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御舟启航-《日曜南明》

  三月十五,寅时三刻。

  南京皇宫笼罩在朦胧晨雾中。朱慈烺已经起身,韩赞周捧着龙袍入殿,却见皇帝正与宋应星低声交谈。

  陛下,您确定要带这个上船?宋应星指着桌上一个铁盒,神色忧虑。

  朱慈烺点头:朕已验过,定海神针火药浸水半日仍能引爆。若遇水袭,此物可救命。

  但此物太过危险......

  危险?朱慈烺轻笑,大明江山都危险了,朕何惜此身?传旨王大锤,将三十枚火药筒装入龙舟暗格,引线连至朕的座位下。

  韩赞周急忙劝阻:陛下,此举太过凶险!若引线被敌人发现......

  就是要他们发现。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朕要让多铎知道,朕的龙舟是铁打的,朕的心是钢铸的!

  卯时,南京码头。

  晨雾渐散,长江春汛浩荡。三百艘战船整齐排列,旌旗猎猎。御林军五千将士身披甲胄,肃立两旁。百姓闻讯,自发聚集岸边,箪食壶浆。

  陛下万岁!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顿时万民齐呼。

  朱慈烺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期盼的脸庞。忽然,他解下腰间玉带,掷向人群:此带随朕三年,今日赠予南京父老!待朕收复北京,再换新带!

  人群沸腾,争相触摸玉带。一位白发老者挤到前排,颤巍巍捧出陶罐:陛下,此乃草民祖传三十年陈酿,愿陛下旗开得胜!

  朱慈烺接过陶罐,仰头饮尽,酒液顺着胡须滴落。他将空罐高举:朕与将士同饮此酒,不破北京,誓不还朝!

  不破北京,誓不还朝!五千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辰时,龙舟登临。

  朱慈烺刚踏上甲板,王炜星匆匆赶来,神色凝重:陛下,码头抓到一名可疑人物,自称有要事禀报。

  带上来。

  被押上来的是一名书生,衣衫褴褛,脸上有刀疤。他见到朱慈烺,扑通跪下:草民赵文远,原是扬州府学正。清军破城时,草民妻儿皆死于乱军。今闻陛下亲征,特来献计!

  朱慈烺眯起眼睛,说来听听。

  多铎在运河设伏,赵文远压低声音,但更可怕的是......他环顾四周,他在龙舟船底做了手脚!

  王炜星大惊:不可能!龙舟昨日刚重造,龙骨灌满水银......

  不是龙骨,赵文远摇头,是船底木板。多铎收买了船匠,在龙舟离岸三里处,木板会自行脱落!

  朱慈烺不动声色:你如何得知?

  草民的兄弟是船匠,赵文远眼中含泪,他不肯同流合污,被多铎杀害。临死前,他托人传信给我......

  朱慈烺沉默片刻,忽然大笑:好个多铎!朕倒要看看,是他的机关巧,还是朕的铁甲硬!

  他转向王大锤:传令:所有战船,船底加装竹筋铁甲。再备三十艘小艇,载满火油,随龙舟同行。

  陛下,史可法急忙上前,若运河有伏,不如改走陆路......

  朱慈烺摇头,朕偏要走水路。传旨:龙舟为饵,精兵暗藏两岸。多铎若真敢动手,朕让他有来无回!

  巳时,御舟启航。

  龙舟缓缓离岸,朱慈烺立于船头,江风拂面。韩赞周捧着黄绸圣旨,正要宣读,却被朱慈烺制止。

  今日不念圣旨。朱慈烺走到船尾,对着岸边送行的百姓高呼,朕只说一句——南京是朕的家,北京是朕的国!朕去去就回!

  百姓泪流满面,齐声高呼:陛下保重!

  龙舟渐行渐远,南京城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朱慈烺转身入舱,王炜星紧随其后。

  陛下,王炜星低声道,赵文远查过了,确有其人。其兄弟赵文亮,原是龙江船厂匠人,三日前被杀。

  朱慈烺点头:此人可用。传旨:封赵文远为参军,随朕亲征。

  还有一事,王炜星犹豫道,陈方略在狱中绝食,说要见陛下最后一面。

  不见。朱慈烺冷冷道,叛国者,不配见朕。传旨:押赴菜市口,斩首示众!其家眷发配边疆。

  王炜星领命退下。朱慈烺独坐舱中,打开宋应星所赠铁盒,三十枚火药筒整齐排列。他拿起一枚,仔细端详。

  陛下,韩赞周入舱,前方三十里,便是多铎可能设伏处。是否让小艇先行?

  不急。朱慈烺将火药筒放回,朕倒要看看,多铎给朕准备了什么大礼。

  未时,运河中段。

  龙舟行至狭窄水域,两岸山峰耸立。朱慈烺站在甲板上,忽见前方水面有异常——数只水鸟惊飞,水面泛起不自然的波纹。

  停船!朱慈烺厉喝。

  龙舟缓缓停下。王大锤趴在船边查看,脸色骤变:陛下,船底有暗流!水下有人!

  朱慈烺冷笑:果然来了。传令:小艇出击,火油准备!

  话音未落,船底传来声,数块木板突然脱落!江水汹涌灌入。

  陛下小心!韩赞周扑来。

  朱慈烺却纹丝不动:看朕的竹筋铁甲!

  只见江水涌入暗格,却被内层铁甲挡住。王大锤大喊:陛下英明!暗格中填满铁砂,水进不来!

  与此同时,两岸山崖上火箭齐发,清军伏兵现身。河面上,数十名水鬼破水而出,手持凿子,直扑龙舟!

  放火油!朱慈烺喝令。

  三十艘小艇同时出击,火油倾泻江面。宋应星点燃引线,火龙炮轰鸣,江面瞬间成火海!

  水鬼在火中挣扎,岸上清军大乱。朱慈烺立于船头,手中火把高举:多铎!朕知道你在看着!今日之火,是他日北京城的预演!

  火光中,清军伏兵溃逃。赵文远指着对岸:陛下,有人往北逃了!似是多铎亲信!

  朱慈烺不为所动:不必追。传旨:所有战船转向,直奔扬州!

  扬州?史可法惊讶,不是走运河去北京吗?

  多铎以为朕走运河,朱慈烺眼中精光闪烁,朕偏要走长江,经扬州入淮河,再北上徐州!他设的伏,留给他自己享用吧!

  申时,龙舟抵达扬州。

  扬州知府率众跪迎,却见朱慈烺脸色阴沉:城内可有异常?

  回陛下,知府战战兢兢,三日前有清军细作混入,已被拿下。只是......他犹豫道,城中粮仓被焚,军粮不足。

  朱慈烺冷哼:多铎的连环计!烧粮仓,断朕后路。

  他登上城楼,俯瞰扬州城。百姓闻讯聚集,却无箪食壶浆,个个面黄肌瘦。

  开朕的御膳!朱慈烺突然道,所有米粮分给百姓!

  陛下!韩赞周大惊,御驾亲征,粮草至关重要......

  朕宁可饿着肚子打北京,也不能看着百姓挨饿!朱慈烺厉声道,传旨:御林军三日不食肉,省下军粮赈济扬州!

  百姓闻言,跪地痛哭:陛下圣明!大明中兴有望!

  一位老者捧出竹篮:陛下,草民家中只剩这些麦饼,愿为陛下充饥!

  竹篮中,五块干硬的麦饼,却散发着温暖的香气。朱慈烺接过一块,当众咬下:此饼胜过山珍海味!扬州百姓有此心,何愁北京不复?

  他将剩余麦饼分给将士:今日与将士同食麦饼,他日与将士同饮北京酒!

  夜幕降临,扬州城灯火通明。朱慈烺不入府衙,宿于龙舟。舱中,他摊开地图,手指划过淮河、徐州、北京。

  陛下,赵文远入舱,多铎细作招了。清军主力不在天津,而在徐州!他们料定陛下会改道......

  朱慈烺大笑:果然如此!传令:今夜子时,全军拔营。但不是去徐州——他手指转向西边,走滁州,入合肥,绕道河南!

  赵文远恍然大悟:陛下要出其不意,从西面攻北京!

  正是。朱慈烺眼中寒光闪烁,多铎以为朕是困兽,却不知朕是潜龙。这一仗,朕要让他明白——

  大明的龙旗,从来不是靠天命飘扬,而是靠人心所向!

  龙舟在长江夜色中悄然启航,载着帝王与将士,向着北方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