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市第一医院中医科的门诊室,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诊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辰刚整理好王师傅的康复记录,就听见门诊外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闹声,混着家长焦急的哄劝,像颗小石子砸在安静的走廊里。
“林辰,来个新病例。” 张教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拿着个粉色的病历本,封面上还贴着张卡通贴纸,“儿科转来的,三岁小孩莫名哭闹半个月,西医查了血常规、腹部 b 超,都没发现问题,家长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中医科了。”
林辰刚站起来,就看见一个穿碎花裙的女人抱着个小孩走进来。小孩扎着两个小辫子,脸埋在女人怀里,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小手紧紧攥着女人的衣领,连看都不肯看诊桌。
“林医生,您快帮帮我们吧!” 女人把小孩往诊桌前凑了凑,眼圈红红的,“这孩子叫朵朵,半个月前开始,每天傍晚就哭,怎么哄都不行,奶也不喝,觉也睡不好。儿科医生说没毛病,可孩子总哭,我这心都揪成一团了。”
朵朵听见 “医生” 两个字,哭得更凶了,小脑袋往女人怀里埋得更深,还含糊地喊:“不要…… 不要看医生……”
林辰赶紧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 —— 是上次社区做草药糖剩下的,他总揣几颗哄怕生的小孩。“朵朵你看,” 他把糖举到小孩面前,薄荷糖的清凉味飘过去,“这个糖是甜的,吃了嘴里凉凉的,一点都不苦,要不要尝尝?”
朵朵的哭声小了点,偷偷从女人怀里探出头,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薄荷糖,小鼻子还抽了抽。她犹豫了一下,慢慢伸出小手,接过糖攥在手心,却还是不肯放开女人的衣领。
张教授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笑着朝林辰递了个眼神。林辰会意,轻轻伸出手,想碰碰朵朵的额头。指尖刚碰到小孩的发梢,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突然轻轻热了一下,像股温流顺着指尖漫进朵朵的身体里。
瞬间,林辰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朵朵蹲在自家阳台的角落里,手里拿着块发霉的饼干,正往嘴里塞,阳台的储物柜里,还堆着几袋没开封却受潮的零食。画面一闪而过,玉佩的温意也渐渐褪去。
“朵朵,” 林辰放柔声音,指着她的小手,“你是不是偷偷吃过阳台柜子里的饼干呀?饼干上长了小毛,对不对?”
朵朵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哭声彻底停了,小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薄荷糖:“妈妈…… 妈妈不让吃…… 朵朵偷吃了……”
女人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对啊!我家阳台储物柜里是有几袋零食,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没来得及收拾,难道是受潮发霉了?朵朵怎么会知道……”
“小孩脾胃弱,误食霉变食物,西医检查可能查不出明显指标异常,但身体会有不适感,所以才会哭闹。” 林辰拿起笔,在病历本上写,“我开个小方子,用炒麦芽、鸡内金煮水,每天喝小半碗,帮助消化;再用薄荷和陈皮煮水,给朵朵泡澡,能安神,晚上就不容易哭了。”
他刚写完方子,张教授突然开口:“林辰,你再看看朵朵的舌苔。小孩舌苔薄,容易被忽略,你刚才的‘望诊’很细致,但可以再跟家长说清楚,霉变食物的危害不止在当下,后续还要观察大便情况。”
林辰赶紧让朵朵张开嘴,小孩这次很配合,小舌头伸出来,舌尖果然有点发白。“阿姨您看,” 他指着舌苔,“舌苔白说明有点积食,煮水喝两天就能好,但以后要注意,零食要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受潮的一定要扔,不能心疼。”
女人接过方子,连连道谢,朵朵还主动把手里的薄荷糖举给林辰:“医生哥哥,糖还给你,朵朵以后不偷吃饼干了。”
林辰笑着把糖推回去:“糖留给朵朵,下次乖乖的,就不会不舒服了。”
等母子俩走后,张教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页泛黄的古籍纸,上面写着 “儿科食积啼哭方”。“这是我从祖传医书里抄的,” 他把纸递给林辰,“里面记载的‘麦芽鸡内金方’,和你开的方子基本一致,但还加了一味‘蝉蜕’,能增强安神效果,下次遇到类似病例,可以试试。”
他顿了顿,指了指古籍上的字:“你刚才通过‘感知’找出病因,做得很好,但在医院里,要多结合‘望闻问切’的说法,别太直白提特殊能力。我已经跟儿科主任打过招呼,以后这类西医棘手的儿科病例,会优先转来中医科,你多积累经验,但也要注意分寸。”
林辰接过古籍纸,指尖碰到泛黄的纸页,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纸上的字迹仿佛更清晰了,连带着抄录时的笔锋都看得真切。“谢谢教授,我记住了。”
正说着,门诊外又传来护士的声音:“林医生,刚才那个朵朵的妈妈又回来了,说要给你送东西!”
林辰和张教授走出门诊,就看见女人手里拿着幅画,画上是个穿白大褂的人,手里举着颗糖,旁边是个笑哈哈的小女孩,画得歪歪扭扭,却满是童趣。“这是朵朵刚才在走廊里画的,” 女人把画递过来,“她说要送给医生哥哥,谢谢哥哥帮她找到不舒服的原因。”
张教授看着画,笑着拍了拍林辰的肩膀:“你看,医者仁心,有时候一颗糖、一句话,比药方更能暖人心。你的传承不只是医术,更是这份能走进患者心里的细心。”
林辰把画小心地夹在病历本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画上,小女孩的笑脸仿佛活了过来。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温的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里 —— 他突然明白,医院实习的 “啼笑皆非”,不只是病症的奇特,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互动,是用耐心解开困惑,用真心化解焦虑。
下午的时候,儿科护士特意来中医科说,朵朵喝了煮水,中午睡了个安稳觉,没再哭闹。林辰把这个消息记在康复记录上,张教授走过来看见,在旁边写了句 “医者,当以仁心为先,以医技为翼”。
夕阳西下,林辰收拾好门诊室,背着帆布包走出医院。街上的路灯渐渐亮起来,他摸了摸怀里的古籍纸,又想起朵朵的画,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他知道,接下来的实习路,还会遇到更多 “啼笑皆非” 的病例,但只要带着这份仁心,靠着传承的医技,还有张教授的引导,就一定能一步步走稳,成为真正能为患者解忧的医生。
“林辰,来个新病例。” 张教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拿着个粉色的病历本,封面上还贴着张卡通贴纸,“儿科转来的,三岁小孩莫名哭闹半个月,西医查了血常规、腹部 b 超,都没发现问题,家长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中医科了。”
林辰刚站起来,就看见一个穿碎花裙的女人抱着个小孩走进来。小孩扎着两个小辫子,脸埋在女人怀里,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小手紧紧攥着女人的衣领,连看都不肯看诊桌。
“林医生,您快帮帮我们吧!” 女人把小孩往诊桌前凑了凑,眼圈红红的,“这孩子叫朵朵,半个月前开始,每天傍晚就哭,怎么哄都不行,奶也不喝,觉也睡不好。儿科医生说没毛病,可孩子总哭,我这心都揪成一团了。”
朵朵听见 “医生” 两个字,哭得更凶了,小脑袋往女人怀里埋得更深,还含糊地喊:“不要…… 不要看医生……”
林辰赶紧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 —— 是上次社区做草药糖剩下的,他总揣几颗哄怕生的小孩。“朵朵你看,” 他把糖举到小孩面前,薄荷糖的清凉味飘过去,“这个糖是甜的,吃了嘴里凉凉的,一点都不苦,要不要尝尝?”
朵朵的哭声小了点,偷偷从女人怀里探出头,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薄荷糖,小鼻子还抽了抽。她犹豫了一下,慢慢伸出小手,接过糖攥在手心,却还是不肯放开女人的衣领。
张教授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笑着朝林辰递了个眼神。林辰会意,轻轻伸出手,想碰碰朵朵的额头。指尖刚碰到小孩的发梢,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突然轻轻热了一下,像股温流顺着指尖漫进朵朵的身体里。
瞬间,林辰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朵朵蹲在自家阳台的角落里,手里拿着块发霉的饼干,正往嘴里塞,阳台的储物柜里,还堆着几袋没开封却受潮的零食。画面一闪而过,玉佩的温意也渐渐褪去。
“朵朵,” 林辰放柔声音,指着她的小手,“你是不是偷偷吃过阳台柜子里的饼干呀?饼干上长了小毛,对不对?”
朵朵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哭声彻底停了,小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薄荷糖:“妈妈…… 妈妈不让吃…… 朵朵偷吃了……”
女人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对啊!我家阳台储物柜里是有几袋零食,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没来得及收拾,难道是受潮发霉了?朵朵怎么会知道……”
“小孩脾胃弱,误食霉变食物,西医检查可能查不出明显指标异常,但身体会有不适感,所以才会哭闹。” 林辰拿起笔,在病历本上写,“我开个小方子,用炒麦芽、鸡内金煮水,每天喝小半碗,帮助消化;再用薄荷和陈皮煮水,给朵朵泡澡,能安神,晚上就不容易哭了。”
他刚写完方子,张教授突然开口:“林辰,你再看看朵朵的舌苔。小孩舌苔薄,容易被忽略,你刚才的‘望诊’很细致,但可以再跟家长说清楚,霉变食物的危害不止在当下,后续还要观察大便情况。”
林辰赶紧让朵朵张开嘴,小孩这次很配合,小舌头伸出来,舌尖果然有点发白。“阿姨您看,” 他指着舌苔,“舌苔白说明有点积食,煮水喝两天就能好,但以后要注意,零食要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受潮的一定要扔,不能心疼。”
女人接过方子,连连道谢,朵朵还主动把手里的薄荷糖举给林辰:“医生哥哥,糖还给你,朵朵以后不偷吃饼干了。”
林辰笑着把糖推回去:“糖留给朵朵,下次乖乖的,就不会不舒服了。”
等母子俩走后,张教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页泛黄的古籍纸,上面写着 “儿科食积啼哭方”。“这是我从祖传医书里抄的,” 他把纸递给林辰,“里面记载的‘麦芽鸡内金方’,和你开的方子基本一致,但还加了一味‘蝉蜕’,能增强安神效果,下次遇到类似病例,可以试试。”
他顿了顿,指了指古籍上的字:“你刚才通过‘感知’找出病因,做得很好,但在医院里,要多结合‘望闻问切’的说法,别太直白提特殊能力。我已经跟儿科主任打过招呼,以后这类西医棘手的儿科病例,会优先转来中医科,你多积累经验,但也要注意分寸。”
林辰接过古籍纸,指尖碰到泛黄的纸页,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纸上的字迹仿佛更清晰了,连带着抄录时的笔锋都看得真切。“谢谢教授,我记住了。”
正说着,门诊外又传来护士的声音:“林医生,刚才那个朵朵的妈妈又回来了,说要给你送东西!”
林辰和张教授走出门诊,就看见女人手里拿着幅画,画上是个穿白大褂的人,手里举着颗糖,旁边是个笑哈哈的小女孩,画得歪歪扭扭,却满是童趣。“这是朵朵刚才在走廊里画的,” 女人把画递过来,“她说要送给医生哥哥,谢谢哥哥帮她找到不舒服的原因。”
张教授看着画,笑着拍了拍林辰的肩膀:“你看,医者仁心,有时候一颗糖、一句话,比药方更能暖人心。你的传承不只是医术,更是这份能走进患者心里的细心。”
林辰把画小心地夹在病历本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画上,小女孩的笑脸仿佛活了过来。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温的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里 —— 他突然明白,医院实习的 “啼笑皆非”,不只是病症的奇特,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互动,是用耐心解开困惑,用真心化解焦虑。
下午的时候,儿科护士特意来中医科说,朵朵喝了煮水,中午睡了个安稳觉,没再哭闹。林辰把这个消息记在康复记录上,张教授走过来看见,在旁边写了句 “医者,当以仁心为先,以医技为翼”。
夕阳西下,林辰收拾好门诊室,背着帆布包走出医院。街上的路灯渐渐亮起来,他摸了摸怀里的古籍纸,又想起朵朵的画,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他知道,接下来的实习路,还会遇到更多 “啼笑皆非” 的病例,但只要带着这份仁心,靠着传承的医技,还有张教授的引导,就一定能一步步走稳,成为真正能为患者解忧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