后厨,三号能源供应线路,每日下午三点十五分,产生一次持续时长0.03秒的能量峰值,峰值功率……0.001瓦。】

  “0.001瓦?”韩清脱口而出,“这连误差都算不上。”

  “对!这他妈就是最诡异的地方!”王胖子的声音尖利起来,“任何系统都会把这当成线路老化的正常波动!但是!它太准时了!十年!整整十年!每天下午三点十五分,不多一秒,不少一秒,准时出现!风雨无阻!”

  下午三点十五分。

  不是饭点,不是设备集中清洗的时间,甚至不是厨师的换班时间。这是一个在后厨工作流里,完全不存在任何逻辑支撑的时间点。

  “我叫它‘幽灵脉冲’。”王胖子喘着粗气,他为自己的命名感到一丝得意,但更多的是毛骨悚然,“它就像……就像有个看不见的东西,每天准时到食堂后厨,偷一口电。不,连偷都算不上,它只是舔了一下插座。”

  报告上传完毕,王胖子的通讯被他自己切断了,他需要缓一缓。

  陆渊看着那个被命名为“幽灵脉冲”的数据,没有任何表示。

  他转身,再次走向档案库的门。

  “去哪?”韩清问。

  “技术部。”

  陆渊离开了档案库,韩清沉默地跟上。她不明白,已经找到了线索,为什么不立刻带人去第三食堂的后厨,把墙砸开。而是要去技术部,去找那个和陆渊最不对付的S级顾问。

  技术部,独立隔离康复区。

  赵千讯半躺在特制的医疗舱里,身上连接着十几根粗细不一的管线。他的身体依然虚弱,但他的大脑,已经通过神经接驳端子,重新连接上了国策局的内部系统。

  无数数据流在他的视网膜上奔腾,他正在远程优化“滤网”程序的筛查算法。

  当陆渊和韩清走进隔离室时,他眼中的数据流停顿了一瞬。

  “你来干什么?”赵千讯的问话通过医疗舱的扩音器发出,带着电子合成的冰冷感,“根据龙主任的命令,你应该在接受‘深度静默治疗’。你的出现,本身就违反了最高预案。”

  他依旧是那个数据至上,规则至上的赵千讯。即便是在病床上,他依然试图用条例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陆渊没有理会他的质问,也没有任何客套。

  他让韩清将“幽灵脉冲”的数据,直接投放在赵千讯面前的全息屏幕上。

  “这是什么?”赵千讯初看之下,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轻蔑,“0.001瓦的设备误差?你用这种垃圾数据来浪费我的时间?”

  “十年,每天下午三点十五分,误差从不超过0.001秒。”陆渊只说了一句话。

  赵千讯脸上的轻蔑凝固了。

  作为科技流派的领军人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设备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误差”。恒定的误差,就不是误差,而是规律。

  他的身体猛地前倾,几乎要贴在全息屏幕上,无数新的运算窗口在他的视网膜上疯狂弹出,对这0.03秒的“幽灵脉冲”进行着疯狂的建模与解析。

  “波形……不……这不是任何已知设备的功率曲线……它在窃取能量,但方式闻所未闻。它不是在‘取’,而是在‘同步’的瞬间,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完成的能量转移……这不可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整个总部的能源网络有原子级别的理解和操控力!这是……这是神才能做到的技术!”

  赵千讯的骄傲,在看到这组数据后,被彻底粉碎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面对未知领域时,那种极致的、狂热的探究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绝不是设备误差。

  这是一种他无法理解,但又无比着迷的,极其高明的能量窃取艺术。

  “你想让我做什么?”赵千讯主动开口,他已经不在乎什么命令和预案了。

  “我要一个传感器。”陆渊的要求简单直接,“微型,能捕捉并放大这种‘误差级’的能量波动。我要知道它在墙里的具体位置。”

  “办不到。”赵千讯立刻否决,“这种级别的微弱波动,会被基地的基础电磁场完全淹没。任何传感器放过去,都只会得到一堆杂乱的背景噪音。”

  “你能。”陆渊的回答更简单。

  赵千讯沉默了。

  这是挑衅,也是承认。承认他是国策局唯一能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人。

  “需要授权。”几秒后,赵千讯妥协了,“我需要调动我的团队,以及三号实验室的所有高精度元件。这个项目,需要一个代号。”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微弱的脉冲,沉吟片刻。

  “代号:‘拾音器’。”

  “我要用它,听清墙里面那个东西的心跳声。”

  合作,达成。

  赵千讯立刻开始调动资源,向自己的团队下达了一系列加密指令。他完全沉浸在了这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中,甚至没有再看陆渊一眼。

  这标志着,陆渊在危机爆发后,真正获得了第一个S级顾问的,实质性的技术支持。

  韩清站在一旁,完整地看完了整个过程。

  她看着陆渊,这个从百年前走来的士兵,没有用权力去压迫,没有用利益去诱惑。

  他只是简单地,将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谜题”,扔到了对方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