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撩着衣袍,快步走进坤宁宫暖阁。
肩头还沾着些尘土,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蓝布封面的文书。
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
这两天,他跑遍了京师七家商户。
从城南的布庄到城西的瓷窑,连歇脚的功夫都少。
这会儿,声音还带着几分沙哑。
“奴婢参见陛下!”
他躬身行礼,动作却不敢怠慢,连忙把手里的文书递上前。
“陛下,奴婢这两天跟陈万春、赵玉堂他们对接合作的事,都记在这上面了,请陛下过目。”
朱厚照放下手里的织染作坊进度表,接过文书翻开。
指尖划过上面工整的字迹,嘴角先漾开几分笑意。
“看你这满头汗,先坐下歇会儿,喝口茶再说。”
旁边的小太监连忙搬来锦凳,又端上一杯温茶。
张永谢过恩,坐下抿了一口茶,才缓过劲来。
开口道:“陛下,这七家商户里,陈万春的福顺布庄最先准备妥当。”
“他把布庄后院的三间空房腾了出来,专门用来放皇庄送来的绸缎。”
“还雇了五个新伙计,都是老实本分的本地人。”
“奴婢已经让锦衣卫小旗查过身家,没什么问题。”
“嗯,陈万春倒是利落。”
朱厚照点点头,目光还落在文书上。
“赵玉堂的景和瓷窑呢?他之前说想改进瓷窑,有进展吗?”
“有!”
张永连忙回道。
“赵玉堂听奴婢说皇庄会派御瓷窑的匠人过去,当天就把窑里的旧设备拆了。”
“还特意让人从景德镇运了新的窑砖来。”
“昨天奴婢去的时候,匠人已经在教窑工们调釉料了。”
“赵玉堂说,再过半个月,就能烧出跟御瓷窑一样好的瓷器。”
“到时候先给陛下送几样过来,请陛下品鉴。”
朱厚照笑了笑。
“他有心了。”
“周世昌的聚丰粮行和吴子谦的恒裕商行呢?粮米和盐茶的对接没出岔子吧?”
“没出岔子!”
张永语气更足了些。
“周世昌把粮行的三个粮仓腾出来,专门存皇庄的粮米。”
“还跟奴婢保证,会按陛下说的‘平价售粮’,绝不趁机抬价。”
“吴子谦那边也跟江南的茶商联系好了,只要皇庄的盐引批下来,他就能把茶叶和盐一起运到京师。”
“还说会多派两个伙计,专门负责跟皇庄对账,绝不让账目出半点差错。”
朱厚照翻文书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张永。
“那几家被永康侯欺负过的商户,比如张阿牛的遗孀张氏,还有被抢过粮的周世昌,他们对接的时候,情绪怎么样?有没有还怕勋贵找麻烦的?”
提到这事,张永的语气软了些,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感慨。
“陛下,您是没见着,昨天奴婢去周世昌的粮行,刚进门就见他领着伙计们在院子里摆香案,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呢。”
“他跟奴婢说,听说永康侯被判了秋后问斩,他夜里都没睡着觉,说是终于能给去年被打伤的伙计一个交代了。”
他顿了顿,又道。
“还有张氏,她男人张阿牛去年被永康侯的家丁打死,家里就剩她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难。”
“奴婢跟她说皇庄会跟她合作卖粮,还会派锦衣卫护着她。”
“她当场就哭了,拉着两个孩子给奴婢磕头,说‘陛下是百姓的再生父母’。”
朱厚照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案面,语气沉了些。
“他们日子难,咱们更要多帮衬些。”
“皇庄给他们的分成,之前定的是三成,没少吧?”
“没少!奴婢跟他们说过,是陛下定的三成分成,一分都不会少。”
张永连忙道。
可话锋一转,又带着些意外。
“不过…… 陛下,有件事奴婢得跟您说,周世昌、张氏还有被抢过布的陈万春,他们三个都跟奴婢说,想把自己的分成再降一档次,从三成降到两成。”
“哦?”
朱厚照抬了抬眉,有些意外。
“他们为什么要降?是觉得利润太高,还是有别的顾虑?”
“都不是!”
张永摇摇头,语气里满是敬佩。
“周世昌跟奴婢说,‘陛下为了帮咱们出气,处置了永康侯,还派锦衣卫护着咱们,咱们哪能再要那么多分成?少要一成,既能让皇庄多些收入,也能让咱们心里踏实’。”
“张氏也说,‘陛下给咱们活路,咱们不能贪心,两成就够养活我和孩子了’。”
“陈万春更是直接,说他的布庄能跟皇庄合作,以后再也不用怕勋贵抢布,少要一成分成,是给陛下的‘谢礼’。”
朱厚照沉默了片刻,手里的文书轻轻合上。
目光望向窗外。
暖阁外的阳光正好,落在阶前的桑苗上,叶片泛着鲜亮的绿。
他想起公审时百姓欢呼的模样,想起张氏抱着牌位申冤的场景,心里忽然有些发热。
“告诉他们,分成不能降。”
朱厚照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朕跟他们合作,是为了双赢,不是为了让他们让利。”
“他们日子过得难,朕知道,皇庄不仅要按三成给他们分成,还要给张氏多拨二十石粮,给陈万春、周世昌各拨一百两银子,算是朕给他们的‘启动钱’,让他们把生意做得更大些。”
张永愣了一下,随即眼眶有些发热。
连忙躬身。
“陛下仁厚,奴婢这就去告诉他们!他们要是知道陛下这么体恤,肯定会更用心跟皇庄合作!”
“还有一件事。”
朱厚照补充道。
“让锦衣卫小旗多留意些商户的动向,尤其是张氏和周世昌 —— 永康侯虽然倒了,可他的旧部说不定还会找他们麻烦,绝不能让他们再受委屈。”
“奴婢记住了!”
张永一一记下,心里更觉得陛下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上。
不仅要帮商户做生意,还要护着他们的安全,连他们的生计都考虑得这么周全。
他又跟朱厚照汇报了些细节。
“陈万春想把布庄开到城外。”
“赵玉堂计划招五十个新窑工。”
“吴子谦打算把茶叶卖到北方去。”
朱厚照都一一应下,还嘱咐张永。
“要是商户们遇到难题,比如场地不够、人手不足,都可以跟户部说,让韩文帮忙协调。”
眼看日头偏西,暖阁里的光线渐渐柔和下来。
张永把该说的都汇报完,正准备告退,忽然想起一件事,又停下脚步。
“陛下,奴婢还有件事要跟您说。”
“昨天奴婢去恒裕商行的时候,吴子谦跟奴婢提了一句,说这两天有几个穿着绸缎衣裳的人,总在商行附近转悠,还向伙计打听皇庄跟商行合作的事,看模样像是勋贵家的管家。”
朱厚照的眼神瞬间沉了些,手指在案上轻轻敲了敲。
“知道是什么勋贵家的吗?”
“吴子谦说没看清脸,只听伙计说,那些人提到了‘英国公府’的名字。”
张永声音放低了些。
“不过奴婢觉得,英国公张懋一向谨守本分,应该不会派人打听这些,说不定是有人故意冒用英国公府的名头,想从中搅局。”
朱厚照没说话,只是拿起案上的朱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轻轻画着圈。
暖阁里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
张永站在一旁,不敢多言,心里却有些忐忑。
要是真有勋贵想搅局,会不会影响皇庄跟商户的合作?
过了片刻,朱厚照放下朱笔,抬头看向张永。
“你让锦衣卫陆炳派人去查,看看那些人到底是谁派来的,查清楚了再跟朕汇报。”
“记住,别打草惊蛇,要是真有人想搅局,朕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胆子。”
“奴婢遵旨!”
张永连忙应道,心里的忐忑少了些。
陛下既然这么说,肯定已经有了应对的法子。
他躬身告退,刚走到暖阁门口,就听见朱厚照又开口。
“等查清楚了,顺便把结果告诉吴子谦他们,让他们放心,有朕在,没人能搅了他们的生意。”
“奴婢记住了!”
张永回头躬身,心里满是敬佩。
陛下不仅考虑得周全,还处处想着商户的感受,这样的君主,怎么能不让百姓信服?
暖阁里重新安静下来。
朱厚照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手指轻轻摩挲着案上的文书。
那些商户的诚意,他记在心里。
那些想搅局的暗流,他也没忽略。
他知道,合作的事才刚开头,以后还会遇到更多麻烦。
可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能让大明的商业慢慢好起来,再多的麻烦,他也能扛过去。
而此刻,暖阁外的宫道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张永快步往锦衣卫衙门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得赶紧让陆炳去查那些可疑的人,绝不能让他们坏了陛下的大事,更不能让商户们再受委屈。
肩头还沾着些尘土,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蓝布封面的文书。
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
这两天,他跑遍了京师七家商户。
从城南的布庄到城西的瓷窑,连歇脚的功夫都少。
这会儿,声音还带着几分沙哑。
“奴婢参见陛下!”
他躬身行礼,动作却不敢怠慢,连忙把手里的文书递上前。
“陛下,奴婢这两天跟陈万春、赵玉堂他们对接合作的事,都记在这上面了,请陛下过目。”
朱厚照放下手里的织染作坊进度表,接过文书翻开。
指尖划过上面工整的字迹,嘴角先漾开几分笑意。
“看你这满头汗,先坐下歇会儿,喝口茶再说。”
旁边的小太监连忙搬来锦凳,又端上一杯温茶。
张永谢过恩,坐下抿了一口茶,才缓过劲来。
开口道:“陛下,这七家商户里,陈万春的福顺布庄最先准备妥当。”
“他把布庄后院的三间空房腾了出来,专门用来放皇庄送来的绸缎。”
“还雇了五个新伙计,都是老实本分的本地人。”
“奴婢已经让锦衣卫小旗查过身家,没什么问题。”
“嗯,陈万春倒是利落。”
朱厚照点点头,目光还落在文书上。
“赵玉堂的景和瓷窑呢?他之前说想改进瓷窑,有进展吗?”
“有!”
张永连忙回道。
“赵玉堂听奴婢说皇庄会派御瓷窑的匠人过去,当天就把窑里的旧设备拆了。”
“还特意让人从景德镇运了新的窑砖来。”
“昨天奴婢去的时候,匠人已经在教窑工们调釉料了。”
“赵玉堂说,再过半个月,就能烧出跟御瓷窑一样好的瓷器。”
“到时候先给陛下送几样过来,请陛下品鉴。”
朱厚照笑了笑。
“他有心了。”
“周世昌的聚丰粮行和吴子谦的恒裕商行呢?粮米和盐茶的对接没出岔子吧?”
“没出岔子!”
张永语气更足了些。
“周世昌把粮行的三个粮仓腾出来,专门存皇庄的粮米。”
“还跟奴婢保证,会按陛下说的‘平价售粮’,绝不趁机抬价。”
“吴子谦那边也跟江南的茶商联系好了,只要皇庄的盐引批下来,他就能把茶叶和盐一起运到京师。”
“还说会多派两个伙计,专门负责跟皇庄对账,绝不让账目出半点差错。”
朱厚照翻文书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张永。
“那几家被永康侯欺负过的商户,比如张阿牛的遗孀张氏,还有被抢过粮的周世昌,他们对接的时候,情绪怎么样?有没有还怕勋贵找麻烦的?”
提到这事,张永的语气软了些,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感慨。
“陛下,您是没见着,昨天奴婢去周世昌的粮行,刚进门就见他领着伙计们在院子里摆香案,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呢。”
“他跟奴婢说,听说永康侯被判了秋后问斩,他夜里都没睡着觉,说是终于能给去年被打伤的伙计一个交代了。”
他顿了顿,又道。
“还有张氏,她男人张阿牛去年被永康侯的家丁打死,家里就剩她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难。”
“奴婢跟她说皇庄会跟她合作卖粮,还会派锦衣卫护着她。”
“她当场就哭了,拉着两个孩子给奴婢磕头,说‘陛下是百姓的再生父母’。”
朱厚照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案面,语气沉了些。
“他们日子难,咱们更要多帮衬些。”
“皇庄给他们的分成,之前定的是三成,没少吧?”
“没少!奴婢跟他们说过,是陛下定的三成分成,一分都不会少。”
张永连忙道。
可话锋一转,又带着些意外。
“不过…… 陛下,有件事奴婢得跟您说,周世昌、张氏还有被抢过布的陈万春,他们三个都跟奴婢说,想把自己的分成再降一档次,从三成降到两成。”
“哦?”
朱厚照抬了抬眉,有些意外。
“他们为什么要降?是觉得利润太高,还是有别的顾虑?”
“都不是!”
张永摇摇头,语气里满是敬佩。
“周世昌跟奴婢说,‘陛下为了帮咱们出气,处置了永康侯,还派锦衣卫护着咱们,咱们哪能再要那么多分成?少要一成,既能让皇庄多些收入,也能让咱们心里踏实’。”
“张氏也说,‘陛下给咱们活路,咱们不能贪心,两成就够养活我和孩子了’。”
“陈万春更是直接,说他的布庄能跟皇庄合作,以后再也不用怕勋贵抢布,少要一成分成,是给陛下的‘谢礼’。”
朱厚照沉默了片刻,手里的文书轻轻合上。
目光望向窗外。
暖阁外的阳光正好,落在阶前的桑苗上,叶片泛着鲜亮的绿。
他想起公审时百姓欢呼的模样,想起张氏抱着牌位申冤的场景,心里忽然有些发热。
“告诉他们,分成不能降。”
朱厚照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朕跟他们合作,是为了双赢,不是为了让他们让利。”
“他们日子过得难,朕知道,皇庄不仅要按三成给他们分成,还要给张氏多拨二十石粮,给陈万春、周世昌各拨一百两银子,算是朕给他们的‘启动钱’,让他们把生意做得更大些。”
张永愣了一下,随即眼眶有些发热。
连忙躬身。
“陛下仁厚,奴婢这就去告诉他们!他们要是知道陛下这么体恤,肯定会更用心跟皇庄合作!”
“还有一件事。”
朱厚照补充道。
“让锦衣卫小旗多留意些商户的动向,尤其是张氏和周世昌 —— 永康侯虽然倒了,可他的旧部说不定还会找他们麻烦,绝不能让他们再受委屈。”
“奴婢记住了!”
张永一一记下,心里更觉得陛下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上。
不仅要帮商户做生意,还要护着他们的安全,连他们的生计都考虑得这么周全。
他又跟朱厚照汇报了些细节。
“陈万春想把布庄开到城外。”
“赵玉堂计划招五十个新窑工。”
“吴子谦打算把茶叶卖到北方去。”
朱厚照都一一应下,还嘱咐张永。
“要是商户们遇到难题,比如场地不够、人手不足,都可以跟户部说,让韩文帮忙协调。”
眼看日头偏西,暖阁里的光线渐渐柔和下来。
张永把该说的都汇报完,正准备告退,忽然想起一件事,又停下脚步。
“陛下,奴婢还有件事要跟您说。”
“昨天奴婢去恒裕商行的时候,吴子谦跟奴婢提了一句,说这两天有几个穿着绸缎衣裳的人,总在商行附近转悠,还向伙计打听皇庄跟商行合作的事,看模样像是勋贵家的管家。”
朱厚照的眼神瞬间沉了些,手指在案上轻轻敲了敲。
“知道是什么勋贵家的吗?”
“吴子谦说没看清脸,只听伙计说,那些人提到了‘英国公府’的名字。”
张永声音放低了些。
“不过奴婢觉得,英国公张懋一向谨守本分,应该不会派人打听这些,说不定是有人故意冒用英国公府的名头,想从中搅局。”
朱厚照没说话,只是拿起案上的朱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轻轻画着圈。
暖阁里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
张永站在一旁,不敢多言,心里却有些忐忑。
要是真有勋贵想搅局,会不会影响皇庄跟商户的合作?
过了片刻,朱厚照放下朱笔,抬头看向张永。
“你让锦衣卫陆炳派人去查,看看那些人到底是谁派来的,查清楚了再跟朕汇报。”
“记住,别打草惊蛇,要是真有人想搅局,朕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胆子。”
“奴婢遵旨!”
张永连忙应道,心里的忐忑少了些。
陛下既然这么说,肯定已经有了应对的法子。
他躬身告退,刚走到暖阁门口,就听见朱厚照又开口。
“等查清楚了,顺便把结果告诉吴子谦他们,让他们放心,有朕在,没人能搅了他们的生意。”
“奴婢记住了!”
张永回头躬身,心里满是敬佩。
陛下不仅考虑得周全,还处处想着商户的感受,这样的君主,怎么能不让百姓信服?
暖阁里重新安静下来。
朱厚照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手指轻轻摩挲着案上的文书。
那些商户的诚意,他记在心里。
那些想搅局的暗流,他也没忽略。
他知道,合作的事才刚开头,以后还会遇到更多麻烦。
可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能让大明的商业慢慢好起来,再多的麻烦,他也能扛过去。
而此刻,暖阁外的宫道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张永快步往锦衣卫衙门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得赶紧让陆炳去查那些可疑的人,绝不能让他们坏了陛下的大事,更不能让商户们再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