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宁指尖轻叩琴弦,一记单音在书房内漾开,如露滴石阶,清而冷。萧景珩立于帘前,披风已系妥,剑柄压在腰侧,纹丝未动,却似箭在弦上。
玄影垂手立于门侧,黑巾掩面,目光低敛。他未再传讯,只等一声令下。
“你方才说,七人中有一人不愿去。”萧景珩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他若被察觉动摇,必遭灭口。”
谢昭宁点头,手指滑过银弦第三柱,音波无声扩散,再度捕捉那布条残留的情绪余韵。“他的恐惧不是对任务,而是对后果——家人尚在京中,被扣为质。他不敢逃,也不敢言。”
“所以他会活到交接之时。”萧景珩眸光微闪,“只要他还活着,我就能找到突破口。”
“你不只是要截人。”谢昭宁抬眼,“你要让他开口。”
“那就不能让他死在别人手里。”萧景珩转身,走向舆图,“雁回坡地势险绝,三面断崖,唯有一道古驿道穿行其间。他们若走那里,必是有所凭仗。凤令可通行边关哨卡,但无法掩盖行踪太久。我带玄影从暗道切入,在他们进入坡谷前设伏。”
谢昭宁起身,抱琴近前。她并未看图,而是将左手覆上琴身,玉佩的热度仍未散去,与琴共鸣,隐隐催动一段未曾奏响的旋律。她没有弹,只是借音律感知那段旋律的节奏——缓慢、沉重,像是某种仪式的序曲。
“钥匙不是实物。”她忽然道。
萧景珩侧目。
“我在琴音中听过类似频率。”她声音平稳,“那是唤醒机关的引律,需以特定血脉或情感共振启动。皇后派人北上,不是去取东西,是去‘激活’什么。而能激活它的,或许正是四皇子。”
萧景珩眉峰微蹙。“你是说,边关有与皇陵呼应的阵眼?”
“前朝帝王常设双阙互锁之局。”谢昭宁指尖轻点琴匣,“一在皇陵中枢,一在边关镇脉。唯有两处同时开启,秘库方可现世。若单启其一,反会触发自毁机关。”
“所以她不敢亲自去南陵,只能先稳住京中局面,再让边关先行铺路。”萧景珩冷笑,“她怕的不是律法,是机关认主。”
谢昭宁颔首。“你去边关,不只是阻她一步,是要让她误判局势——以为计划仍在掌控之中。”
“所以我不能太快出手。”萧景珩目光沉定,“我要让他们以为顺利抵达,再在最后时刻,夺走‘钥匙’,却不毁它。”
“留下活口,留下线索,留下她以为安全的假象。”谢昭宁接道,“等她以为万事俱备,登基大典在即,再一举揭破。”
两人对视,无需多言。
信任早已不在言语之间,而在每一个眼神落下的瞬间。
萧景珩转向玄影。“你随我走暗道,绕过三道巡防,直插雁回坡西岭。记住,不许惊动使者团,只盯那名动摇者。我要他活着,也要他记得每一张脸,每一句话。”
玄影拱手,动作利落。
“你何时动身?”谢昭宁问。
“天未亮前。”他答,“趁夜色最深,城门未启。”
“我会在京中守着。”她说,“皇后若察觉异常,必有动作。我以琴音为号,若三更时分响起《溯忆调》起音,便是警示。”
“若无音信?”他看着她。
“那就说明一切如常。”她唇角微扬,“或者,你已走在她前面。”
萧景珩低笑一声,伸手抚过剑柄,动作熟稔如抚旧友。“你不必等我回来才行动。若有异动,按原计划推进。舆论、宫线、丽嫔身边的人——你手中棋子不少。”
“你也别忘了。”她轻声道,“我不是被困在京城的棋子,是执棋的人。”
他凝望她片刻,终是点头。“我知道。”
书房静了下来。
烛火摇曳,映在琴匣上,银弦泛着微光。谢昭宁坐回案后,双手交叠置于膝上,琴匣合拢,如封存一场风暴。
萧景珩未再言语,转身走向门外。脚步沉稳,未有迟疑。
就在他掀帘而出的刹那,谢昭宁忽又出声。
“景珩。”
他止步,背影挺直。
“带上《静心曲》的谱页。”她说,“边关风烈,人心易乱。若那人撑不住,就让他听一听这曲子。或许,能守住最后一丝清明。”
他回头,眸光微动。
那一瞬,仿佛有春风拂过铁甲。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薄纸,轻轻放入袖中。“好。”
帘幕落下,脚步声渐远。
谢昭宁坐在原处,指尖轻拨一音,清越如星子坠湖。
她没有再追望门外,只是将左手缓缓抽出袖口,掌心赫然一道红痕——玉佩烫得几乎灼伤皮肤。琴匣夹层里的香炉图纸微微震颤,与叶脉轮廓重合之处,正对应舆图上雁回坡深处的一座废弃祭坛。
她闭目,默诵《心音谱》中一段隐文,唇未动,音已成。
窗外梧桐叶仍在飘落,一片贴在窗纸,纹路清晰如刻。
她的手指停在弦上,等待下一个音的降临。
玄影的身影掠过檐角,黑衣融于夜色。
王府深处,一盏孤灯未熄。
谢昭宁睁眼,指尖骤压琴弦。
玄影垂手立于门侧,黑巾掩面,目光低敛。他未再传讯,只等一声令下。
“你方才说,七人中有一人不愿去。”萧景珩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他若被察觉动摇,必遭灭口。”
谢昭宁点头,手指滑过银弦第三柱,音波无声扩散,再度捕捉那布条残留的情绪余韵。“他的恐惧不是对任务,而是对后果——家人尚在京中,被扣为质。他不敢逃,也不敢言。”
“所以他会活到交接之时。”萧景珩眸光微闪,“只要他还活着,我就能找到突破口。”
“你不只是要截人。”谢昭宁抬眼,“你要让他开口。”
“那就不能让他死在别人手里。”萧景珩转身,走向舆图,“雁回坡地势险绝,三面断崖,唯有一道古驿道穿行其间。他们若走那里,必是有所凭仗。凤令可通行边关哨卡,但无法掩盖行踪太久。我带玄影从暗道切入,在他们进入坡谷前设伏。”
谢昭宁起身,抱琴近前。她并未看图,而是将左手覆上琴身,玉佩的热度仍未散去,与琴共鸣,隐隐催动一段未曾奏响的旋律。她没有弹,只是借音律感知那段旋律的节奏——缓慢、沉重,像是某种仪式的序曲。
“钥匙不是实物。”她忽然道。
萧景珩侧目。
“我在琴音中听过类似频率。”她声音平稳,“那是唤醒机关的引律,需以特定血脉或情感共振启动。皇后派人北上,不是去取东西,是去‘激活’什么。而能激活它的,或许正是四皇子。”
萧景珩眉峰微蹙。“你是说,边关有与皇陵呼应的阵眼?”
“前朝帝王常设双阙互锁之局。”谢昭宁指尖轻点琴匣,“一在皇陵中枢,一在边关镇脉。唯有两处同时开启,秘库方可现世。若单启其一,反会触发自毁机关。”
“所以她不敢亲自去南陵,只能先稳住京中局面,再让边关先行铺路。”萧景珩冷笑,“她怕的不是律法,是机关认主。”
谢昭宁颔首。“你去边关,不只是阻她一步,是要让她误判局势——以为计划仍在掌控之中。”
“所以我不能太快出手。”萧景珩目光沉定,“我要让他们以为顺利抵达,再在最后时刻,夺走‘钥匙’,却不毁它。”
“留下活口,留下线索,留下她以为安全的假象。”谢昭宁接道,“等她以为万事俱备,登基大典在即,再一举揭破。”
两人对视,无需多言。
信任早已不在言语之间,而在每一个眼神落下的瞬间。
萧景珩转向玄影。“你随我走暗道,绕过三道巡防,直插雁回坡西岭。记住,不许惊动使者团,只盯那名动摇者。我要他活着,也要他记得每一张脸,每一句话。”
玄影拱手,动作利落。
“你何时动身?”谢昭宁问。
“天未亮前。”他答,“趁夜色最深,城门未启。”
“我会在京中守着。”她说,“皇后若察觉异常,必有动作。我以琴音为号,若三更时分响起《溯忆调》起音,便是警示。”
“若无音信?”他看着她。
“那就说明一切如常。”她唇角微扬,“或者,你已走在她前面。”
萧景珩低笑一声,伸手抚过剑柄,动作熟稔如抚旧友。“你不必等我回来才行动。若有异动,按原计划推进。舆论、宫线、丽嫔身边的人——你手中棋子不少。”
“你也别忘了。”她轻声道,“我不是被困在京城的棋子,是执棋的人。”
他凝望她片刻,终是点头。“我知道。”
书房静了下来。
烛火摇曳,映在琴匣上,银弦泛着微光。谢昭宁坐回案后,双手交叠置于膝上,琴匣合拢,如封存一场风暴。
萧景珩未再言语,转身走向门外。脚步沉稳,未有迟疑。
就在他掀帘而出的刹那,谢昭宁忽又出声。
“景珩。”
他止步,背影挺直。
“带上《静心曲》的谱页。”她说,“边关风烈,人心易乱。若那人撑不住,就让他听一听这曲子。或许,能守住最后一丝清明。”
他回头,眸光微动。
那一瞬,仿佛有春风拂过铁甲。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薄纸,轻轻放入袖中。“好。”
帘幕落下,脚步声渐远。
谢昭宁坐在原处,指尖轻拨一音,清越如星子坠湖。
她没有再追望门外,只是将左手缓缓抽出袖口,掌心赫然一道红痕——玉佩烫得几乎灼伤皮肤。琴匣夹层里的香炉图纸微微震颤,与叶脉轮廓重合之处,正对应舆图上雁回坡深处的一座废弃祭坛。
她闭目,默诵《心音谱》中一段隐文,唇未动,音已成。
窗外梧桐叶仍在飘落,一片贴在窗纸,纹路清晰如刻。
她的手指停在弦上,等待下一个音的降临。
玄影的身影掠过檐角,黑衣融于夜色。
王府深处,一盏孤灯未熄。
谢昭宁睁眼,指尖骤压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