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制音感器碎裂的余音尚未散尽,谢昭宁指尖仍贴在琴弦上,指腹能感知到那丝极细微的震颤正从弦心缓缓退去。她睁开眼,烛火已微,密室四壁映着残光,石案前的影子比方才清晰了些——天快亮了。
她收回手,未再看萧景珩一眼,只轻声道:“王爷昨夜说,我们都在等一个能听懂彼此琴声的人。那今日,你打算让我听懂什么?”
他没有立刻回应。转身走向墙角暗格,指节在青砖边缘叩了三下,一声轻响后,木匣滑出。他取出一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图卷,动作缓慢而慎重,仿佛手中不是纸帛,而是沉睡多年的遗命。
石案尚余昨夜残灰,他拂袖一扫,将图卷平铺其上。油布揭开时发出轻微的撕裂声,泛黄的纸面随之展开,墨迹斑驳,边角卷曲,中央赫然写着“大胤皇族宗谱·延和七年修订”九字,笔锋苍劲却略带颤抖,似出自一位年迈史官之手。
谢昭宁走近一步,目光落在下方一支以朱砂圈出的旁系血脉线上。
“谢氏一门,奉诏守钥。”
她的呼吸微微一顿。
手指悬于半空,迟迟未落。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轻轻抵在记忆的锁孔外,只差一点力道,便可能撬开深埋多年的门扉。
萧景珩站在一旁,未催促,也未解释。他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可能成为干扰。唯有让她自己触碰真相,才能唤醒沉睡的心音。
她终于抬手,左手覆上“谢明渊”三字。指尖刚触及墨痕,右手已悄然拨动琴弦。《回忆曲》的曲调轻轻响起,短促而低柔,如同晨雾中滴落的露水。
刹那间,识海翻涌。
画面浮现——一间简朴书房,窗外细雨如织,宣纸铺展于案。一只温暖的大手握着她幼小的手腕,一笔一划写下“宁儿”二字。男人声音温和:“记住,你是顾家的女儿,但从此姓谢。真相藏在琴音里,将来你会明白。”
墨迹未干,雨声渐远,画面骤然消散。
她手指微颤,指尖仍压在“谢明渊”之上,喉间泛起一阵酸涩,却强行压下。她问:“这图,你从何处得来?”
“先父遗物。”他说,“藏于北境军营最深处的铁匣之中。当年尚书府灭门后,宫中下令焚毁所有与前朝相关的谱牒文书,唯有一份残卷被我父亲秘密带出,封存至今。”
她抬眼看他:“为何现在才拿出来?”
“因为直到昨夜,我才确认你能唤醒它。”他语气平静,“这份宗谱并非完整正本,而是由前朝礼部乐官私录的副本,专为记录‘守钥者’一脉。真正的凭证,不在纸上,而在血脉共鸣之中。”
她沉默片刻,忽然换调。
琴音转为《溯源引》的前奏,清冽如山泉初涌。她不再弹全曲,只反复拨动第三弦与第七弦的交替音阶——这是《心音谱》中用于唤醒深层记忆的特定频率。
图卷上的“谢明渊”三字,在晨光微照下,竟隐隐泛出一层极淡的金纹,转瞬即逝。
她瞳孔微缩。
这不是幻觉。这张图,曾被某种特殊药汁浸染过,唯有在特定音律震动下才会显现隐藏印记。而这种技法,正是养父生前提及过的“秘墨显迹法”,唯有前朝宫廷匠人才掌握。
“你早就知道这图会回应琴音。”她收回手,合拢琴匣,目光清明,“所以你不是单纯出示证据,而是在测试我是否真的能激活它。”
他点头:“若你不能,那说明你并非他们要找的人。我也不会冒然牵连一个无关者入局。”
她冷笑一声:“可我若真是‘钥匙’,岂不更危险?你不怕我被利用,或反过来害你?”
“我怕。”他直视她,“但我更怕真相永远埋在地下。我父因抗命而死,家族因忠诚遭贬。二十年来,我装纨绔、避锋芒,只为查清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你,是唯一能打开那扇门的人。”
她盯着他良久,忽然问:“你查的是冤案,我寻的是身世。目标看似一致,实则各有归处。若有一天,你的复仇需要牺牲我的真相,你会怎么做?”
“不会。”他答得干脆,“我要的不是报复,是还原。若真相需要牺牲无辜者才能揭露,那它就不配被称为真相。”
她心头微动。
晨风自窗隙吹入,拂动图卷一角,那句“奉诏守钥”再次映入眼帘。她想起昨夜密室外碎裂的音感器,想起他摩挲剑柄时的迟疑,想起他说“你能听懂我的心音”时的眼神。
或许,这个人并不完全可信。
但至少,此刻他说的是真话。
她终于开口:“好。我们可以同行。但有三点——第一,所有线索必须共享,不得隐瞒;第二,我不接受命令,也不依附任何人;第三,一旦发现你意图利用我达成私利,我会立刻抽身。”
他嘴角微扬:“我可以加一条——你若想中途离开,不必告知。只要你还在查这件事,我就不会阻拦。”
她凝视他片刻,终是点头。
窗外天光渐亮,晨曦透过雕花窗棂洒落石案,映在那幅泛黄的宗谱上。朱砂圈出的“谢氏一门”在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目,仿佛一道无法回避的命运烙印。
她伸手抚过图卷边缘,忽觉指尖一滞——在“谢明渊”名字下方,有一道极细的刮痕,像是被人刻意抹去过什么文字。她凑近细看,隐约可见残留笔画,形似“女”字偏旁。
她心头一震。
难道……父亲原本就在图上标注了她的身份?
还未及细想,萧景珩已收起图卷,重新裹入油布。他将木匣推回暗格,转身望着她:“昨夜之后,王府内外皆有耳目。这图不能再留于密室,需另寻稳妥之处。”
“你打算如何处置?”她问。
“暂存书房暗柜。”他说,“今日起,我会调整护卫轮值,更换密道机关。你也需留在府中,不宜外出。”
她眉梢微蹙:“我并非需要庇护。”
“我知道。”他语气依旧平稳,“但你现在已是棋盘上的活子,走错一步,满盘皆乱。留在此处,至少我能确保你安全地走每一步。”
她未反驳。昨夜宫中险象环生,今日清晨又现监听装置,敌暗我明之势已然成形。暂时蛰伏,确为明智之举。
她抱着琴匣,缓步走向门口。行至门前,忽停步。
“萧景珩。”她背对着他,声音很轻,“你说我父奉诏守钥。那你可知,他守护的到底是什么?”
他静了一瞬,才道:“是一把开启前朝秘库的音钥。据说,唯有谢家血脉结合特定琴律,才能启动机关。而那首曲子……失传已久。”
她闭了闭眼。
原来如此。难怪那些人要灭她满门,难怪她会被秘密送出京城。她不是幸存者,而是被选中的继承者。
她再未多言,推门而出。
晨光洒在廊下,青石地面泛着微湿的光泽。她沿着回廊缓行,脚步轻悄,脑中却不断回放父亲写字的画面、宗谱上的金纹、那道被刮去的“女”字痕迹。
身后,萧景珩立于密室门口,望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并未跟上,只是静静伫立,直到她的身影拐过月洞门,消失在晨雾之中。
他低头,右手缓缓抚过剑柄。
剑未出鞘,心已出征。
她收回手,未再看萧景珩一眼,只轻声道:“王爷昨夜说,我们都在等一个能听懂彼此琴声的人。那今日,你打算让我听懂什么?”
他没有立刻回应。转身走向墙角暗格,指节在青砖边缘叩了三下,一声轻响后,木匣滑出。他取出一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图卷,动作缓慢而慎重,仿佛手中不是纸帛,而是沉睡多年的遗命。
石案尚余昨夜残灰,他拂袖一扫,将图卷平铺其上。油布揭开时发出轻微的撕裂声,泛黄的纸面随之展开,墨迹斑驳,边角卷曲,中央赫然写着“大胤皇族宗谱·延和七年修订”九字,笔锋苍劲却略带颤抖,似出自一位年迈史官之手。
谢昭宁走近一步,目光落在下方一支以朱砂圈出的旁系血脉线上。
“谢氏一门,奉诏守钥。”
她的呼吸微微一顿。
手指悬于半空,迟迟未落。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轻轻抵在记忆的锁孔外,只差一点力道,便可能撬开深埋多年的门扉。
萧景珩站在一旁,未催促,也未解释。他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可能成为干扰。唯有让她自己触碰真相,才能唤醒沉睡的心音。
她终于抬手,左手覆上“谢明渊”三字。指尖刚触及墨痕,右手已悄然拨动琴弦。《回忆曲》的曲调轻轻响起,短促而低柔,如同晨雾中滴落的露水。
刹那间,识海翻涌。
画面浮现——一间简朴书房,窗外细雨如织,宣纸铺展于案。一只温暖的大手握着她幼小的手腕,一笔一划写下“宁儿”二字。男人声音温和:“记住,你是顾家的女儿,但从此姓谢。真相藏在琴音里,将来你会明白。”
墨迹未干,雨声渐远,画面骤然消散。
她手指微颤,指尖仍压在“谢明渊”之上,喉间泛起一阵酸涩,却强行压下。她问:“这图,你从何处得来?”
“先父遗物。”他说,“藏于北境军营最深处的铁匣之中。当年尚书府灭门后,宫中下令焚毁所有与前朝相关的谱牒文书,唯有一份残卷被我父亲秘密带出,封存至今。”
她抬眼看他:“为何现在才拿出来?”
“因为直到昨夜,我才确认你能唤醒它。”他语气平静,“这份宗谱并非完整正本,而是由前朝礼部乐官私录的副本,专为记录‘守钥者’一脉。真正的凭证,不在纸上,而在血脉共鸣之中。”
她沉默片刻,忽然换调。
琴音转为《溯源引》的前奏,清冽如山泉初涌。她不再弹全曲,只反复拨动第三弦与第七弦的交替音阶——这是《心音谱》中用于唤醒深层记忆的特定频率。
图卷上的“谢明渊”三字,在晨光微照下,竟隐隐泛出一层极淡的金纹,转瞬即逝。
她瞳孔微缩。
这不是幻觉。这张图,曾被某种特殊药汁浸染过,唯有在特定音律震动下才会显现隐藏印记。而这种技法,正是养父生前提及过的“秘墨显迹法”,唯有前朝宫廷匠人才掌握。
“你早就知道这图会回应琴音。”她收回手,合拢琴匣,目光清明,“所以你不是单纯出示证据,而是在测试我是否真的能激活它。”
他点头:“若你不能,那说明你并非他们要找的人。我也不会冒然牵连一个无关者入局。”
她冷笑一声:“可我若真是‘钥匙’,岂不更危险?你不怕我被利用,或反过来害你?”
“我怕。”他直视她,“但我更怕真相永远埋在地下。我父因抗命而死,家族因忠诚遭贬。二十年来,我装纨绔、避锋芒,只为查清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你,是唯一能打开那扇门的人。”
她盯着他良久,忽然问:“你查的是冤案,我寻的是身世。目标看似一致,实则各有归处。若有一天,你的复仇需要牺牲我的真相,你会怎么做?”
“不会。”他答得干脆,“我要的不是报复,是还原。若真相需要牺牲无辜者才能揭露,那它就不配被称为真相。”
她心头微动。
晨风自窗隙吹入,拂动图卷一角,那句“奉诏守钥”再次映入眼帘。她想起昨夜密室外碎裂的音感器,想起他摩挲剑柄时的迟疑,想起他说“你能听懂我的心音”时的眼神。
或许,这个人并不完全可信。
但至少,此刻他说的是真话。
她终于开口:“好。我们可以同行。但有三点——第一,所有线索必须共享,不得隐瞒;第二,我不接受命令,也不依附任何人;第三,一旦发现你意图利用我达成私利,我会立刻抽身。”
他嘴角微扬:“我可以加一条——你若想中途离开,不必告知。只要你还在查这件事,我就不会阻拦。”
她凝视他片刻,终是点头。
窗外天光渐亮,晨曦透过雕花窗棂洒落石案,映在那幅泛黄的宗谱上。朱砂圈出的“谢氏一门”在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目,仿佛一道无法回避的命运烙印。
她伸手抚过图卷边缘,忽觉指尖一滞——在“谢明渊”名字下方,有一道极细的刮痕,像是被人刻意抹去过什么文字。她凑近细看,隐约可见残留笔画,形似“女”字偏旁。
她心头一震。
难道……父亲原本就在图上标注了她的身份?
还未及细想,萧景珩已收起图卷,重新裹入油布。他将木匣推回暗格,转身望着她:“昨夜之后,王府内外皆有耳目。这图不能再留于密室,需另寻稳妥之处。”
“你打算如何处置?”她问。
“暂存书房暗柜。”他说,“今日起,我会调整护卫轮值,更换密道机关。你也需留在府中,不宜外出。”
她眉梢微蹙:“我并非需要庇护。”
“我知道。”他语气依旧平稳,“但你现在已是棋盘上的活子,走错一步,满盘皆乱。留在此处,至少我能确保你安全地走每一步。”
她未反驳。昨夜宫中险象环生,今日清晨又现监听装置,敌暗我明之势已然成形。暂时蛰伏,确为明智之举。
她抱着琴匣,缓步走向门口。行至门前,忽停步。
“萧景珩。”她背对着他,声音很轻,“你说我父奉诏守钥。那你可知,他守护的到底是什么?”
他静了一瞬,才道:“是一把开启前朝秘库的音钥。据说,唯有谢家血脉结合特定琴律,才能启动机关。而那首曲子……失传已久。”
她闭了闭眼。
原来如此。难怪那些人要灭她满门,难怪她会被秘密送出京城。她不是幸存者,而是被选中的继承者。
她再未多言,推门而出。
晨光洒在廊下,青石地面泛着微湿的光泽。她沿着回廊缓行,脚步轻悄,脑中却不断回放父亲写字的画面、宗谱上的金纹、那道被刮去的“女”字痕迹。
身后,萧景珩立于密室门口,望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并未跟上,只是静静伫立,直到她的身影拐过月洞门,消失在晨雾之中。
他低头,右手缓缓抚过剑柄。
剑未出鞘,心已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