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年号景和,万象更新。
秦易以雷霆手段迅速稳定朝局,他深知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不同。
一方面继续重用韩铮、周仓等军中宿将稳定边防。
另一方面则大力提拔林如海、苏文正、顾言等文臣,整顿吏治,改革税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颁布下去,不过数月,原本因权力更迭而略显动荡的大周朝,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锐意进取的新气象,令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臣也不得不暗自叹服。
这日午后,秦易在养心殿批阅完堆积如山的奏章。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内侍监总管。
“去,传林卿来见朕。”
不多时,林如海匆匆而至,恭敬行礼:“臣林如海,参见陛下。”
“世叔快快请起。”
秦易放下朱笔,自御案后起身,亲自虚扶了一下,语气相较于朝堂之上温和亲切了许多。
“此处并无外人,不必如此拘礼。坐下说话。”
他指了指下首的锦凳。
待林如海谢恩后略显忐忑地坐下,秦易才重新落座。
目光温和地看着这位相交已久、亦臣亦友的长辈,语气带着几分家常般的关切。
“世叔,近日政务繁忙,也未来得及多过问家中情况。朕记得,黛玉妹妹……如今身子可大好了?还在府中静养?”
林如海心中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连忙微微躬身,谨慎回道。
“承蒙陛下挂念,小女自蒙陛下恩典,得太医院精心调养,如今身子已大好,只是……性子依旧喜静,多在府中读书习字,少有外出。”
秦易微微颔首,指节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似在回忆,唇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黛玉妹妹的才情品貌,朕是知道的。昔日在王府时,虽缘悭一面,然世叔常提及,朕亦有所耳闻,更有……宝钗等人时常夸赞,言其灵秀聪慧,有咏絮之才,性情高洁,在京中闺秀里,亦是难得的翘楚。”
他顿了顿,目光坦诚而认真地看向林如海。
“世叔,朕与你相交莫逆,今日便开门见山了。朕之后宫初立,位份多虚,意在择选贤德,以充内廷。朕欲聘黛玉妹妹入宫,相伴左右,不知世叔……意下如何?”
林如海闻言,心头巨震,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连忙起身,撩袍便要跪倒:“陛下!这……”
秦易却抬手阻止了他下跪的动作,温言道。
“世叔不必如此。今日乃家叙,非朝议。朕是真心询问世叔的意思。”
林如海站定,心情复杂难言,既有女儿得蒙圣眷的荣耀,又有一个父亲对女儿未来深深的担忧。
他斟酌着词句,恭敬回道。
“陛下垂青,实乃小女几世修来的福分,亦是臣林家满门的荣耀!只是……只是小女自幼失恃,性子难免孤高清冷,不善与人周旋,且虽经调养,底子仍弱,臣只怕……只怕她入宫后,不懂宫廷规矩,言行若有不当,冲撞了陛下,或是……那深宫寂寞,规矩森严,她那般心性,难以适应,反辜负了陛下圣恩,也令臣……于心难安。”
他这番话说的恳切至极,拳拳爱女之心,溢于言表。
秦易听罢,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神色更显温和。
“世叔的顾虑,朕明白。朕欣赏黛玉,正是欣赏她的真性情与那份不流于俗的灵秀之气。宫中规束虽严,却也并非要磨灭人的本性。朕既邀她入宫,自会护她周全,许她一方自在天地,断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他略一沉吟。
“这样吧,三日后,朕会下旨,于宫中设小选,甄选贤德,充实内廷。令爱黛玉,才德兼备,自然在首选名单之中。届时循例参选,也全了朝廷礼制,堵了悠悠众口,世叔以为如何?”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林府。
彼时,黛玉正在自己素雅清幽的闺房窗下,对着一幅未完成的墨竹图凝神运笔。
听闻宫中传来的消息,她握着紫毫笔的手猛地一颤。
那饱蘸了浓墨的笔尖“啪”地一声掉落在宣纸上。
迅速晕开一大团浓重的墨渍,将方才精心勾勒的几竿翠竹尽数污了。
“姑、姑娘……”
贴身丫鬟紫鹃在一旁,先是惊讶。
随即脸上露出又是欣喜又是担忧的复杂神色,声音都带着几分不确定。
“是宫里的消息!皇上……皇上向老爷提了,要选您入宫呢!听说……还是皇上亲自开的口,称呼老爷‘世叔’呢!”
黛玉怔怔地望着窗外那几丛在秋风中微微摇曳的真实翠竹,心湖如同被投入巨石,波涛汹涌,思绪纷乱如麻。
“父亲……他如何说?”
她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微颤与心绪波动。
紫鹃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她的神色,回道。
“老爷说,陛下态度恳切,念及旧谊,此乃皇恩浩荡。让姑娘您好生准备着,三日后内务府会派人送来参选的礼服和教导嬷嬷。”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老爷还说……陛下承诺,会善待姑娘。”
黛玉沉默了片刻,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尖微微发凉。
入宫!
那是一个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甚至带着几分畏惧的世界。
然而,那个发出邀请的人,却又让她心中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好奇、忐忑,以及一丝隐秘期盼的复杂情绪。
三日后,选秀的旨意正式下达。
黛玉穿着内务府送来的、按制式打造的秀女礼服。
在一众精心打扮、环肥燕瘦的秀女之中。
她未施过多粉黛,依旧是一身清冷气质。
眉眼间带着淡淡的书卷气,却反而显得格外出尘脱俗,引人注目。
当她随着引路太监,跪在专门用于遴选妃嫔的体元殿冰凉的金砖地上时。
能清晰地感觉到一道深沉而极具穿透力的目光,自那高高在上的御座方向落在自己身上。
那目光,不同于以往的遥远一瞥,带着审视,也带着一种……她无法准确描述的专注。
“抬起头来。”
秦易的声音从上方传来,相较于记忆中的冷冽,此刻似乎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刻意放缓的温和。
黛玉依言,缓缓抬起头。
“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林世叔家教严谨,果然……名不虚传。”
秦易端详片刻,唇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却真实存在的弧度,随即对身旁的内侍监总管沉声道,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
“林黛玉听旨:朕特封你为黛玉妃,赐居……长春宫,享妃位份例。”
此言一出,满殿侍立的宫女太监,乃至一同参选、尚在等待命运的秀女们,无不面露惊诧,低声窃语起来。
一入宫便直接越过嫔级,册封为妃,并且赐予距离养心殿不远、景致最为幽雅宜人的长春宫,这是何等罕见的隆恩与殊荣!
足见这位新妃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黛玉也怔在了原地,清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茫然与无措,一时间竟忘了反应。
直到身后的紫鹃悄悄轻轻推了她一下,她才恍然回神。
连忙垂下眼帘,依着教导嬷嬷之前紧急培训的礼仪。
恭敬地叩首谢恩,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与一种踏入未知命运的悸动。
“臣妾……谢陛下隆恩。”
当晚,秦易处理完政务,果然驾临长春宫。
宫内陈设已然按照妃位规制布置妥当,虽显华贵,却因主人喜好,特意增添了许多书卷、字画与兰草竹石,显得清雅而不失格调。
黛玉换上了一身较为正式的宫装,在灯下更显得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只是那眉眼间,仍带着几分初入宫闱的拘谨与不安,如同受惊的幼鹿。
“不必多礼。”
秦易上前一步,虚扶住正要行礼的她,目光扫过宫内特意增添的、显然是投其所好的陈设,语气平和。
“这里可还住得习惯?朕命人多添了些书籍和绿植,也不知合不合你心意。若缺什么,或有什么不惯,直接告诉管事太监或朕便可。”
黛玉感受到他话语中的细心与关照,心中微暖,轻声回道。
“谢陛下挂心,一切……都很好。陛下费心了。”
皎洁的月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温柔地洒在两人身上,在地上拖出两道渐渐靠近的身影。
秦易以雷霆手段迅速稳定朝局,他深知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不同。
一方面继续重用韩铮、周仓等军中宿将稳定边防。
另一方面则大力提拔林如海、苏文正、顾言等文臣,整顿吏治,改革税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颁布下去,不过数月,原本因权力更迭而略显动荡的大周朝,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锐意进取的新气象,令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臣也不得不暗自叹服。
这日午后,秦易在养心殿批阅完堆积如山的奏章。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内侍监总管。
“去,传林卿来见朕。”
不多时,林如海匆匆而至,恭敬行礼:“臣林如海,参见陛下。”
“世叔快快请起。”
秦易放下朱笔,自御案后起身,亲自虚扶了一下,语气相较于朝堂之上温和亲切了许多。
“此处并无外人,不必如此拘礼。坐下说话。”
他指了指下首的锦凳。
待林如海谢恩后略显忐忑地坐下,秦易才重新落座。
目光温和地看着这位相交已久、亦臣亦友的长辈,语气带着几分家常般的关切。
“世叔,近日政务繁忙,也未来得及多过问家中情况。朕记得,黛玉妹妹……如今身子可大好了?还在府中静养?”
林如海心中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连忙微微躬身,谨慎回道。
“承蒙陛下挂念,小女自蒙陛下恩典,得太医院精心调养,如今身子已大好,只是……性子依旧喜静,多在府中读书习字,少有外出。”
秦易微微颔首,指节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似在回忆,唇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黛玉妹妹的才情品貌,朕是知道的。昔日在王府时,虽缘悭一面,然世叔常提及,朕亦有所耳闻,更有……宝钗等人时常夸赞,言其灵秀聪慧,有咏絮之才,性情高洁,在京中闺秀里,亦是难得的翘楚。”
他顿了顿,目光坦诚而认真地看向林如海。
“世叔,朕与你相交莫逆,今日便开门见山了。朕之后宫初立,位份多虚,意在择选贤德,以充内廷。朕欲聘黛玉妹妹入宫,相伴左右,不知世叔……意下如何?”
林如海闻言,心头巨震,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连忙起身,撩袍便要跪倒:“陛下!这……”
秦易却抬手阻止了他下跪的动作,温言道。
“世叔不必如此。今日乃家叙,非朝议。朕是真心询问世叔的意思。”
林如海站定,心情复杂难言,既有女儿得蒙圣眷的荣耀,又有一个父亲对女儿未来深深的担忧。
他斟酌着词句,恭敬回道。
“陛下垂青,实乃小女几世修来的福分,亦是臣林家满门的荣耀!只是……只是小女自幼失恃,性子难免孤高清冷,不善与人周旋,且虽经调养,底子仍弱,臣只怕……只怕她入宫后,不懂宫廷规矩,言行若有不当,冲撞了陛下,或是……那深宫寂寞,规矩森严,她那般心性,难以适应,反辜负了陛下圣恩,也令臣……于心难安。”
他这番话说的恳切至极,拳拳爱女之心,溢于言表。
秦易听罢,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神色更显温和。
“世叔的顾虑,朕明白。朕欣赏黛玉,正是欣赏她的真性情与那份不流于俗的灵秀之气。宫中规束虽严,却也并非要磨灭人的本性。朕既邀她入宫,自会护她周全,许她一方自在天地,断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他略一沉吟。
“这样吧,三日后,朕会下旨,于宫中设小选,甄选贤德,充实内廷。令爱黛玉,才德兼备,自然在首选名单之中。届时循例参选,也全了朝廷礼制,堵了悠悠众口,世叔以为如何?”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林府。
彼时,黛玉正在自己素雅清幽的闺房窗下,对着一幅未完成的墨竹图凝神运笔。
听闻宫中传来的消息,她握着紫毫笔的手猛地一颤。
那饱蘸了浓墨的笔尖“啪”地一声掉落在宣纸上。
迅速晕开一大团浓重的墨渍,将方才精心勾勒的几竿翠竹尽数污了。
“姑、姑娘……”
贴身丫鬟紫鹃在一旁,先是惊讶。
随即脸上露出又是欣喜又是担忧的复杂神色,声音都带着几分不确定。
“是宫里的消息!皇上……皇上向老爷提了,要选您入宫呢!听说……还是皇上亲自开的口,称呼老爷‘世叔’呢!”
黛玉怔怔地望着窗外那几丛在秋风中微微摇曳的真实翠竹,心湖如同被投入巨石,波涛汹涌,思绪纷乱如麻。
“父亲……他如何说?”
她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微颤与心绪波动。
紫鹃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她的神色,回道。
“老爷说,陛下态度恳切,念及旧谊,此乃皇恩浩荡。让姑娘您好生准备着,三日后内务府会派人送来参选的礼服和教导嬷嬷。”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老爷还说……陛下承诺,会善待姑娘。”
黛玉沉默了片刻,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尖微微发凉。
入宫!
那是一个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甚至带着几分畏惧的世界。
然而,那个发出邀请的人,却又让她心中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好奇、忐忑,以及一丝隐秘期盼的复杂情绪。
三日后,选秀的旨意正式下达。
黛玉穿着内务府送来的、按制式打造的秀女礼服。
在一众精心打扮、环肥燕瘦的秀女之中。
她未施过多粉黛,依旧是一身清冷气质。
眉眼间带着淡淡的书卷气,却反而显得格外出尘脱俗,引人注目。
当她随着引路太监,跪在专门用于遴选妃嫔的体元殿冰凉的金砖地上时。
能清晰地感觉到一道深沉而极具穿透力的目光,自那高高在上的御座方向落在自己身上。
那目光,不同于以往的遥远一瞥,带着审视,也带着一种……她无法准确描述的专注。
“抬起头来。”
秦易的声音从上方传来,相较于记忆中的冷冽,此刻似乎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刻意放缓的温和。
黛玉依言,缓缓抬起头。
“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林世叔家教严谨,果然……名不虚传。”
秦易端详片刻,唇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却真实存在的弧度,随即对身旁的内侍监总管沉声道,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
“林黛玉听旨:朕特封你为黛玉妃,赐居……长春宫,享妃位份例。”
此言一出,满殿侍立的宫女太监,乃至一同参选、尚在等待命运的秀女们,无不面露惊诧,低声窃语起来。
一入宫便直接越过嫔级,册封为妃,并且赐予距离养心殿不远、景致最为幽雅宜人的长春宫,这是何等罕见的隆恩与殊荣!
足见这位新妃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黛玉也怔在了原地,清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茫然与无措,一时间竟忘了反应。
直到身后的紫鹃悄悄轻轻推了她一下,她才恍然回神。
连忙垂下眼帘,依着教导嬷嬷之前紧急培训的礼仪。
恭敬地叩首谢恩,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与一种踏入未知命运的悸动。
“臣妾……谢陛下隆恩。”
当晚,秦易处理完政务,果然驾临长春宫。
宫内陈设已然按照妃位规制布置妥当,虽显华贵,却因主人喜好,特意增添了许多书卷、字画与兰草竹石,显得清雅而不失格调。
黛玉换上了一身较为正式的宫装,在灯下更显得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只是那眉眼间,仍带着几分初入宫闱的拘谨与不安,如同受惊的幼鹿。
“不必多礼。”
秦易上前一步,虚扶住正要行礼的她,目光扫过宫内特意增添的、显然是投其所好的陈设,语气平和。
“这里可还住得习惯?朕命人多添了些书籍和绿植,也不知合不合你心意。若缺什么,或有什么不惯,直接告诉管事太监或朕便可。”
黛玉感受到他话语中的细心与关照,心中微暖,轻声回道。
“谢陛下挂心,一切……都很好。陛下费心了。”
皎洁的月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温柔地洒在两人身上,在地上拖出两道渐渐靠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