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回乡投资-《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

  族老们在翻新的祠堂前摆开阵势,红木供桌上摊着泛黄的村志。白发族长颤巍巍指向新添的“首富列传”:“铁柱啊,咱村这条致富路……”

  “路?”李铁柱突然掀翻供桌,族谱纸页纷飞中露出他腰间疤痕,“当年我娘在这条路讨饭摔下去时——”他踹开滚落的瓜果,“各位叔公可说过要修?”

  希望小学奠基仪式上,包工头递来金铲子。李铁柱夺过民工的铁锹,一锹铲断红绸:“记着!这底下埋着我娘捡煤核的破筐——”泥土溅在投资协议上,“要是教学楼验收不合格,我亲手把各位塞进地基!”

  周家寡妇突然冲破保安阻拦,枯手攥着欠条扑到车前:“铁柱!当年你爹欠俺家三斗高粱……”欠条边缘还沾着褐色的血渍。

  栓子急着掏钱包:“婶子!现在按市价翻倍还您!”

  “还?”李铁柱抓过欠条撕碎,纸屑撒进混凝土搅拌车,“让她儿子明天来工地——”碎石机轰鸣中他提高嗓音,“我教他怎么把三斗高粱变成三千吨水泥!”

  深夜老屋,李铁柱蹲在灶台前烧投资方案。火苗舔舐着“度假村规划图”时,王亚茹拎着酱油坛进来:“县里想要五星级酒店。”

  他舀起坛底沉淀的酱渣撒进灶膛:“告诉他们,这儿只缺八五年那种——”酱香混着焦糊味弥漫,“能就着吃三大碗饭的穷滋味。”

  族老们堵在施工队前,拐杖敲打着“李氏宗祠修复方案”。李铁柱开着挖掘机直接铲倒半堵危墙:“修祠堂?行啊!”墙灰弥漫中他跳下驾驶座,“先把当年抢我娘救济粮的名字刻上谢罪碑!”

  捐赠仪式上,县长刚要宣读奖学金名单,李铁柱突然抢过话筒:“现在点名!李翠花——”他对着台下茫然的学生们喊,“当年饿死前分我半块薯干的李翠花!”

  寂静中,有个女孩怯生生举手:“那是我奶奶……”

  “好!”李铁柱扯下首富奖牌挂到女孩脖子上,“这奖学金就该叫——”金属牌在瘦弱的胸前摇晃,“半块薯干奖!”

  视察新校址时突遇暴雨。李铁柱脱下雨衣裹住老教师怀里的教案,自己淋着雨指挥抢险。栓子举着伞追来:“柱子哥!市里记者等着采访……”

  “采访?”他抢过伞掷进山洪,“让他们拍清楚!这雨——”洪水冲刷着悬崖,“和冲走我娘那把伞的雨一模一样!”

  庆功宴上乡绅们敬酒,李铁柱却端着饭碗蹲在门槛。族长讪笑:“铁柱还念着旧时吃食?”

  “念着八五年除夕。”他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我娘用这碗讨来的馊饭——”饭粒从指缝漏下,“换了她最后一口气。”

  施工队挖出古碑时,文物局建议改道。李铁柱抚着碑上“义塾遗址”字样突然哽咽:“就在这儿盖!让娃娃们的读书声——”混凝土浇在碑文上,“给老祖宗唱安魂曲。”

  通车典礼彩排中,他突然叫停舞龙队。亲手将龙睛换成两枚五分硬币,红布覆盖的雕像揭幕时——竟是佝偻着身子捡煤核的母亲。

  “要想富先修路?”他抚着雕像脚上的草鞋印,“得先记住——”鞋印在水泥基座上凝固,“这路是谁用命踏出来的!”

  返乡专列启动前,李铁柱把剩余资金转成教育基金。栓子翻看账本惊呼:“柱子哥!这够盖二十所小学!”

  他望着月台上追逐火车的学生们,将首富戒指卡进车窗缝隙:“等他们有人能摘下这戒指——”戒指在阳光下折射虹光,“才算真正的衣锦还乡。”

  夜雨涨满了老井,李铁柱独自在井台坐至天明。晨光中他打上来的第一桶水里,沉着三十年前母亲遗落的木梳。

  王亚茹悄然出现,将梳子别在自己发间:“明天校舍奠基,用这梳子给孩子们扎红绸。”

  初升的太阳掠过山脊,把两人身影投在新建的校门上。门楣“半块薯干小学”的刻痕里,细看还嵌着粮票的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