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的专家-《末世农家乐:退休刺客的仙府庄园》

  苏半夏和她的小队,如同几滴清澈的水汇入略显浑浊的溪流,并未激起太大的波澜,却悄然改变着溪流的质地与流向。林越兑现了他的承诺,在主屋旁清理出一间相对完整、通风良好的杂物间,作为他们临时的居所兼“实验室”,并划拨了紧邻灵植地的一小块向阳坡地,作为她的专属试验田。

  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也没有额外的物资倾斜,一切遵循积分制度。但苏半夏几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去适应或休息。安置好那箱视若生命的种子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播种,而是拿着一块简陋的木板和半截炭笔,带着她的队员们,开始了对农庄内及后山边缘所有可见植物的系统性辨识与记录。

  她的动作麻利而专注,眼神锐利如搜寻线索的侦探。她不像李思哲那样依赖仪器,更多的是依靠眼观、手触、鼻嗅,甚至偶尔会掐下一点嫩芽或叶片,放在舌尖尝一下味道(极其谨慎),然后迅速吐掉漱口。她的队员们则负责记录、采集样本、制作简易的植物标本。

  这番举动起初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原黑风营的成员,觉得这群新来的“文化人”神神叨叨。但很快,苏半夏的价值便开始以最直接的方式显现出来。

  一日清晨,李思哲正蹲在自己的试验田边,眉头紧锁地盯着几垄长势似乎不如旁边的灵麦。这些麦苗是他用古井水催生的,虽然也带着微光,但总觉得有些蔫蔫的,不够精神。

  苏半夏恰好巡视经过,她停下脚步,目光在那片灵麦上扫视片刻,便蹲下身,伸出两根手指,轻轻扒开一株麦苗根部的土壤,仔细观察着根系的分布和土壤的湿度。

  “李专家,”她抬起头,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你这片灵麦,间距太密了。”

  李思哲一愣,推了推眼镜:“密?我是按照标准播种间距……”

  “它们的根系比普通麦种发达数倍,相互交织,会争夺土壤中的灵……嗯,养分和水分,反而相互抑制。”苏半夏打断他,语气笃定,“将株距和行距都扩大一掌的距离,我估计,产量至少能提升一成,植株也会更健壮。”

  李思哲将信将疑。他是相信数据和实验的,苏半夏这种近乎“直觉”的判断,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但看着她那双清澈而自信的眼睛,又联想到她那箱珍贵的种子,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去找了林越。

  林越听完,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按她说的做。”

  有了庄主的首肯,李思哲只好带着人,小心翼翼地给那片灵麦间苗。过程繁琐,耗费了不少工时,让负责此事的劳力们私下颇有微词。

  然而,几天后,效果显现了。被扩大了间距的灵麦,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枷锁,茎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粗壮挺拔,叶片舒展,散发的莹润白光也明显浓郁了几分,与旁边未间苗的对照组形成了鲜明对比。预估产量,确实如苏半夏所言,有了显着的提升。

  李思哲看着这对比明显的景象,半晌无语,最后对着苏半夏离开的背影,默默竖起了大拇指。他开始意识到,在某些领域,精密的仪器或许真的需要一双这样的“眼睛”来指引方向。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又过了几日,农庄边缘一片种植着某种发光白菜的灵植地,突然出现了异常。菜叶上开始出现灰褐色的斑点,并迅速扩大、连接成片,叶片开始萎蔫、腐烂,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快的霉味。

  李思哲闻讯立刻带着他的仪器赶来。他检测土壤成分,分析空气湿度,试图找出病原体。但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杂乱无章,无法锁定元凶。他尝试喷洒了几种自己配制的、基于末世前农药理论改良的药剂,却收效甚微,病害依旧在蔓延。眼看着一片长势良好的灵植就要毁于一旦,李思哲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

  苏半夏再次被请了过来。她没有去看李思哲那些复杂的仪器数据,而是直接蹲在病株旁,仔细查看叶斑的形状、颜色,又用手指捻起一点病株根部的土壤,放在鼻尖下细细嗅闻。

  片刻后,她站起身,语气肯定:“是‘灰霉菌’的变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