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皇帝得信心生计,暗中布局待收网-《学渣通神之路》

  晨钟余音散尽,宫墙内已响起第一道脚步声。

  御书房烛火未熄,皇帝独自立于案前,手中油纸信封已被拆开,火漆印痕残留在袖口。他反复看着那枚模糊掌印,指尖抚过边缘细微裂纹——三年前流民营呈冤状的少年,也曾这般用布裹手递上血书。那时钦差回禀说,那孩子歪解剑谱,竟让天子剑架自行震颤,虽被斥为荒诞,却在秘阁留下异象记录。

  他将信纸压回原处,低声唤来贴身太监:“去查东角门三日内进出的尸棺登记,尤其注意钦天监昨日亡员是否属实。”

  半个时辰后,名册送至。记录显示,昨夜确有一具“病卒”由流民营老吴头押送入宫,经老赵验符放行,送往停灵偏院。按例本该辰时初刻火化,但因暴雨延误,至今未焚。

  皇帝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沉定。

  “取密诏。”他说。

  太监捧出紫檀匣,取出一卷黄绢。皇帝提笔蘸墨,字字凝力:

  “朕已知情,边事可托。然奸佞盘踞,不可轻动。尔当隐匿待机,勿露行迹,待令而发。”

  写毕,卷起封入竹筒,交予心腹大臣李尚书。

  “你出宫巡视义仓,途经南市茶摊,将此物遗落石桌。若有人拾佩赴镖局,便知联络已通。若三日无讯,改以寒鸦投林法,直送西南染坊。”

  李尚书领命退下,衣袖轻拂间,一枚青鸾纹玉佩滑入怀中。

  此时京城西南,废弃染坊深处。

  陈无涯靠坐在角落干草堆上,呼吸仍浅。白芷蹲在他身旁,正用湿布擦拭他额角冷汗。自昨夜从宫门暗巷撤回,他一直未醒,脉象断续,像是随时会断气。直到半炷香前,错练通神才缓缓收功,皮肤由青灰转为苍白,胸口重新起伏。

  “你还活着。”白芷松了口气,声音低哑。

  他没应声,只抬手摸了摸胸前布袋——油纸包还在,信已送出,生死由天。

  两人沉默良久,外头传来几声犬吠,夹着远处街贩吆喝。

  “你说……他会信吗?”白芷终于开口。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陈无涯嗓音沙哑,“是敢不敢赌。严嵩坐拥六部,党羽遍布禁军,一个无名之辈送来死谏,换作我是皇帝,多半也会压下不究。”

  “那你为何还要冒险?”

  “因为我不赌他信我。”他慢慢坐直身子,“我赌他疑。只要他查一查东角门、看一看钦天监名录,就会发现真有尸体入宫。那一瞬,怀疑就种下了。哪怕只信三成,也够他派人核实。”

  白芷盯着他:“可现在宫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才是正常的。”他扯了扯嘴角,“要是今天就抄了丞相府,我才真要担心——说明这信根本没到皇帝手里,而是落在了别人设的圈套里。”

  正说着,屋外脚步轻响。

  一人推门而入,是城南杂货铺的老张头,常替流民营跑腿传话。他抹了把汗,从怀里掏出一张折纸:“天鹰镖局今早加派了四名守卫,还换了暗哨口令。我听他们议论,说有人捡了玉佩去换信物,结果被赵总镖头亲自拦下问话。”

  陈无涯眼神一动:“玉佩?什么样子?”

  “青鸾纹,玉质偏绿,据说是当年皇贡护镖的谢礼。”

  他与白芷对视一眼,心头骤然一松。

  “是自己人。”他低声道,“皇帝回话了。”

  “你怎么确定?”

  “严嵩若想诱我现身,不会用这么迂回的方式。”他缓缓站起身,扶着墙稳住身形,“他会直接放出风声,说‘密信已破’,引我慌乱出逃。而这枚玉佩,只有当年参与护贡的几位老臣才知道用途。李尚书……是他。”

  白芷皱眉:“可他为何不直接见你?”

  “怕被人盯梢。”陈无涯冷笑,“朝中耳目太多,一个尚书私下接见江湖人物,不出半日就会传到丞相耳中。他是借巡仓之名出宫,故意遗落信物,等我们主动回应。”

  他低头思索片刻,转向老张头:“你回去告诉老吴头,让他备好两副旧镖师装束,今晚子时,我要进一趟镖局。”

  “你要露面?”白芷一惊。

  “不。”他摇头,“我去不了。伤还没好,强行运功会咳血。是你去。”

  “我?”

  “你是青锋弟子,又是赵天鹰熟识之人,由你出面最自然。”他从怀中取出一块布片,上面画着几道线条,“拿着这个,去找李尚书派来的人。若对方问起凭证,你就说‘青鸾归巢,旧约重续’。”

  白芷接过布片,指尖触到上面墨迹未干的痕迹,心中微动。

  “你早料到了?”她问。

  “我没料到。”他靠着墙,闭了闭眼,“我只是知道,活路从来不在孤注一掷,而在下一步怎么走。送信只是开始,真正的局,现在才刚摆上台面。”

  她凝视他片刻,终是点头:“我去。你在哪等?”

  “这里。”他指了指身下草堆,“哪儿也不去。系统还在修复经脉,我现在走出去,一步就会倒。”

  “要是对方不肯信我呢?”

  “那就提一个人。”他睁开眼,“墨风。他说过,他祖父曾是天机卷誊录官,和李尚书共事过。提这个名字,他们会懂。”

  白芷将布片贴身藏好,转身走向门口。

  临出门前,她停下脚步:“你要是撑不住,就别硬撑。我可以带人把你送去安全地方。”

  “不行。”他声音平静,“一旦转移,联络线就断了。我得在这儿,等着皇帝的第一道回音。”

  她回头看他一眼,没再说什么,推门而出。

  风从门缝灌入,吹动墙上一张褪色染布,哗地一声抖开。

  陈无涯靠在墙角,伸手探入怀中,轻轻摩挲那块油纸。他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皇帝不动严嵩,是在等更确凿的证据;而他不能动,是在等一道能穿透迷雾的光。

  外面天色渐暗,街面喧闹减少。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锣声,接着是马蹄踏地的节奏。

  他眉头一跳。

  那是禁军巡街的信号,本该在申时末出动,如今提前了半个时辰。

  他缓缓抽出腰间短刀,刀刃映出窗外一抹移动的黑影。

  不是巡兵服色。

  那人披着灰袍,脚步极轻,正沿着墙根向染坊靠近。

  陈无涯屏息,手指扣紧刀柄。

  灰袍人在门前停下,没有敲门,而是从袖中取出一支竹管,塞进门缝,随即转身疾走,消失在巷尾。

  他等了十息,确认无人跟随,才慢慢爬过去,捡起竹管。

  拔开塞子,里面滑出一张小纸条,墨字潦草:

  “东廊第三格文书箱已空,勿再使用。新径:西市棺材铺,夜半敲三下,报‘送兄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