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透,窗棂上的蓝翅蝴蝶轻轻振翅,旋即飞离。谢昭宁指尖停在琴弦上,未落音,只将昨夜那缕悬而未决的警意悄然纳入今日的静气之中。
她尚未起身,院外便传来脚步声,轻巧却刻意压着节奏,似宫中惯行礼数之人。青霜掀帘入内,眉心微蹙:“公主府遣了宫女来,说是赏赐新焙的云雾茶,还带了绣鞋一双,说是‘体恤姑娘归京辛苦’。”
谢昭宁不动声色,只道:“请进来。”
不多时,一名宫装女子捧托盘而入,面容端秀,低眉顺眼,行礼如仪。托盘上茶盏温润,茶叶舒展如兰芽,香气清幽,隐隐带着一丝甜腻,却不显突兀。
“公主念及小姐久居江南,恐不惯京中燥气,特命奴婢送来此茶,养神安魄,最是温和。”宫女声音柔婉,双手奉上。
谢昭宁垂眸,目光掠过茶面,水波平静无痕。她并未伸手,只将右手食指轻轻搭上琴弦,无声拨出《净尘引》第一音——极短一响,如露滴石阶,几不可闻。
刹那间,茶面忽地泛起一圈涟漪,继而腾起一缕淡紫烟气,腥香转浓,如腐花绽于暗室。青霜立时掩鼻后退,惊道:“这茶里……有东西!”
宫女脸色骤变,却仍强撑镇定:“小姐莫要多心,这是贡品新茶,怎会有毒?怕是琴音扰了水汽……”
话未说完,谢昭宁已改弦更张,奏出《窥心引》半拍。音波无形,直透对方心脉。那宫女浑身一震,瞳孔骤缩,胸口剧烈起伏,仿佛被什么力量撕扯着神志。她猛然抬手抓向自己衣襟,嘶声道:“公主说……只要让你饮下醉颜红,哪怕萧王爷护你一时,也再不能堂堂正正站在人前……清白一失,便是污泥……”
语至此处,她喉头一哽,口吐白沫,双膝软倒,瘫在地上,再无声息。
青霜急忙上前探息,回头低语:“还活着,但气息紊乱,像是药性反噬。”
谢昭宁收回手指,神色未动。她早已在昨夜察觉宅外气息异样,故而在弹奏《净尘引》前,便于指尖抹了一层解毒凝露。那媚药遇体温即化,却也惧此露水,一经琴音激发,反噬其主。这宫女不过傀儡,真正出手者,乃是幕后之人。
她正欲细查宫女随身之物,忽闻院墙外金铁交鸣,一声闷哼划破清晨宁静。紧接着,黑影破空而至,玄影自檐上跃下,肩扛一人,重重掷于厅前。
“血河寨死士,潜伏后巷,欲从窗隙投毒粉。”玄影哑声开口,刀尖挑开刺客面巾,露出一张陌生面孔,肤色黝黑,额角刺有蛇形纹印。
谢昭宁缓步上前,凝视片刻,忽而抬手拨弦,奏出《破相引》短调。一道无形音刃自弦上迸发,如薄刃掠面,刺客左颊肌肤应声剥离,露出底下真容——颧骨高耸,眉梢斜飞,右耳后有一道旧疤,形如残月。
青霜倒吸一口凉气:“这……这不是周夫人族中那个远房侄儿?前些日子还曾在府外徘徊,被巡卫驱赶过!”
谢昭宁指尖微顿,琴音戛止。她终于明白,周婉柔不仅觊觎家产,更欲借公主之势,彻底毁她名节。醉颜红非为夺命,而是玷辱——一旦她神志不清,被人撞见与男子独处,纵然清白无瑕,流言亦足以将她碾作尘泥。
而慕容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她转身步入内室,取来一方素帕,将宫女所携茶具尽数包裹,又将刺客面皮收入锦盒,封于琴匣夹层。随后唤来青霜,低声吩咐:“偏厅封锁,不得放任何人进出。这两人暂押密室,由玄影亲自看守,若有人问起,只说宫女突发急症,刺客乃江湖宵小,已被擒拿。”
青霜点头欲走,又被她叫住:“取我案头那支玉簪来。”
玉簪通体青白,尾部雕有蝶形纹路。谢昭宁将其插入发髻,又取出一枚蜡丸,将方才所记线索简书封入其中,置于掌心。片刻后,一只蓝翅蝴蝶自窗外翩然而至,轻轻停于她指尖。她将蜡丸系于蝶翼之下,轻声道:“送去沈先生处,勿落他人之手。”
蝴蝶振翅而去,她目送其影消失于天际,方缓缓坐回琴案前。
此时日影渐高,阳光斜照琴面,映出她沉静侧影。她并未召见任何官差,亦未向宫中申辩。此事若张扬出去,反授人以柄。唯有隐忍存证,待时机成熟,一举揭破。
她指尖轻拨,《安魂引》徐徐流淌,音律如溪水洗石,涤荡心头戾气。琴声不疾不徐,仿佛昨夜那场暗袭从未发生,仿佛她仍是那个抚琴听风的江南女子。
可就在琴音流转之际,院门忽有叩响。青霜前去查看,回来禀道:“是公主府管事,来问宫女是否已送达赏赐,为何迟迟未归。”
谢昭宁指尖一顿,琴音未断,只淡淡道:“你去回话,就说茶已收到,宫女因突发寒症,暂留府中调养,待痊愈后再送还宫中。”
青霜领命而去。
她继续抚琴,旋律依旧平和,可第三叠起,音中暗藏《裂魂引》余韵,虽不显杀机,却令屋内烛火微微摇曳,仿佛有无形之刃游走其间。
不多时,青霜归来,低语:“管事听了这话,脸色变了变,没再多问,匆匆走了。”
谢昭宁颔首,仍未停琴。她知道,这一番应对看似平淡,实则已在对方心中种下疑窦——若真为赏赐,何须追问?若无隐情,又怎会留下宫女?
她不争一时口舌之利,只求步步为营,不留破绽。
日影西斜,庭院重归寂静。玄影立于廊下,手按刀柄,目光如鹰隼扫视四方。青霜在厨房熬药,偶尔抬头望向主厅,见那抹素衣身影始终端坐琴前,仿佛从未移动过。
谢昭宁终于停下手指,轻轻合上琴盖。她取出一面铜镜,细细检查宫女遗落的荷包,从中找到一枚小巧令牌,正面刻“瑶”字,背面阴刻“蝶扣”二字,与三皇子那夜所系手法如出一辙。
她眸光微闪,将令牌收起,未置一词。
就在此时,窗外一阵微风拂过,檐下铜铃轻响。她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陌生的灰翅蛾扑向灯火,在窗纸上投下扭曲影子。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伸手推开窗扇。蛾子受惊飞走,留下窗纸一角微微颤动。
她盯着那晃动的纸角,忽然低声问:
“你说,她是只想让我出丑,还是……早已安排好了见证之人?”
她尚未起身,院外便传来脚步声,轻巧却刻意压着节奏,似宫中惯行礼数之人。青霜掀帘入内,眉心微蹙:“公主府遣了宫女来,说是赏赐新焙的云雾茶,还带了绣鞋一双,说是‘体恤姑娘归京辛苦’。”
谢昭宁不动声色,只道:“请进来。”
不多时,一名宫装女子捧托盘而入,面容端秀,低眉顺眼,行礼如仪。托盘上茶盏温润,茶叶舒展如兰芽,香气清幽,隐隐带着一丝甜腻,却不显突兀。
“公主念及小姐久居江南,恐不惯京中燥气,特命奴婢送来此茶,养神安魄,最是温和。”宫女声音柔婉,双手奉上。
谢昭宁垂眸,目光掠过茶面,水波平静无痕。她并未伸手,只将右手食指轻轻搭上琴弦,无声拨出《净尘引》第一音——极短一响,如露滴石阶,几不可闻。
刹那间,茶面忽地泛起一圈涟漪,继而腾起一缕淡紫烟气,腥香转浓,如腐花绽于暗室。青霜立时掩鼻后退,惊道:“这茶里……有东西!”
宫女脸色骤变,却仍强撑镇定:“小姐莫要多心,这是贡品新茶,怎会有毒?怕是琴音扰了水汽……”
话未说完,谢昭宁已改弦更张,奏出《窥心引》半拍。音波无形,直透对方心脉。那宫女浑身一震,瞳孔骤缩,胸口剧烈起伏,仿佛被什么力量撕扯着神志。她猛然抬手抓向自己衣襟,嘶声道:“公主说……只要让你饮下醉颜红,哪怕萧王爷护你一时,也再不能堂堂正正站在人前……清白一失,便是污泥……”
语至此处,她喉头一哽,口吐白沫,双膝软倒,瘫在地上,再无声息。
青霜急忙上前探息,回头低语:“还活着,但气息紊乱,像是药性反噬。”
谢昭宁收回手指,神色未动。她早已在昨夜察觉宅外气息异样,故而在弹奏《净尘引》前,便于指尖抹了一层解毒凝露。那媚药遇体温即化,却也惧此露水,一经琴音激发,反噬其主。这宫女不过傀儡,真正出手者,乃是幕后之人。
她正欲细查宫女随身之物,忽闻院墙外金铁交鸣,一声闷哼划破清晨宁静。紧接着,黑影破空而至,玄影自檐上跃下,肩扛一人,重重掷于厅前。
“血河寨死士,潜伏后巷,欲从窗隙投毒粉。”玄影哑声开口,刀尖挑开刺客面巾,露出一张陌生面孔,肤色黝黑,额角刺有蛇形纹印。
谢昭宁缓步上前,凝视片刻,忽而抬手拨弦,奏出《破相引》短调。一道无形音刃自弦上迸发,如薄刃掠面,刺客左颊肌肤应声剥离,露出底下真容——颧骨高耸,眉梢斜飞,右耳后有一道旧疤,形如残月。
青霜倒吸一口凉气:“这……这不是周夫人族中那个远房侄儿?前些日子还曾在府外徘徊,被巡卫驱赶过!”
谢昭宁指尖微顿,琴音戛止。她终于明白,周婉柔不仅觊觎家产,更欲借公主之势,彻底毁她名节。醉颜红非为夺命,而是玷辱——一旦她神志不清,被人撞见与男子独处,纵然清白无瑕,流言亦足以将她碾作尘泥。
而慕容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她转身步入内室,取来一方素帕,将宫女所携茶具尽数包裹,又将刺客面皮收入锦盒,封于琴匣夹层。随后唤来青霜,低声吩咐:“偏厅封锁,不得放任何人进出。这两人暂押密室,由玄影亲自看守,若有人问起,只说宫女突发急症,刺客乃江湖宵小,已被擒拿。”
青霜点头欲走,又被她叫住:“取我案头那支玉簪来。”
玉簪通体青白,尾部雕有蝶形纹路。谢昭宁将其插入发髻,又取出一枚蜡丸,将方才所记线索简书封入其中,置于掌心。片刻后,一只蓝翅蝴蝶自窗外翩然而至,轻轻停于她指尖。她将蜡丸系于蝶翼之下,轻声道:“送去沈先生处,勿落他人之手。”
蝴蝶振翅而去,她目送其影消失于天际,方缓缓坐回琴案前。
此时日影渐高,阳光斜照琴面,映出她沉静侧影。她并未召见任何官差,亦未向宫中申辩。此事若张扬出去,反授人以柄。唯有隐忍存证,待时机成熟,一举揭破。
她指尖轻拨,《安魂引》徐徐流淌,音律如溪水洗石,涤荡心头戾气。琴声不疾不徐,仿佛昨夜那场暗袭从未发生,仿佛她仍是那个抚琴听风的江南女子。
可就在琴音流转之际,院门忽有叩响。青霜前去查看,回来禀道:“是公主府管事,来问宫女是否已送达赏赐,为何迟迟未归。”
谢昭宁指尖一顿,琴音未断,只淡淡道:“你去回话,就说茶已收到,宫女因突发寒症,暂留府中调养,待痊愈后再送还宫中。”
青霜领命而去。
她继续抚琴,旋律依旧平和,可第三叠起,音中暗藏《裂魂引》余韵,虽不显杀机,却令屋内烛火微微摇曳,仿佛有无形之刃游走其间。
不多时,青霜归来,低语:“管事听了这话,脸色变了变,没再多问,匆匆走了。”
谢昭宁颔首,仍未停琴。她知道,这一番应对看似平淡,实则已在对方心中种下疑窦——若真为赏赐,何须追问?若无隐情,又怎会留下宫女?
她不争一时口舌之利,只求步步为营,不留破绽。
日影西斜,庭院重归寂静。玄影立于廊下,手按刀柄,目光如鹰隼扫视四方。青霜在厨房熬药,偶尔抬头望向主厅,见那抹素衣身影始终端坐琴前,仿佛从未移动过。
谢昭宁终于停下手指,轻轻合上琴盖。她取出一面铜镜,细细检查宫女遗落的荷包,从中找到一枚小巧令牌,正面刻“瑶”字,背面阴刻“蝶扣”二字,与三皇子那夜所系手法如出一辙。
她眸光微闪,将令牌收起,未置一词。
就在此时,窗外一阵微风拂过,檐下铜铃轻响。她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陌生的灰翅蛾扑向灯火,在窗纸上投下扭曲影子。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伸手推开窗扇。蛾子受惊飞走,留下窗纸一角微微颤动。
她盯着那晃动的纸角,忽然低声问:
“你说,她是只想让我出丑,还是……早已安排好了见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