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越过活动中心的院墙,就把院子里的花盆照得发亮。小宇拎着个小喷壶,比平时早了半个钟头赶到,刚蹲在自己的薄荷盆前,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手里的喷壶差点掉在地上。
“林辰哥哥!不好了!” 小宇的声音带着慌,快步跑到院门口,正好撞见背着帆布包的林辰,“我的薄荷叶上有小虫子!绿绿的,还在爬,会不会把叶子吃了啊?”
林辰跟着小宇跑到薄荷区,蹲下来一看,薄荷新长的嫩叶上,果然爬着几只细小的蚜虫,正趴在叶背上啃食。他刚想伸手把虫子捏掉,指尖还没碰到叶子,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像有股细弱的暖意漫过叶片 —— 原本爬得欢的蚜虫,竟慢慢从叶背上爬下来,顺着花盆边缘钻进了土里,没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虫子…… 跑了?” 小宇凑过来,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没再找到蚜虫,“刚才还在叶子上爬呢,怎么突然没了?是不是被风吹走了?”
林辰摸了摸玉佩,笑着摇头:“可能是咱们的薄荷苗长得壮,虫子不喜欢。不过得防着点,一会儿找胖子拿点草木灰来,撒在盆边能驱虫。”
正说着,胖子扛着个布袋子呼哧呼哧跑进来,袋子上印着 “草木灰” 三个字,还沾着点泥土。“我妈让我带的草木灰!” 他把袋子放在石桌上,掀开一角,灰白色的草木灰透着点焦香,“我妈说草木灰是老法子,撒在花盆里能驱虫,还能当肥料,比买的杀虫剂安全,孩子碰着也没事。”
苏晓冉拎着个玻璃罐走过来,罐里装着捣碎的艾草叶,绿中带点灰。“我昨天把晒干的艾草捣成了碎末,” 她把艾草末倒出一点在手心,“张教授说艾草味能驱蚜虫,撒在叶子上和盆边,虫子闻着就躲 —— 我还装了点在小布袋里,挂在花盆上,能管两三天。”
赵天宇抱着护苗日记跑过来,笔记本上已经画了蚜虫的图案,只是身子画得圆滚滚的,像个小绿球。“我来记驱虫方法!” 他蹲在薄荷盆前,笔尖飞快地动,“草木灰撒盆边,艾草末撒叶片,布袋挂枝桠 —— 就是画蚜虫的时候,总把腿画多了,看着像小螃蟹。”
大家正忙着给薄荷盆撒草木灰,王奶奶拎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紫苏糕,还冒着淡淡的热气。“我用刚发芽的紫苏叶蒸了糕,” 她把竹篮放在石桌上,掀开盖布,紫苏的辛香混着米香飘满院子,“早上听小宇说有虫子,大家驱虫肯定累,吃块糕垫垫,紫苏也能提神。”
小宇拿起一块紫苏糕,咬了一小口,紫苏的清香在嘴里散开,一点都不辣:“奶奶,这糕比上次的薄荷糕还软!我能再拿一块吗?给胖子哥哥也带一块。”
“拿吧拿吧,” 王奶奶笑着点头,“锅里还有呢,不够再去拿 —— 等紫苏苗再长高点,咱们摘新鲜叶子做馅,包包子吃,比蒸糕还香。”
张爷爷背着竹篓走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把小剪刀,篓里装着几根细竹棍。“我来看看苗的长势,” 他蹲在紫苏盆前,指着长得有点歪的苗,“紫苏苗长到十厘米就得绑棍,不然风一吹就倒 —— 你们看这株,昨天还直挺挺的,今天就歪了,得赶紧扶。”
林辰凑过去帮忙,刚把细竹棍靠在紫苏苗旁,指尖碰到苗茎的瞬间,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原本有点蔫的苗茎,竟悄悄挺了挺,不再往一边歪,新长的嫩叶也舒展了些,透着点鲜亮的绿。
“张爷爷,您看这样行不行?” 林辰用绳子把苗茎和竹棍轻轻绑在一起,“绑得松点,别勒着茎,等苗长壮了再把绳子解了。”
“这样正好,” 张爷爷笑着点头,“你们年轻人心细,绑得比我匀 —— 对了,向日葵苗也得注意,长得太快容易倒,明天我再带点竹棍来。”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多起来,李阿姨拎着个小竹筐走过来,里面装着刚炒过的花椒粒,透着股麻香。“我带了点花椒粒,” 她把花椒粒撒在向日葵盆边,“花椒味能驱蚂蚁,我家去年种向日葵,蚂蚁总往根上爬,撒了花椒粒就没了 —— 这些都是炒过的,香味更浓,驱虫效果更好。”
刘阿姨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向日葵区前,手里拿着根细绳子,正帮着绑倒伏的小苗。“我家孙子说,向日葵要朝着太阳长,” 她把小苗扶向朝阳的方向,“绑的时候得留点心,让苗尖对着太阳,以后长着长着就不会歪了 —— 你看这株,昨天还朝着西边,今天绑过来,明天就能朝着太阳了。”
小宇也没闲着,拿着个小布袋,往每个花盆上挂艾草包。他踮着脚,把布袋挂在薄荷枝桠上,还特意扯了扯绳子,怕被风吹掉:“每个花盆都要挂,这样虫子就不敢来了!胖子哥哥,你的紫苏盆我也帮你挂了,别忘记谢谢我。”
胖子正忙着给向日葵盆撒花椒粒,闻言笑着点头:“谢啦小宇!一会儿给你留块紫苏糕,比你手里的还大。”
中午的太阳渐渐升高,大家坐在凉亭里休息,石桌上摆着王奶奶的紫苏糕,还有胖子带来的绿豆汤。苏晓冉把护苗日记摊开,上面记满了驱虫方法和小苗长势:“小宇的薄荷,叶长三厘米,无蚜虫;胖子的紫苏,苗高十二厘米,已绑棍;李阿姨的向日葵,苗高八厘米,撒花椒粒驱虫……”
赵天宇凑过来,指着日记上的空白处:“明天咱们加个‘浇水记录’吧,谁浇了水就打个勾,免得重复浇 —— 我还想画个小太阳,标上浇水的时间,这样看着更清楚。”
李阿姨喝着绿豆汤,看着院子里的小苗,笑着说:“以前总觉得种东西麻烦,现在跟着你们一起护苗,倒觉得有意思得很。每天来看看苗长没长,有没有虫子,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
张教授放下手里的茶杯,指着不远处的桔梗苗:“桔梗苗长得慢,再过半个月就能开花了,到时候咱们在院子里摆个‘小苗赏花会’,让大家看看自己种的苗开的花,肯定热闹。”
大家都点头同意,小宇更是激动地拍手:“我要让我的薄荷苗也开花!到时候摘点花撒在紫苏糕上,肯定好看又好吃。”
夕阳西下的时候,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小宇把自己的喷壶洗干净,放在石桌上,还特意用布擦了擦壶嘴:“明天还要用,得擦干净,不然堵了喷不出水。”
林辰背着帆布包,看着院子里的花盆 —— 每盆都挂着艾草包,盆边撒着草木灰或花椒粒,绑着竹棍的小苗朝着太阳,透着勃勃的生机。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还是温温的,像揣着颗裹着温情的小太阳。
他知道,这些在苗间忙碌的身影,这些递过来的糕点和汤水,比任何驱虫药都管用。虫子会来,但大家会一起想办法;小苗会歪,但大家会一起扶直。这份藏在草木间的温情,会像小苗一样,慢慢生长,慢慢蔓延,把整个社区都裹进暖暖的春意里。
“林辰哥哥!不好了!” 小宇的声音带着慌,快步跑到院门口,正好撞见背着帆布包的林辰,“我的薄荷叶上有小虫子!绿绿的,还在爬,会不会把叶子吃了啊?”
林辰跟着小宇跑到薄荷区,蹲下来一看,薄荷新长的嫩叶上,果然爬着几只细小的蚜虫,正趴在叶背上啃食。他刚想伸手把虫子捏掉,指尖还没碰到叶子,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像有股细弱的暖意漫过叶片 —— 原本爬得欢的蚜虫,竟慢慢从叶背上爬下来,顺着花盆边缘钻进了土里,没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虫子…… 跑了?” 小宇凑过来,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没再找到蚜虫,“刚才还在叶子上爬呢,怎么突然没了?是不是被风吹走了?”
林辰摸了摸玉佩,笑着摇头:“可能是咱们的薄荷苗长得壮,虫子不喜欢。不过得防着点,一会儿找胖子拿点草木灰来,撒在盆边能驱虫。”
正说着,胖子扛着个布袋子呼哧呼哧跑进来,袋子上印着 “草木灰” 三个字,还沾着点泥土。“我妈让我带的草木灰!” 他把袋子放在石桌上,掀开一角,灰白色的草木灰透着点焦香,“我妈说草木灰是老法子,撒在花盆里能驱虫,还能当肥料,比买的杀虫剂安全,孩子碰着也没事。”
苏晓冉拎着个玻璃罐走过来,罐里装着捣碎的艾草叶,绿中带点灰。“我昨天把晒干的艾草捣成了碎末,” 她把艾草末倒出一点在手心,“张教授说艾草味能驱蚜虫,撒在叶子上和盆边,虫子闻着就躲 —— 我还装了点在小布袋里,挂在花盆上,能管两三天。”
赵天宇抱着护苗日记跑过来,笔记本上已经画了蚜虫的图案,只是身子画得圆滚滚的,像个小绿球。“我来记驱虫方法!” 他蹲在薄荷盆前,笔尖飞快地动,“草木灰撒盆边,艾草末撒叶片,布袋挂枝桠 —— 就是画蚜虫的时候,总把腿画多了,看着像小螃蟹。”
大家正忙着给薄荷盆撒草木灰,王奶奶拎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紫苏糕,还冒着淡淡的热气。“我用刚发芽的紫苏叶蒸了糕,” 她把竹篮放在石桌上,掀开盖布,紫苏的辛香混着米香飘满院子,“早上听小宇说有虫子,大家驱虫肯定累,吃块糕垫垫,紫苏也能提神。”
小宇拿起一块紫苏糕,咬了一小口,紫苏的清香在嘴里散开,一点都不辣:“奶奶,这糕比上次的薄荷糕还软!我能再拿一块吗?给胖子哥哥也带一块。”
“拿吧拿吧,” 王奶奶笑着点头,“锅里还有呢,不够再去拿 —— 等紫苏苗再长高点,咱们摘新鲜叶子做馅,包包子吃,比蒸糕还香。”
张爷爷背着竹篓走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把小剪刀,篓里装着几根细竹棍。“我来看看苗的长势,” 他蹲在紫苏盆前,指着长得有点歪的苗,“紫苏苗长到十厘米就得绑棍,不然风一吹就倒 —— 你们看这株,昨天还直挺挺的,今天就歪了,得赶紧扶。”
林辰凑过去帮忙,刚把细竹棍靠在紫苏苗旁,指尖碰到苗茎的瞬间,玉佩又轻轻热了一下。原本有点蔫的苗茎,竟悄悄挺了挺,不再往一边歪,新长的嫩叶也舒展了些,透着点鲜亮的绿。
“张爷爷,您看这样行不行?” 林辰用绳子把苗茎和竹棍轻轻绑在一起,“绑得松点,别勒着茎,等苗长壮了再把绳子解了。”
“这样正好,” 张爷爷笑着点头,“你们年轻人心细,绑得比我匀 —— 对了,向日葵苗也得注意,长得太快容易倒,明天我再带点竹棍来。”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多起来,李阿姨拎着个小竹筐走过来,里面装着刚炒过的花椒粒,透着股麻香。“我带了点花椒粒,” 她把花椒粒撒在向日葵盆边,“花椒味能驱蚂蚁,我家去年种向日葵,蚂蚁总往根上爬,撒了花椒粒就没了 —— 这些都是炒过的,香味更浓,驱虫效果更好。”
刘阿姨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向日葵区前,手里拿着根细绳子,正帮着绑倒伏的小苗。“我家孙子说,向日葵要朝着太阳长,” 她把小苗扶向朝阳的方向,“绑的时候得留点心,让苗尖对着太阳,以后长着长着就不会歪了 —— 你看这株,昨天还朝着西边,今天绑过来,明天就能朝着太阳了。”
小宇也没闲着,拿着个小布袋,往每个花盆上挂艾草包。他踮着脚,把布袋挂在薄荷枝桠上,还特意扯了扯绳子,怕被风吹掉:“每个花盆都要挂,这样虫子就不敢来了!胖子哥哥,你的紫苏盆我也帮你挂了,别忘记谢谢我。”
胖子正忙着给向日葵盆撒花椒粒,闻言笑着点头:“谢啦小宇!一会儿给你留块紫苏糕,比你手里的还大。”
中午的太阳渐渐升高,大家坐在凉亭里休息,石桌上摆着王奶奶的紫苏糕,还有胖子带来的绿豆汤。苏晓冉把护苗日记摊开,上面记满了驱虫方法和小苗长势:“小宇的薄荷,叶长三厘米,无蚜虫;胖子的紫苏,苗高十二厘米,已绑棍;李阿姨的向日葵,苗高八厘米,撒花椒粒驱虫……”
赵天宇凑过来,指着日记上的空白处:“明天咱们加个‘浇水记录’吧,谁浇了水就打个勾,免得重复浇 —— 我还想画个小太阳,标上浇水的时间,这样看着更清楚。”
李阿姨喝着绿豆汤,看着院子里的小苗,笑着说:“以前总觉得种东西麻烦,现在跟着你们一起护苗,倒觉得有意思得很。每天来看看苗长没长,有没有虫子,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
张教授放下手里的茶杯,指着不远处的桔梗苗:“桔梗苗长得慢,再过半个月就能开花了,到时候咱们在院子里摆个‘小苗赏花会’,让大家看看自己种的苗开的花,肯定热闹。”
大家都点头同意,小宇更是激动地拍手:“我要让我的薄荷苗也开花!到时候摘点花撒在紫苏糕上,肯定好看又好吃。”
夕阳西下的时候,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小宇把自己的喷壶洗干净,放在石桌上,还特意用布擦了擦壶嘴:“明天还要用,得擦干净,不然堵了喷不出水。”
林辰背着帆布包,看着院子里的花盆 —— 每盆都挂着艾草包,盆边撒着草木灰或花椒粒,绑着竹棍的小苗朝着太阳,透着勃勃的生机。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还是温温的,像揣着颗裹着温情的小太阳。
他知道,这些在苗间忙碌的身影,这些递过来的糕点和汤水,比任何驱虫药都管用。虫子会来,但大家会一起想办法;小苗会歪,但大家会一起扶直。这份藏在草木间的温情,会像小苗一样,慢慢生长,慢慢蔓延,把整个社区都裹进暖暖的春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