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丝绷紧的瞬间,琴面微微震颤,那缕细若游丝的金属在火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谢昭宁指尖轻压,音未出,意已先行。她不再试图以力破局,而是将呼吸沉入指腹,一寸寸感受银丝的张力——这丝线曾藏于耳坠之中十年,如今成了她与生死之间唯一的桥梁。
萧景珩的“焚心诀”仍在运转,头顶赤金光轮裂痕密布,如同即将碎裂的琉璃。他右臂旧伤崩开,血顺着玄冥剑脊缓缓滑落,在地面凝成暗红斑点。时间被强行拉长,每一息都像在刀锋上行走。
谢昭宁闭目,指尖拨动第一弦。
音起,非攻非杀,是一段极轻缓的“归藏引”。她不奏曲,只摹声——江南春晨,檐角风铃轻撞,院中老槐叶隙漏下的光斑随风摇曳,养父坐在廊下说:“音不在响,在其真。”那时她尚不知《心音谱》为何物,只知琴声能安抚人心。
此刻,这记忆里的温度顺着银丝流入琴体,化作一段低回的震波。
三根主光柱同时微晃,旋转节奏竟出现刹那迟滞。那不是被破坏的错乱,而像是某种久远的回应。祭台旁的青铜镜再次泛出青蓝微光,古字逐笔浮现:“归音者,启门。”
她睁眼,眸底映着残影般的文字。
“它不是要困住我们。”她低声说,“是在等一个能听懂它的人。”
萧景珩喘息着,声音沙哑:“那就让它听个够。”
她点头,双手覆上琴面,重新调气。这一次,她不再掩饰自己的情绪,任幼年孤苦、六岁那夜的血火、十年隐居抚琴的寂寥,尽数汇入指尖。她以左手单指挑弦,右手掌心轻贴琴腹共鸣处,使音波震荡不规则扩散,模拟“碎羽律”的残响。
阵法果然反应剧烈。地面青铜齿轮骤然加速,寒雾从缝隙中喷涌而出,带着刺骨阴冷,直侵经脉。萧景珩闷哼一声,光轮又裂开一道深痕,几乎支撑不住。
可就在这混乱音流中,三根光柱出现了短暂的三角裂隙——那是节奏错频形成的空档。
就是现在。
谢昭宁猛然改弦更张,奏响“破律三叠”第三叠——“寂灭归音”。
此音无锋,却深入骨髓;不似攻击,倒像一声低语,来自血脉深处的呼唤。音波如涟漪般扩散,触及光柱时,竟让其由白转青,再由青转柔黄,仿佛被唤醒了某种沉睡的记忆机制。
镜面古字完全显现:“归音者,启门。葬宫之下,玉魄重明。”
地面轰然震动,黑石板自中央裂开,露出下方交错的青铜齿轮组。那些原本高速运转的机关忽然停顿,齿轮咬合处发出一声清脆的“咔”,随即彻底静止。光柱不再收缩,反而缓缓向外舒展,如同退潮般消散于无形。
阵法解除了。
不是被击溃,而是主动放行。
谢昭宁收手,指尖微微发颤。银丝虽未断,却已承受极限,表面浮现出细微裂纹。她轻轻摘下另一只耳坠,握在掌心——那是最后的备用弦,也是养父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若有一天琴断,记得你心里还有声。”
萧景珩缓缓收功,赤金光轮熄灭,整个人踉跄半步,靠在石壁上才未倒下。他抹去唇边新渗的血迹,眼神仍锐利如刀,扫视四周。
“这阵……”谢昭宁望着祭台,声音很轻,“它认得我。”
话音未落,祭台突然震动,一块石板横向滑开,露出向下的阶梯,幽深不见底。一股陈年的檀香混着尘土气息扑面而来,隐约还能听见水滴落的声音。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琴匣,指尖拂过断弦残留的痕迹。方才那一曲,并非纯粹的对抗,而是共鸣——她用《心音谱》唤醒了前朝遗阵中的某种意识,或者说,是阵法识别出了她身上的“信标”。
萧景珩撑着剑站直身体,玄冥剑刃口已有细小缺口,但他依旧稳稳握住。“现在不是追根溯源的时候。”他说,目光落在阶梯入口,“有人来了。”
的确。
远处传来兵器交击之声,短促而激烈,夹杂着数声闷哼。脚步声杂乱,有人倒地,重物砸在石阶上的声响接连不断。显然有闯入者正在与守卫交手,且战况已近尾声。
谢昭宁将琴收回匣中,动作轻缓却坚定。她起身,站在萧景珩身侧,两人并肩立于密室出口。
门外,最后一声兵刃落地的 ng 响过后,一切归于寂静。
风从阶梯深处吹来,带着潮湿的凉意,拂动她半束的乌发。青玉簪在微光中闪过一瞬温润的色泽。
“你怕吗?”他问,声音低得几乎融进黑暗。
她没有回答,只是抬手扶了扶耳坠,银铃轻晃,发出极细微的一声叮。
然后她说:“若这门为我而开,那我也该走这一遭。”
他看着她,片刻后嘴角微扬,竟是笑了。那笑意极淡,却破开了长久以来的冷峻。
他伸手推开门扉。
石门开启的刹那,一道黑影猛地从斜侧扑出,手中短刃直取谢昭宁咽喉。萧景珩反应更快,玄冥横扫,刀刃尚未近身便已被斩断。那人惨叫一声,翻身滚退,却被另一道人影从背后制住,按跪在地。
火把的光从通道尽头照进来,映出几名蒙面死士的轮廓,皆已伏诛。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几具尸体,衣甲破碎,胸口烙着暗红色的符文印记。
谢昭宁看清其中一人袖口翻卷时露出的手臂——那皮肤下隐隐蠕动着细小虫影,正随着心跳频率微微起伏。
她瞳孔微缩。
萧景珩挡在她前方,剑尖垂地,血珠顺着刃缘滑落。
“独孤漠的人。”他冷冷道。
那人跪在地上,喉咙咯咯作响,似想说话,却只能吐出黑血。他的手指在地上抓挠,划出歪斜的符号——是个“井”字,又像是某种阵图的起笔。
谢昭宁盯着那符号,忽然觉得指尖发麻。
她低头看琴匣,发现匣角不知何时多了一道划痕,深浅恰好与昨夜埋下的铜钱边缘吻合。
风又起。
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火把。
萧景珩的“焚心诀”仍在运转,头顶赤金光轮裂痕密布,如同即将碎裂的琉璃。他右臂旧伤崩开,血顺着玄冥剑脊缓缓滑落,在地面凝成暗红斑点。时间被强行拉长,每一息都像在刀锋上行走。
谢昭宁闭目,指尖拨动第一弦。
音起,非攻非杀,是一段极轻缓的“归藏引”。她不奏曲,只摹声——江南春晨,檐角风铃轻撞,院中老槐叶隙漏下的光斑随风摇曳,养父坐在廊下说:“音不在响,在其真。”那时她尚不知《心音谱》为何物,只知琴声能安抚人心。
此刻,这记忆里的温度顺着银丝流入琴体,化作一段低回的震波。
三根主光柱同时微晃,旋转节奏竟出现刹那迟滞。那不是被破坏的错乱,而像是某种久远的回应。祭台旁的青铜镜再次泛出青蓝微光,古字逐笔浮现:“归音者,启门。”
她睁眼,眸底映着残影般的文字。
“它不是要困住我们。”她低声说,“是在等一个能听懂它的人。”
萧景珩喘息着,声音沙哑:“那就让它听个够。”
她点头,双手覆上琴面,重新调气。这一次,她不再掩饰自己的情绪,任幼年孤苦、六岁那夜的血火、十年隐居抚琴的寂寥,尽数汇入指尖。她以左手单指挑弦,右手掌心轻贴琴腹共鸣处,使音波震荡不规则扩散,模拟“碎羽律”的残响。
阵法果然反应剧烈。地面青铜齿轮骤然加速,寒雾从缝隙中喷涌而出,带着刺骨阴冷,直侵经脉。萧景珩闷哼一声,光轮又裂开一道深痕,几乎支撑不住。
可就在这混乱音流中,三根光柱出现了短暂的三角裂隙——那是节奏错频形成的空档。
就是现在。
谢昭宁猛然改弦更张,奏响“破律三叠”第三叠——“寂灭归音”。
此音无锋,却深入骨髓;不似攻击,倒像一声低语,来自血脉深处的呼唤。音波如涟漪般扩散,触及光柱时,竟让其由白转青,再由青转柔黄,仿佛被唤醒了某种沉睡的记忆机制。
镜面古字完全显现:“归音者,启门。葬宫之下,玉魄重明。”
地面轰然震动,黑石板自中央裂开,露出下方交错的青铜齿轮组。那些原本高速运转的机关忽然停顿,齿轮咬合处发出一声清脆的“咔”,随即彻底静止。光柱不再收缩,反而缓缓向外舒展,如同退潮般消散于无形。
阵法解除了。
不是被击溃,而是主动放行。
谢昭宁收手,指尖微微发颤。银丝虽未断,却已承受极限,表面浮现出细微裂纹。她轻轻摘下另一只耳坠,握在掌心——那是最后的备用弦,也是养父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若有一天琴断,记得你心里还有声。”
萧景珩缓缓收功,赤金光轮熄灭,整个人踉跄半步,靠在石壁上才未倒下。他抹去唇边新渗的血迹,眼神仍锐利如刀,扫视四周。
“这阵……”谢昭宁望着祭台,声音很轻,“它认得我。”
话音未落,祭台突然震动,一块石板横向滑开,露出向下的阶梯,幽深不见底。一股陈年的檀香混着尘土气息扑面而来,隐约还能听见水滴落的声音。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琴匣,指尖拂过断弦残留的痕迹。方才那一曲,并非纯粹的对抗,而是共鸣——她用《心音谱》唤醒了前朝遗阵中的某种意识,或者说,是阵法识别出了她身上的“信标”。
萧景珩撑着剑站直身体,玄冥剑刃口已有细小缺口,但他依旧稳稳握住。“现在不是追根溯源的时候。”他说,目光落在阶梯入口,“有人来了。”
的确。
远处传来兵器交击之声,短促而激烈,夹杂着数声闷哼。脚步声杂乱,有人倒地,重物砸在石阶上的声响接连不断。显然有闯入者正在与守卫交手,且战况已近尾声。
谢昭宁将琴收回匣中,动作轻缓却坚定。她起身,站在萧景珩身侧,两人并肩立于密室出口。
门外,最后一声兵刃落地的 ng 响过后,一切归于寂静。
风从阶梯深处吹来,带着潮湿的凉意,拂动她半束的乌发。青玉簪在微光中闪过一瞬温润的色泽。
“你怕吗?”他问,声音低得几乎融进黑暗。
她没有回答,只是抬手扶了扶耳坠,银铃轻晃,发出极细微的一声叮。
然后她说:“若这门为我而开,那我也该走这一遭。”
他看着她,片刻后嘴角微扬,竟是笑了。那笑意极淡,却破开了长久以来的冷峻。
他伸手推开门扉。
石门开启的刹那,一道黑影猛地从斜侧扑出,手中短刃直取谢昭宁咽喉。萧景珩反应更快,玄冥横扫,刀刃尚未近身便已被斩断。那人惨叫一声,翻身滚退,却被另一道人影从背后制住,按跪在地。
火把的光从通道尽头照进来,映出几名蒙面死士的轮廓,皆已伏诛。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几具尸体,衣甲破碎,胸口烙着暗红色的符文印记。
谢昭宁看清其中一人袖口翻卷时露出的手臂——那皮肤下隐隐蠕动着细小虫影,正随着心跳频率微微起伏。
她瞳孔微缩。
萧景珩挡在她前方,剑尖垂地,血珠顺着刃缘滑落。
“独孤漠的人。”他冷冷道。
那人跪在地上,喉咙咯咯作响,似想说话,却只能吐出黑血。他的手指在地上抓挠,划出歪斜的符号——是个“井”字,又像是某种阵图的起笔。
谢昭宁盯着那符号,忽然觉得指尖发麻。
她低头看琴匣,发现匣角不知何时多了一道划痕,深浅恰好与昨夜埋下的铜钱边缘吻合。
风又起。
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