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仅仅是产品本身吗?-《官场:处处失误,火速进步》

  是地方干部求变、求发展的强烈渴望。

  周阳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周阳笑着道:“李书记,您太客气了。”

  “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本就是我们改革办的职责所在。”

  “而且,不瞒您说,就在您打电话来之前,我正在看你们清河县的地图。”

  电话那头的李国强,明显愣了一下。

  李国强惊喜道:“真的吗?周秘书长,您……您已经关注到我们了?”

  周阳肯定道:“当然。江岚西部的每一个县,都是我们‘点亮西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吧,李书记,你准备一下,我明天就带队到清河县,实地调研。”

  “好!太好了!”

  李国强的声音,几乎是吼出来的。

  “周秘书长,我马上安排!全县上下,扫榻相迎!”

  挂掉电话,周阳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清河县,将是“桃源模式”思想内核复制推广的第一站。

  他要向全省证明,他的方法论,是具有普适性的。

  第二天,周阳带着他的核心团队,轻车简从,抵达了清河县。

  县委书记李国强和县长张建军,带着几位班子成员,早早地等在了县界。

  看到周阳一行人的车驶来,李国强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了周阳的手。

  李国强激动道:“周秘书长,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您给盼来了!”

  周阳能感受到他手上的力道和掌心的汗水。

  周阳微笑着道:“李书记,不用这么客气,我们是来工作的。”

  简单的寒暄后,周阳没有去县委招待所,而是直接提出了要求。

  周阳直接道:“李书记,带我们去田里看看吧。”

  “去田里?”

  李国强和张建军都愣住了。

  在他们的概念里,上级领导下来调研,不都是先听汇报、看材料吗?哪有直接下田的?

  周阳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笑了笑。

  周阳解释道:“清河是农业县,根基就在田里。不到田里去,怎么能看清问题,找到出路呢?”

  一句话,让李国强等人肃然起敬。

  这位年轻的领导,果然是务实派!

  一行人换乘越野车,颠簸在乡间的土路上。

  放眼望去,是大片平整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李国强坐在周阳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介绍。

  李国强叹气道:“周秘书长,您看,我们清河的土地是真不错,水利条件也好。可种出来的粮食,一斤也就卖一块多钱,刨去种子、化肥、人工,根本不赚钱。”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些老人。”

  周阳点了点头,目光却在那些看似普通的泥土上逡巡。

  在他的“词条视野”里,这些泥土的表层,都泛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

  这就是“富硒土地”的证明。

  车子在一个名叫“上湾村”的村口停下。

  周阳走下车,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他甚至用指尖捻起一点,放进嘴里尝了尝。

  这个举动,把旁边的李国强等人都看呆了。

  李国强:“???”

  周阳尝完,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拍了拍手上的土,转头问一位同行的本地农业技术员。

  周阳问道:“这位同志,你们县里的土壤,有没有做过微量元素检测?”

  那位技术员愣了一下,连忙回答。

  技术员老实道:“报告周秘书长,做过常规的氮磷钾检测,至于微量元素……好像没系统做过,经费也紧张。”

  周…周秘书长竟然连土都吃?

  这位技术员的世界观,受到了小小的冲击。

  周阳笑了笑,没有再多问。

  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随后,他又在村里一位老农的带领下,去看了那传说中的“清河香米”的原种田。

  那是一种植株比普通水稻要高一些,稻穗也更饱满的品种。

  老农自豪地介绍,这米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煮出来的饭,隔着墙都能闻到香味。

  周阳看着那在风中摇曳的稻穗,仿佛看到的不是稻谷,而是一串串金灿灿的黄金。

  考察结束,一行人回到县委会议室。

  气氛有些沉闷。

  李国强和县里的干部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周阳,等待着他的“判决”。

  周阳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让团队成员发言。

  高启、张博、孙志刚,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此刻也有些沉默。

  清河县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朴素”。

  这里没有龙溪谷那样惊艳的自然风光,也没有“紫背天葵”那样自带光环的珍稀物产。

  想在这里复制桃源的成功,似乎……很难。

  高启率先打破了沉默。

  高启沉声道:“主任,说实话,清河县的基础,比桃源还要薄弱。这里缺乏能够直接转化为高端消费品的‘爆点’资源。”

  张博也扶了扶眼镜,补充道。

  张博冷静分析道:“是的,单纯的农产品,很难做出高溢价。市场上的富硒米、有机米品牌已经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想杀出重围,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故事和营销策略。”

  他们的专业分析,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李国强等人的心头。

  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似乎又要熄灭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压抑。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周阳身上。

  周阳听完团队的分析,却笑了。

  周阳轻松道:“你们说的,都对。”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清河县的农业,确实很难有大的突破。”

  “但是,”他话锋一转,站起身,走到了白板前。

  周阳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周阳自信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常规路?”

  “桃源模式的核心,是发掘独一无二的价值。清河县的价值,不在山上,不在水里,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里!”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高附加值农业”。

  周阳解释道:“李书记刚才说,一斤水稻只卖一块多钱。但大家知不知道,在东瀛,有一种叫‘越光米’的大米,经过品牌化运作,一斤可以卖到上百元!”

  “在欧洲,一些贴着特定产区标签的橄榄油,价格是普通橄榄油的十几倍!”

  “他们卖的,仅仅是产品本身吗?”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