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市第一医院中医科的早晨,总裹着浓淡相宜的中药香。林辰刚把昨天的病历整理好,就听见中药房窗口传来碾药的沙沙声,混着走廊里护士台的呼叫铃,透着股忙碌又踏实的劲儿。他正低头写医嘱,肩膀突然被轻轻拍了一下。
“林医生,可算找着你了!” 李师傅的大嗓门带着笑意,身后跟着个穿浅蓝外套的阿姨,手里拎着个布包,眼神里带着点拘谨,“这是我表姐刘阿姨,就是我跟你说的,失眠快半年了,西医开的助眠药吃着没效果,还总头晕,想让你给看看。”
刘阿姨赶紧上前一步,双手攥着布包带,声音有点轻:“林医生,麻烦你了。我这失眠是去年秋天开始的,一开始是偶尔睡不着,后来变成整宿整宿睁着眼,白天备课都没精神 —— 我是中学老师,天天要改作业到半夜,是不是累着了?”
林辰示意两人坐下,递过一杯温水:“阿姨您别着急,先说说平时的情况。比如睡不着的时候,是脑子里想事儿,还是身上不舒服?有没有心慌或者手脚凉的情况?”
刘阿姨接过水杯,指尖碰着杯壁时轻轻抖了一下:“就是脑子里停不下来,一会儿想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会儿想家里的事,越想越精神。手脚倒不凉,就是心口总发慌,有时候还出汗,西医说我是焦虑,可吃了药还是不管用。”
林辰刚想伸手搭脉,指尖还没碰到刘阿姨的手腕,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突然轻轻热了一下。一股细微的暖意顺着指尖漫开,他像能 “看见” 刘阿姨体内的气血 —— 胸口处的气血有点淤滞,像堵着团轻烟,顺着经络往上走,扰得头顶的 “神” 不安稳,这正是孙思邈医书里说的 “心神不宁致失眠”。
“阿姨,您这不是单纯的累,” 林辰收回手,语气肯定,“是长期操心导致心神不聚,气血堵在胸口,所以睡不着还心慌。咱们不用吃助眠药,先试试穴位按摩,再配点安神的中药,慢慢调。”
旁边的年轻护士小周正好路过,手里拿着血压计,笑着凑过来:“林医生,你又要‘上手’啊?上次王师傅的按摩手法,我到现在还没学会呢 —— 这次这个穴位,是不是跟安神有关?”
林辰笑着点头,拉过刘阿姨的手,指着手腕内侧的神门穴:“这个是神门穴,专门安神的,您平时备课累了,就用拇指按三分钟,酸麻就对了。还有脚内侧的三阴交,晚上睡前按,能调气血,比吃药安全。”
刘阿姨试着按了按神门穴,没一会儿就皱起眉:“还真有点酸!我以前从没按过这些地方,没想到这么管用,刚按了几下,心口就不那么慌了。”
正说着,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 “孙思邈安神方”。他走到诊桌旁,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字迹:“林辰,你看看这个方子。酸枣仁 15 克,合欢皮 10 克,远志 6 克,煮水喝,配合你说的穴位按摩,效果能更好 —— 这是我昨天翻祖传医书找的,专门针对心神不宁的失眠,比普通的酸枣仁汤多了合欢皮,能解郁结。”
林辰凑过去看,书页上的字迹泛黄,还夹着片干枯的合欢花。他刚想伸手摸书页,玉佩又热了一下,像是在 “呼应” 古籍里的药方,脑子里突然闪过孙思邈的叮嘱:“安神需先解结,合欢皮配远志,一解一宁,再佐以穴位通经络,方是治本之法。”
“教授,这个方子正好,” 林辰抬头说,“刘阿姨是因为长期操心,心里有‘结’,合欢皮正好能解,比单纯用酸枣仁效果更全。”
张教授点点头,又转向刘阿姨,语气温和:“阿姨,您除了吃药、按摩,晚上睡前别改作业了。可以试试用合欢花泡点水喝,再听点轻音乐,让脑子空下来 —— 有时候,‘放轻松’比吃药还管用。”
刘阿姨赶紧点头,把张教授的话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您说得对,我就是总想着改完作业再睡,结果越改越精神。从今天起,我一定早点停笔,试试您说的法子。”
中午的时候,林辰帮刘阿姨抓了中药,还写了张详细的用法:“这药要提前泡半小时,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晚上睡前一小时喝,别喝太多,免得起夜影响睡眠。”
刘阿姨接过药包,突然从布包里掏出个小瓷罐,里面装着自己做的酸枣糕:“林医生,张教授,这是我自己蒸的酸枣糕,没放糖精,你们尝尝。谢谢你们不嫌弃我啰嗦,还这么耐心给我看 —— 我以前看医生,都没说过这么多话。”
张教授接过一块,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阿姨您太客气了,这糕比外面买的还好吃。下次复查的时候,再跟我们说说睡眠情况,咱们再调整方子。”
下午的时候,林辰去病房看王师傅,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的笑声。小宇正拿着个玩具车,在王师傅床边转圈:“爸爸,林叔叔说你下周就能坐起来了!到时候咱们去公园看向日葵,我还能给你剥瓜子吃。”
王师傅靠在床头,手里拿着小宇画的画,嘴角带着笑,虽然说不出完整的话,却能轻轻点头。看见林辰进来,他抬起手,指了指桌上的苹果,意思是让林辰吃。
林辰拿起苹果,刚擦了擦,就看见张教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小布包:“林辰,过来一下。我给你带了点‘安神香’,是用合欢花、薰衣草和艾叶混着做的,晚上值夜班的时候点上,能提神还不犯困 —— 对了,科主任刚才跟我说,下周有个慢性头痛的患者要转来,西医查不出原因,你可以准备准备,用你那套方法试试。”
林辰接过布包,里面的香末透着淡淡的清香,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像是在确认香的药性。他抬头看向张教授,眼里满是感激:“谢谢教授,我会提前查资料,好好准备。”
张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记住,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以患者为本。你的传承是好事,但不能张扬,咱们慢慢来,一步一步走稳。”
夕阳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林辰手里的安神香包上。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看着病房里王师傅和小宇的互动,想着刘阿姨离开时的笑脸,突然明白 —— 医院里的日子,不只有疑难杂症的挑战,还有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情。那些 “啼笑皆非” 的小插曲,那些患者的信任,那些张教授的引导,都在一点点让他成长,让他更懂 “医者仁心” 这四个字的重量。
晚上值夜班的时候,林辰点上了张教授给的安神香。淡淡的香味在值班室里散开,他翻开张教授给的古籍,看着上面的批注,想起白天刘阿姨说的 “终于能踏实睡一觉了”,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接下来的医路还长,但有传承在身,有良师引路,有患者的信任,再难的路,也能走得踏实、温暖。
“林医生,可算找着你了!” 李师傅的大嗓门带着笑意,身后跟着个穿浅蓝外套的阿姨,手里拎着个布包,眼神里带着点拘谨,“这是我表姐刘阿姨,就是我跟你说的,失眠快半年了,西医开的助眠药吃着没效果,还总头晕,想让你给看看。”
刘阿姨赶紧上前一步,双手攥着布包带,声音有点轻:“林医生,麻烦你了。我这失眠是去年秋天开始的,一开始是偶尔睡不着,后来变成整宿整宿睁着眼,白天备课都没精神 —— 我是中学老师,天天要改作业到半夜,是不是累着了?”
林辰示意两人坐下,递过一杯温水:“阿姨您别着急,先说说平时的情况。比如睡不着的时候,是脑子里想事儿,还是身上不舒服?有没有心慌或者手脚凉的情况?”
刘阿姨接过水杯,指尖碰着杯壁时轻轻抖了一下:“就是脑子里停不下来,一会儿想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会儿想家里的事,越想越精神。手脚倒不凉,就是心口总发慌,有时候还出汗,西医说我是焦虑,可吃了药还是不管用。”
林辰刚想伸手搭脉,指尖还没碰到刘阿姨的手腕,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突然轻轻热了一下。一股细微的暖意顺着指尖漫开,他像能 “看见” 刘阿姨体内的气血 —— 胸口处的气血有点淤滞,像堵着团轻烟,顺着经络往上走,扰得头顶的 “神” 不安稳,这正是孙思邈医书里说的 “心神不宁致失眠”。
“阿姨,您这不是单纯的累,” 林辰收回手,语气肯定,“是长期操心导致心神不聚,气血堵在胸口,所以睡不着还心慌。咱们不用吃助眠药,先试试穴位按摩,再配点安神的中药,慢慢调。”
旁边的年轻护士小周正好路过,手里拿着血压计,笑着凑过来:“林医生,你又要‘上手’啊?上次王师傅的按摩手法,我到现在还没学会呢 —— 这次这个穴位,是不是跟安神有关?”
林辰笑着点头,拉过刘阿姨的手,指着手腕内侧的神门穴:“这个是神门穴,专门安神的,您平时备课累了,就用拇指按三分钟,酸麻就对了。还有脚内侧的三阴交,晚上睡前按,能调气血,比吃药安全。”
刘阿姨试着按了按神门穴,没一会儿就皱起眉:“还真有点酸!我以前从没按过这些地方,没想到这么管用,刚按了几下,心口就不那么慌了。”
正说着,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 “孙思邈安神方”。他走到诊桌旁,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字迹:“林辰,你看看这个方子。酸枣仁 15 克,合欢皮 10 克,远志 6 克,煮水喝,配合你说的穴位按摩,效果能更好 —— 这是我昨天翻祖传医书找的,专门针对心神不宁的失眠,比普通的酸枣仁汤多了合欢皮,能解郁结。”
林辰凑过去看,书页上的字迹泛黄,还夹着片干枯的合欢花。他刚想伸手摸书页,玉佩又热了一下,像是在 “呼应” 古籍里的药方,脑子里突然闪过孙思邈的叮嘱:“安神需先解结,合欢皮配远志,一解一宁,再佐以穴位通经络,方是治本之法。”
“教授,这个方子正好,” 林辰抬头说,“刘阿姨是因为长期操心,心里有‘结’,合欢皮正好能解,比单纯用酸枣仁效果更全。”
张教授点点头,又转向刘阿姨,语气温和:“阿姨,您除了吃药、按摩,晚上睡前别改作业了。可以试试用合欢花泡点水喝,再听点轻音乐,让脑子空下来 —— 有时候,‘放轻松’比吃药还管用。”
刘阿姨赶紧点头,把张教授的话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您说得对,我就是总想着改完作业再睡,结果越改越精神。从今天起,我一定早点停笔,试试您说的法子。”
中午的时候,林辰帮刘阿姨抓了中药,还写了张详细的用法:“这药要提前泡半小时,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晚上睡前一小时喝,别喝太多,免得起夜影响睡眠。”
刘阿姨接过药包,突然从布包里掏出个小瓷罐,里面装着自己做的酸枣糕:“林医生,张教授,这是我自己蒸的酸枣糕,没放糖精,你们尝尝。谢谢你们不嫌弃我啰嗦,还这么耐心给我看 —— 我以前看医生,都没说过这么多话。”
张教授接过一块,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阿姨您太客气了,这糕比外面买的还好吃。下次复查的时候,再跟我们说说睡眠情况,咱们再调整方子。”
下午的时候,林辰去病房看王师傅,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的笑声。小宇正拿着个玩具车,在王师傅床边转圈:“爸爸,林叔叔说你下周就能坐起来了!到时候咱们去公园看向日葵,我还能给你剥瓜子吃。”
王师傅靠在床头,手里拿着小宇画的画,嘴角带着笑,虽然说不出完整的话,却能轻轻点头。看见林辰进来,他抬起手,指了指桌上的苹果,意思是让林辰吃。
林辰拿起苹果,刚擦了擦,就看见张教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小布包:“林辰,过来一下。我给你带了点‘安神香’,是用合欢花、薰衣草和艾叶混着做的,晚上值夜班的时候点上,能提神还不犯困 —— 对了,科主任刚才跟我说,下周有个慢性头痛的患者要转来,西医查不出原因,你可以准备准备,用你那套方法试试。”
林辰接过布包,里面的香末透着淡淡的清香,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像是在确认香的药性。他抬头看向张教授,眼里满是感激:“谢谢教授,我会提前查资料,好好准备。”
张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记住,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以患者为本。你的传承是好事,但不能张扬,咱们慢慢来,一步一步走稳。”
夕阳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林辰手里的安神香包上。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看着病房里王师傅和小宇的互动,想着刘阿姨离开时的笑脸,突然明白 —— 医院里的日子,不只有疑难杂症的挑战,还有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情。那些 “啼笑皆非” 的小插曲,那些患者的信任,那些张教授的引导,都在一点点让他成长,让他更懂 “医者仁心” 这四个字的重量。
晚上值夜班的时候,林辰点上了张教授给的安神香。淡淡的香味在值班室里散开,他翻开张教授给的古籍,看着上面的批注,想起白天刘阿姨说的 “终于能踏实睡一觉了”,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接下来的医路还长,但有传承在身,有良师引路,有患者的信任,再难的路,也能走得踏实、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