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四岁的年纪,像枝头挂着的半熟梅子,青里透着点甜,碰一下怕掉了,含在嘴里又觉酸涩。
林灵站在廊下,看檐角的雨珠顺着瓦当串成晶亮的线,一滴坠着一滴,忽然想起昨夜父亲捻着胡须说的“克己复礼”。
那会儿似懂非懂,此刻指尖无意识绞着素色裙角,倒慢慢咂摸出点滋味来:有些心思,藏着比说破更稳妥,就像雨珠串得太急会断,得留着点空隙才好看。
这些年跟着师父读书、学武,日子过得像檐下的光阴,不疾不徐地淌。
剑招从最初的生涩到如今的连贯,她渐渐学会了收力。
练剑时不再一味求快,总留着三分后劲;背书时也不贪多,读懂一句便在心里嚼半天。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像初春刚冒头的嫩芽,她悄悄用土掩着,知道这娇贵东西经不得暴晒,得藏在暖阳晒不到的地方,才不会蔫了去。
这日午后,梧桐叶筛下的碎金光斑落在青石板上,晃得人眼晕。
林灵立在廊下,一身月白襦裙衬得她肌肤胜雪,发间松松挽着根玉簪,几缕碎发垂在颈侧,随着抬手的动作轻轻晃动。
她正低头系剑穗,指尖捏着莹白的流苏,动作慢得像在绣一幅细巧的绣品,连阳光都似要在她鬓角多停留片刻。
竹椅上,萧冥夜睡得沉,玄色锦袍松开两颗衣襟,露出锁骨的浅影,几缕墨发垂在额前,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倒比醒时少了三分凌厉,多了七分温润。
他手里攥着半本《南华经》,书页被风掀得哗哗响,却丝毫没扰到他的睡意,反倒衬得周遭愈发静,连蝉鸣都轻了几分。
林灵放轻脚步走过去,裙摆扫过青石板,几乎没声响。
她弯腰捡起落在他膝头的蒲扇,素白的手指搭在扇柄上,腕间银铃随着动作轻响一声。
那声音极轻,像怕惊了这午后的静谧。她学着母亲的样子摇扇,动作生涩却认真,扇出的风带着梧桐叶的清香,拂过萧冥夜的脸颊时,他眉峰微舒,像是在梦里也觉得惬意。
阳光透过叶隙落在林灵的发顶,给她周身镀了层金芒,连垂在肩头的碎发都闪着柔和的光;而竹椅上的萧冥夜,玄色衣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的小臂线条利落流畅,沉睡的模样少了平日的疏离,多了种让人不敢惊扰的沉静。
一静一动间,竟像是画里走出来的人物,连风都舍不得吹乱这画面,只轻轻拨弄着书页,当作无声的赞叹。
扇风的手忽被轻轻握住,她惊得差点撒手,蒲扇“啪嗒”搭在竹椅扶手上。
抬头时,正撞进他含笑的眼,睡眼惺忪里带着点醒后的沙哑:“丫头。”
她红着脸想挣开,手却被他轻轻按住。“刚练的剑招,最后一式急了。”他指尖松了松,却没完全放开,“知道急什么吗?”
林灵摇头,耳尖红得快要滴血。
他便松开手,指尖轻轻敲了敲她的剑鞘,那处缠着的靛蓝绳结被阳光染成了金褐色:“招式要留余韵,就像说话要留三分,过满则亏。”
林灵低头看着剑鞘上的缠绳,忽然懂了。这些年藏在心里的那份在意,那些在舌尖打了无数个转又咽回去的话,原是老天在教她“留白”。
就像此刻的阳光,透过叶隙漏下来的才最舒服,暖烘烘的不刺眼;若是满铺开来,反倒晃得人睁不开眼。
暮色漫进院子时,她把晒得干透的草药收进竹篮,指尖触到微凉的竹编,忽然想通了父亲说的“克己”——不是憋着难受,是知道有些东西太金贵,得小心护着,不能让莽撞坏了它的好。就像檐角的雨珠,串得太急会断,得顺着风,借着势,才能串成好看的帘。
她抬手理了理鬓边的碎发,腕间的银铃轻轻响了一声,像极了心里那点藏不住的欢喜,怯生生的,却又带着点甜。
林灵站在廊下,看檐角的雨珠顺着瓦当串成晶亮的线,一滴坠着一滴,忽然想起昨夜父亲捻着胡须说的“克己复礼”。
那会儿似懂非懂,此刻指尖无意识绞着素色裙角,倒慢慢咂摸出点滋味来:有些心思,藏着比说破更稳妥,就像雨珠串得太急会断,得留着点空隙才好看。
这些年跟着师父读书、学武,日子过得像檐下的光阴,不疾不徐地淌。
剑招从最初的生涩到如今的连贯,她渐渐学会了收力。
练剑时不再一味求快,总留着三分后劲;背书时也不贪多,读懂一句便在心里嚼半天。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像初春刚冒头的嫩芽,她悄悄用土掩着,知道这娇贵东西经不得暴晒,得藏在暖阳晒不到的地方,才不会蔫了去。
这日午后,梧桐叶筛下的碎金光斑落在青石板上,晃得人眼晕。
林灵立在廊下,一身月白襦裙衬得她肌肤胜雪,发间松松挽着根玉簪,几缕碎发垂在颈侧,随着抬手的动作轻轻晃动。
她正低头系剑穗,指尖捏着莹白的流苏,动作慢得像在绣一幅细巧的绣品,连阳光都似要在她鬓角多停留片刻。
竹椅上,萧冥夜睡得沉,玄色锦袍松开两颗衣襟,露出锁骨的浅影,几缕墨发垂在额前,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倒比醒时少了三分凌厉,多了七分温润。
他手里攥着半本《南华经》,书页被风掀得哗哗响,却丝毫没扰到他的睡意,反倒衬得周遭愈发静,连蝉鸣都轻了几分。
林灵放轻脚步走过去,裙摆扫过青石板,几乎没声响。
她弯腰捡起落在他膝头的蒲扇,素白的手指搭在扇柄上,腕间银铃随着动作轻响一声。
那声音极轻,像怕惊了这午后的静谧。她学着母亲的样子摇扇,动作生涩却认真,扇出的风带着梧桐叶的清香,拂过萧冥夜的脸颊时,他眉峰微舒,像是在梦里也觉得惬意。
阳光透过叶隙落在林灵的发顶,给她周身镀了层金芒,连垂在肩头的碎发都闪着柔和的光;而竹椅上的萧冥夜,玄色衣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的小臂线条利落流畅,沉睡的模样少了平日的疏离,多了种让人不敢惊扰的沉静。
一静一动间,竟像是画里走出来的人物,连风都舍不得吹乱这画面,只轻轻拨弄着书页,当作无声的赞叹。
扇风的手忽被轻轻握住,她惊得差点撒手,蒲扇“啪嗒”搭在竹椅扶手上。
抬头时,正撞进他含笑的眼,睡眼惺忪里带着点醒后的沙哑:“丫头。”
她红着脸想挣开,手却被他轻轻按住。“刚练的剑招,最后一式急了。”他指尖松了松,却没完全放开,“知道急什么吗?”
林灵摇头,耳尖红得快要滴血。
他便松开手,指尖轻轻敲了敲她的剑鞘,那处缠着的靛蓝绳结被阳光染成了金褐色:“招式要留余韵,就像说话要留三分,过满则亏。”
林灵低头看着剑鞘上的缠绳,忽然懂了。这些年藏在心里的那份在意,那些在舌尖打了无数个转又咽回去的话,原是老天在教她“留白”。
就像此刻的阳光,透过叶隙漏下来的才最舒服,暖烘烘的不刺眼;若是满铺开来,反倒晃得人睁不开眼。
暮色漫进院子时,她把晒得干透的草药收进竹篮,指尖触到微凉的竹编,忽然想通了父亲说的“克己”——不是憋着难受,是知道有些东西太金贵,得小心护着,不能让莽撞坏了它的好。就像檐角的雨珠,串得太急会断,得顺着风,借着势,才能串成好看的帘。
她抬手理了理鬓边的碎发,腕间的银铃轻轻响了一声,像极了心里那点藏不住的欢喜,怯生生的,却又带着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