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踏入宫门时,天光已染上金瓦飞檐。他步履沉稳,玄色锦袍未沾尘灰,腰间“玄冥”剑随步伐轻叩腿侧,一声声如心跳般规律。袖中藏着一卷纸页,边缘微卷,墨迹清晰——那是谢昭宁昨夜以《心音谱》感应后亲笔批注的三大破绽,字字如钉,直指伪证命脉。
大殿之上,群臣列立。御史中丞立于阶前,手中捧着那份所谓“边军密信”,声音激昂:“镇北王私通铁马谷旧部,勾结外敌,证据确凿!请陛下下旨拘押,彻查其罪!”
三名官员附和跪地,齐声请命。朝堂一时风起云涌,似有千钧压顶之势。
萧景珩却未动怒,只缓步上前,拱手行礼:“臣请查验原件。”
皇帝抬眼,目光深沉:“准。”
他从袖中取出两份文书,摊开于玉阶之前。一份是御史所呈之“密信”,另一份则是户部三年前真实存档的边军公文副本。
“诸位请看。”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殿宇,“第一,用纸不同。此‘密信’所用为新制麻笺,而五年前边军文书皆用桑皮纸。麻笺三年前方启用,何来五年前之信?”
众臣俯首细观,有人皱眉。
萧景珩指尖点向印泥:“第二,印痕光泽鲜亮,毫无氧化痕迹。五年前的印泥早已暗沉入纸,岂会如新墨般浮于表面?”
他又翻至内容一页:“第三,信中言及‘铁马谷换防’一事发生于五年前。可查兵部档案,该部队编制直至三年前方设立。未曾存在之军,如何换防?”
语落,殿内一片死寂。
御史中丞额角渗出冷汗,手指微微发抖。他张口欲辩,却被萧景珩一眼盯住:“若真有通敌之举,臣何须用此等拙劣假物?反倒像是有人急不可耐,要将脏水泼来,好掩人耳目。”
他再取一纸底档,展开呈上:“此为鹰首封漆登记簿。昨夜经城西角门入城的草料车,所用封漆本属军驿专用,却出现在礼部郎中周延安私宅收文中。经查,该文书实由三皇子府暗中递送,经周延安转交御史台。请问中丞大人——你手中这份‘密信’,究竟是从何处得来?”
中丞脸色骤白,双膝一软,跪伏于地。
皇帝沉默良久,目光扫过伪信与真档,忽然拍案而起,声震梁柱:“尔等竟敢以儿戏之物污蔑镇北王!朕养你们,是为辨忠奸,非为助纣为虐!”
满殿臣工低头屏息。
皇帝直视御史中丞:“你受谁指使?若不实言,按欺君论处!”
中丞浑身战栗,终是崩溃:“皇后近侍……昨夜亲至臣府……言若不联名上奏,便揭发臣子贪墨旧案……臣……臣实不敢违逆……”
话音落地,殿内空气凝滞。
皇帝冷笑一声,拂袖起身:“自此以后,后宫不得干政。若有再犯,休怪朕无情!传旨凤仪宫,即刻宣读!”
圣旨下达不过片刻,凤仪宫内玉盏坠地,碎成数片。楚皇后端坐主位,指尖掐入掌心,面色铁青。她缓缓站起,挥手扫过案几,珍器倾塌,瓷片四溅。宫人匍匐在地,无人敢抬头。
“萧景珩……谢昭宁……”她咬牙低语,“你以为揭了这点伪证,就能动我根基?”
她猛地抓起翡翠如意权杖,狠狠砸向铜镜,镜面裂开一道蛛网般的纹路,映出她扭曲面容。
与此同时,金殿余波渐平。
萧景珩收起文书,未再多言,转身离殿。朝臣们或敬畏、或忌惮地望着他背影,无人敢阻。
他走出宫门,玄影已在宫墙外等候。黑衣蒙面,身形如松。
“谢姑娘如何?”他问。
“一直在琴室。”玄影低声答,“第七弦先前剧烈震动,约莫半炷香前才停。”
萧景珩眸色微深。他知道,那根弦的震颤,是她在听,在等,在用琴音遥望朝堂风云。如今静了,便是胜负已分。
他不再停留,翻身上马,直返王府。
暮色渐合,王府灯火次第亮起。他步入内院,风拂广袖,剑鞘轻鸣。书房窗棂透出暖光,帘影微动。
推门而入,室内陈设如常。案上香炉袅袅生烟,一具古琴横置紫檀架上,琴面温润,第七弦静静垂落,毫无波动。
谢昭宁坐在案旁,素衣广袖,乌发半束,青玉簪斜挽。她抬眼望来,眸光清亮,不带一丝惊惶,也不见半分喜色,只是轻轻抚过琴身,仿佛刚完成一段无声的合奏。
“回来了。”她说。
“嗯。”他解下“玄冥”,置于案角,与琴并列。
两人相对无言,却无半分隔阂。方才朝堂之上刀光剑影,此刻屋中唯有沉香缭绕,如水流淌过心间。
“御史中丞供出皇后近侍夜访其府。”他坐下,声音低缓,“皇帝当众申斥,明令后宫不得干政。”
她点头,指尖轻点琴面一处细微划痕——正是西市遇袭时留下的伤痕,横贯《心音谱》密文起始之处。
“他们急于出手,是因为怕我们顺藤摸瓜。”她说,“这一击虽破伪证,却也惊动了蛇尾。接下来,他们会更狠。”
“我知道。”他看着她,“所以不能停。”
她抬手,将一缕散落的发丝别至耳后,银铃耳坠轻晃,发出极细的一声叮。
“周延安呢?”
“贬为庶民,流放岭南。”他顿了顿,“三皇子尚未动作,但昨夜城西角门的草料车,今日清晨已被尽数查封。车内空无一物,唯有一层细沙铺底,踩过之后不留痕迹。”
她眼神微闪:“不是运人,就是传信。沙土能吸墨,也能藏符纸。他们还在联络。”
他颔首:“我已经命人盯住所有通往城外的驿道。只要再动一次,就能截住源头。”
她没再说话,而是伸手覆上琴弦,自第七弦起,缓缓滑至第一弦。指尖走过每一根弦线,如同巡视疆场的将军,确认每一寸防线安然无恙。
然后,她轻轻拨了一下第五弦。
一声清越短音,在寂静中荡开。
“这根弦,”她低声说,“今天早上自己响过一次。没有触碰,也没有风吹。”
萧景珩目光一凝。
她看着他,唇角微动,却未笑。
“它像是在回应什么。”
大殿之上,群臣列立。御史中丞立于阶前,手中捧着那份所谓“边军密信”,声音激昂:“镇北王私通铁马谷旧部,勾结外敌,证据确凿!请陛下下旨拘押,彻查其罪!”
三名官员附和跪地,齐声请命。朝堂一时风起云涌,似有千钧压顶之势。
萧景珩却未动怒,只缓步上前,拱手行礼:“臣请查验原件。”
皇帝抬眼,目光深沉:“准。”
他从袖中取出两份文书,摊开于玉阶之前。一份是御史所呈之“密信”,另一份则是户部三年前真实存档的边军公文副本。
“诸位请看。”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殿宇,“第一,用纸不同。此‘密信’所用为新制麻笺,而五年前边军文书皆用桑皮纸。麻笺三年前方启用,何来五年前之信?”
众臣俯首细观,有人皱眉。
萧景珩指尖点向印泥:“第二,印痕光泽鲜亮,毫无氧化痕迹。五年前的印泥早已暗沉入纸,岂会如新墨般浮于表面?”
他又翻至内容一页:“第三,信中言及‘铁马谷换防’一事发生于五年前。可查兵部档案,该部队编制直至三年前方设立。未曾存在之军,如何换防?”
语落,殿内一片死寂。
御史中丞额角渗出冷汗,手指微微发抖。他张口欲辩,却被萧景珩一眼盯住:“若真有通敌之举,臣何须用此等拙劣假物?反倒像是有人急不可耐,要将脏水泼来,好掩人耳目。”
他再取一纸底档,展开呈上:“此为鹰首封漆登记簿。昨夜经城西角门入城的草料车,所用封漆本属军驿专用,却出现在礼部郎中周延安私宅收文中。经查,该文书实由三皇子府暗中递送,经周延安转交御史台。请问中丞大人——你手中这份‘密信’,究竟是从何处得来?”
中丞脸色骤白,双膝一软,跪伏于地。
皇帝沉默良久,目光扫过伪信与真档,忽然拍案而起,声震梁柱:“尔等竟敢以儿戏之物污蔑镇北王!朕养你们,是为辨忠奸,非为助纣为虐!”
满殿臣工低头屏息。
皇帝直视御史中丞:“你受谁指使?若不实言,按欺君论处!”
中丞浑身战栗,终是崩溃:“皇后近侍……昨夜亲至臣府……言若不联名上奏,便揭发臣子贪墨旧案……臣……臣实不敢违逆……”
话音落地,殿内空气凝滞。
皇帝冷笑一声,拂袖起身:“自此以后,后宫不得干政。若有再犯,休怪朕无情!传旨凤仪宫,即刻宣读!”
圣旨下达不过片刻,凤仪宫内玉盏坠地,碎成数片。楚皇后端坐主位,指尖掐入掌心,面色铁青。她缓缓站起,挥手扫过案几,珍器倾塌,瓷片四溅。宫人匍匐在地,无人敢抬头。
“萧景珩……谢昭宁……”她咬牙低语,“你以为揭了这点伪证,就能动我根基?”
她猛地抓起翡翠如意权杖,狠狠砸向铜镜,镜面裂开一道蛛网般的纹路,映出她扭曲面容。
与此同时,金殿余波渐平。
萧景珩收起文书,未再多言,转身离殿。朝臣们或敬畏、或忌惮地望着他背影,无人敢阻。
他走出宫门,玄影已在宫墙外等候。黑衣蒙面,身形如松。
“谢姑娘如何?”他问。
“一直在琴室。”玄影低声答,“第七弦先前剧烈震动,约莫半炷香前才停。”
萧景珩眸色微深。他知道,那根弦的震颤,是她在听,在等,在用琴音遥望朝堂风云。如今静了,便是胜负已分。
他不再停留,翻身上马,直返王府。
暮色渐合,王府灯火次第亮起。他步入内院,风拂广袖,剑鞘轻鸣。书房窗棂透出暖光,帘影微动。
推门而入,室内陈设如常。案上香炉袅袅生烟,一具古琴横置紫檀架上,琴面温润,第七弦静静垂落,毫无波动。
谢昭宁坐在案旁,素衣广袖,乌发半束,青玉簪斜挽。她抬眼望来,眸光清亮,不带一丝惊惶,也不见半分喜色,只是轻轻抚过琴身,仿佛刚完成一段无声的合奏。
“回来了。”她说。
“嗯。”他解下“玄冥”,置于案角,与琴并列。
两人相对无言,却无半分隔阂。方才朝堂之上刀光剑影,此刻屋中唯有沉香缭绕,如水流淌过心间。
“御史中丞供出皇后近侍夜访其府。”他坐下,声音低缓,“皇帝当众申斥,明令后宫不得干政。”
她点头,指尖轻点琴面一处细微划痕——正是西市遇袭时留下的伤痕,横贯《心音谱》密文起始之处。
“他们急于出手,是因为怕我们顺藤摸瓜。”她说,“这一击虽破伪证,却也惊动了蛇尾。接下来,他们会更狠。”
“我知道。”他看着她,“所以不能停。”
她抬手,将一缕散落的发丝别至耳后,银铃耳坠轻晃,发出极细的一声叮。
“周延安呢?”
“贬为庶民,流放岭南。”他顿了顿,“三皇子尚未动作,但昨夜城西角门的草料车,今日清晨已被尽数查封。车内空无一物,唯有一层细沙铺底,踩过之后不留痕迹。”
她眼神微闪:“不是运人,就是传信。沙土能吸墨,也能藏符纸。他们还在联络。”
他颔首:“我已经命人盯住所有通往城外的驿道。只要再动一次,就能截住源头。”
她没再说话,而是伸手覆上琴弦,自第七弦起,缓缓滑至第一弦。指尖走过每一根弦线,如同巡视疆场的将军,确认每一寸防线安然无恙。
然后,她轻轻拨了一下第五弦。
一声清越短音,在寂静中荡开。
“这根弦,”她低声说,“今天早上自己响过一次。没有触碰,也没有风吹。”
萧景珩目光一凝。
她看着他,唇角微动,却未笑。
“它像是在回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