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调整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在柳林镇与周边几个乡镇之间悄然打响。县里刚刚下达了《关于申报本年度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的通知》,一批总额达八百万元的扶持资金,像一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蛋糕,吸引了所有农业乡镇的目光。其中,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额度高达三百万元,这正是柳林镇最急需的及时雨。
消息传到柳林镇时,李腾正在主持召开经发办的第一次筹备会议。党政办主任钱有福拿着文件快步走进来,附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李腾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他简要结束了会议,立即拿着文件直奔赵东升办公室。
赵书记,机会来了,但竞争一定会很激烈。李腾将文件放在赵东升面前,语气急促却坚定,这笔资金对我们推进山南村蔬菜基地扩建、筹建小型农产品加工厂至关重要。
赵东升仔细阅读着文件,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三百万元的重点专项资金...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主要竞争对手会是哪些乡镇?
根据往年的情况,城关镇、大河镇、龙泉镇都会全力争取。李腾对此早有研究,城关镇有区位优势,大河镇的水产养殖一直受县里重视,龙泉镇去年引进了茶叶加工企业,基础比我们好。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赵东升直指核心。
我们的优势在于已经形成了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李腾信心满满,山南村的大棚蔬菜经过半年实践,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度高。我们有详细的扩建计划和明确的资金使用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前期通过盘活电影院资产,展现了项目运作能力。
赵东升沉思片刻,果断拍板:好!这个项目必须拿下。你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成立项目申报专班,我亲自担任组长,你任副组长。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务必把申报材料做得扎实、出彩。
得到赵东升的全力支持,李腾立即行动起来。他抽调了农技站的林雪、企管办的业务骨干,还特意将在县财政局工作过的选调生陈默也纳入专班。连续三个昼夜,镇政府二楼小会议室的灯光都亮到凌晨。李腾带着专班成员,一遍遍打磨申报材料,从项目可行性、资金使用计划、效益分析到风险防控,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这里的数据还要再核实,李腾指着效益分析表说,带动就业人数要精确到人,农民增收要算出具体数额,不能含糊。
林雪补充道:技术保障方面,我可以联系省农科院的专家做技术顾问,把合作协议附上,增加可信度。
陈默则利用他在财政局的工作经验,仔细核对每一笔预算:设备采购价格要参照最新政府采购目录,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避免评审时被质疑。
在精心准备的同时,李腾也开始动用他的关系网络。他首先给宋知远打了电话,详细汇报了柳林镇的申报项目和准备情况。
宋知远在电话里表示:你们的思路很好,山南村的模式确实值得推广。但是李腾啊,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次申报的乡镇有七八个,竞争非常激烈。光是材料过硬还不够,关键还要看项目本身的示范效应和可持续性。
宋县长,我们明白。恳请县里在评审时,能够充分考虑我们柳林作为传统农业镇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放心吧,我会关注这个项目的评审过程。不过最终还是要靠项目本身说话。
与此同时,赵东升也在行动。他利用在组织部工作时积累的人脉,分别拜访了县农业局局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不同于李腾的直来直去,赵东升的沟通更加艺术:
柳林镇的发展需要县里支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为全县农业产业化探索一条可复制的新路。赵东升在向农业局长汇报时这样说,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资金,更是要做出一个样板。
就在柳林镇紧锣密鼓准备之时,从其他乡镇传来的消息却让人不安。
先是县农业局的一位科长无意中向陈默透露:听说你们柳林镇这次要搞加工厂?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有技术和管理能力吗?
接着,在县政府的一次协调会上,大河镇的一位副镇长半开玩笑地说:柳林镇的李镇长年轻有为啊,又是搞旅游又是搞加工,这是要一口吃成胖子的节奏。
最让人担忧的是,在正式申报前三天,评审专家组名单流出后,城关镇党委书记亲自出面,邀请专家组全体成员考察指导城关镇的现代农业园区。
这是明目张胆地做工作啊!钱有福焦急地向李腾汇报,听说他们还准备了很丰厚的资料费
李腾眉头紧锁,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他知道,在基层,光有扎实的材料是不够的,必要的人际关系和适当的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柳林镇财政拮据,根本拿不出像样的资料费,而且赵东升也明确表示要规范运作,不能触碰红线。
我们走阳关道。李腾下定决心,把我们的真实情况和发展决心展示给专家看,用诚意和务实打动他们。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评审专家组到柳林镇实地考察,不仅要看山南村的大棚,还要看准备建设加工厂的闲置场地,更要走访参与项目的普通农户。
这太冒险了!刘长根在得知这个决定后,第一次主动来到李腾办公室,现场考察变数太多,万一有农户说错话,或者现场有什么疏漏,就全完了!
李腾理解刘长根的顾虑,但他坚持己见:纸面上的材料其他乡镇也能做得很漂亮,我们要展现的是柳林镇真实的发展态势和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令李腾没有想到的是,在考察安排上,刘长根再次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按照分工,专家接待应该由分管办公室的同志协调,但刘长根以不了解项目具体情况为由,拒绝负责相关工作。最后还是周海出面,协调人大办公室的人员帮忙,才解决了接待人手问题。
考察日当天,柳林镇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在镇政府等候。赵东升和李腾亲自陪同专家组前往山南村。
在山南村,专家组看到了长势喜人的蔬菜大棚,吴建军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种植技术和管理心得;他们走访了参与项目的农户,听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改善;在准备改建加工厂的旧粮站,林雪详细讲解了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
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不断提出问题,有的相当尖锐:
你们计划生产的辣椒酱,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竞争优势在哪里?
加工厂建成后,产品质量如何保证?有没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带动多少农户?如何保证农户持续受益?
李腾和林雪一一作答,不回避困难,也不空谈前景,而是用具体数据和切实计划回应每一个问题。
中午用餐时,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的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走了好几个乡镇,你们柳林不是条件最好的,但却是最真实、最扎实的。特别是看到那个年轻的女技术员和村支书,能感受到一股干事创业的劲头。
考察结束后,李腾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其他乡镇的工作不会停止。果然,当晚他就接到消息,城关镇在专家组回县城后,立即邀请他们参观新落成的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并安排了隆重的接待晚宴。
我们要不要也去县里,再跟专家们沟通一下?陈默建议道。
李腾摇头:该展示的已经展示了,再说就过犹不及了。
在焦虑中等待了一周后,评审结果终于公布。柳林镇申报的特色蔬菜产业一体化发展项目以获得专家组全票推荐的结果,成功入选重点扶持项目,获得二百八十万元资金支持!
消息传来,整个柳林镇政府沸腾了。这是柳林镇近年来在县级项目评审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赵东升在班子会上难掩喜悦:这次成功,证明了我们柳林镇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也证明了我们干部队伍是有战斗力的!
然而,喜悦之余,新的矛盾接踵而至。
资金尚未到位,各方对资金使用的争论就已经开始。刘长根提出:既然是农业项目,资金应该优先用于扩大种植规模,这是基础。
但李腾认为:按照申报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加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这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更棘手的是,各个村都开始争取项目落户。红旗村支书赵宝财直接找到李腾:李镇长,我们村土地条件好,村民积极性高,加工厂应该建在我们村!
前进村的老黄也来找周海:我们村贫困户多,最需要项目带动。
而山南村的吴建军更是理所当然地认为:项目是我们村做起来的,加工厂当然应该放在山南!
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诉求,李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资金的争取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这笔钱,真正发挥效益,同时平衡好各方利益,将是对他执政能力的更大考验。
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看到张薇发来的短信:爸又住院了,医生说要做一个检查,你能回来一下吗?
李腾看着短信,久久无语。他走到窗边,望着柳林镇的夜空。成功的喜悦如此短暂,更多的挑战已经摆在面前。他拿起手机,给张薇回复:我尽快安排时间。然后继续伏案工作,开始起草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
争取资金之战已经结束,但用好资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消息传到柳林镇时,李腾正在主持召开经发办的第一次筹备会议。党政办主任钱有福拿着文件快步走进来,附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李腾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他简要结束了会议,立即拿着文件直奔赵东升办公室。
赵书记,机会来了,但竞争一定会很激烈。李腾将文件放在赵东升面前,语气急促却坚定,这笔资金对我们推进山南村蔬菜基地扩建、筹建小型农产品加工厂至关重要。
赵东升仔细阅读着文件,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三百万元的重点专项资金...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主要竞争对手会是哪些乡镇?
根据往年的情况,城关镇、大河镇、龙泉镇都会全力争取。李腾对此早有研究,城关镇有区位优势,大河镇的水产养殖一直受县里重视,龙泉镇去年引进了茶叶加工企业,基础比我们好。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赵东升直指核心。
我们的优势在于已经形成了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李腾信心满满,山南村的大棚蔬菜经过半年实践,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度高。我们有详细的扩建计划和明确的资金使用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前期通过盘活电影院资产,展现了项目运作能力。
赵东升沉思片刻,果断拍板:好!这个项目必须拿下。你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成立项目申报专班,我亲自担任组长,你任副组长。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务必把申报材料做得扎实、出彩。
得到赵东升的全力支持,李腾立即行动起来。他抽调了农技站的林雪、企管办的业务骨干,还特意将在县财政局工作过的选调生陈默也纳入专班。连续三个昼夜,镇政府二楼小会议室的灯光都亮到凌晨。李腾带着专班成员,一遍遍打磨申报材料,从项目可行性、资金使用计划、效益分析到风险防控,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这里的数据还要再核实,李腾指着效益分析表说,带动就业人数要精确到人,农民增收要算出具体数额,不能含糊。
林雪补充道:技术保障方面,我可以联系省农科院的专家做技术顾问,把合作协议附上,增加可信度。
陈默则利用他在财政局的工作经验,仔细核对每一笔预算:设备采购价格要参照最新政府采购目录,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避免评审时被质疑。
在精心准备的同时,李腾也开始动用他的关系网络。他首先给宋知远打了电话,详细汇报了柳林镇的申报项目和准备情况。
宋知远在电话里表示:你们的思路很好,山南村的模式确实值得推广。但是李腾啊,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次申报的乡镇有七八个,竞争非常激烈。光是材料过硬还不够,关键还要看项目本身的示范效应和可持续性。
宋县长,我们明白。恳请县里在评审时,能够充分考虑我们柳林作为传统农业镇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放心吧,我会关注这个项目的评审过程。不过最终还是要靠项目本身说话。
与此同时,赵东升也在行动。他利用在组织部工作时积累的人脉,分别拜访了县农业局局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不同于李腾的直来直去,赵东升的沟通更加艺术:
柳林镇的发展需要县里支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为全县农业产业化探索一条可复制的新路。赵东升在向农业局长汇报时这样说,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资金,更是要做出一个样板。
就在柳林镇紧锣密鼓准备之时,从其他乡镇传来的消息却让人不安。
先是县农业局的一位科长无意中向陈默透露:听说你们柳林镇这次要搞加工厂?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有技术和管理能力吗?
接着,在县政府的一次协调会上,大河镇的一位副镇长半开玩笑地说:柳林镇的李镇长年轻有为啊,又是搞旅游又是搞加工,这是要一口吃成胖子的节奏。
最让人担忧的是,在正式申报前三天,评审专家组名单流出后,城关镇党委书记亲自出面,邀请专家组全体成员考察指导城关镇的现代农业园区。
这是明目张胆地做工作啊!钱有福焦急地向李腾汇报,听说他们还准备了很丰厚的资料费
李腾眉头紧锁,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他知道,在基层,光有扎实的材料是不够的,必要的人际关系和适当的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柳林镇财政拮据,根本拿不出像样的资料费,而且赵东升也明确表示要规范运作,不能触碰红线。
我们走阳关道。李腾下定决心,把我们的真实情况和发展决心展示给专家看,用诚意和务实打动他们。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评审专家组到柳林镇实地考察,不仅要看山南村的大棚,还要看准备建设加工厂的闲置场地,更要走访参与项目的普通农户。
这太冒险了!刘长根在得知这个决定后,第一次主动来到李腾办公室,现场考察变数太多,万一有农户说错话,或者现场有什么疏漏,就全完了!
李腾理解刘长根的顾虑,但他坚持己见:纸面上的材料其他乡镇也能做得很漂亮,我们要展现的是柳林镇真实的发展态势和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令李腾没有想到的是,在考察安排上,刘长根再次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按照分工,专家接待应该由分管办公室的同志协调,但刘长根以不了解项目具体情况为由,拒绝负责相关工作。最后还是周海出面,协调人大办公室的人员帮忙,才解决了接待人手问题。
考察日当天,柳林镇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在镇政府等候。赵东升和李腾亲自陪同专家组前往山南村。
在山南村,专家组看到了长势喜人的蔬菜大棚,吴建军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种植技术和管理心得;他们走访了参与项目的农户,听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改善;在准备改建加工厂的旧粮站,林雪详细讲解了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
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不断提出问题,有的相当尖锐:
你们计划生产的辣椒酱,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竞争优势在哪里?
加工厂建成后,产品质量如何保证?有没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带动多少农户?如何保证农户持续受益?
李腾和林雪一一作答,不回避困难,也不空谈前景,而是用具体数据和切实计划回应每一个问题。
中午用餐时,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的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走了好几个乡镇,你们柳林不是条件最好的,但却是最真实、最扎实的。特别是看到那个年轻的女技术员和村支书,能感受到一股干事创业的劲头。
考察结束后,李腾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其他乡镇的工作不会停止。果然,当晚他就接到消息,城关镇在专家组回县城后,立即邀请他们参观新落成的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并安排了隆重的接待晚宴。
我们要不要也去县里,再跟专家们沟通一下?陈默建议道。
李腾摇头:该展示的已经展示了,再说就过犹不及了。
在焦虑中等待了一周后,评审结果终于公布。柳林镇申报的特色蔬菜产业一体化发展项目以获得专家组全票推荐的结果,成功入选重点扶持项目,获得二百八十万元资金支持!
消息传来,整个柳林镇政府沸腾了。这是柳林镇近年来在县级项目评审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赵东升在班子会上难掩喜悦:这次成功,证明了我们柳林镇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也证明了我们干部队伍是有战斗力的!
然而,喜悦之余,新的矛盾接踵而至。
资金尚未到位,各方对资金使用的争论就已经开始。刘长根提出:既然是农业项目,资金应该优先用于扩大种植规模,这是基础。
但李腾认为:按照申报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加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这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更棘手的是,各个村都开始争取项目落户。红旗村支书赵宝财直接找到李腾:李镇长,我们村土地条件好,村民积极性高,加工厂应该建在我们村!
前进村的老黄也来找周海:我们村贫困户多,最需要项目带动。
而山南村的吴建军更是理所当然地认为:项目是我们村做起来的,加工厂当然应该放在山南!
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诉求,李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资金的争取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这笔钱,真正发挥效益,同时平衡好各方利益,将是对他执政能力的更大考验。
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看到张薇发来的短信:爸又住院了,医生说要做一个检查,你能回来一下吗?
李腾看着短信,久久无语。他走到窗边,望着柳林镇的夜空。成功的喜悦如此短暂,更多的挑战已经摆在面前。他拿起手机,给张薇回复:我尽快安排时间。然后继续伏案工作,开始起草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
争取资金之战已经结束,但用好资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