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万事俱备:周密布局静待新生命-《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时光悄然流转,李静的预产期进入最后两周的倒计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蜜的紧张感,如同弓弦拉满,静待那支喜悦之箭离弦的时刻。一向处事周全、善于未雨绸缪的王龙飞,在这个关键节点,展现出了他作为企业家和准父亲的双重担当,启动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确保无论是公司运营还是家庭迎接新成员,都能做到无缝衔接、从容不迫。

  一、 工作交接:有条不紊的“战时”授权

  在预产期前半个月的一个周一上午,王龙飞召集了所有核心管理层,举行了一次主题明确的 “特殊时期工作部署会”。

  会议伊始,王龙飞开门见山,语气沉稳而坚定:“各位,静静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就这两周了。从今天起,我和静静的工作模式将正式调整。在此,我宣布几项临时安排:”

  1. 明确授权,确立核心: “在我陪产期间,公司所有日常运营决策,由 coo陆明宇全权负责!”王龙飞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陆明宇身上,“陆总,这副担子交给你了。大小事务,你有权先行决断,涉及重大战略或超出常规预算的,我们再电话沟通。”

  * 陆明宇立即起身,郑重表态:“王总,李工,请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确保公司各项事务平稳运行。每日我会将重点工作编发简报,供您和李工随时掌握情况。”

  2. 板块负责,各司其职:

  * “生产研发板块,由张明远总工牵头,高林、程诺协助,技术问题你们专家组商议决策,除非颠覆性难题,不必报我。”

  * “种植与养殖板块,赵大虎负责,陈永健老师协助,按既定计划推进,确保稳产保供。”

  * “文旅运营与市场板块,张小梅负责,周媛协助,日常运营和营销活动按预案执行。”

  * “财务与行政后勤,小孙总负责,确保资金安全、薪酬按时发放、后勤保障有力。”

  3. 沟通机制,确保畅通: 建立 “核心决策层”微信工作群,王龙飞和李静仍在群内,便于了解动态。陆明宇每日发布“运营日报”,重大事项随时@汇报。王龙飞强调:“我和静静不是完全失联,是‘后台待命’。需要我们拍板的事,直接打电话!”

  李静也微笑着补充道:“谢谢大家!我们只是暂时‘隐身’,不是‘消失’。相信在陆总带领下,在各位共同努力下,公司一定会运转得更好。我们也正好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我们这套管理体系的成色。”

  这次会议开得简短高效,授权清晰,责任到人。管理层成员纷纷表态,让王龙飞和李静安心陪产,公司的事绝对没问题。这种建立在长期信任和成熟流程基础上的交接,确保了权力暂时真空期的平稳。

  二、 安居之策:县城租房的“前沿指挥部”

  工作安排妥当后,王龙飞立刻着手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住宿。庞庄村离县城的中心医院有一个多小时车程,且山路蜿蜒,为避免临产时手忙脚乱和路途颠簸之苦,王龙飞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提前在县城医院附近租一套房子,作为临时的“大本营”。

  他委托小孙去办理此事,要求非常明确:

  * 位置至上: 步行15分钟内必须能到达医院产科楼,这是硬性指标,确保出现任何情况都能第一时间赶到。

  * 环境清静: 小区要安静,绿化好,适合孕妇休养,避免临街嘈杂。

  * 设施齐全: 家具家电齐全,拎包入住,特别是厨房要干净好用,方便给李静做营养餐。

  * 短期灵活: 先租两个月,押一付一,灵活机动。

  小孙效率很高,很快就在医院斜对面的一个新建小区里找到了一套符合要求的三楼公寓(考虑到电梯万一故障,三楼爬楼梯也能接受)。三室两厅,宽敞明亮,小区环境幽静。王龙飞亲自去看了房,对位置和条件非常满意,当场拍板签了合同。

  接下来是搬家。王龙飞没有大兴土木,只带了必需品:舒适的床上用品、李静惯用的枕头、几件宽松的孕妇装和新生儿用品、李静的专业书籍和笔记本电脑(以备她偶尔工作需要)、简单的厨具和大量食材干货。春燕姐还特意准备了一大罐熬好的土鸡汤和一些半成品菜肴,冻在冰箱里。

  当王龙飞开着车,载着李静缓缓驶入县城小区时,李静看着窗外与庞庄村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象,心中感慨万千。王龙飞停好车,小心翼翼地扶着她上楼,打开房门。

  “看,静静,这就是咱们的‘临时行宫’。”王龙飞笑着说,“虽然比不上村里宽敞,但胜在方便。从这儿到医院,走路就十分钟。”

  李静环顾着干净整洁、阳光充沛的客厅,走到窗边,就能望见不远处医院的楼顶,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这个小小的空间,将成为他们迎接新生命的最前沿阵地,充满了战略性的安全感。

  三、 生活切换:从田园忙碌到城市待产

  生活节奏骤然慢了下来。在县城的日子,远离了农庄的机器轰鸣和日常事务的纷扰,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每天,王龙飞的主要任务就是陪伴和照顾李静。他严格按照营养食谱准备三餐,陪着李静在小区花园里缓缓散步,一起听胎教音乐,看轻松的纪录片。下午,李静会小睡片刻,或者看看书,王龙飞则抓紧时间处理手机上的重要工作信息,与陆明宇简单通话了解公司情况。

  晚上,是他们固定的“汇报交流”时间。王龙飞会把当天从“运营日报”里看到的情况,用轻松的口吻讲给李静听:

  “陆总汇报,酿酒厂第一批沙棘酒灌装完毕,品鉴反馈很好!”

  “张小梅说,‘夏日觅清凉’活动预约全满,驿站这个月营收创新高了!”

  “大虎哥那边沙棘长势不错,就是有点旱,已经安排灌溉了。”

  李静听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种“身在后方,心系前线”的状态,既让他们没有完全脱离事业,又保证了充分的休息和专注。

  四、 箭在弦上:静候生命的号角

  一切准备就绪,真正的“待产”阶段开始了。王龙飞的手机始终保持满格电量,24小时开机,车载油箱永远是满的,待产包放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他们甚至提前去医院产科熟悉了环境,办理了预住院手续,规划好了从家到产房的最优路径。

  李静的心态非常平和,她相信现代医学,也相信自己和宝宝。王龙飞虽然内心难免紧张,但表面上始终保持着镇定和乐观,用无微不至的照顾给李静传递着信心。

  在这个临时的、温馨的“小家”里,时间静静流淌。窗外是县城的车水马龙,窗内是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宁静与期盼。所有的雄心壮志、宏图伟业,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对母子平安的最朴素、最真挚的祈愿。庞庄村的产业机器在陆明宇的指挥下依旧高效运转,而它的创始人,正在几十分里外的县城一隅,进行着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投资”和“守候”。万事俱备,只待那一声宣告新生命降临的清脆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