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关于洞藏酒战略的讨论余温尚存,王龙飞面前的茶杯升起袅袅白气。
他指尖轻点桌面,将话题引向一个更为基础却至关重要的议题:“各位,洞藏计划固然激动人心,但有个前提我们得先解决——粮草问题。”他目光扫过张明远,“明远,你最有发言权。随着市场对‘本味醇酿’认可度提升,加上未来洞藏酒的消耗,咱们自有沙棘园的产量,还能支撑多久?”
张明远扶了扶眼镜,表情是技术负责人特有的务实与忧虑:“王总,李工,这正是我最近在反复测算的。目前咱们的自有基地加合作社模式,产出的高品质沙棘果,满打满算,仅能勉强满足现有灌装线和少量洞藏实验品的需求。”
“一旦市场再扩大,或者洞藏酒按计划批量入窖,原料缺口会立刻显现。而且,”他加重语气,“沙棘品质有波动性,单一产地的风险也高,万一遇到区域性气候异常,对整个产品线的稳定性会是巨大打击。”
李静微微颔首,接口道:“龙飞提的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一直强调‘本味’的核心是‘地道原料’ ‘精益工艺’。如果原料根基不稳,工艺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只盯着庞庄村这一亩三分地,需要有更广阔的原料视野。”她转向赵大虎,“大虎哥,你在农业一线,接触的信息多,周边省市,乃至全国范围,有没有听说过哪些区域,有种植品质不错、但可能缺乏稳定销路或者深加工能力的沙棘种植户或小型农场?”
赵大虎闻言,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带着一种发现宝藏的兴奋:“嘿!龙飞,静静,你们算是问对人了!还真有!而且不少!我参加几次农业交流会,认识好些外地同行。”
“比如西北戈壁滩边缘的几个县,光照足、温差大,种出的沙棘甜酸比特别出色,维生素c含量听说比我们这儿还高!还有东北黑土地某些林场,产的沙棘果油份足,风味浓郁。他们那边,好多还是散户种植或者小农场经营,规模不大,好东西是真好,但没啥品牌,也缺加工能力,大多只能低价卖给果汁厂做原料,或者干脆烂在地里,可惜了了的!”
“哦?”王龙飞身体前倾,表现出浓厚兴趣,“具体是什么情况?你详细说说。”
赵大虎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了解过,情况差不多。那些地方自然条件没得说,种出的果子基础品质很好。但问题也很明显:一是种植技术比较传统,缺乏系统化的标准管理,产量和品质稳定性靠天吃饭的成分大;二是采摘和保鲜跟不上,往往粗放采摘,损伤大,冷链物流也欠缺,等到运出来,鲜果品质下降厉害;三是没有品牌和深加工,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挫伤农户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财务总监小孙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点:“如果我们要外部采购,成本是关键。目前我们自有基地的成本是清晰的。外部采购,涉及收购价、长途运输费、损耗率,这些加起来,对比我们自产,优势有多大?财务模型需要精确测算。”
coo陆明宇则关注运营的复杂性:“跨区域合作,管理难度不小。如何确保成千上万农户都能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种植、采摘?品质如何实现稳定可控?供应链条拉长,如何保障及时交付?这都是棘手的现实问题。”
张明远从技术角度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收购果子那么简单。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沙棘,而是适合酿造高端酒的‘优质’沙棘。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套更精细的原料标准体系,比如果实的糖度、酸度、有效成分含量、农残标准等。否则,原料品质参差不齐,会直接拉低我们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高端形象。”
张小梅从市场角度补充:“这其实也是个品牌故事。如果我们能成功整合这些优质产区的原料,可以讲述一个‘集全国风土精华,酿一杯本味好酒’的故事,强调我们对原料的极致追寻,这本身就是强大的品牌资产。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能真正把控住品质,否则故事讲得越好,风险越大。”
听完大家的发言,王龙飞沉思片刻,眼神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他轻轻敲了下桌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家的担忧都非常现实,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但这恰恰说明,外部合作不是简单的采购行为,而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和管理的战略工程。”他停顿了一下,抛出了核心构想,“我在想,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不是我们去‘收购’他们,而是我们与他们共建一个‘本味优选原料联盟’?”
“联盟?”李静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随即露出赞赏的神色,“这个提法好!不是上下级的买卖关系,而是平等的、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联盟!”王龙飞站起身,走到白板前,边写边阐述他的构想:
“1. 标准先行,技术赋能: 联盟的核心不是我们出钱他们出货,而是我们输出标准、技术和管理经验。由明远和大虎哥牵头,制定一份《“本味醇酿”专用沙棘原料标准》,涵盖品种、种植规范(可否探索有机\/生态种植)、采摘要求、初级处理标准等。我们派技术人员下去指导,甚至邀请联盟成员来庞庄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把果子种得更好,更符合我们的要求。这叫‘授人以渔’。”
“2. 订单驱动,优价优质: 我们与联盟成员签订长期保底收购协议,设定一个高于市场普通收购价的‘优质优价’价格。让他们吃下定心丸,愿意投入精力按照我们的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建立严格的验收机制,达标果享受溢价,不达标果拒收或降价收购,形成良性激励。”
“3.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初期不要铺太开。大虎哥,你选一两个自然条件最好、合作意愿最强的产区,比如你刚才说的西北那个县,先搞试点。派个小组驻点一段时间,深度介入几个生产周期,把模式跑通,把问题暴露出来解决掉。成功后再复制推广。”
“4. 供应链优化: 陆总,这事关供应链命脉。我们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高效的产地初加工(如果汁原浆粗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是否可以在产区合作建立集中处理点,将鲜果就地加工成更易储存运输的原料半成品,再运回总厂?这能大大降低损耗,保证原料新鲜度。”
“5. 品牌共建,价值共享: 小梅的想法很好。未来,我们可以在产品上标注原料产区,比如‘西北戈壁限定款’、‘东北黑土地珍藏款’,讲述不同风土的故事。甚至,当联盟成熟后,我们可以考虑吸纳核心成员,探索更深度的利益共享模式,比如原料参股、利润分成等,真正绑定成命运共同体。”
王龙飞的构想点燃了会议室的热情,大家纷纷就具体落地细节进行补充。
张明远首先表态:“如果是联盟模式,技术输出我愿意全力投入!制定标准、培训人员、甚至帮助选育更适合酿酒的品种,这都是我们技术价值的延伸。也能倒逼我们的研发更贴近原料端。”
赵大虎摩拳擦掌:“龙飞,这主意太棒了!我马上整理那几个潜在产区的详细资料,组织个考察组,尽快去实地看看!要是真能干成,咱们的原料基础就太扎实了!”
陆明宇思考着运营细节:“联盟管理需要专门的团队和信息系统支持。标准宣贯、订单管理、质量追溯、物流调度、费用结算,都需要一套清晰的流程和It工具支撑。这事要系统规划。”
小孙开始算经济账:“前期投入(技术指导、人员差旅、可能的基础设施支持)会增加,但长期看,如果能源源不断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了高端产品扩张和洞藏计划,边际成本是下降的,品牌溢价空间也更大。关键是控制好试点期的风险和投入节奏。”
张小梅兴奋地构思品牌故事:“‘本味优选原料联盟’——探寻中国最优质的沙棘风土。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好的品牌叙事,可以做成系列内容,增强消费者对我们专业度和品质追求的认知。”
讨论持续深入,共识越来越清晰。王龙飞见时机成熟,进行总结部署:
“好!看来大家对‘联盟’这个方向是认同的。那我们就这么定下来:
战略方向: 启动 ‘本味优选原料联盟’计划,作为保障公司中长期原料供应、提升产品品质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
近期行动:
1. 成立项目组: 陆总牵头,明远、大虎、小孙、小梅为核心成员,我任总顾问。立即启动。
2. 标准制定: 明远和大虎,一周内拿出《“本味醇酿”专用沙棘原料标准(初稿)》。
3. 实地考察: 由大虎带队,明远派技术骨干参加,下周一就出发,前往西北戈壁产区进行首次实地考察和接触。带上我们的诚意和初步构想。
4. 模式细化: 陆总负责,同步研究联盟运作模式、合作协议范本、供应链优化方案、成本效益模型。
5. 风险预案: 小孙重点评估试点项目财务风险,设定投入上限和退出机制。
我们要记住,联盟的核心是‘共赢’和‘赋能’。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原料供应商,而是共同提升中国沙棘产业价值的同行者。这件事,功在当下,利在长远!”
会议结束,窗外已是华灯初上。王龙飞和李静站在窗边,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峦和点点灯火。
“又是一场硬仗啊。”李静轻声说。
“嗯,”王龙飞目光深远,“但这一仗,必须打。打通了优质原料这道关,‘本味’的根基才能跨越地域限制,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让好果子找到好出路,让好工艺遇上好原料,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良性循环。”
庞庄村的夜晚,因这个即将展开的、连接远方的合作蓝图,而充满了新的想象空间。
他指尖轻点桌面,将话题引向一个更为基础却至关重要的议题:“各位,洞藏计划固然激动人心,但有个前提我们得先解决——粮草问题。”他目光扫过张明远,“明远,你最有发言权。随着市场对‘本味醇酿’认可度提升,加上未来洞藏酒的消耗,咱们自有沙棘园的产量,还能支撑多久?”
张明远扶了扶眼镜,表情是技术负责人特有的务实与忧虑:“王总,李工,这正是我最近在反复测算的。目前咱们的自有基地加合作社模式,产出的高品质沙棘果,满打满算,仅能勉强满足现有灌装线和少量洞藏实验品的需求。”
“一旦市场再扩大,或者洞藏酒按计划批量入窖,原料缺口会立刻显现。而且,”他加重语气,“沙棘品质有波动性,单一产地的风险也高,万一遇到区域性气候异常,对整个产品线的稳定性会是巨大打击。”
李静微微颔首,接口道:“龙飞提的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一直强调‘本味’的核心是‘地道原料’ ‘精益工艺’。如果原料根基不稳,工艺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只盯着庞庄村这一亩三分地,需要有更广阔的原料视野。”她转向赵大虎,“大虎哥,你在农业一线,接触的信息多,周边省市,乃至全国范围,有没有听说过哪些区域,有种植品质不错、但可能缺乏稳定销路或者深加工能力的沙棘种植户或小型农场?”
赵大虎闻言,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带着一种发现宝藏的兴奋:“嘿!龙飞,静静,你们算是问对人了!还真有!而且不少!我参加几次农业交流会,认识好些外地同行。”
“比如西北戈壁滩边缘的几个县,光照足、温差大,种出的沙棘甜酸比特别出色,维生素c含量听说比我们这儿还高!还有东北黑土地某些林场,产的沙棘果油份足,风味浓郁。他们那边,好多还是散户种植或者小农场经营,规模不大,好东西是真好,但没啥品牌,也缺加工能力,大多只能低价卖给果汁厂做原料,或者干脆烂在地里,可惜了了的!”
“哦?”王龙飞身体前倾,表现出浓厚兴趣,“具体是什么情况?你详细说说。”
赵大虎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了解过,情况差不多。那些地方自然条件没得说,种出的果子基础品质很好。但问题也很明显:一是种植技术比较传统,缺乏系统化的标准管理,产量和品质稳定性靠天吃饭的成分大;二是采摘和保鲜跟不上,往往粗放采摘,损伤大,冷链物流也欠缺,等到运出来,鲜果品质下降厉害;三是没有品牌和深加工,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挫伤农户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财务总监小孙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点:“如果我们要外部采购,成本是关键。目前我们自有基地的成本是清晰的。外部采购,涉及收购价、长途运输费、损耗率,这些加起来,对比我们自产,优势有多大?财务模型需要精确测算。”
coo陆明宇则关注运营的复杂性:“跨区域合作,管理难度不小。如何确保成千上万农户都能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种植、采摘?品质如何实现稳定可控?供应链条拉长,如何保障及时交付?这都是棘手的现实问题。”
张明远从技术角度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收购果子那么简单。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沙棘,而是适合酿造高端酒的‘优质’沙棘。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套更精细的原料标准体系,比如果实的糖度、酸度、有效成分含量、农残标准等。否则,原料品质参差不齐,会直接拉低我们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高端形象。”
张小梅从市场角度补充:“这其实也是个品牌故事。如果我们能成功整合这些优质产区的原料,可以讲述一个‘集全国风土精华,酿一杯本味好酒’的故事,强调我们对原料的极致追寻,这本身就是强大的品牌资产。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能真正把控住品质,否则故事讲得越好,风险越大。”
听完大家的发言,王龙飞沉思片刻,眼神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他轻轻敲了下桌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家的担忧都非常现实,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但这恰恰说明,外部合作不是简单的采购行为,而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和管理的战略工程。”他停顿了一下,抛出了核心构想,“我在想,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不是我们去‘收购’他们,而是我们与他们共建一个‘本味优选原料联盟’?”
“联盟?”李静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随即露出赞赏的神色,“这个提法好!不是上下级的买卖关系,而是平等的、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联盟!”王龙飞站起身,走到白板前,边写边阐述他的构想:
“1. 标准先行,技术赋能: 联盟的核心不是我们出钱他们出货,而是我们输出标准、技术和管理经验。由明远和大虎哥牵头,制定一份《“本味醇酿”专用沙棘原料标准》,涵盖品种、种植规范(可否探索有机\/生态种植)、采摘要求、初级处理标准等。我们派技术人员下去指导,甚至邀请联盟成员来庞庄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把果子种得更好,更符合我们的要求。这叫‘授人以渔’。”
“2. 订单驱动,优价优质: 我们与联盟成员签订长期保底收购协议,设定一个高于市场普通收购价的‘优质优价’价格。让他们吃下定心丸,愿意投入精力按照我们的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建立严格的验收机制,达标果享受溢价,不达标果拒收或降价收购,形成良性激励。”
“3.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初期不要铺太开。大虎哥,你选一两个自然条件最好、合作意愿最强的产区,比如你刚才说的西北那个县,先搞试点。派个小组驻点一段时间,深度介入几个生产周期,把模式跑通,把问题暴露出来解决掉。成功后再复制推广。”
“4. 供应链优化: 陆总,这事关供应链命脉。我们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高效的产地初加工(如果汁原浆粗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是否可以在产区合作建立集中处理点,将鲜果就地加工成更易储存运输的原料半成品,再运回总厂?这能大大降低损耗,保证原料新鲜度。”
“5. 品牌共建,价值共享: 小梅的想法很好。未来,我们可以在产品上标注原料产区,比如‘西北戈壁限定款’、‘东北黑土地珍藏款’,讲述不同风土的故事。甚至,当联盟成熟后,我们可以考虑吸纳核心成员,探索更深度的利益共享模式,比如原料参股、利润分成等,真正绑定成命运共同体。”
王龙飞的构想点燃了会议室的热情,大家纷纷就具体落地细节进行补充。
张明远首先表态:“如果是联盟模式,技术输出我愿意全力投入!制定标准、培训人员、甚至帮助选育更适合酿酒的品种,这都是我们技术价值的延伸。也能倒逼我们的研发更贴近原料端。”
赵大虎摩拳擦掌:“龙飞,这主意太棒了!我马上整理那几个潜在产区的详细资料,组织个考察组,尽快去实地看看!要是真能干成,咱们的原料基础就太扎实了!”
陆明宇思考着运营细节:“联盟管理需要专门的团队和信息系统支持。标准宣贯、订单管理、质量追溯、物流调度、费用结算,都需要一套清晰的流程和It工具支撑。这事要系统规划。”
小孙开始算经济账:“前期投入(技术指导、人员差旅、可能的基础设施支持)会增加,但长期看,如果能源源不断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了高端产品扩张和洞藏计划,边际成本是下降的,品牌溢价空间也更大。关键是控制好试点期的风险和投入节奏。”
张小梅兴奋地构思品牌故事:“‘本味优选原料联盟’——探寻中国最优质的沙棘风土。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好的品牌叙事,可以做成系列内容,增强消费者对我们专业度和品质追求的认知。”
讨论持续深入,共识越来越清晰。王龙飞见时机成熟,进行总结部署:
“好!看来大家对‘联盟’这个方向是认同的。那我们就这么定下来:
战略方向: 启动 ‘本味优选原料联盟’计划,作为保障公司中长期原料供应、提升产品品质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
近期行动:
1. 成立项目组: 陆总牵头,明远、大虎、小孙、小梅为核心成员,我任总顾问。立即启动。
2. 标准制定: 明远和大虎,一周内拿出《“本味醇酿”专用沙棘原料标准(初稿)》。
3. 实地考察: 由大虎带队,明远派技术骨干参加,下周一就出发,前往西北戈壁产区进行首次实地考察和接触。带上我们的诚意和初步构想。
4. 模式细化: 陆总负责,同步研究联盟运作模式、合作协议范本、供应链优化方案、成本效益模型。
5. 风险预案: 小孙重点评估试点项目财务风险,设定投入上限和退出机制。
我们要记住,联盟的核心是‘共赢’和‘赋能’。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原料供应商,而是共同提升中国沙棘产业价值的同行者。这件事,功在当下,利在长远!”
会议结束,窗外已是华灯初上。王龙飞和李静站在窗边,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峦和点点灯火。
“又是一场硬仗啊。”李静轻声说。
“嗯,”王龙飞目光深远,“但这一仗,必须打。打通了优质原料这道关,‘本味’的根基才能跨越地域限制,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让好果子找到好出路,让好工艺遇上好原料,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良性循环。”
庞庄村的夜晚,因这个即将展开的、连接远方的合作蓝图,而充满了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