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帝批律法昭万民,暗谋田产待时机-《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坤宁宫暖阁内,炭火正旺,映得四周暖意融融。

  朱厚照手中的律法草案,被火光映得泛着暖光。

  他指尖划过 “勋贵外戚不得干预地方司法” 的条款。

  嘴角勾起满意的弧度:“李首辅拟的这草案,倒是周全。”

  李东阳连忙躬身,神色恭谨。

  “皆是陛下圣明,臣只是依陛下之意梳理成文。”

  朱厚照抬眼看向张永,将草案递过去。

  “这份草案,附在明天的《大明报》上刊发。”

  “要把‘犯法与民同罪’‘收回不法所得’这几条用粗墨标出。”

  “让老百姓都看清楚,我大明律法不护特权,更护百姓。”

  张永双手接过草案,指尖触到纸页上未干的墨迹。

  “奴才遵旨!”

  “这就去报社吩咐,让他们加印五千份,保证京城内外、城郊村落都能看到。”

  “再加一句编者按。” 朱厚照补充道。

  “就说朕定此律法,不为苛待勋贵,只为保民生、安社稷。”

  “凡安分守己者,朕必护其周全。”

  李东阳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面露赞许之色。

  “陛下此举高明!”

  “既昭告了律法精神,又安抚了勋贵人心,百姓定会感念陛下恩德。”

  朱厚照摆了摆手,目光重新落在李东阳身上,语气随意了些。

  “草案朕批了,让张永发下去吧。”

  “不过李首辅,律法管得了行为,管不了根基啊。”

  李东阳愣了一下,面露疑惑。

  “陛下的意思是?”

  “勋贵的行为限制了,可他们手里的田地呢?” 朱厚照指尖在案上轻轻敲着。

  “周寿强占一千三百亩田,这只是冰山一角吧?”

  “洪武朝定下的‘勋贵田亩限额’,现在还有几人遵守?”

  这话一出,李东阳的脸色 “唰” 地白了,额头瞬间渗出细汗,袍角不自觉地蹭着地面。

  “陛下…… 此事…… 此事不宜大动干戈啊。”

  他上前半步,声音带着急切。

  “勋贵田产多是祖上所赐,或是历代先帝封赏,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强行清查,恐惹得勋贵集团抱团反弹,刚稳定的朝局又要动荡。”

  “再者,许多田产已传承三四代,地契辗转多次,核查起来耗时耗力,还容易引发民间田产纠纷,反而失了民心。”

  朱厚照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模样,突然笑了,语气里带着几分玩味。

  “李首辅多虑了,朕只是随口一说。”

  他靠回龙椅,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朕知道此事复杂,不会贸然行事。”

  “先把律法推行下去,让他们收敛些再说。”

  李东阳松了口气,后背的冷汗已经浸湿了里衣,连忙躬身。

  “陛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行了,你先下去吧,让内阁盯着律法推行,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 朱厚照摆了摆手。

  “臣遵旨!” 李东阳躬身告退,脚步比来时沉重了许多。

  走到暖阁门口,他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见朱厚照正盯着窗外出神,心里暗暗嘀咕。

  陛下绝不是 “随口一说”,怕是迟早要对勋贵田产动手。

  暖阁里,朱厚照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怒意。

  他猛地将茶杯放在案上,茶水溅出杯沿。

  “好一个‘不宜大动干戈’!”

  “分明是怕得罪勋贵,连首辅都避而不谈,这勋贵田产的水,比朕想的还深!”

  周寿强占的田产只是个案。

  他早就听说,英国公、定国公这些洪武勋贵,名下田产动辄上万亩,还有不少是 “永不起科” 的免税田。

  百姓的口粮田被一点点蚕食,却连告状的地方都没有。

  可李东阳的顾虑也并非全无道理。

  刚推行外戚律法,再清查田产,确实容易引发动荡。

  “罢了,先忍忍。” 朱厚照低声自语。

  “等周家的案子审结,律法深入人心,再找机会下手不迟。”

  他定了定神,对张永道。

  “你去报社安排完刊发草案的事,再去锦衣卫问问陆炳,周家查抄了多少家产,金银、田契、商铺都要算清楚,给朕列个明细。”

  张永连忙应道。

  “奴才记住了!”

  “查抄的家产是不是要送常平仓?”

  “嗯。” 朱厚照点头,眼神里带着期许。

  “周寿贪墨的银子,本就该还给百姓。”

  “让陆炳尽快清点,别让户部再从中克扣,东厂那边也让刘瑾盯着点。”

  “奴才明白!” 张永躬身行礼,手里紧紧攥着律法草案,转身就要往外走。

  “等等。” 朱厚照叫住他,补充道。

  “报社那边跟主编说,除了登草案,再把周家查抄家产的数目也登上去。”

  “让百姓知道,作恶者不仅要偿命,还要把吞进去的吐出来。”

  “奴才遵旨!” 张永再次应道,这才快步走出暖阁。

  暖阁的门缓缓关上,将朱厚照的身影留在了炭火光影里。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戳在 “京师” 周围的田亩标注上。

  眼神锐利如刀。

  这些被勋贵侵占的田地,迟早要物归原主。

  而此刻,张永正捧着律法草案往报社赶。

  清晨的宫道上,积雪还未化尽,他踩着冰碴快步前行。

  心里盘算着:先去报社交代清楚刊发要求,让他们加印粗墨标题。

  再马上去锦衣卫找陆炳,问清查抄家产的明细,可不能耽误了陛下的事。

  路过东厂衙门时,他瞥见刘瑾正站在门口指挥番子张贴布告,布告上 “周寿斩立决” 的字样格外醒目。

  张永没停下脚步,只是在心里想着。

  等会儿问完陆炳,得顺便跟刘瑾说一声,让他盯着户部,别让查抄的家产出了岔子。

  报社的门很快出现在眼前,主编早已带着笔帖式等候在门口,见张永来了,连忙躬身行礼。

  “张公公,您来了!”

  张永举起手里的律法草案,声音洪亮。

  “陛下有旨,这份《勋贵外戚约束律法草案》附在明天的《大明报》上刊发。”

  “重点条款用粗墨标出,再加一段编者按,我念你记……”

  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照进来,落在张永忙碌的身影上,也照亮了《大明报》的雕版。

  这份承载着帝王意志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