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灯笼的光晕映在碎陶片上,青霜一脚踩住盗匪咽喉的动作未松半分。谢昭宁指尖搭在琴匣边缘,目光扫过三人被缚的手腕与涣散的眼神。京兆尹的巡队已至巷外,脚步声由远及近,铁甲轻响夹杂着火把噼啪的爆裂声。
她没有回头,只将袖中那封梅花印信缓缓展开,月光正落在“货至三更,寨门接应”八字之上。墨迹尚未干透,像是刚刚从某个隐秘角落取出便匆匆送出。
“你们主子让你们带我去哪儿?”她声音不高,却穿透了夜风,“血河寨?边关?还是窑子?”
那首领咬牙不语,额角青筋暴起,显然在极力压制心神波动。另两人已被迷香粉侵蚀得神志不清,眼神游移不定,呼吸忽快忽慢。
谢昭宁指尖轻落,一缕低频音波自琴弦渗出,无声无息钻入三人识海——《察心曲》转为《真言曲》,如细针挑动心脉最深处的隐秘。
左侧一名从犯嘴唇微颤,脱口而出:“周夫人说……只要把您活着送到寨子里,就能换五千两现银和一处庄院……我们只是拿钱办事……”
话音未落,首领猛然扭头,一口咬向自己舌尖。鲜血顿时从嘴角溢出,他双目充血,竟以痛感强行打断心绪流转,试图闭气昏厥。
谢昭宁早有防备,指节一压,琴音骤厉——《锐音曲》短拍直击其耳识,音刃如锥刺入脑海。那首领浑身剧震,喉间发出一声闷吼,整个人瘫软下去,眼神失焦。
“她说要让你活着进边关。”他喃喃开口,声音沙哑如裂帛,“烂在窑子里,叫你再也回不了京城,也见不到王爷一面……她说,你这张脸,不该生出来祸害人。”
谢昭宁神色未变,唯有指尖微微一顿。
青霜怒极,抬脚踹翻身旁另一名从犯:“你们竟敢打这种主意!”
那人磕头如捣蒜:“小人不敢!是周夫人亲自给的钱,三百两一人,还说若中途杀了您,反倒拿不到全款……她说您命硬,不能死,只能毁……”
谢昭宁缓缓合拢信纸,收入袖中。琴匣微鸣,余音绕梁不散,仿佛将方才每一句供词都刻进了弦纹深处。
她终于转身,迎向巷口走来的京兆尹官员。那人身披暗红官袍,腰佩铜牌,眉头紧锁,目光在她与地上三人之间来回逡巡。
“姑娘深夜拘人,可是越权?”他语气迟疑,带着几分试探。
谢昭宁立于石阶之上,乌发垂肩,青玉簪映着火光泛出温润色泽。她不疾不徐打开琴匣,取出梅花印信,又将盗匪供述逐一铺陈于地砖之上。
“三人皆招,受周氏妇人雇佣,图谋绑架朝廷命官遗孤,贩卖边陲,罪证确凿。”她语气温柔却不容置疑,“若不信,可当场提审。”
话音落下,她指尖轻震,琴匣内弦微动,《真言曲》再度低鸣。那三名盗匪神情恍惚,如同被无形丝线牵引,竟齐声复述方才供词,一字不差。
京兆尹脸色骤变,连忙挥手命衙役上前收押。铁链声响中,他低声问道:“这周氏妇人……可是尚书府那位冒认亲眷的周婉柔?”
“正是。”谢昭宁颔首,“她私用火漆印信调动江湖势力,账目往来、通信痕迹皆藏于宅院密室。此案牵连‘血河寨’,望贵司速查其与外界勾结之实。”
官员郑重记下,拱手道:“下官即刻禀报刑部,请令搜查。”
谢昭宁不再多言,只轻轻抚过琴弦,确认音律平稳如初。她知道,这一纸供词已成利刃,只待明日出鞘。
青霜凑近低语:“小姐,周氏必不会善罢甘休。她已在茶楼散布谣言,说您勾结藩王、意图谋逆……”
谢昭宁缓步前行,足音轻踏在青石板上,银铃耳坠随步伐轻晃。她回望深巷尽头,那破碎的陶瓮仍倒在一旁,毒钉蓝光已灭,唯余腥臭残液渗入砖缝。
“她既敢用江湖人,就别怕见光。”她轻声道。
青霜不解:“可若她反咬一口,说是您设局陷害呢?”
谢昭宁停下脚步,抬手轻拨琴弦,一串清音流转而出,似笑非笑。
“既然她想让我身败名裂,”她眸光微闪,“那我就让她万劫不复。”
风掠过街角,吹动她袖口素白绸缎。她转向青霜,声音柔和却坚定:“明日,去茶楼听书。看谁在说我的事。”
青霜点头称是,眼中闪过一丝机灵亮光。
谢昭宁迈步向前,身影融入长街灯火。远处更鼓敲响三声,夜色渐浓,而她的脚步始终从容。
忽然,前方岔路口传来一阵喧哗。一辆马车疾驰而过,帘幕半掀,隐约可见车内堆满箱笼,其中一只木盒破裂,露出半幅账册残页,墨字赫然写着“血河寨·三月十七,入库银三千两”。
谢昭宁驻足凝视,指尖悄然滑入琴匣夹层,触到那枚红线系着的铜铃扣。
马车拐入窄巷,扬尘四起。
她没有回头,只将袖中那封梅花印信缓缓展开,月光正落在“货至三更,寨门接应”八字之上。墨迹尚未干透,像是刚刚从某个隐秘角落取出便匆匆送出。
“你们主子让你们带我去哪儿?”她声音不高,却穿透了夜风,“血河寨?边关?还是窑子?”
那首领咬牙不语,额角青筋暴起,显然在极力压制心神波动。另两人已被迷香粉侵蚀得神志不清,眼神游移不定,呼吸忽快忽慢。
谢昭宁指尖轻落,一缕低频音波自琴弦渗出,无声无息钻入三人识海——《察心曲》转为《真言曲》,如细针挑动心脉最深处的隐秘。
左侧一名从犯嘴唇微颤,脱口而出:“周夫人说……只要把您活着送到寨子里,就能换五千两现银和一处庄院……我们只是拿钱办事……”
话音未落,首领猛然扭头,一口咬向自己舌尖。鲜血顿时从嘴角溢出,他双目充血,竟以痛感强行打断心绪流转,试图闭气昏厥。
谢昭宁早有防备,指节一压,琴音骤厉——《锐音曲》短拍直击其耳识,音刃如锥刺入脑海。那首领浑身剧震,喉间发出一声闷吼,整个人瘫软下去,眼神失焦。
“她说要让你活着进边关。”他喃喃开口,声音沙哑如裂帛,“烂在窑子里,叫你再也回不了京城,也见不到王爷一面……她说,你这张脸,不该生出来祸害人。”
谢昭宁神色未变,唯有指尖微微一顿。
青霜怒极,抬脚踹翻身旁另一名从犯:“你们竟敢打这种主意!”
那人磕头如捣蒜:“小人不敢!是周夫人亲自给的钱,三百两一人,还说若中途杀了您,反倒拿不到全款……她说您命硬,不能死,只能毁……”
谢昭宁缓缓合拢信纸,收入袖中。琴匣微鸣,余音绕梁不散,仿佛将方才每一句供词都刻进了弦纹深处。
她终于转身,迎向巷口走来的京兆尹官员。那人身披暗红官袍,腰佩铜牌,眉头紧锁,目光在她与地上三人之间来回逡巡。
“姑娘深夜拘人,可是越权?”他语气迟疑,带着几分试探。
谢昭宁立于石阶之上,乌发垂肩,青玉簪映着火光泛出温润色泽。她不疾不徐打开琴匣,取出梅花印信,又将盗匪供述逐一铺陈于地砖之上。
“三人皆招,受周氏妇人雇佣,图谋绑架朝廷命官遗孤,贩卖边陲,罪证确凿。”她语气温柔却不容置疑,“若不信,可当场提审。”
话音落下,她指尖轻震,琴匣内弦微动,《真言曲》再度低鸣。那三名盗匪神情恍惚,如同被无形丝线牵引,竟齐声复述方才供词,一字不差。
京兆尹脸色骤变,连忙挥手命衙役上前收押。铁链声响中,他低声问道:“这周氏妇人……可是尚书府那位冒认亲眷的周婉柔?”
“正是。”谢昭宁颔首,“她私用火漆印信调动江湖势力,账目往来、通信痕迹皆藏于宅院密室。此案牵连‘血河寨’,望贵司速查其与外界勾结之实。”
官员郑重记下,拱手道:“下官即刻禀报刑部,请令搜查。”
谢昭宁不再多言,只轻轻抚过琴弦,确认音律平稳如初。她知道,这一纸供词已成利刃,只待明日出鞘。
青霜凑近低语:“小姐,周氏必不会善罢甘休。她已在茶楼散布谣言,说您勾结藩王、意图谋逆……”
谢昭宁缓步前行,足音轻踏在青石板上,银铃耳坠随步伐轻晃。她回望深巷尽头,那破碎的陶瓮仍倒在一旁,毒钉蓝光已灭,唯余腥臭残液渗入砖缝。
“她既敢用江湖人,就别怕见光。”她轻声道。
青霜不解:“可若她反咬一口,说是您设局陷害呢?”
谢昭宁停下脚步,抬手轻拨琴弦,一串清音流转而出,似笑非笑。
“既然她想让我身败名裂,”她眸光微闪,“那我就让她万劫不复。”
风掠过街角,吹动她袖口素白绸缎。她转向青霜,声音柔和却坚定:“明日,去茶楼听书。看谁在说我的事。”
青霜点头称是,眼中闪过一丝机灵亮光。
谢昭宁迈步向前,身影融入长街灯火。远处更鼓敲响三声,夜色渐浓,而她的脚步始终从容。
忽然,前方岔路口传来一阵喧哗。一辆马车疾驰而过,帘幕半掀,隐约可见车内堆满箱笼,其中一只木盒破裂,露出半幅账册残页,墨字赫然写着“血河寨·三月十七,入库银三千两”。
谢昭宁驻足凝视,指尖悄然滑入琴匣夹层,触到那枚红线系着的铜铃扣。
马车拐入窄巷,扬尘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