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郑爷爷的腰冷痛与杜仲水的温-《太极医道传承》

  周日的阳光裹着薄霜,落在宿舍楼下的自行车上,结了层淡淡的白。林辰背着帆布包出门时,苏晓冉正蹲在台阶上整理药材,浅青色砂锅放在脚边,布包里露出半截晒干的杜仲皮 —— 纹理像波浪,指尖碰着能闻到微苦的木香味,旁边是装艾叶的小布袋,还掺了点切碎的生姜。

  “辰儿,你看这个!” 苏晓冉举起一块杜仲皮,阳光透过纹理照出浅黄的光,“昨天翻《本草纲目》,里面说杜仲‘治腰膝痛,补肝肾,强筋骨’,我特意挑了带‘丝’的,药店师傅说丝多的才是好杜仲,煮水时能出药效。还加了艾叶和生姜,俩都是温性的,能赶腰上的寒气。”

  “来晚了来晚了!”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撞出来,手里拎着个印着福字的保温桶,桶盖没扣紧,飘出核桃的香味,“我妈早上五点就起来蒸的核桃糕,说核桃能补腰,郑爷爷腰不好,吃这个正好。对了,苏同学,你那煮药的砂锅够不够大?我还带了点桂圆,煮水时能加进去。”

  三人往公交站走,路边的冬青叶上还沾着霜,踩在地上咯吱响。苏晓冉把砂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郑爷爷腰冷痛快一个月了,尤其是早上起床,腰硬得像块石头,得扶着墙挪半天才能直起来。夜里更遭罪,翻身时腰一抽一抽地疼,得垫个热水袋才敢动。以前是木工,年轻时常弯腰干活,现在一到冬天就犯病,贴了不少膏药,也只管一时。”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杜仲皮,指尖能触到细微的纹路,想起昨夜翻的医书,又想起脑海里孙思邈的手记片段,语气沉了点:“《黄帝内经》里说‘腰者,肾之府也’,郑爷爷这是肾阳虚,又受了寒湿。年轻时弯腰太多伤了肾,冬天寒气重,裹着湿气堵在腰里,就疼得厉害。杜仲补肝肾,艾叶驱寒湿,生姜暖经络,再按肾俞、命门穴通气血,配合祝由术,能把腰里的寒气赶出去。”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把保温桶抱得更紧:“要不要带个热水袋?上次王奶奶腿抽筋,用热水袋敷着舒服。对了,这核桃糕我能先尝一块不?闻着太香了,我早上没吃饭。”

  苏晓冉笑着拍了下他的手背:“别嘴馋,先给郑爷爷留着。热水袋带了,在帆布包侧袋里,灌好热水了,一会儿能给郑爷爷敷腰。”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一个卖豆浆的大爷在支摊子,白气裹着豆香飘过来。胖子凑过去买了三杯热豆浆,递给林辰和苏晓冉:“先暖暖手,一会儿到社区还得走一段路。”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暖,靠窗的座位还留着阳光的温度。苏晓冉把砂锅放在座位旁边,林辰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人多挤皱了艾叶袋。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郑爷爷家的路线,还标了个木工刨子的简笔画:“阿姨说郑爷爷家在社区北边,门口有个旧木架子,上面放着他以前做的小板凳,一眼就能认出来。”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杜仲水的煮法:“水开后放杜仲、艾叶、生姜,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三颗桂圆煮五分钟,别煮太久,不然桂圆会烂。” 他忍不住笑:“你连桂圆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桂圆。”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郑爷爷腰本来就疼,别再让他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郑爷爷一早就坐在门口木架子上等,刚才还扶着腰挪了两回,看着就疼。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烂,他腰不好,弯腰吃饭费劲,喝这个不用费劲。”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被子,竹竿上搭着条深蓝色的棉被。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热敷包啊!我用粗盐炒的,敷腰最管用!”

  郑爷爷家果然在社区北边,门口的旧木架子上摆着几个小板凳,凳面磨得光滑,还刻着简单的花纹。郑爷爷坐在最边上的凳子上,穿件深灰色的棉袄,腰上系着个旧棉护腰,手里攥着根木拐杖,看见他们来,想站起来,刚一弯腰就 “哎哟” 了一声,赶紧扶住腰:“老了不中用了,腰一疼就站不直。”

  “爷爷您别站,坐着就行!”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他的胳膊,“我们是来帮您看腰的,慢慢说。”

  郑爷爷点点头,喘了口气:“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来。我这腰,年轻时候做木工,一天弯八九个小时,落下的病根。现在一到冬天就冷得像揣了块冰,疼起来连饭都吃不下。上次想给重孙子做个小木马,刚刨了两下木头,腰就疼得直不起来,只能把木料扔在一边。”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上摆着个空膏药盒,旁边放着个搪瓷杯,杯里剩了点凉白开。木柜上还放着几样木工工具,刨子、凿子都擦得干净,就是刃口有点钝了。郑爷爷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刚坐稳就又扶了扶腰:“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就是我这腰弯不下去,得麻烦你们自己倒。”

  苏晓冉赶紧拿起搪瓷杯:“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腰冷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腿有点麻’,走几步就得歇会儿?”

  郑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腰椎间盘突出’,让我少弯腰,多躺着。可躺着也疼,夜里翻个身都得咬牙忍,有时候疼得睡不着,就坐在椅子上等到天亮。”

  林辰让郑爷爷侧身坐好,伸手按在他腰上的肾俞穴。刚按下去,郑爷爷就 “嘶” 了一声,随即又舒了口气:“有点酸…… 酸完倒觉得松快了点。”

  “这是肾俞穴,通肾气的,” 林辰慢慢加重力道,手指在穴位上轻轻打圈,“您这腰冷疼,是肾气不足,又受了寒湿。孙思邈以前在终南山,遇到过不少做苦力的人腰疼,就用杜仲煮水,还教他们按这个穴位,很快就好。”

  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坐在终南山的茅屋里,给一位腰伤的樵夫按腰,手里拿着块杜仲皮说:“这东西能补腰,煮水喝,再按这穴位,腰就不疼了。” 樵夫点点头,喝了杜仲水,没几天就能上山砍柴了。画面很快消失,林辰定了定神,继续按穴位。

  “爷爷,您试试慢慢直起腰,” 林辰一边按一边说,“别用劲,顺着劲儿来。”

  郑爷爷慢慢直起腰,虽然还是有点弯,但比刚才好多了:“真不那么疼了!刚才坐着都觉得腰沉,现在轻了点,也不那么冷了。”

  苏晓冉在旁边记笔记,手里的笔飞快地动:“肾俞穴,腰部第二腰椎旁开一寸半,补肝肾;命门穴,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温肾阳。”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刚碰到郑爷爷的腰,郑爷爷就又 “哎哟” 了一声。胖子赶紧收回手:“是不是我按重了?”

  林辰笑着摇头:“不是,你按错地方了,按到腰眼上了。你去帮苏晓冉煮药吧,别在这儿添乱。”

  胖子点点头,跟着苏晓冉往厨房走。苏晓冉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杜仲、艾叶、生姜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杜仲香混着生姜的辣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这味儿闻着就暖和,” 郑爷爷吸了吸鼻子,腰也不那么疼了,“我年轻时在生产队,有个老中医也给我开过杜仲,说能补腰,那时候忙得没顾上煮。现在老了,倒又想起这东西了。”

  林辰帮郑爷爷按完肾俞穴,又按了命门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郑爷爷慢慢站起来,虽然还是有点弯腰,但能自己走两步了:“能走了!刚才得扶着拐杖,现在不用扶也能走两步,腰也不那么冷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腰冷痛的咒语:“肾气足,寒湿散,腰不痛,身自安。”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郑爷爷的命门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郑爷爷的腰里,慢慢往全身走。郑爷爷轻轻叹了口气:“暖…… 从腰暖到腿,像揣了个热水袋似的,不疼了,也不冷了,真舒服。”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渐渐降了。他帮郑爷爷把棉护腰系好:“您再歇会儿,药马上就好,喝了能更补腰,以后弯腰也不用那么费劲了。”

  这时,李奶奶拎着个粗布包走进来,里面是个盐袋,还冒着热气:“刚炒好的粗盐包,敷腰最管用,你试试。”

  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深灰色的棉马甲:“给郑爷爷做的棉马甲,里面加了绒,穿上暖和,腰也不容易受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浅棕色的,显干净。”

  苏晓冉把桂圆放进锅里,煮了五分钟,就把砂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递给郑爷爷:“爷爷您尝尝,要是觉得苦,我再给您加点蜂蜜。”

  郑爷爷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苦,有桂圆的甜味,比喝药舒服多了。”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试着弯腰拿起地上的小板凳。虽然弯得不多,但比刚才好多了,脸上露出了笑:“能拿凳子了!刚才连捡个东西都得别人帮忙,现在自己能拿了。”

  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核桃糕,胖子也拿了一块,刚咬了一口就噎到了,咳得脸都红了。林辰赶紧递给他一杯水:“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胖子喘着气说:“太好吃了,我妈下次再做,我得多带点。”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郑爷爷非要把自己做的小板凳塞给他们,说:“这凳子坐着舒服,你们拿去用。” 李奶奶塞了个盐袋,张奶奶则把围巾给他们戴上,让他们别着凉。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木架子旁挥手,郑爷爷的声音比之前亮了,“我煮了玉米粥等你们!”

  路上,胖子抱着装核桃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郑爷爷能自己走路了。辰儿,下周咱们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刘奶奶总觉得手麻,拿筷子都费劲,到时候咱们带点当归煮水就行,不算麻烦,半天就能搞定。”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张奶奶织的围巾:“我明天去药店买点当归,《本草纲目》里说当归能补血活血,手麻多是血虚,正好对症。”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郑爷爷拿起小板凳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中医传承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医理 —— 是苏晓冉怀里的浅青砂锅,是胖子手里的核桃糕,是老人们递过来的小板凳和盐袋,是孙思邈在终南山煮的杜仲水,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能暖到心里的安稳。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腰为肾府,肾足则腰强,驱寒湿则痛止,温通经络,乃治腰疾之根本。”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期待 —— 不管是下周的手麻,还是以后的各种病症,只要带着这份初心,总能帮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