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监察之权-《解差传》

  这临安城的兵部衙门,远不如西凉府衙来得敞亮。

  那里的天很高,风很烈。

  这里的天,被四四方方的屋檐割成了巴掌大的一块。

  风里,都带着一股子陈腐的文书纸墨气。

  小乙如今的差事,便是在这四方天底下,与一屋子陈年卷宗作伴。

  无趣。

  属实是无趣到了骨子里。

  他便从家中带了几本闲书,每日窝在这间窄小的官房里,一页一页地翻。

  书中自有刀光剑影,书中自有快意恩仇。

  可终究,是别人的江湖。

  下值回家,推开门,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

  燕妮那丫头,总会提前温好一壶酒,不多不少,刚好驱散一身的官场寒气。

  小日子过得,倒也算得上是美滋滋。

  或许,这便是世间大多数人,求都求不来的安稳与福气。

  只是小乙总觉得,自己的骨头里,还藏着西凉的风沙。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快得像指间漏下的沙。

  直到今天,一封来自西凉的信,打破了这份安稳。

  信封是军中特有的牛皮纸,粗糙,厚重,带着一股子边关才有的铁与血的味道。

  信,是大将军亲笔。

  字迹如刀劈斧砍,力透纸背。

  信上说,婉儿,可以来临安了。

  大将军会亲自择选精锐扈从,护她一路周全。

  这个消息,像是一捧投入寒潭的炭火,让小乙的心,瞬间滚烫起来。

  他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张在风沙中依旧清丽的脸庞。

  可信纸往下,那滚烫的心,便又一点点冷了下去。

  大将军在信的末尾,问起了军粮案的调查进度。

  寥寥数字,却重若千钧。

  小乙捏着信纸,只觉得那纸张的边缘,锋利得像是能割破人的手指。

  他该如何回复?

  说自己如今的官职,不过是个管着军奴名册的闲差,连兵部核心的卷宗都摸不到边?

  还是说,整个兵部上下,对此事讳莫如深,人人噤若寒蝉,他根本无从打听?

  偏偏崔海平这几日又因公外出,不在衙中,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

  大将军回西凉才几天?

  这就开始催问了。

  小乙将信纸缓缓放在桌上,伸出两根手指,用力地按着自己的太阳穴。

  愁。

  一个愁字,几乎要从胸膛里满溢出来。

  就在这时,那扇薄薄的木门,被轻轻敲响了。

  叩,叩,叩。

  三声,不急不缓。

  小乙抬起头,沉声道:“请进。”

  门被推开,一道身影走了进来。

  来人一身官衣,眉宇间带着几分倦意,但那双眼睛,却依旧锐利。

  正是崔海平。

  小乙站起身,脸上挤出一丝笑意。

  “崔大人回来了。”

  崔海平点了点头,目光在他桌上的那封信上扫过。

  “嗯,昨日回的京。”

  他走到桌前,自顾自地拉开椅子坐下。

  “大人找小乙有事?”

  崔海平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问了另一个问题。

  “西凉的那位姑娘,事情可还顺利?”

  小乙心中一动,这崔大人,倒是心细。

  “托大人的福,今日刚收到大将军的来信,说是会派人将她送到临安来。”

  “那就好。”

  崔海平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他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上下打量了小乙一番。

  “这几日,在这兵部,还适应吗?”

  “没什么不适应的。”

  小乙答得有些言不由衷。

  “每日看看书,喝喝茶,也没什么旁的事情可做。”

  崔海平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哎呀,前些日子我出这趟公差,走得急了,有些话没来得及与你细说。”

  “你这个差事,看似清闲,实则不然。”

  “对你来说,或许,反倒是天底下最好的一桩差事。”

  小乙的目光,瞬间变得专注起来。

  崔海平伸出一根手指,在桌上轻轻点了点。

  “监察各个军营的军奴。”

  “这个职权,听起来不大,却有个天大的好处。”

  “除了审批各地军营上报的军奴名册、用度公文,你还可以去军中,行监察之权。”

  “也就是说,你可以冠冕堂皇地出入任何一座军营。”

  “可以不用整日,都在这衙门里枯坐着。”

  小乙的心,猛地一跳。

  他瞬间明白了崔海平话中的深意。

  这哪里是个闲差,这分明是一把递到他手里的钥匙。

  一把可以打开无数扇紧锁大门的钥匙。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崔海平,郑重地拱了拱手。

  “崔大人,小乙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小乙想请您,将所知道的,关于西凉军粮一案的所有事情,都告诉我。”

  崔海平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

  “关于军粮一事,我知道的,其实也并不比你多多少。”

  “我只知道,军粮的采办,由户部一手操持。”

  “我们兵部,则负责押运。”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

  “所以,问题应该不在兵部。”

  小乙的眉头皱了起来。

  “大人的意思是,问题出在户部?”

  崔海平缓缓摇头。

  “我也只是奉命行事。”

  “户部何时送来协办公文,我们兵部便何时派兵,去指定的粮仓接粮。”

  “上次西凉军粮延误,便是因为户部那边,迟迟没有将公文送过来。”

  “所以我才说,问题不在我们兵部。”

  小乙追问道:“既然如此,难道就没人去向户部问责吗?”

  崔海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官场中人特有的无奈与忌惮。

  “问责也得尚书大人,也就是二皇子殿下去啊。”

  “那是兵部尚书大人,也就是二皇子殿下该操心的事,我也不敢多问啊。”

  二皇子。

  这三个字,像是一座冰山,骤然撞进了小乙的脑海里。

  他终于明白,为何此事在兵部会成为一个禁忌。

  也终于明白,为何大将军宁愿相信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也不愿相信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此事,盘根错节,早已不是单纯的军粮案。

  它的背后,是深不见底的朝堂争斗,也许还是皇子间的储位之争。

  不过,崔海平今日说的这些,应该足够他写一封回信,暂时应付大将军的问询了。

  小乙站起身,再次对崔海平深深一揖。

  “多谢崔大人指点迷津。”

  崔海平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你我之间,无需如此。”

  小乙直起身,眼中闪过一抹锐光。

  “那崔大人,小乙明日,可否就动身去军中,行使这监察之权?”

  崔海平看着他,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

  “当然可以。”

  “这是你的职权,谁也拦不住。”

  “你想先去哪里看看?”

  小乙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吐出了四个字。

  “南陵水师。”

  崔海平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点了点头。

  “也好。”

  “南陵水师军纪森严,你去那里,正好可以先立立威。”

  “我这就去给你准备手令?”

  小乙点了点头。

  “多谢崔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