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刚把中医科的春季养生展架摆好,手机就响了。屏幕上 “赵村长” 三个字跳出来,接起时,能听到电话那头传来锄头碰撞的声音 —— 山里的春耕要开始了。
“林医生,天暖和了,大家都忙着翻地备种!” 赵村长的声音带着股子干劲,却也透着点疲惫,“这几天不少人说白天犯困,握着锄头都打盹;还有弯腰翻地时,腰杆比去年还酸,有的甚至疼得直不起身。您看这周能来不?想让您给想想办法,别耽误了春耕。”
林辰心里盘算着,春困是季节常见问题,用山里的薄荷煮茶最省事;春耕弯腰多,得教大家做更贴合农活的护腰,用旧布加旧袜子的弹性带,不花钱还能随动作伸缩。他应道:“我们周六就去,带了薄荷茶包和做护腰的材料,再教大家几个春耕时护关节的小动作。您先让大家翻地时别一次弯太久,隔会儿直起身捶捶腰,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立刻收拾物资。苏晓冉把去年从青山村采的薄荷晒成干,分装成小袋,又找了些旧棉布 —— 都是医院后勤淘汰的床单,洗干净裁成块;还收集了村民之前捐的旧袜子,剪下弹性袜口,用来做护腰的松紧带,成本几乎为零。林辰则打印了 “春耕关节保护图示”,上面画着弯腰、起身的正确姿势,旁边配着简单的文字,老人也能看明白;还揣了个小喷壶,装着稀释的薄荷水,困的时候喷在脸上能提神。
周六一早,天刚亮,空气里飘着青草的湿气。两人背着装满薄荷干、旧布块、弹性袜口的背包往青山村赶。大巴车驶进山区,路边的积雪彻底化了,田埂上已经有村民在翻地,土块被翻得松散,远处的桃树冒出了粉白的花苞,春意在风里慢慢散开。
快到村口时,就看见赵村长扛着锄头站在老槐树下。他裤脚沾着泥土,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挖的春笋,笋尖还带着湿润的泥土。看到大巴车,他赶紧把锄头靠在树上,迎了上来。
“林医生、苏医生,可把你们盼来了!” 赵村长把竹篮递过来,“山里的春笋刚冒头,炒着吃鲜得很。村里的人都在地里忙,我让几户腰酸的先去神农庙等着,灶膛都烧暖了,就等学做护腰、煮茶了。”
跟着赵村长往村里走,路上遇到不少扛着农具的村民。有的额头上渗着汗,有的手里攥着刚采的薄荷,看到林辰两人,都笑着打招呼,说等忙完这垄地就去神农庙。
到了神农庙,庙里的火塘还燃着余温,石桌上摆着村民提前擦干净的竹筛。几位腰酸的老人坐在长凳上,手里揉着腰,看到林辰进来,都慢慢撑着凳子起身。赵村长赶紧上前扶了一把,又给两人倒了碗热开水。
“大家先歇会儿,咱们先解决春困的事。” 林辰从背包里拿出薄荷干,放在石桌上,“这是去年咱们村采的薄荷,晒成干后煮茶,又提神又解困。每次抓一小把,放进锅里煮五分钟,不用放糖,喝着有股清香味,煮完的薄荷还能用来擦手背,凉丝丝的更提神。”
苏晓冉拿起水壶,倒了些开水进搪瓷缸,放进一把薄荷干:“您几位先尝尝,要是觉得太凉,就少放几片。春耕时带一壶去地里,困了喝一口,比硬撑着强。”
一位大爷端过搪瓷缸,喝了一小口,眼睛立刻亮了:“哎,真管用!刚还觉得眼皮沉,喝完这口,脑子都清醒了。等会儿我就去采点新鲜的,晒起来留着慢慢喝。”
解决了春困的事,林辰拿出旧布块和弹性袜口:“咱们做的这个春耕护腰,比上次的更方便干活。布块裁成两尺长、一尺宽,两边缝上剪好的弹性袜口,系在腰上,弯腰时能跟着伸,不勒得慌,还能把腰杆托住,减少受力。”
赵村长早就找来了针线,村民们围在石桌旁动手裁布。一位大妈拿起旧布,比着自己的腰量了量:“这样裁是不是刚好?我腰粗,得多留半寸。”
“您量着舒服就行。” 林辰帮她把布边剪齐,“缝弹性袜口时别缝太紧,留半寸的活动量,不然弯腰时会崩得慌。要是家里有旧棉花,也能塞薄薄一层在布中间,更软和。”
孩子们也凑过来帮忙,有的把弹性袜口剪成合适的长度,有的帮着递针线,小手捏着布块,虽然动作慢,却学得认真。庙院里很快响起剪布的 “咔嚓” 声、针线穿过布的 “沙沙” 声,混着外面传来的锄头声,满是春耕的热闹劲儿。
护腰快缝好时,林辰带着大家到庙前的空地上,教春耕护关节的小动作。他双手叉腰,慢慢往前弯腰,再缓缓直起:“翻地前先做这个‘慢弯腰’,每次做五次,让腰杆先活动开;翻地时别用腰使劲,用腿发力,像这样 ——” 他拿起旁边的小锄头,示范着用膝盖借力翻土,“这样腰就不用扛那么大劲,也不容易酸。”
村民们跟着学,有的拿着锄头比划,有的扶着腰慢慢弯腰。一位之前直不起腰的大爷,练了几遍后,试着弯下腰摸了摸地:“真松快多了!刚才还觉得腰硬邦邦的,练完能弯到膝盖了。”
教完动作,林辰跟着赵村长去检查康复器材。器材放在庙后的棚子里,经过一冬,表面落了层薄灰。轮值员正拿着布擦,看到林辰,赶紧说:“俺擦了一遍,就是金属件有点发乌,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林辰拿出小喷壶,往金属件上喷了点清水,用布擦干净:“没事,就是落了灰,春耕忙完大家就能来训练了。您记得每周擦一次,别让土堆在缝隙里,免得影响活动。”
轮值员赶紧点头,又仔细擦了一遍器材的缝隙:“俺记着了,保证不耽误大家训练。”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炒春笋、煮红薯、还有刚蒸的杂粮馍,都是春天的新鲜吃食。赵村长端起一碗薄荷茶:“这茶配着春笋吃,解腻又提神,以后春耕时,家家户户都煮上一壶,干活也有精神。”
林辰喝了口薄荷茶,又夹了一筷子春笋,鲜得很。他看着桌上摆着的几个刚缝好的护腰,笑着说:“有这护腰帮着,再加上咱们学的小动作,今年春耕大家的腰肯定能少遭罪,既能种好地,又能护好关节。”
饭后,林辰和苏晓冉去地里看村民翻地。一位大爷系着新做的护腰,正弯腰翻土,动作比之前灵活多了。看到两人来,他直起身笑着说:“这护腰真管用!刚才翻了半亩地,腰一点都不酸,比去年强太多了。”
两人又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正把晒好的薄荷干装进布包,说要给城里的孙子寄点:“让娃在学校困了就泡着喝,比买饮料健康,还能让他尝尝家里春天的味道。”
准备回城时,村民们都来送他们。有的手里拿着刚挖的春笋,有的抱着装薄荷干的布包,还有的孩子把自己画的 “春耕护腰” 图画送给林辰:“林医生,等麦子熟了您还来不?俺们给您留新磨的面粉!”
赵村长把一个布包递过来,里面装着春笋、薄荷干,还有一本春耕健康记录:“谁用了护腰不腰酸、谁喝了薄荷茶解困,都记着呢。您放心,俺们会照着您教的法子做,不耽误春耕,也不亏了身子。”
林辰接过布包,点头说:“春耕忙,大家也别累着。我们过段时间再来,给大家查查腰关节的情况,再教大家做夏天的防暑茶。”
车子开动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田埂上的锄头还插在土里,春风吹着桃树的花苞,粉白一片。孩子们追在车后,手里举着薄荷枝,大声喊着 “林医生再见”。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翻好的田地,还有村民们的笑脸,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意顺着指尖漫开,像春天的风一样暖。
回到城里,林辰把村民们送的春笋分给科室同事,又跟张教授说了青山村的情况。张教授喝着薄荷茶,笑着说:“你们总能想着用村里现成的东西解决问题,薄荷解困、旧布做护腰,既贴合春耕的需求,又不用花啥钱,这才是真真正正帮村民解决难处。这‘温暖奇遇’,就是把健康揉进了他们的日常农活里。”
林辰点了点头,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白天在村里的场景:老人们系着护腰翻地,大家围着灶台煮薄荷茶,孩子们举着薄荷枝跑,赵村长忙着记记录 —— 这些画面像春天的田埂,满是生机,落在心里暖融融的。
晚上,林辰躺在床上,想起赵村长说的 “今年春耕最省心,腰不酸、人不困,能安安稳稳种好地了”,心里暖暖的。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在继续,而他也会带着这份温暖,在从医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 用山里常见的薄荷、旧布,做最实在的帮助;用真心的陪伴,给春耕的日子添份健康的保障,让每个春天的田埂上,都能有村民们踏实的脚步和舒心的笑声。
“林医生,天暖和了,大家都忙着翻地备种!” 赵村长的声音带着股子干劲,却也透着点疲惫,“这几天不少人说白天犯困,握着锄头都打盹;还有弯腰翻地时,腰杆比去年还酸,有的甚至疼得直不起身。您看这周能来不?想让您给想想办法,别耽误了春耕。”
林辰心里盘算着,春困是季节常见问题,用山里的薄荷煮茶最省事;春耕弯腰多,得教大家做更贴合农活的护腰,用旧布加旧袜子的弹性带,不花钱还能随动作伸缩。他应道:“我们周六就去,带了薄荷茶包和做护腰的材料,再教大家几个春耕时护关节的小动作。您先让大家翻地时别一次弯太久,隔会儿直起身捶捶腰,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立刻收拾物资。苏晓冉把去年从青山村采的薄荷晒成干,分装成小袋,又找了些旧棉布 —— 都是医院后勤淘汰的床单,洗干净裁成块;还收集了村民之前捐的旧袜子,剪下弹性袜口,用来做护腰的松紧带,成本几乎为零。林辰则打印了 “春耕关节保护图示”,上面画着弯腰、起身的正确姿势,旁边配着简单的文字,老人也能看明白;还揣了个小喷壶,装着稀释的薄荷水,困的时候喷在脸上能提神。
周六一早,天刚亮,空气里飘着青草的湿气。两人背着装满薄荷干、旧布块、弹性袜口的背包往青山村赶。大巴车驶进山区,路边的积雪彻底化了,田埂上已经有村民在翻地,土块被翻得松散,远处的桃树冒出了粉白的花苞,春意在风里慢慢散开。
快到村口时,就看见赵村长扛着锄头站在老槐树下。他裤脚沾着泥土,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挖的春笋,笋尖还带着湿润的泥土。看到大巴车,他赶紧把锄头靠在树上,迎了上来。
“林医生、苏医生,可把你们盼来了!” 赵村长把竹篮递过来,“山里的春笋刚冒头,炒着吃鲜得很。村里的人都在地里忙,我让几户腰酸的先去神农庙等着,灶膛都烧暖了,就等学做护腰、煮茶了。”
跟着赵村长往村里走,路上遇到不少扛着农具的村民。有的额头上渗着汗,有的手里攥着刚采的薄荷,看到林辰两人,都笑着打招呼,说等忙完这垄地就去神农庙。
到了神农庙,庙里的火塘还燃着余温,石桌上摆着村民提前擦干净的竹筛。几位腰酸的老人坐在长凳上,手里揉着腰,看到林辰进来,都慢慢撑着凳子起身。赵村长赶紧上前扶了一把,又给两人倒了碗热开水。
“大家先歇会儿,咱们先解决春困的事。” 林辰从背包里拿出薄荷干,放在石桌上,“这是去年咱们村采的薄荷,晒成干后煮茶,又提神又解困。每次抓一小把,放进锅里煮五分钟,不用放糖,喝着有股清香味,煮完的薄荷还能用来擦手背,凉丝丝的更提神。”
苏晓冉拿起水壶,倒了些开水进搪瓷缸,放进一把薄荷干:“您几位先尝尝,要是觉得太凉,就少放几片。春耕时带一壶去地里,困了喝一口,比硬撑着强。”
一位大爷端过搪瓷缸,喝了一小口,眼睛立刻亮了:“哎,真管用!刚还觉得眼皮沉,喝完这口,脑子都清醒了。等会儿我就去采点新鲜的,晒起来留着慢慢喝。”
解决了春困的事,林辰拿出旧布块和弹性袜口:“咱们做的这个春耕护腰,比上次的更方便干活。布块裁成两尺长、一尺宽,两边缝上剪好的弹性袜口,系在腰上,弯腰时能跟着伸,不勒得慌,还能把腰杆托住,减少受力。”
赵村长早就找来了针线,村民们围在石桌旁动手裁布。一位大妈拿起旧布,比着自己的腰量了量:“这样裁是不是刚好?我腰粗,得多留半寸。”
“您量着舒服就行。” 林辰帮她把布边剪齐,“缝弹性袜口时别缝太紧,留半寸的活动量,不然弯腰时会崩得慌。要是家里有旧棉花,也能塞薄薄一层在布中间,更软和。”
孩子们也凑过来帮忙,有的把弹性袜口剪成合适的长度,有的帮着递针线,小手捏着布块,虽然动作慢,却学得认真。庙院里很快响起剪布的 “咔嚓” 声、针线穿过布的 “沙沙” 声,混着外面传来的锄头声,满是春耕的热闹劲儿。
护腰快缝好时,林辰带着大家到庙前的空地上,教春耕护关节的小动作。他双手叉腰,慢慢往前弯腰,再缓缓直起:“翻地前先做这个‘慢弯腰’,每次做五次,让腰杆先活动开;翻地时别用腰使劲,用腿发力,像这样 ——” 他拿起旁边的小锄头,示范着用膝盖借力翻土,“这样腰就不用扛那么大劲,也不容易酸。”
村民们跟着学,有的拿着锄头比划,有的扶着腰慢慢弯腰。一位之前直不起腰的大爷,练了几遍后,试着弯下腰摸了摸地:“真松快多了!刚才还觉得腰硬邦邦的,练完能弯到膝盖了。”
教完动作,林辰跟着赵村长去检查康复器材。器材放在庙后的棚子里,经过一冬,表面落了层薄灰。轮值员正拿着布擦,看到林辰,赶紧说:“俺擦了一遍,就是金属件有点发乌,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林辰拿出小喷壶,往金属件上喷了点清水,用布擦干净:“没事,就是落了灰,春耕忙完大家就能来训练了。您记得每周擦一次,别让土堆在缝隙里,免得影响活动。”
轮值员赶紧点头,又仔细擦了一遍器材的缝隙:“俺记着了,保证不耽误大家训练。”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炒春笋、煮红薯、还有刚蒸的杂粮馍,都是春天的新鲜吃食。赵村长端起一碗薄荷茶:“这茶配着春笋吃,解腻又提神,以后春耕时,家家户户都煮上一壶,干活也有精神。”
林辰喝了口薄荷茶,又夹了一筷子春笋,鲜得很。他看着桌上摆着的几个刚缝好的护腰,笑着说:“有这护腰帮着,再加上咱们学的小动作,今年春耕大家的腰肯定能少遭罪,既能种好地,又能护好关节。”
饭后,林辰和苏晓冉去地里看村民翻地。一位大爷系着新做的护腰,正弯腰翻土,动作比之前灵活多了。看到两人来,他直起身笑着说:“这护腰真管用!刚才翻了半亩地,腰一点都不酸,比去年强太多了。”
两人又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正把晒好的薄荷干装进布包,说要给城里的孙子寄点:“让娃在学校困了就泡着喝,比买饮料健康,还能让他尝尝家里春天的味道。”
准备回城时,村民们都来送他们。有的手里拿着刚挖的春笋,有的抱着装薄荷干的布包,还有的孩子把自己画的 “春耕护腰” 图画送给林辰:“林医生,等麦子熟了您还来不?俺们给您留新磨的面粉!”
赵村长把一个布包递过来,里面装着春笋、薄荷干,还有一本春耕健康记录:“谁用了护腰不腰酸、谁喝了薄荷茶解困,都记着呢。您放心,俺们会照着您教的法子做,不耽误春耕,也不亏了身子。”
林辰接过布包,点头说:“春耕忙,大家也别累着。我们过段时间再来,给大家查查腰关节的情况,再教大家做夏天的防暑茶。”
车子开动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田埂上的锄头还插在土里,春风吹着桃树的花苞,粉白一片。孩子们追在车后,手里举着薄荷枝,大声喊着 “林医生再见”。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翻好的田地,还有村民们的笑脸,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温意顺着指尖漫开,像春天的风一样暖。
回到城里,林辰把村民们送的春笋分给科室同事,又跟张教授说了青山村的情况。张教授喝着薄荷茶,笑着说:“你们总能想着用村里现成的东西解决问题,薄荷解困、旧布做护腰,既贴合春耕的需求,又不用花啥钱,这才是真真正正帮村民解决难处。这‘温暖奇遇’,就是把健康揉进了他们的日常农活里。”
林辰点了点头,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白天在村里的场景:老人们系着护腰翻地,大家围着灶台煮薄荷茶,孩子们举着薄荷枝跑,赵村长忙着记记录 —— 这些画面像春天的田埂,满是生机,落在心里暖融融的。
晚上,林辰躺在床上,想起赵村长说的 “今年春耕最省心,腰不酸、人不困,能安安稳稳种好地了”,心里暖暖的。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在继续,而他也会带着这份温暖,在从医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 用山里常见的薄荷、旧布,做最实在的帮助;用真心的陪伴,给春耕的日子添份健康的保障,让每个春天的田埂上,都能有村民们踏实的脚步和舒心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