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学大赛 “病例实操” 的诊室门,第三次被推开时,台下观众都屏住了气。前两个选手进去,一个被患者怼得 “说啥我都不吃药”,一个念完抗抑郁药副作用就冷了场 —— 连评委席上的李教授都皱着眉,指尖在评分表上悬了半天没下笔。
林辰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有细碎的撕纸声。推开门一看,三十岁左右的患者陈姐坐在诊椅上,手里攥着张宝宝的满月照,照片边缘被捏得发皱,脚边还掉了半张撕碎的用药单。她头没抬,声音像浸了凉水:“又是来劝我吃药的吧?别费口舌了,吃了半个月,觉没睡着,还总恶心,我宁愿熬着。”
林辰没捡地上的药单,也没掏病历本,反而蹲下来捡了片撕碎的纸角 —— 上面印着 “每日一次” 的字样,他笑着递回去:“我可不是来劝你吃药的,刚进门就看见你这照片,宝宝这小拳头攥得真紧,跟我小侄子满月时一个样,特可爱。”
陈姐这才抬了抬头,眼尾还红着,睫毛上挂着没掉的泪:“可爱有啥用?我连他哭都哄不好,夜里他一闹,我就盯着天花板到天亮,我妈说我是故意装病……” 话没说完,眼泪又砸在照片上。
林辰拉了把小凳子坐在她旁边,没提 “抑郁” 也没说 “治疗”,反而指了指她手腕上的红绳:“这绳编得挺巧,是给宝宝留的吧?我妈当年也给我编过,说‘母子绳,能安心’,后来我姐产后慌,我妈就给她揉手腕上的穴位,说能顺顺气。”
“揉穴位?能管用?” 陈姐终于多问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不信,但攥照片的手松了点。
“试试呗,又不疼。” 林辰说着,指尖轻轻搭在她手腕内侧的太冲穴上 —— 力道轻得像碰棉花,“你别紧张,就当是朋友帮你揉揉酸,咱边揉边唠。你家宝宝夜里闹,是饿了还是尿了?我小侄子以前总闹,后来发现是裹得太厚,一脱袜子就老实了。”
这话像戳中了陈姐的心事,她顺着话头说:“就是裹太厚!我妈总说‘小孩不怕热’,裹得他一身汗,我一说减衣服就跟我吵,夜里我就总担心他闷坏了,越想越睡不着……”
林辰边揉边听,指尖的力道随着她的话慢慢调整 —— 她语速快、声音发紧时,就轻揉慢按;她说到宝宝笑时,就稍停片刻,让她多唠两句。没十分钟,陈姐的肩膀就垮下来了,不像刚进门时那样绷得像块板,眼泪也没再掉。
“其实我也不想熬,就是怕吃药影响喂奶,也怕别人说我‘当妈还矫情’。” 陈姐叹了口气,声音软了不少。
林辰这才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搪瓷小壶,壶身印着朵小菊花,看着就像家里常用的那种:“我没带药,就带了点按老方子煮的甜汤 —— 孙思邈《千金翼方》里的产后调理方,说穿了就是红枣、桂圆加片生姜,煮得稠稠的,跟你妈给你煮的红糖姜茶差不多,就是生姜切得特薄,一点不辣嘴。”
他倒了小半碗递过去,热气裹着甜香飘过来。陈姐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抿了一口眼睛就亮了:“哎?真不辣,还挺甜,比我之前喝的药强多了。”
“你要是觉得好喝,回去自己也能煮。” 林辰笑着说,“红枣得选那种皱巴巴的,桂圆别放太多,不然容易上火,生姜就切这么薄 —— 跟宝宝的小指甲盖差不多大,煮二十分钟就行,晚上睡前喝小半碗,比数羊管用。”
陈姐又喝了两口,忽然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壶,嘴角轻轻翘了翘 —— 不是勉强的笑,是那种心里的结松了点的、淡淡的笑。她掏出手机,点开宝宝的视频给林辰看:“你看,他昨天第一次笑出声,声音特小,跟小猫似的。”
诊室的玻璃窗没关严,这笑声和视频里的咿呀声,正好飘到评委席。李教授原本皱着的眉舒展开了,拿起笔在评分表上飞快写着;张主任凑近看了眼诊室里的场景,跟旁边的评委小声说:“这才是调理情志 —— 不是硬灌药,是先把心打开。”
等林辰出来时,助理拿着评分表跑过来,声音都透着兴奋:“情绪量表从 9 分降到 2 分!患者主动问甜汤的煮法,还说今晚就试试 —— 这是目前实操环节的最高分,稳了!”
林辰摸了摸兜里奶奶给他的穴位图 —— 纸上还记着 “产后多唠家常,少讲大道理” 的小字,忽然想起赛前奶奶说的:“治病就像揉面团,得先把面揉软了,再慢慢塑形,硬来不行。”
后来陈姐的随访记录里写着:当晚喝了甜汤,居然睡了五个小时,是产后睡得最香的一次;一周后复诊,她还带了罐自己煮的甜汤,说 “给林医生尝尝,我按你说的放的生姜,一点不辣”。
评委点评时,李教授特意举了这个案例:“祝由术不是玄乎的东西,是‘用真心换真心’的疏导;古方也不是老古董,是‘把药熬成家常味’的体贴。这小子没把‘产后抑郁’当冷冰冰的病症,当成了‘需要被理解的妈妈心’—— 这才是医学该有的温度,也是他能拿高分的关键。”
林辰站在台下,看着陈姐发来的照片 —— 她抱着宝宝,手里端着那只搪瓷小壶,阳光洒在她们身上,笑得特别踏实。他忽然觉得,竞赛的奖杯再亮,也不如这张照片里的笑容暖 —— 毕竟,医道再深,最终要治的,从来都是 “人心” 啊。
林辰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有细碎的撕纸声。推开门一看,三十岁左右的患者陈姐坐在诊椅上,手里攥着张宝宝的满月照,照片边缘被捏得发皱,脚边还掉了半张撕碎的用药单。她头没抬,声音像浸了凉水:“又是来劝我吃药的吧?别费口舌了,吃了半个月,觉没睡着,还总恶心,我宁愿熬着。”
林辰没捡地上的药单,也没掏病历本,反而蹲下来捡了片撕碎的纸角 —— 上面印着 “每日一次” 的字样,他笑着递回去:“我可不是来劝你吃药的,刚进门就看见你这照片,宝宝这小拳头攥得真紧,跟我小侄子满月时一个样,特可爱。”
陈姐这才抬了抬头,眼尾还红着,睫毛上挂着没掉的泪:“可爱有啥用?我连他哭都哄不好,夜里他一闹,我就盯着天花板到天亮,我妈说我是故意装病……” 话没说完,眼泪又砸在照片上。
林辰拉了把小凳子坐在她旁边,没提 “抑郁” 也没说 “治疗”,反而指了指她手腕上的红绳:“这绳编得挺巧,是给宝宝留的吧?我妈当年也给我编过,说‘母子绳,能安心’,后来我姐产后慌,我妈就给她揉手腕上的穴位,说能顺顺气。”
“揉穴位?能管用?” 陈姐终于多问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不信,但攥照片的手松了点。
“试试呗,又不疼。” 林辰说着,指尖轻轻搭在她手腕内侧的太冲穴上 —— 力道轻得像碰棉花,“你别紧张,就当是朋友帮你揉揉酸,咱边揉边唠。你家宝宝夜里闹,是饿了还是尿了?我小侄子以前总闹,后来发现是裹得太厚,一脱袜子就老实了。”
这话像戳中了陈姐的心事,她顺着话头说:“就是裹太厚!我妈总说‘小孩不怕热’,裹得他一身汗,我一说减衣服就跟我吵,夜里我就总担心他闷坏了,越想越睡不着……”
林辰边揉边听,指尖的力道随着她的话慢慢调整 —— 她语速快、声音发紧时,就轻揉慢按;她说到宝宝笑时,就稍停片刻,让她多唠两句。没十分钟,陈姐的肩膀就垮下来了,不像刚进门时那样绷得像块板,眼泪也没再掉。
“其实我也不想熬,就是怕吃药影响喂奶,也怕别人说我‘当妈还矫情’。” 陈姐叹了口气,声音软了不少。
林辰这才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搪瓷小壶,壶身印着朵小菊花,看着就像家里常用的那种:“我没带药,就带了点按老方子煮的甜汤 —— 孙思邈《千金翼方》里的产后调理方,说穿了就是红枣、桂圆加片生姜,煮得稠稠的,跟你妈给你煮的红糖姜茶差不多,就是生姜切得特薄,一点不辣嘴。”
他倒了小半碗递过去,热气裹着甜香飘过来。陈姐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抿了一口眼睛就亮了:“哎?真不辣,还挺甜,比我之前喝的药强多了。”
“你要是觉得好喝,回去自己也能煮。” 林辰笑着说,“红枣得选那种皱巴巴的,桂圆别放太多,不然容易上火,生姜就切这么薄 —— 跟宝宝的小指甲盖差不多大,煮二十分钟就行,晚上睡前喝小半碗,比数羊管用。”
陈姐又喝了两口,忽然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壶,嘴角轻轻翘了翘 —— 不是勉强的笑,是那种心里的结松了点的、淡淡的笑。她掏出手机,点开宝宝的视频给林辰看:“你看,他昨天第一次笑出声,声音特小,跟小猫似的。”
诊室的玻璃窗没关严,这笑声和视频里的咿呀声,正好飘到评委席。李教授原本皱着的眉舒展开了,拿起笔在评分表上飞快写着;张主任凑近看了眼诊室里的场景,跟旁边的评委小声说:“这才是调理情志 —— 不是硬灌药,是先把心打开。”
等林辰出来时,助理拿着评分表跑过来,声音都透着兴奋:“情绪量表从 9 分降到 2 分!患者主动问甜汤的煮法,还说今晚就试试 —— 这是目前实操环节的最高分,稳了!”
林辰摸了摸兜里奶奶给他的穴位图 —— 纸上还记着 “产后多唠家常,少讲大道理” 的小字,忽然想起赛前奶奶说的:“治病就像揉面团,得先把面揉软了,再慢慢塑形,硬来不行。”
后来陈姐的随访记录里写着:当晚喝了甜汤,居然睡了五个小时,是产后睡得最香的一次;一周后复诊,她还带了罐自己煮的甜汤,说 “给林医生尝尝,我按你说的放的生姜,一点不辣”。
评委点评时,李教授特意举了这个案例:“祝由术不是玄乎的东西,是‘用真心换真心’的疏导;古方也不是老古董,是‘把药熬成家常味’的体贴。这小子没把‘产后抑郁’当冷冰冰的病症,当成了‘需要被理解的妈妈心’—— 这才是医学该有的温度,也是他能拿高分的关键。”
林辰站在台下,看着陈姐发来的照片 —— 她抱着宝宝,手里端着那只搪瓷小壶,阳光洒在她们身上,笑得特别踏实。他忽然觉得,竞赛的奖杯再亮,也不如这张照片里的笑容暖 —— 毕竟,医道再深,最终要治的,从来都是 “人心”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