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是被胸口的暖意唤醒的。窗外的天刚亮,晨光透过神农庙的窗棂洒进来,落在衣襟上,胸口的玉佩还带着淡淡的温意,后背被石头砸中的地方,疼已经轻了大半,只剩点隐隐的酸胀。
他坐起身,摸了摸玉佩,冰凉的玉面下藏着一丝暖,像有股细流在玉里绕。想起昨天白胡子老头说的 “医人先医心”,想起护着小石头时那股突然涌来的力气,心里突然亮堂起来 —— 传承不是藏在玉佩里的法术,是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庙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小石头端着个粗瓷碗走进来,碗里是两个冒着热气的煮鸡蛋,他妈妈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块新缝的粗布:“林医生,俺们煮了鸡蛋给你补身子,这布是俺连夜缝的,你看看能不能补你那件破了的衣裳。”
小石头把碗递到林辰面前,眼睛亮晶晶的:“林医生,昨天你救我的时候,我真的看到光了,暖暖的,像你给我贴的艾草包。俺娘说,那是神仙保佑你呢。”
林辰接过碗,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不是神仙,是咱们心里的暖意。你以后下雨天可不能去后山坡了,那地方危险。”
小石头赶紧点头,拉着林辰的衣角:“俺知道了!俺以后要跟你学认草药,等俺长大了,也帮村里的人治病。”
送走小石头母子,苏晓冉拿着草药包走进来,她手里还攥着张纸,上面画着昨天看到的玉佩光芒:“昨天你没细说,那白胡子老头到底是谁?这玉佩的传承,咱们该怎么接?”
林辰把鸡蛋分给她一个,慢慢说:“老头没说自己是谁,但他说‘医人先医心’,我想,传承就是把咱们之前做的事做好 —— 教大家认草药、做护具、调饮食,让村里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的,这就是最实在的传承。”
正说着,赵村长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个药筐:“林医生,王奶奶的关节炎又犯了,说昨天淋了点雨,膝盖肿得厉害,你快去看看吧。”
林辰赶紧起身,从药筐里拿出艾草、透骨草,又摸了摸胸口的玉佩,跟着赵村长往王奶奶家走。路上的泥土还湿着,路边的艾草沾着露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香。
王奶奶正坐在炕沿上揉膝盖,看到林辰进来,赶紧挪了挪身子:“林医生,又麻烦你跑一趟,这老毛病一到阴雨天就犯,疼得站不起来。”
林辰蹲下来,慢慢卷起王奶奶的裤腿,膝盖果然肿得发亮。他把艾草和透骨草放进锅里煮,又伸手轻轻按在王奶奶的膝盖上,胸口的玉佩突然热了点,一股暖意顺着指尖传到王奶奶的膝盖上。
“您别怕,有点热,忍忍就好。” 林辰一边按,一边说,“这是神农传下来的法子,草药热敷加按穴位,能通经络。以后下雨天,您提前把艾草包敷在膝盖上,就不容易犯了。”
王奶奶闭着眼,脸上渐渐露出舒服的神情:“真不疼了!这暖意从膝盖往心里走,比俺之前贴的膏药管用多了。”
苏晓冉在一旁煮草药,看着林辰指尖的暖意,突然明白过来 —— 玉佩的暖不是给林辰自己用的,是让他把这份暖传给需要的人,这才是传承的真意。
等王奶奶的膝盖消了肿,林辰提议去庙后的草药地看看。昨天的雨下得急,他怕草药苗被冲坏。到了地边,却发现草药长得好好的,之前撒的草木灰在根旁积着,没被雨水冲散,叶子上的虫眼也少了很多。
“这草木灰果然管用!” 赵村长蹲下来,摸了摸草药的叶子,“俺们昨天冒雨把地边的土拢了拢,没让雨水淹着根,现在看来,这苗长得比之前还壮。”
林辰蹲下来,指着艾草和薄荷的间隙:“老头说神农传下来的草药,混种着长药效更好。咱们在艾草旁边种点薄荷,薄荷的凉能中和艾草的温,敷关节的时候更舒服,还能防虫子。”
村民们听说要种新草药,都扛着锄头赶来。小石头也跟着凑热闹,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在艾草旁边挖小坑,虽然坑挖得歪歪扭扭,却学得很认真。林辰教大家怎么分苗、怎么浇水,胸口的玉佩时不时热一下,像在提醒他哪里没说清楚。
“薄荷要种得浅点,根太深得不了阳光;浇水别太多,薄荷怕涝。” 林辰一边示范,一边说,“等这些草药长大了,咱们做草药包的时候,就按艾草三、薄荷一的比例混,敷着不烧皮肤,效果还好。”
中午的时候,薄荷苗已经种完了。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刚从地里摘的黄瓜、豆角,还有用新采的薄荷煮的鸡蛋汤,清爽可口。
王奶奶喝了口汤,笑着说:“以前俺们只知道薄荷能泡水喝,没想到还能种在草药地里,还能煮汤,林医生,你这学问真是有用。”
林辰放下碗,看着满桌的家常菜,看着村民们的笑脸,突然觉得胸口的玉佩更暖了。他想起昨天老头说的 “好好走下去,别丢了这份心”,现在他终于懂了 —— 这份心,就是看着村民们能吃好、穿暖、不生病,就是能帮他们解决一个个小麻烦,就是让这山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踏实。
下午,林辰和苏晓冉整理草药包,把新的配比写在纸上,贴在神农庙的墙上。赵村长搬来张桌子,让林辰教大家认草药:“以后村里的年轻人都要学学,等林医生和苏医生回城里了,俺们自己也能照顾自己。”
林辰拿起一株艾草,慢慢讲:“这是艾草,能暖关节;这是薄荷,能清凉;这是透骨草,能通经络……” 孩子们围在桌旁,睁着眼睛听,小石头还拿着个小本子,歪歪扭扭地记着草药的名字。
傍晚的时候,夕阳落在草药地里,薄荷苗在风里晃,像一片小小的绿云。林辰站在地里,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从玉里渗出来,绕着指尖转。他知道,这传承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 —— 教大家做新的草药包、帮大家调理身体、看着小石头长大,看着这山村的日子越来越好。
回到庙里,林辰把昨天老头说的话,还有自己对传承的理解,慢慢写在本子上。苏晓冉凑过来看,只见本子上写着:“传承不是神通,是仁心;不是口号,是行动。守着山村的人,守着地里的草药,守着每一份需要帮忙的心意,就是最好的传承。”
窗外的月光又洒进来,落在玉佩上,泛着淡淡的光。林辰合上本子,摸了摸玉佩,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会继续,而他带着这份传承,会一直走下去 —— 用草药的温,用仁心的暖,把这份温情,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他坐起身,摸了摸玉佩,冰凉的玉面下藏着一丝暖,像有股细流在玉里绕。想起昨天白胡子老头说的 “医人先医心”,想起护着小石头时那股突然涌来的力气,心里突然亮堂起来 —— 传承不是藏在玉佩里的法术,是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庙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小石头端着个粗瓷碗走进来,碗里是两个冒着热气的煮鸡蛋,他妈妈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块新缝的粗布:“林医生,俺们煮了鸡蛋给你补身子,这布是俺连夜缝的,你看看能不能补你那件破了的衣裳。”
小石头把碗递到林辰面前,眼睛亮晶晶的:“林医生,昨天你救我的时候,我真的看到光了,暖暖的,像你给我贴的艾草包。俺娘说,那是神仙保佑你呢。”
林辰接过碗,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不是神仙,是咱们心里的暖意。你以后下雨天可不能去后山坡了,那地方危险。”
小石头赶紧点头,拉着林辰的衣角:“俺知道了!俺以后要跟你学认草药,等俺长大了,也帮村里的人治病。”
送走小石头母子,苏晓冉拿着草药包走进来,她手里还攥着张纸,上面画着昨天看到的玉佩光芒:“昨天你没细说,那白胡子老头到底是谁?这玉佩的传承,咱们该怎么接?”
林辰把鸡蛋分给她一个,慢慢说:“老头没说自己是谁,但他说‘医人先医心’,我想,传承就是把咱们之前做的事做好 —— 教大家认草药、做护具、调饮食,让村里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的,这就是最实在的传承。”
正说着,赵村长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个药筐:“林医生,王奶奶的关节炎又犯了,说昨天淋了点雨,膝盖肿得厉害,你快去看看吧。”
林辰赶紧起身,从药筐里拿出艾草、透骨草,又摸了摸胸口的玉佩,跟着赵村长往王奶奶家走。路上的泥土还湿着,路边的艾草沾着露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香。
王奶奶正坐在炕沿上揉膝盖,看到林辰进来,赶紧挪了挪身子:“林医生,又麻烦你跑一趟,这老毛病一到阴雨天就犯,疼得站不起来。”
林辰蹲下来,慢慢卷起王奶奶的裤腿,膝盖果然肿得发亮。他把艾草和透骨草放进锅里煮,又伸手轻轻按在王奶奶的膝盖上,胸口的玉佩突然热了点,一股暖意顺着指尖传到王奶奶的膝盖上。
“您别怕,有点热,忍忍就好。” 林辰一边按,一边说,“这是神农传下来的法子,草药热敷加按穴位,能通经络。以后下雨天,您提前把艾草包敷在膝盖上,就不容易犯了。”
王奶奶闭着眼,脸上渐渐露出舒服的神情:“真不疼了!这暖意从膝盖往心里走,比俺之前贴的膏药管用多了。”
苏晓冉在一旁煮草药,看着林辰指尖的暖意,突然明白过来 —— 玉佩的暖不是给林辰自己用的,是让他把这份暖传给需要的人,这才是传承的真意。
等王奶奶的膝盖消了肿,林辰提议去庙后的草药地看看。昨天的雨下得急,他怕草药苗被冲坏。到了地边,却发现草药长得好好的,之前撒的草木灰在根旁积着,没被雨水冲散,叶子上的虫眼也少了很多。
“这草木灰果然管用!” 赵村长蹲下来,摸了摸草药的叶子,“俺们昨天冒雨把地边的土拢了拢,没让雨水淹着根,现在看来,这苗长得比之前还壮。”
林辰蹲下来,指着艾草和薄荷的间隙:“老头说神农传下来的草药,混种着长药效更好。咱们在艾草旁边种点薄荷,薄荷的凉能中和艾草的温,敷关节的时候更舒服,还能防虫子。”
村民们听说要种新草药,都扛着锄头赶来。小石头也跟着凑热闹,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在艾草旁边挖小坑,虽然坑挖得歪歪扭扭,却学得很认真。林辰教大家怎么分苗、怎么浇水,胸口的玉佩时不时热一下,像在提醒他哪里没说清楚。
“薄荷要种得浅点,根太深得不了阳光;浇水别太多,薄荷怕涝。” 林辰一边示范,一边说,“等这些草药长大了,咱们做草药包的时候,就按艾草三、薄荷一的比例混,敷着不烧皮肤,效果还好。”
中午的时候,薄荷苗已经种完了。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刚从地里摘的黄瓜、豆角,还有用新采的薄荷煮的鸡蛋汤,清爽可口。
王奶奶喝了口汤,笑着说:“以前俺们只知道薄荷能泡水喝,没想到还能种在草药地里,还能煮汤,林医生,你这学问真是有用。”
林辰放下碗,看着满桌的家常菜,看着村民们的笑脸,突然觉得胸口的玉佩更暖了。他想起昨天老头说的 “好好走下去,别丢了这份心”,现在他终于懂了 —— 这份心,就是看着村民们能吃好、穿暖、不生病,就是能帮他们解决一个个小麻烦,就是让这山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踏实。
下午,林辰和苏晓冉整理草药包,把新的配比写在纸上,贴在神农庙的墙上。赵村长搬来张桌子,让林辰教大家认草药:“以后村里的年轻人都要学学,等林医生和苏医生回城里了,俺们自己也能照顾自己。”
林辰拿起一株艾草,慢慢讲:“这是艾草,能暖关节;这是薄荷,能清凉;这是透骨草,能通经络……” 孩子们围在桌旁,睁着眼睛听,小石头还拿着个小本子,歪歪扭扭地记着草药的名字。
傍晚的时候,夕阳落在草药地里,薄荷苗在风里晃,像一片小小的绿云。林辰站在地里,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从玉里渗出来,绕着指尖转。他知道,这传承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 —— 教大家做新的草药包、帮大家调理身体、看着小石头长大,看着这山村的日子越来越好。
回到庙里,林辰把昨天老头说的话,还有自己对传承的理解,慢慢写在本子上。苏晓冉凑过来看,只见本子上写着:“传承不是神通,是仁心;不是口号,是行动。守着山村的人,守着地里的草药,守着每一份需要帮忙的心意,就是最好的传承。”
窗外的月光又洒进来,落在玉佩上,泛着淡淡的光。林辰合上本子,摸了摸玉佩,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会继续,而他带着这份传承,会一直走下去 —— 用草药的温,用仁心的暖,把这份温情,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