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寒地生辉:集团化运营的首个旺季考验-《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初冬的第一场薄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庞庄村的山峦田野,将沙棘园褪尽叶片的枝干勾勒出水墨画般的线条。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寒意,却也带来了年节将近的忙碌与期盼。对于新生的“本味”集团而言,这个冬天意义非凡——这是旗下各子公司在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目标管理的新体制下,迎来的第一个完整运营周期,也是一场对其集团化改革成效的首次实战检验。寒意并未冻结发展的热情,反而催生了内部更加火热的生产经营浪潮。

  一、 “本味醇酿”:首批产品的品质攻坚战与渠道破冰

  “本味醇酿股份有限公司”的酿酒车间内,温暖如春,发酵罐低沉地嗡鸣着,空气里弥漫着令人微醺的酒香。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首批次规模化生产的沙棘干型酒和马勃菌养生露酒终于进入了最后的陈化稳定与灌装阶段。这是张明远团队面临的首场大考。

  品质控制成为重中之重。 张明远几乎以车间为家,严格按照新制定的Sop,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密监控。他引入了批次管理制度,为每一罐原酒建立“身份档案”,记录从原料(沙棘原浆批次号、马勃菌干品来源)、发酵参数(温度、时间、酵母菌株)、到陈化过程的全部数据,确保全程可追溯。qc工程师对灌装前的酒液进行最终品评和理化指标检测,一丝不苟。

  “这一批次的沙棘酒,酸度平衡得很好,果香突出,但回味略显单薄。”张明远在品评会上指出,“可能与原料采收期那场小雨有关,果实糖分积累受影响。下次投料,要对原料指标进行更严格的区间控制。”

  这种基于数据的精细化品控思维,已逐渐成为醇酿公司的核心文化。

  市场破冰同步进行。 就在生产紧锣密鼓进行时,张小梅带领的“乡居文旅”团队和控股公司市场职能(暂由张小梅兼管)已开始为新品上市预热。他们策划了“本味初酿·封藏品尝会”,邀请“食之本”秦总等核心渠道商、美食博主、以及驿站的重要客户作为首批品鉴官。品尝会就在驿站温暖的共享大厅举行,由张明远亲自讲解酿造工艺,李静介绍产品健康理念。

  “口感很独特!沙棘的酸爽和马勃菌的醇厚结合得巧妙,市面上绝对没有同类产品!”秦总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场表达了采购意向,但也提出了尖锐问题:“价格不菲,如何让消费者认知其价值?故事要怎么讲?”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王龙飞、李静、张明远、张小梅连夜开会,最终确定了 “北纬x度黄金产区·双菌共生(沙棘 马勃菌)·科技赋能传统酿造” 的核心卖点,并着手制作精美的产品手册和短视频内容。首批产品,将优先供应高端餐饮渠道和驿站体验销售,以建立口碑。

  二、 “本味乡居文旅”:冬季淡季的逆势破局

  对于文旅行业,冬季是传统淡季。但张小梅团队决心打破这个魔咒,将“冬闲”变为“冬韵”。

  “本味冬韵”主题体验周正式推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 温室沙季采摘体验,让游客在寒冬中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暖意,尤其受到亲子家庭欢迎。

  * 李静主讲的马勃菌养生讲座,座无虚席,现场炮制的菌菇养生茶和后续开发的“菌菇汤包”成为热销品。

  * 春燕姐开发的“沙棘宴”、“菌子火锅”等冬季限定菜品,口碑爆棚,食堂收入不降反升。

  * 夜晚的星空观测活动,虽然寒冷,却因独特的体验感和专业的天文望远镜(租赁)而备受好评。

  张小梅严格执行预算,并每天跟踪各活动的投入产出比和客户满意度。数据反馈显示,虽然客房入住率受天气影响略有下滑,但客单价和二次消费(餐饮、活动、农产品购买)显着提升,整体营收实现了淡季逆增长。她迅速调整策略,将营销重点从“住宿”转向 “一日游深度体验” 和 “年货礼品预售” ,推出了包含沙棘酒、菌菇干货、特色点心的“本味年礼”套餐,接受预订。这种基于数据的敏捷运营能力,是公司化运作带来的显着提升。

  三、 “本味生命科技”与种植板块:蛰伏期的厚积薄发

  相对于其他公司的火热,“本味生命科技”和由赵大虎负责的种植板块则处于“蛰伏期”,但工作并未停歇。

  陈永健带领新招聘的饲养员团队,完成了鹿场的最终消毒和设施验收,正与多家种鹿供应基地进行紧张洽谈,比对谱系、价格、运输方案。同时,他委托李静的研发团队,开始了鹿茸、鹿血初加工工艺的预研和小试,为未来产品开发做技术储备。陆明宇帮他对接的潜在投资者也有了初步意向,计划开春后实地考察。

  赵大虎则指挥生产队进行紧张的冬季田间管理:沙棘园的修枝、施肥、防冻;智能温室的加温、补光、湿度调控,确保马勃菌和实验性作物(如冬季草莓、羊肚菌)的稳定生长。他现在每天都要填写生产日志,数据意识明显增强:“北区三号温室的夜温得再调高0.5度,不然菌丝长得慢。”他已经能很自然地说出这样的指令。

  四、 控股管理:中枢调控与价值显现

  控股公司内,陆明宇和小孙忙碌地扮演着“大脑”和“管家”的角色。

  月度经营分析会越来越规范。各子公司提交的报表数据愈发详实:醇酿公司汇报了良品率(达标)、单位成本(略超预算,需优化)、首批订单金额;乡居公司汇报了客房入住率、客单价、活动收入占比、客户满意度;种植板块汇报了产出、损耗、能耗数据。会议聚焦于问题解决和资源协调:

  * 针对醇酿公司原料成本问题,陆明宇要求小孙牵头,与赵大虎签订详细的内部采购协议,明确等级、价格、支付周期,并建立质量争议仲裁机制。

  * 针对乡居公司提出的营销费用不足,王龙飞在听取详细RoI分析后,批准追加预算,但要求张小梅每周汇报效果。

  * 陆明宇通报了生命科技公司的融资进展,并要求各子公司开始编制下一年度全面预算,这是集团化规范管理的关键一步。

  控股公司的资源整合优势开始显现。小孙通过集中采购,为各子公司统一采购了一批性价比更高的办公用品和劳保物资;陆明宇引入的一套简易协同办公软件,提升了各公司间的沟通效率;王龙飞则利用个人影响力,为沙棘酒争取到了参加一个区域性农产品博览会的机会。

  五、 文化在磨合中深化:压力下的团队凝聚力

  新体制带来的业绩压力显而易见,但也极大地激发了各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张明远团队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连续加班,毫无怨言;张小梅团队为了一场活动效果,反复演练,精益求精;赵大虎的老兄弟们,也开始学着用数据说话,比拼哪个生产组的能耗更低、产出更高。

  王龙飞和李静适时地让春燕姐食堂为大家加餐,晚上送去热腾腾的宵夜;在驿站组织了简单的“庆功宴”,表彰月度优秀团队;他们经常深入一线,不是检查,而是鼓劲,倾听大家的困难和想法。

  “压力是大了,但干得明白,有奔头!”一位年轻员工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知道自己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这种成就感不一样!”

  初冬的庞庄村,虽天寒地冻,但“本味”集团内部却热气腾腾。各子公司如同经过精心调校的齿轮,在控股公司中枢的驱动下,紧密咬合,高效运转。它们正在经历集团化改革后的首个旺季考验,在市场中学习游泳,在压力下快速成长。这一切,都为“本味”未来更宏伟的蓝图,打下了最坚实的运营基础和团队基础。寒地之中,孕育着即将破土而出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