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宁指尖搭在琴匣盖沿,袖中弦器余震未绝,如脉搏般细微跳动。她未抬眼,只将指腹轻轻压向琴面,借着方才《裂魂引》残留的音波回响,探入琴体深处。那震动非来自木胎纹理,亦非丝弦共鸣,而是某种极细碎的颗粒,在琴心暗槽中随温度缓缓苏醒。
她不动声色,广袖微拂,掩住腕间银铃,顺势将弦器贴于琴腹。低频音律悄然流转,渗入木质肌理——刹那,三根主弦之中,中弦基座传来一丝滞涩之感,仿佛沙粒嵌入缝隙,正因人体靠近而微微发烫。
她眸光一凝,随即舒展如初。
此时台下宾客尚未完全回神,有人低声议论方才死士自尽之状,有人惊疑不定地望向高台上的女子。东侧席位上,慕容瑶端坐不动,手中团扇轻摇,唇角含笑,目光却如针尖般刺来。
谢昭宁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袖,声音清越:“方才一曲镇邪,恐扰诸位雅兴。不如再奏一曲《清辉引》,以慰宾朋。”
话音落时,已有乐官点头称善,几位老臣抚须颔首。众人尚在揣测她是否会因惊变而怯场,却见她已重新落座,十指轻搭琴弦,姿态从容如月照松林。
她并未立即起音,而是指尖微沉,试拨三弦。前两声清越悠扬,至中弦时,指下忽觉一丝异样——那卡槽之内,触感略粗,似有粉末附着。她心中了然,面上却不露分毫,反将指力加重,借调音之势,悄然催动内息,令体温缓缓上升。
果然,不过数息之间,琴弦基座隐隐发热,细微的噼啪声几不可闻,若非以《心音谱》感知情绪波动与物性变化,绝难察觉。
她眸光微垂,指尖骤然发力。
“铮——”
一声高亢琴音破空而出,音波如刃,直击中弦卡槽。只听“嗤”地一声轻响,一抹淡青色粉末随震飞出,如尘星飘散,在灯火映照下几乎难以察觉。其中几粒落在东侧席位的裙裾之上,恰巧沾染于慕容瑶腰间香囊边缘。
瞬息之后,异变陡生。
那香囊所洒“夜昙香”本就遇热即燃,此刻与碧磷散相触,竟腾起幽绿火焰,火光一闪即盛,沿着绣金流苏迅速蔓延。慕容瑶惊叫出声,慌忙拍打,可那火不惧水泼,反随动作愈燃愈烈,烧得她珠钗倾落,肩披滑坠,狼狈跌坐在席上。
全场哗然。
“公主!快救公主!”侍女惊呼上前,却被绿焰灼手退后。几位贵女纷纷离席避让,生怕沾染邪火。有识得此香来历的老学士脸色大变,低语道:“这不是宫中禁用的西域香料么?怎会出现在御前诗会?”
谢昭宁仍坐于高台,神色未改,只轻轻收手,任余音袅袅消散。
慕容瑶挣扎起身,脸上胭脂乱抹,发髻歪斜,怒目指向谢昭宁:“妖女!你施邪术害我,当众行凶,还不伏法!”
谢昭宁抬眸,目光澄澈如水:“公主慎言。我未曾出手,何来行凶?您所佩之香,出自沙影门祭礼所用,本就易燃有毒,史册有载。若非我琴音震荡提前引燃,待您归途途中突发烈火,岂不危及性命?”
她顿了顿,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这‘夜昙香’早已列入禁物名录,私藏者按律当罚。不知公主从何处得来,又为何带入宫宴重地?”
四周顿时一片寂静。
有人悄悄掩鼻后退,显是认出了那香气异味;更有几位御史互视一眼,已暗记此事。慕容瑶面色涨红,指着谢昭宁颤声道:“你……你分明在琴中藏毒,欲毁我清誉!”
“藏毒?”谢昭宁轻笑一声,指尖轻点琴面,“我的琴,自江南带来,十年未曾离身。若有异物,早该发作。倒是公主身边之人,方才趁乱靠近高台,鬼祟行迹已被多位乐官瞧见。要不要请司礼监查一查,是谁在琴弦卡槽抹了这等东西?”
她话音未落,已有两名内侍低头出列,跪地请罪:“奴才……奴才见公主香囊脱线,好心上前缝补,未曾逾矩……”
“哦?”谢昭宁眉梢微挑,“缝补香囊,却绕到琴台之后?你们可知道,那卡槽位置,非熟悉琴制之人,根本无法触及?”
二人顿时语塞,额头冷汗直流。
此时,玄色身影缓步而来。
萧景珩立于台下,玄袍未动,腰封蛟纹在灯下泛着冷光。他目光扫过慕容瑶身上残火,又落在谢昭宁指尖,片刻后转向公主,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公主既爱 exotic 香料……”
话至此处,他忽一顿,改口道:“那便该清楚它的代价。如今火起于身,是偶然?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他不再看她,转而解下披风,抬手一扬,轻轻覆上谢昭宁肩头。动作克制,却带着不容忽视的护持之意。
“有些东西,脏了眼,也污了心。”他说完,收回手,立于她身侧,背脊挺直如松,“不必多言。”
慕容瑶咬牙切齿,指甲掐入掌心,眼中恨意几乎溢出。她想斥责,想召宫人围攻,可面对镇北王亲临、宾客侧目、御史在场,终究不敢妄动。
她猛地甩袖,转身欲走,却被脚下烧焦的裙摆绊住,踉跄一步,引来几声压抑的轻笑。
“扶我回去!”她厉声喝道,声音已带哽咽。
侍女战战兢兢上前搀扶,一行人狼狈退场,留下满堂窃议。
谢昭宁未追击,亦未言语,只将披风拢了拢,指尖轻抚琴匣边缘。那上面还残留着一丝余温,是方才音波激荡所致,也是人心躁动的痕迹。
她抬眼,看向台下。
灯火依旧辉煌,诗会尚未散场。乐声重新响起,觥筹交错间,话题却已悄然转移。有人低声谈论方才绿焰奇景,有人暗叹公主失仪,更有人频频望向高台,目光复杂难辨。
萧景珩站在她身旁,未曾离去,也未再开口。他只是静静立着,像一座不动的山,隔开了纷扰世相。
谢昭宁低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琴匣一角。那里有一道极细的刻痕,是她幼年养父所留,形如云纹。她记得他曾说:“音由心生,心定则音清。”
如今,她心定了。
可这局,还未终。
远处,一名小宦捧着茶盏经过廊下,脚步匆匆。他低着头,却在路过东侧席位残烬时,袖口微动,似将一物投入灰中。那灰烬尚带余温,绿焰虽灭,仍有淡淡腥气萦绕。
谢昭宁的目光掠过那一角,瞳孔微缩。
她没有起身,也没有唤人。
只是指尖轻轻一拨,琴弦发出极轻的一颤,如同回应某种遥远的信号。
萧景珩察觉异样,侧目看她。
她依旧望着那片残灰,唇角微启,似要说话。
可就在她启唇的瞬间,一阵穿堂风过,吹熄了最近的一盏宫灯。
她不动声色,广袖微拂,掩住腕间银铃,顺势将弦器贴于琴腹。低频音律悄然流转,渗入木质肌理——刹那,三根主弦之中,中弦基座传来一丝滞涩之感,仿佛沙粒嵌入缝隙,正因人体靠近而微微发烫。
她眸光一凝,随即舒展如初。
此时台下宾客尚未完全回神,有人低声议论方才死士自尽之状,有人惊疑不定地望向高台上的女子。东侧席位上,慕容瑶端坐不动,手中团扇轻摇,唇角含笑,目光却如针尖般刺来。
谢昭宁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袖,声音清越:“方才一曲镇邪,恐扰诸位雅兴。不如再奏一曲《清辉引》,以慰宾朋。”
话音落时,已有乐官点头称善,几位老臣抚须颔首。众人尚在揣测她是否会因惊变而怯场,却见她已重新落座,十指轻搭琴弦,姿态从容如月照松林。
她并未立即起音,而是指尖微沉,试拨三弦。前两声清越悠扬,至中弦时,指下忽觉一丝异样——那卡槽之内,触感略粗,似有粉末附着。她心中了然,面上却不露分毫,反将指力加重,借调音之势,悄然催动内息,令体温缓缓上升。
果然,不过数息之间,琴弦基座隐隐发热,细微的噼啪声几不可闻,若非以《心音谱》感知情绪波动与物性变化,绝难察觉。
她眸光微垂,指尖骤然发力。
“铮——”
一声高亢琴音破空而出,音波如刃,直击中弦卡槽。只听“嗤”地一声轻响,一抹淡青色粉末随震飞出,如尘星飘散,在灯火映照下几乎难以察觉。其中几粒落在东侧席位的裙裾之上,恰巧沾染于慕容瑶腰间香囊边缘。
瞬息之后,异变陡生。
那香囊所洒“夜昙香”本就遇热即燃,此刻与碧磷散相触,竟腾起幽绿火焰,火光一闪即盛,沿着绣金流苏迅速蔓延。慕容瑶惊叫出声,慌忙拍打,可那火不惧水泼,反随动作愈燃愈烈,烧得她珠钗倾落,肩披滑坠,狼狈跌坐在席上。
全场哗然。
“公主!快救公主!”侍女惊呼上前,却被绿焰灼手退后。几位贵女纷纷离席避让,生怕沾染邪火。有识得此香来历的老学士脸色大变,低语道:“这不是宫中禁用的西域香料么?怎会出现在御前诗会?”
谢昭宁仍坐于高台,神色未改,只轻轻收手,任余音袅袅消散。
慕容瑶挣扎起身,脸上胭脂乱抹,发髻歪斜,怒目指向谢昭宁:“妖女!你施邪术害我,当众行凶,还不伏法!”
谢昭宁抬眸,目光澄澈如水:“公主慎言。我未曾出手,何来行凶?您所佩之香,出自沙影门祭礼所用,本就易燃有毒,史册有载。若非我琴音震荡提前引燃,待您归途途中突发烈火,岂不危及性命?”
她顿了顿,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这‘夜昙香’早已列入禁物名录,私藏者按律当罚。不知公主从何处得来,又为何带入宫宴重地?”
四周顿时一片寂静。
有人悄悄掩鼻后退,显是认出了那香气异味;更有几位御史互视一眼,已暗记此事。慕容瑶面色涨红,指着谢昭宁颤声道:“你……你分明在琴中藏毒,欲毁我清誉!”
“藏毒?”谢昭宁轻笑一声,指尖轻点琴面,“我的琴,自江南带来,十年未曾离身。若有异物,早该发作。倒是公主身边之人,方才趁乱靠近高台,鬼祟行迹已被多位乐官瞧见。要不要请司礼监查一查,是谁在琴弦卡槽抹了这等东西?”
她话音未落,已有两名内侍低头出列,跪地请罪:“奴才……奴才见公主香囊脱线,好心上前缝补,未曾逾矩……”
“哦?”谢昭宁眉梢微挑,“缝补香囊,却绕到琴台之后?你们可知道,那卡槽位置,非熟悉琴制之人,根本无法触及?”
二人顿时语塞,额头冷汗直流。
此时,玄色身影缓步而来。
萧景珩立于台下,玄袍未动,腰封蛟纹在灯下泛着冷光。他目光扫过慕容瑶身上残火,又落在谢昭宁指尖,片刻后转向公主,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公主既爱 exotic 香料……”
话至此处,他忽一顿,改口道:“那便该清楚它的代价。如今火起于身,是偶然?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他不再看她,转而解下披风,抬手一扬,轻轻覆上谢昭宁肩头。动作克制,却带着不容忽视的护持之意。
“有些东西,脏了眼,也污了心。”他说完,收回手,立于她身侧,背脊挺直如松,“不必多言。”
慕容瑶咬牙切齿,指甲掐入掌心,眼中恨意几乎溢出。她想斥责,想召宫人围攻,可面对镇北王亲临、宾客侧目、御史在场,终究不敢妄动。
她猛地甩袖,转身欲走,却被脚下烧焦的裙摆绊住,踉跄一步,引来几声压抑的轻笑。
“扶我回去!”她厉声喝道,声音已带哽咽。
侍女战战兢兢上前搀扶,一行人狼狈退场,留下满堂窃议。
谢昭宁未追击,亦未言语,只将披风拢了拢,指尖轻抚琴匣边缘。那上面还残留着一丝余温,是方才音波激荡所致,也是人心躁动的痕迹。
她抬眼,看向台下。
灯火依旧辉煌,诗会尚未散场。乐声重新响起,觥筹交错间,话题却已悄然转移。有人低声谈论方才绿焰奇景,有人暗叹公主失仪,更有人频频望向高台,目光复杂难辨。
萧景珩站在她身旁,未曾离去,也未再开口。他只是静静立着,像一座不动的山,隔开了纷扰世相。
谢昭宁低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琴匣一角。那里有一道极细的刻痕,是她幼年养父所留,形如云纹。她记得他曾说:“音由心生,心定则音清。”
如今,她心定了。
可这局,还未终。
远处,一名小宦捧着茶盏经过廊下,脚步匆匆。他低着头,却在路过东侧席位残烬时,袖口微动,似将一物投入灰中。那灰烬尚带余温,绿焰虽灭,仍有淡淡腥气萦绕。
谢昭宁的目光掠过那一角,瞳孔微缩。
她没有起身,也没有唤人。
只是指尖轻轻一拨,琴弦发出极轻的一颤,如同回应某种遥远的信号。
萧景珩察觉异样,侧目看她。
她依旧望着那片残灰,唇角微启,似要说话。
可就在她启唇的瞬间,一阵穿堂风过,吹熄了最近的一盏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