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过巷口,谢昭宁脚步未停。斗篷下琴囊紧贴背脊,铜板在怀中仍有余温。她与青霜一前一后穿行于窄道,脚底石阶湿冷。前方黑影立定,是玄影。他抬手示意通行无碍,随即转身引路。
宫门已近。
守卫验明身份,铁甲相撞声中,闸门缓缓开启。她踏进紫宸殿东阁时,天光未明。萧景珩随其后入内,披风带起一阵微尘。室内烛火轻晃,案上文书叠放整齐,一方砚台墨迹未干。
片刻后,皇帝现身。赭黄常服未换,眉宇间透出倦意。他目光落在谢昭宁脸上,许久未语。
“你来了。”
“臣女奉召而来。”
皇帝点头,走到案前坐下。“昨夜监察司截获一封密信,说你携秘钥私逃。可有此事?”
谢昭宁不避视线:“绝无此事。臣女所行皆为公事,若陛下不信,此刻便可收回成命。”
她说完,从袖中取出铜板,轻轻放在案上。金属触木之声清脆。
“此物出自镇国将军旧址暗室,背面刻有‘谢氏血脉’四字。据《心音谱》感应,其指向北陵地脉。若属实,其中所藏可充十年军饷,赈三州饥荒。”
皇帝伸手抚过铜板边缘,指尖停在那道细小裂痕上。
“财富关乎,朝运兴衰。”他低声说,“可你也知道,前朝覆灭,正是因这‘财富’二字惹出祸端。如今再启秘库,若引发贪欲争夺,社稷何安?”
谢昭宁站得笔直:“臣女不敢以私利动国本。此行目的有三:一为查明先父蒙冤真相;二为确认前朝遗财归属朝廷正统;三为助陛下稳固新政根基。若陛下仍疑,臣女愿立誓书,所得财物分毫不取,尽数归入户部国库。”
室内静了下来。
萧景珩上前一步:“陛下若不信她,便信臣之刀。此去若有失职渎职、私吞隐匿之举,臣自削爵位,永镇边关,不再入京。”
皇帝抬眼看他:“你也要担这个责?”
“臣愿与谢姑娘同行同责。”萧景珩声音平稳,“北陵之事牵涉前朝秘辛,也关系当下政局。若处理得当,可稳民心、壮军力;若放任不管,反倒让别有用心之人捷足先登。臣以为,与其封锁猜测,不如主动查清。”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你们……都准备好了?”
“已备妥。”谢昭宁答。
“那便去吧。”皇帝站起身,将铜板推回她面前,“朕准你们组建北陵事务司,调用礼乐司档案、工部舆图。萧景珩可调北营骑兵五十护送,沿途州府须配合通行。”
他顿了顿:“但记住,你们代表的是朝廷体面。若被人抓到把柄,不止性命难保,更会动摇新政根基。”
谢昭宁双手接过铜板,收入怀中。“臣女明白。”
话音刚落,内侍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密信副本。皇帝扫了一眼,脸色微变,随即递给萧景珩。
萧景珩看完,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南巷有伏,铜人守渡?”他念出几个词,“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顺利出城。”
谢昭宁听到“铜人”二字,手指微微一动。昨夜琴音探测到的冰冷杀意与此吻合。她没有说话,只将袖中银针盒压得更紧了些。
“他们想让我们死在路上。”她低声道,“还想让陛下以为我们畏罪潜逃。”
“那就让他们看清楚。”萧景珩转向皇帝,“请准臣调骑兵五十,列队西市长街,辰时整装出发,举旗为号。”
皇帝思索片刻,点头:“准。”
此举意义明确——非秘密行动,而是朝廷正式派遣。公开启程,百姓可见,百官可证。谁若中途发难,便是公然叛逆。
命令即刻传下。
殿内重归安静。
皇帝起身离席,走入内殿,身影消失在帘幕之后。
偌大偏殿,只剩两人。
萧景珩转头看向谢昭宁:“怕吗?”
她反问:“您呢,王爷?”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右眼角那道淡疤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我只怕来不及护住该护的人。”
谢昭宁低头,指尖轻拨腕间短笛。一声极细的清音荡开,在寂静中转瞬即逝。
“琴能知心,也能乱敌。”她说,“这一路,我不再是被保护者。”
萧景珩看着她,眼神变了。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守护姿态,而是一种并肩而立的认同。
“好。”他终于开口,“那便并肩,破局。”
二人走出东阁,踏上宫门前石阶。天边泛白,晨雾未散。西市方向已有动静,马蹄声隐约传来,应是北营骑兵开始集结。
谢昭宁停下脚步,望向远方。
斗篷被风吹起一角,琴囊稳稳贴在背上。她右手搭在囊上,指节微曲。
萧景珩立于她身侧半步之后,玄冥剑垂于腰际,手按剑柄。他的目光投向西市长街尽头,那里旌旗尚未升起,但号角即将吹响。
队伍还未出发。
但所有人已经知道,他们不会再退。
谢昭宁忽然感到怀中铜板轻轻一震,像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她不动声色,只是更深地握住了琴囊。
风从城楼刮过,吹动檐角铜铃。
宫门已近。
守卫验明身份,铁甲相撞声中,闸门缓缓开启。她踏进紫宸殿东阁时,天光未明。萧景珩随其后入内,披风带起一阵微尘。室内烛火轻晃,案上文书叠放整齐,一方砚台墨迹未干。
片刻后,皇帝现身。赭黄常服未换,眉宇间透出倦意。他目光落在谢昭宁脸上,许久未语。
“你来了。”
“臣女奉召而来。”
皇帝点头,走到案前坐下。“昨夜监察司截获一封密信,说你携秘钥私逃。可有此事?”
谢昭宁不避视线:“绝无此事。臣女所行皆为公事,若陛下不信,此刻便可收回成命。”
她说完,从袖中取出铜板,轻轻放在案上。金属触木之声清脆。
“此物出自镇国将军旧址暗室,背面刻有‘谢氏血脉’四字。据《心音谱》感应,其指向北陵地脉。若属实,其中所藏可充十年军饷,赈三州饥荒。”
皇帝伸手抚过铜板边缘,指尖停在那道细小裂痕上。
“财富关乎,朝运兴衰。”他低声说,“可你也知道,前朝覆灭,正是因这‘财富’二字惹出祸端。如今再启秘库,若引发贪欲争夺,社稷何安?”
谢昭宁站得笔直:“臣女不敢以私利动国本。此行目的有三:一为查明先父蒙冤真相;二为确认前朝遗财归属朝廷正统;三为助陛下稳固新政根基。若陛下仍疑,臣女愿立誓书,所得财物分毫不取,尽数归入户部国库。”
室内静了下来。
萧景珩上前一步:“陛下若不信她,便信臣之刀。此去若有失职渎职、私吞隐匿之举,臣自削爵位,永镇边关,不再入京。”
皇帝抬眼看他:“你也要担这个责?”
“臣愿与谢姑娘同行同责。”萧景珩声音平稳,“北陵之事牵涉前朝秘辛,也关系当下政局。若处理得当,可稳民心、壮军力;若放任不管,反倒让别有用心之人捷足先登。臣以为,与其封锁猜测,不如主动查清。”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你们……都准备好了?”
“已备妥。”谢昭宁答。
“那便去吧。”皇帝站起身,将铜板推回她面前,“朕准你们组建北陵事务司,调用礼乐司档案、工部舆图。萧景珩可调北营骑兵五十护送,沿途州府须配合通行。”
他顿了顿:“但记住,你们代表的是朝廷体面。若被人抓到把柄,不止性命难保,更会动摇新政根基。”
谢昭宁双手接过铜板,收入怀中。“臣女明白。”
话音刚落,内侍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密信副本。皇帝扫了一眼,脸色微变,随即递给萧景珩。
萧景珩看完,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南巷有伏,铜人守渡?”他念出几个词,“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顺利出城。”
谢昭宁听到“铜人”二字,手指微微一动。昨夜琴音探测到的冰冷杀意与此吻合。她没有说话,只将袖中银针盒压得更紧了些。
“他们想让我们死在路上。”她低声道,“还想让陛下以为我们畏罪潜逃。”
“那就让他们看清楚。”萧景珩转向皇帝,“请准臣调骑兵五十,列队西市长街,辰时整装出发,举旗为号。”
皇帝思索片刻,点头:“准。”
此举意义明确——非秘密行动,而是朝廷正式派遣。公开启程,百姓可见,百官可证。谁若中途发难,便是公然叛逆。
命令即刻传下。
殿内重归安静。
皇帝起身离席,走入内殿,身影消失在帘幕之后。
偌大偏殿,只剩两人。
萧景珩转头看向谢昭宁:“怕吗?”
她反问:“您呢,王爷?”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右眼角那道淡疤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我只怕来不及护住该护的人。”
谢昭宁低头,指尖轻拨腕间短笛。一声极细的清音荡开,在寂静中转瞬即逝。
“琴能知心,也能乱敌。”她说,“这一路,我不再是被保护者。”
萧景珩看着她,眼神变了。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守护姿态,而是一种并肩而立的认同。
“好。”他终于开口,“那便并肩,破局。”
二人走出东阁,踏上宫门前石阶。天边泛白,晨雾未散。西市方向已有动静,马蹄声隐约传来,应是北营骑兵开始集结。
谢昭宁停下脚步,望向远方。
斗篷被风吹起一角,琴囊稳稳贴在背上。她右手搭在囊上,指节微曲。
萧景珩立于她身侧半步之后,玄冥剑垂于腰际,手按剑柄。他的目光投向西市长街尽头,那里旌旗尚未升起,但号角即将吹响。
队伍还未出发。
但所有人已经知道,他们不会再退。
谢昭宁忽然感到怀中铜板轻轻一震,像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她不动声色,只是更深地握住了琴囊。
风从城楼刮过,吹动檐角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