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各取所需-《爆笑四合院》

  易中海沉浸在“老树逢春”的喜悦与自得中,而王曼妮,这位《港岛新报》看似娇柔的女记者,内心的算盘拨得比他更响。

  王曼妮并非港岛土生土长,她的父母是早年从沪上逃难来的小市民,挤在油麻地拥挤的唐楼里,靠着父亲在码头做苦力、母亲给人缝补过活。她从小就看够了生活的窘迫和阶层的壁垒。她聪明,也生的漂亮,更有一股不甘于人下的狠劲儿。靠着几分姿色和苦心钻营,她挤进了报馆,成了记者,见识了真正的上流社会是如何纸醉金迷,也看清了自己与那道鸿沟的距离。

  她曾做过梦,梦想着能嫁入豪门,哪怕只是做个受宠的外室,也能让她和家庭彻底摆脱底层泥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港岛真正的豪门,讲究门当户对,联姻是巩固利益的手段。她这样的出身,空有美貌,没有家世背景,在那些公子哥眼里,不过是玩物,玩腻了便会弃如敝履。她见过太多像她一样的女孩,最终沦落风尘或潦草嫁个同样挣扎的普通人,重复父辈的命运。

  她不甘心,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没有轻易做出选择。她清楚,自己必须保留着清白之身去搏自己未来的命运。

  可适合她的目标,一直都没有出现。就在王曼妮几乎要认命的时候,易中海出现了。起初,她只是例行公事采访这位新晋的“港岛良心”。但职业的敏感让她很快发现了不寻常。这位易先生,不仅自身在舆论场声名鹊起,更重要的是,他背后似乎盘踞着一张若隐若现的巨大关系网。

  她利用记者身份多方打探,零碎的信息逐渐拼凑出一个让她心惊又狂喜的轮廓:

  文化界泰斗“钟不贵”大师,与易中海同住半山那座新建的、气派非凡的、名字却有些古怪的“95号院”,关系密切。

  威震港岛武术圈的“肥螳螂门”,其掌门刘保国(刘海中)及其门下悍将“柱爷”(傻柱),也出自那个神秘的院子。

  新界那片规模不小的“东方特别红电子厂”,厂长贾东旭,同样是那院子里的人。

  甚至有隐约的消息提及,这伙人与港岛地下世界某些势力的“友好交流”,他们展现出的惊人能量。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易中海并非孤身一人,他背后是一个正在港岛迅速崛起的、横跨文化、武术、实业甚至可能涉及灰色地带的势力集团!而易中海,作为这个集团在明面上的“舆论旗手”,其地位和潜在价值,远非他表面那个“爱国商人”、“社会良心”的名头所能概括。

  对王曼妮而言,易中海年纪是大些,但保养得宜,卖相不差,更重要的是,他背后有实实在在的势力和财富!比起那些将她视为玩物的纨绔子弟,易中海这种“根基初立”正处于上升期的“实力派”,反而是更好的目标。他需要年轻貌美的伴侣来装点门面,满足虚荣,而她,需要的是一个能让她彻底跨越阶层的跳板和长期饭票。

  “夫唱妇随”?王曼妮内心冷笑。她要的是“妻凭夫贵”!

  于是,她对易中海的“追求”,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她研究他的喜好,刻意的将自己塑造成易中海这个年龄段最为欣赏的“知性温婉”类型。在他面前,她永远是那个带着几分崇拜、能理解他“远大抱负”、偶尔流露出脆弱需要依靠的小女人。她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能与他就“侠之大者”讨论几句,又能在他谈及社会理想时,投去充满仰慕的目光。

  当易中海试探性地提出“夫唱妇随”时,王曼妮心中狂喜,知道鱼儿上钩了。她表现出恰到好处的羞涩、惊喜和一丝“不敢相信”的惶恐,将一个被“成熟魅力男士”打动的年轻女子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但她深知,不能让他觉得太容易得手。在易中海第一次试图有更亲密举动(比如吻她)时,她巧妙地避开了,脸上带着红晕,眼神却坚定:“易先生……我……我不是随便的女子。我敬重您的为人,也……也对您有好感,但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郑重而长久的。”

  这话既抬高了易中海,也表明了自己的“原则”,更暗示了对“长久关系”(即婚姻)的期待。

  易中海果然更加满意。在他这个年纪和地位(自认的),找到一个不仅年轻漂亮,还“知书达理”、“自尊自爱”的红颜知己,简直是天赐良缘。他非但没有不快,反而觉得王曼妮与众不同,更值得珍惜。

  两人开始了频繁的约会。王曼妮总能找到理由,让易中海带她接触他那个圈子的人——拜访“钟不贵大师”讨论文学(阎埠贵乐见其成,觉得易中海总算开了窍,也省的院里一个个的都嫉妒自己),去肥螳螂武馆“观摩”武术(刘海中挺着肚子接待,心里酸溜溜),甚至以“了解港岛实业”为由,让易中海安排去新界工厂“参观”(贾东旭看着更加年轻漂亮的王曼妮,再想想自己身边的秦淮茹,心里更不是滋味)。

  每一次露面,王曼妮都表现得体大方,给足了易中海面子,也让她自己更深入地融入了这个圈子,亲眼验证了易中海背后潜藏的能量。她对易中海的“感情”也似乎与日俱增,眼神里的依赖和爱慕几乎要溢出来。

  易中海彻底沦陷了。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在港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事业(舆论影响力)稳步提升,身体“重振雄风”,如今又即将拥有一位年轻貌美、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他已经在规划,如何风风光光地将王曼妮娶进门,让她成为名正言顺的“易太太”,实现真正的“夫唱妇随”。

  这一晚,在王曼妮那间租住的、被她布置得温馨雅致的小公寓里,易中海握着她的手,深情款款:“曼妮,等这次关于劳工权益的法案倡议活动忙完,我们就订婚,好吗?我要让你成为全港岛最幸福的女人。”

  王曼妮依偎在他怀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光,柔声道:“中海,我都听你的。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怎么样都好。”

  内心却在冷静地盘算:订婚?还不够。必须尽快落实婚姻,拿到那张具有法律效力的纸,才能真正绑定这个男人和他背后的资源。看来,得再添一把火,让他更加离不开自己才行。

  窗外,港岛的夜色迷离而充满诱惑。这一场各取所需的“爱情”,在虚伪的温情与精明的算计中,悄然升温。干柴遇上了烈火,只不过,这烈火,是王曼妮亲手点燃,并小心控制着,只为烧出一条通往她向往更高舞台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