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绿豆采摘-《蓝月闪烁之时》

  慕容炜彤低下头,手指轻轻摩挲着衣袖,轻声应道:“好的先生,这事我也考虑过。其实我原本想再等等 —— 据李小姐说,之前庄公子的龙骨水车等物件,也早就送到了朝廷,现在说不定会和水晶盐的方子一起,得到朝廷的封赏。若是这样,庄公子或许能得到爵位。”

  “噢?” 轩辕柏舟有些意外,疑惑地问道,“不给功名吗?以他的本事,若是参加科考,未必不能得个一官半职。”

  “庄公子没参加过科考。” 慕容炜彤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我听过他作的诗词,水平很高,可他好像一门心思扑在这个村子里,既无意仕途,也没打算离开这里去外面发展。”

  “那可真是可惜了。” 轩辕柏舟也跟着摇了摇头,觉得这么个有本事的人,困在乡野间实在埋没。

  慕容炜彤却没再接话,只是望着楼下忙碌的身影,思绪飘远 —— 若是庄公子真的得了爵位,那以后……

  她的脸颊悄悄泛起一丝红晕,眼神也变得有些飘忽,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家丰没顾上几位贵客的闲谈,正忙着在柴房里安排布置。

  三伯已经把货架、木框、竹篮等物件摆放妥当,这座 “柴房” 算是正式交付使用了。

  说它是柴房,其实更像一座能源仓库 —— 里面储备的 “能源”,主要是木柴、煤炭、灯油,还有做好的煤球、木炭等。

  为了防火,各类物品之间都留了足够大的空隙,室内还砌了几道矮土墙将它们分隔开来,避免意外引燃。

  把原本占用主仓库的能源物资搬到这里后,主仓库也做了重新划分:其中有一间 “秘密武器库”,钥匙只有家丰自己掌管,里面存放着火药、陌刀、烟雾弹等关键物件;另一间是常规武器仓库,朴刀、空气竹枪、弓箭、绊马索、链球、长枪,甚至连口罩都整整齐齐码在里面。

  到目前为止,铁具坊几乎没什么盈利 —— 产出的铁器大多被家丰拿去做武器了。就连烟雾弹这类特殊物件,也都是李铁匠、庄草茂、大黑子跟着家丰一起动手做的。

  几人只知道按照家丰教的步骤,裹外皮、填材料、封端口,连试都没试过,根本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空气竹枪倒是被庄草茂试过几次,结论是 “近程还行,远了不如弓箭”。

  问题出在密封性上:就算勉强做好密封,竹筒有时也扛不住内部压力,动不动就开裂;后来做了铁筒,可筒壁内部不够光滑,单是摩擦力就让推动杆需要费极大的力气,而且准头还没法保证,至今仍在试验阶段。

  用庄草茂的话说:“这玩意儿,还不如随手丢块石头有杀伤力。”

  至于那几个烟雾弹小投掷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庄草茂按照家丰的设计,做了扭力式、杠杆式、弓弦式三种,作用力分为牵引式和配重式,可全都存在投掷距离过近的问题。要么得把投掷器改大,要么得找到更好的弹簧或弓弦材料 —— 可目前囤积的牛筋进度太慢,根本满足不了试验需求。

  除了这两座武器仓库,剩下的就是常规储物仓库:一间是工具仓库,家丰设计的曲辕犁、常用农具,大到铡刀、打煤球的模具,小到锅铲、针线,全都收纳在这里;另一间是物资仓库,布匹、反季的衣物被褥、厨房装不下的粮食、各类盆碗陶罐等,也都分门别类堆放整齐。

  不同仓库的钥匙交给了不同的人掌管:除了秘密武器库,其他仓库的钥匙主要由大伯庄大兵、秀兰、静竹分别保管,需要使用仓库的各作坊管事,也持有临时领用权限。

  另外,南屋也已经修缮完毕。它紧邻柴房,就在库房的南面,按照最初的规划,西院南居主要住丫鬟,这里将来会安排家丁居住。

  庄草茂只是简单查看了一圈,就接手了软装工作 —— 这类事他早已轻车熟路,不用多费心。

  八月二十六,这是个足以让西岭村全村人铭记的日子。

  一大早,家丰就带着家人来到那片绿豆田,此刻田里正铺展着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

  八亩绿豆田连成一片,齐腰高的绿豆秧长势喜人,翠绿的藤蔓间挂满了鼓鼓囊囊的豆荚 —— 有的还泛着浅绿,像藏在叶间的翡翠;有的已晒成深褐,边缘微微蜷曲,仿佛再碰一下就要炸开。

  风一吹过,豆荚在藤蔓上轻轻摇晃,偶尔传来 “啪” 的轻响 —— 那是熟透的豆荚忍不住裂了口,滚出两三粒圆滚滚的绿豆,落在松软的泥土里,泛着莹润的浅黄光泽。

  里正、宇文先生,还有慕容炜彤、东方青、轩辕柏舟几位贵客,几乎都到了田边,想亲眼看看家丰 “二季种植” 的收成如何。

  几个家丁挎着竹篮穿梭在田埂间,指尖捏住豆荚根部轻轻一掰,“咔嚓” 一声脆响,饱满的豆荚便落进篮中。

  竹篮是庄老汉编制的那种细藤篮子,不然若是用寻常竹篮,一路上不知道得漏掉多少。

  磁力最认真,他怕遗漏,还会顺手拨弄几下藤蔓,把藏在叶底的豆荚也翻找出来,采摘得格外细致。

  阳光洒在田垄上,把人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竹篮里的豆荚越堆越满,深褐与浅绿交织在一起,像盛了一篮沉甸甸的秋天勋章。

  偶尔有孩童跑到田边,捡起地上炸开的绿豆,攥在手心咯咯直笑 —— 清脆的笑声混着豆荚的轻响,让整片豆田都浸在丰收的暖意里。

  里正站在田埂边,扯着嗓子叮嘱:“都管好自家孩子!这次采摘的收成多少,许多双眼睛盯着呢,可别让娃子们偷偷拿绿豆!” 话里带着几分 “生气”,可语气里的激动和喜悦根本藏不住。

  田边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真羡慕啊!当初要是跟着小东家一起种,今天咱们也能采绿豆了!”

  “羡慕有啥用?小丰早说了,种二季得堆肥,不然地里肥力不够,要么种不活,就算种活了也影响明年的谷子收成!”

  “那现在堆肥还来得及不?家丰家和李家都堆了,我家还没动静呢!”

  “之前里正教过堆肥的法子,我都快忘了,谁家已经堆了?给我说说步骤呗!”

  有羡慕的,有后悔的,有激动的,有着急的,满是热闹的烟火气。

  轩辕柏舟看向身边的东方青和慕容炜彤,笑着问道:“东方先生,慕容小姐,你们看这绿豆一亩能收多少斤?”

  慕容炜彤摇了摇头 —— 她一个贵族大小姐,对农事收成实在没概念。

  东方青托着下巴,沉吟道:“家丁们满一篮就会回来倒一次,据我观察,一亩地收成肯定能超百斤,具体多多少还不好说。”

  “百斤以上?农家种麦子也就亩产百斤出头。这么算下来,绿豆亩产和麦子齐平,可豆价比麦价略高,要是能种二季,农户每年的收入得翻倍啊!” 轩辕柏舟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寻常豆田亩产未必有这么高。” 东方青补充道,“上次我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庄公子在做堆肥,想必是这些肥料起了关键作用,才让绿豆长得这么好。”

  “哈哈!某现在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夸庄公子了!” 轩辕柏舟爽朗地笑起来,眼里满是赞叹。

  里正最是积极,早就让人抬来了大杆秤,家丁们每倒出一筐豆荚,他就催着称重。

  “多少了?多少了?” 里正急着问。

  “里正叔叔别急,正算去皮重量呢!” 秀兰拿着纸笔记录,用的是家丰教的阿拉伯数字,又快又清楚。

  没一会儿,她抬起头,带着骄傲报出数字:“他们已经采了一亩半,去皮后净重一百八十多斤,算下来亩产差不多一百二十斤!”

  说着,她看向家丰,眼里的慈爱根本藏不住。

  “这么多?!” 附近的人都支棱着耳朵听,这个数字像长了翅膀似的,没一会儿就传遍了整个田边。

  要知道,现在麦子涨价后是三文一斤,小豆能卖到六文一斤 —— 同样亩产百斤出头,种绿豆的收入直接翻了倍,而且这还是 “第二季”,完全是额外增收!

  人群瞬间爆发出欢呼声,之前的羡慕、后悔全都被喜悦取代,热闹的气氛几乎要把田埂掀起来。

  “不过现在这数还不是最终的。” 家丰笑着补充,“等把豆荚晒干、再剥出豆子,斤数肯定还要降一些。”

  “少爷,这话也不全对!” 正巧磁力挎着满篮豆荚回来倾倒,听到这话连忙接话,脸上满是欣喜,“田里的豆荚没摘完呢 —— 还有些没熟透的,我们几个特意留着没摘,估摸着能有两三成多。等过几天再来收一波,还能添不少收成!”

  “嗯,这么算下来,亩产百斤以上,基本没跑了。” 家丰点点头,目光转向不远处的三亩黄豆田,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再过十几天二十天,黄豆也该熟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能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