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宁指尖还残留着桐木琴面的微凉,袖中那枚“承恩”铜牌紧贴手腕,沉得像一块未解的谜。她踏出王府侧门时,晨风正卷起街角尘土,青霜提着绣线篮子跟在身后,脚步轻而谨慎。
街市喧闹如常,可她刚行至南巷口,耳畔便传来一阵异样——孩童清脆的童谣声里,夹着一句反复吟唱:“邪女归京三月久,火焚宫墙血洗楼。”歌声稚嫩,却字字淬毒。
她脚步未停,只将右手食指轻轻抵在左手腕脉处,闭眼一瞬,默引《心音谱》中的《微澜引》。音律无形流转,如细丝探入人群情绪深处。她再睁眼时,眸光已转为清明冷澈——数道心绪波动异常:表面愤慨,内里却藏着被金钱点燃的亢奋与刻意模仿的义愤。
“去绣坊看看。”她低声对青霜说,声音平静如水。
两人缓步靠近一处布摊,一名老妇正拍案而起,高声嚷道:“我亲耳听巡防司的人说,尚书府当年是通敌才遭灭门!那丫头根本不是谢家血脉,是前朝余孽的种!”
谢昭宁垂眸,佯装挑选靛蓝丝线,实则指尖轻颤,以极细微的频率拨动袖中暗藏的微型琴弦。音波无声扩散,触到老妇瞬间,对方瞳孔微缩,呼吸一滞——记忆被悄然搅动。
她听见了:昨夜子时,西巷茶棚下,一只粗糙的手递来一枚银锞子,低语响起:“只须说三遍‘她是前朝种’,明日还有。”
证据已落网,但她不动声色。
转身走向糖画摊时,她目光落在一个孩子手中的竹签上。“谢”字被涂改成“邪”,糖浆勾勒出扭曲人形,配词恶毒。摊主见她走近,手微微发抖,锅铲磕碰铁锅发出刺响。
谢昭宁取出一枚铜钱,买下两支糖画。接过竹签时,她淡淡道:“你这糖浆熬得偏苦,可是换了黄连掺进去?”
摊主脸色骤变。
她继续道:“三日前西巷李婆也这么说,结果今日就被巡街司带走了——她可没告诉你,那糖画是公主府的人送来的?”
话音未落,《心音谱》已感知到对方心跳狂跳,额角渗出冷汗。他猛地收摊,挑起担子就要走。
青霜会意,快步上前“不慎”撞去。糖锅翻倒,焦糖四溅,底下一叠纸条滑出,墨迹未干,赫然写着:“谢氏孤女乃乱国之根,传者赏银五钱。”纸背印纹清晰,正是公主府采办专用的云鹤笺。
围观百姓骚动起来。
谢昭宁却不急,从随身琴匣中取出古琴,置于石阶之上。她坐定,指尖轻抚七弦,一声清越琴音荡开,众人不自觉静了下来。
“诸位可知,”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为何偏偏今晨开始有人说我是前朝余孽?”
无人应答。
她续道:“若我真是前朝遗种,为何宗庙名录无载?若我图谋复辟,为何十年隐居江南,不聚旧部反修礼乐?”每问一句,便弹一音,音律低回有序,如水流渗入人心,激起思辨之潮。
“若我真要作乱,为何救镇北王于危局、揭皇后贪墨之罪?反倒是我站出来之后,有人急着给我安上莫须有之名?”
她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欲逃未果的摊主身上。
“你今日所得赏钱,来自何处?可敢当众查验?”
混乱中,一张纸条被风吹起,落入一位老书生手中。他眯眼一看,惊道:“此笺乃公主府特供,非外流之物!”
人群哗然。
谢昭宁收回琴,合上琴匣,动作从容。她起身,拂了拂衣袖,只留下一句:“是非自有公论,谣言止于智者。”
她说完便走,青霜紧随其后,悄悄将那张沾满糖浆的纸条残片塞入袖袋。
走出市集出口时,风忽然大了些,吹动她的青玉簪缨。她脚步一顿,袖中铜牌微微一震,仿佛与远处某处产生共鸣。
青霜低声道:“小姐,接下来……”
谢昭宁未答,只是抬手按了按耳坠,银铃轻响一声,旋即归于寂静。
她们沿着长街前行,影子被日光拉得细长。拐过朱雀桥头,谢昭宁忽地停下,望向街对面一家关闭的药铺——门缝下压着一片梧桐叶,叶背泛着淡淡的蓝光。
她盯着那片叶子,目光渐深。
青霜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正要开口,却被她轻轻抬手制止。
谢昭宁缓缓从袖中取出那枚“承恩”铜牌,指尖抚过刻痕。泥土尚未洗净,隐约可见纹路与叶背蓝光频率一致。
她将铜牌贴近琴匣边缘,轻微一碰。
匣内琴弦自行震了一下,发出半声短鸣。
她立刻明白——这不是巧合。
远处屋檐一角,一道身影一闪而过,脚边掉落半截烧尽的香枝,灰烬中嵌着一颗蓝色碎石。
街市喧闹如常,可她刚行至南巷口,耳畔便传来一阵异样——孩童清脆的童谣声里,夹着一句反复吟唱:“邪女归京三月久,火焚宫墙血洗楼。”歌声稚嫩,却字字淬毒。
她脚步未停,只将右手食指轻轻抵在左手腕脉处,闭眼一瞬,默引《心音谱》中的《微澜引》。音律无形流转,如细丝探入人群情绪深处。她再睁眼时,眸光已转为清明冷澈——数道心绪波动异常:表面愤慨,内里却藏着被金钱点燃的亢奋与刻意模仿的义愤。
“去绣坊看看。”她低声对青霜说,声音平静如水。
两人缓步靠近一处布摊,一名老妇正拍案而起,高声嚷道:“我亲耳听巡防司的人说,尚书府当年是通敌才遭灭门!那丫头根本不是谢家血脉,是前朝余孽的种!”
谢昭宁垂眸,佯装挑选靛蓝丝线,实则指尖轻颤,以极细微的频率拨动袖中暗藏的微型琴弦。音波无声扩散,触到老妇瞬间,对方瞳孔微缩,呼吸一滞——记忆被悄然搅动。
她听见了:昨夜子时,西巷茶棚下,一只粗糙的手递来一枚银锞子,低语响起:“只须说三遍‘她是前朝种’,明日还有。”
证据已落网,但她不动声色。
转身走向糖画摊时,她目光落在一个孩子手中的竹签上。“谢”字被涂改成“邪”,糖浆勾勒出扭曲人形,配词恶毒。摊主见她走近,手微微发抖,锅铲磕碰铁锅发出刺响。
谢昭宁取出一枚铜钱,买下两支糖画。接过竹签时,她淡淡道:“你这糖浆熬得偏苦,可是换了黄连掺进去?”
摊主脸色骤变。
她继续道:“三日前西巷李婆也这么说,结果今日就被巡街司带走了——她可没告诉你,那糖画是公主府的人送来的?”
话音未落,《心音谱》已感知到对方心跳狂跳,额角渗出冷汗。他猛地收摊,挑起担子就要走。
青霜会意,快步上前“不慎”撞去。糖锅翻倒,焦糖四溅,底下一叠纸条滑出,墨迹未干,赫然写着:“谢氏孤女乃乱国之根,传者赏银五钱。”纸背印纹清晰,正是公主府采办专用的云鹤笺。
围观百姓骚动起来。
谢昭宁却不急,从随身琴匣中取出古琴,置于石阶之上。她坐定,指尖轻抚七弦,一声清越琴音荡开,众人不自觉静了下来。
“诸位可知,”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为何偏偏今晨开始有人说我是前朝余孽?”
无人应答。
她续道:“若我真是前朝遗种,为何宗庙名录无载?若我图谋复辟,为何十年隐居江南,不聚旧部反修礼乐?”每问一句,便弹一音,音律低回有序,如水流渗入人心,激起思辨之潮。
“若我真要作乱,为何救镇北王于危局、揭皇后贪墨之罪?反倒是我站出来之后,有人急着给我安上莫须有之名?”
她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欲逃未果的摊主身上。
“你今日所得赏钱,来自何处?可敢当众查验?”
混乱中,一张纸条被风吹起,落入一位老书生手中。他眯眼一看,惊道:“此笺乃公主府特供,非外流之物!”
人群哗然。
谢昭宁收回琴,合上琴匣,动作从容。她起身,拂了拂衣袖,只留下一句:“是非自有公论,谣言止于智者。”
她说完便走,青霜紧随其后,悄悄将那张沾满糖浆的纸条残片塞入袖袋。
走出市集出口时,风忽然大了些,吹动她的青玉簪缨。她脚步一顿,袖中铜牌微微一震,仿佛与远处某处产生共鸣。
青霜低声道:“小姐,接下来……”
谢昭宁未答,只是抬手按了按耳坠,银铃轻响一声,旋即归于寂静。
她们沿着长街前行,影子被日光拉得细长。拐过朱雀桥头,谢昭宁忽地停下,望向街对面一家关闭的药铺——门缝下压着一片梧桐叶,叶背泛着淡淡的蓝光。
她盯着那片叶子,目光渐深。
青霜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正要开口,却被她轻轻抬手制止。
谢昭宁缓缓从袖中取出那枚“承恩”铜牌,指尖抚过刻痕。泥土尚未洗净,隐约可见纹路与叶背蓝光频率一致。
她将铜牌贴近琴匣边缘,轻微一碰。
匣内琴弦自行震了一下,发出半声短鸣。
她立刻明白——这不是巧合。
远处屋檐一角,一道身影一闪而过,脚边掉落半截烧尽的香枝,灰烬中嵌着一颗蓝色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