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任,让您费心了。江瑶真诚地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李主任摆摆手,话锋一转,不过,接下来的三天非常关键。思远,你必须严格配合我们完成所有术前准备,这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
齐思远重重点点头:我明白。
具体要做什么?江瑶立刻问道,神情比齐思远还要紧张。
首先,李主任打开文件夹,指着其中一页,齐思远需要完成一系列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复查、动态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确保我们掌握最新的病情变化。其次,要严格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最重要的是——
他特别强调,情绪必须稳定。任何激动、争吵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江瑶下意识地看向齐思远,后者点了点头:我明白,我会配合的。
李主任满意地点头,又转向江瑶:家属的配合同样重要。除了监督他的饮食和作息,还要注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有任何异常,哪怕只是轻微的不适,也要立即告诉我。
我会的。江瑶坚定地回答,我会寸步不离地守着他。
李主任看了看两人紧握的手,笑容重新回到脸上:那就好。三天后,我们一起迎接这场战斗。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我们整个团队都会全力以赴。
他收起文件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对了,明天开始会有营养师来制定专门的食谱,还有心理医生会进行术前辅导。你们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来找我。
谢谢主任。齐思远真诚地说。
李主任摆摆手:我们是一个团队,互相支持是应该的。好了,不打扰你们了,记得早点休息。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病房,轻轻带上了门。
病房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在空气中回荡。齐思远和江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和希望。
三天。江瑶轻声说,我们一起,把每一天都过好。
齐思远点点头,握紧了她的手:一起。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为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接下来的江瑶像换了个人。曾经那个温柔迁就的她,如今对齐思远的要求近乎苛刻。
早上六点半,她准时拉开窗帘:“起床,先喝温水,再吃早饭。”
上午十点,她会端来一小碗粥:“加餐时间到了。”
下午三点,水果和酸奶准时出现:“补充维生素,不能不吃。”
晚上七点,清淡的晚餐上桌:“最后一顿了,吃完就可以休息。”
少食多餐,是营养师的建议。可对胃本就不好的齐思远来说,这“多餐”像是没完没了的任务。每一口都像在与胃部较劲,吃下去的东西似乎都堵在胸口,沉甸甸的。
这天中午,他刚勉强喝完半碗蔬菜汤,胃里就一阵翻涌。江瑶递来一小盘蒸鱼,声音温柔却不容拒绝:“再吃两口,好吗?”
齐思远抬眼,看见她通红的眼眶——那是连日操劳和担心留下的痕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点点头,夹起一块鱼肉,艰难地送进嘴里。
“我真的吃不下了。”第三次加餐时,他终于忍不住轻声请求,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江瑶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又恢复了坚定:“再吃两口,就两口。”
齐思远看着她,突然笑了:“你这是在虐待病人。”
“对,我就是在虐待你。”江瑶也笑了,可眼底的担忧藏不住,“因为我想让你有力气面对手术,想让你……活着。”
齐思远的笑容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动。他低下头,默默把那两口吃完。
夜里,胃部的不适让他难以入眠。江瑶坐在床边,轻轻给他按摩着腹部,动作轻柔而有节奏。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你每多吃一口,我就多安心一分。不是因为那些食物有多重要,而是因为那代表你还在努力,还不想放弃。”
齐思远闭着眼,鼻尖一酸:“我知道。只是有时候,真的很难受。”
“我知道你难受,”江瑶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我们别无选择。”
齐思远睁开眼,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庞,突然伸手把她揽进怀里:“谢谢你,江瑶。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江瑶靠在他肩上,泪水无声滑落:“傻瓜,我们是一体的。你活下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夜深人静,病房里只剩下两人平稳的呼吸声和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那些看似严苛的要求,其实是爱最真切的表达——因为在乎,所以严格;因为想留住,所以不敢妥协。
第二天一早,齐思远被江瑶从床上“请”了起来。早餐桌上,一小碗燕麦粥、一个水煮蛋、半片全麦面包,外加一杯温牛奶,整齐地摆在他面前。
“先喝口粥垫垫胃。”江瑶舀了一勺递到他嘴边,眼神里写满了“不容拒绝”。
齐思远勉强张嘴,温热的粥滑过喉咙,却像一块石头落进胃里,沉甸甸的。他放下勺子,苦笑:“江瑶,我真的吃不下了。”
“这才是第一顿,”江瑶不依不饶,“你今天还有四顿加餐呢。”
“四顿?”齐思远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昨天不是三顿吗?”
“营养师说你昨天摄入量不够,昨天吃了那么多,你今早体重不还是掉了?所以今天加量。”江瑶一本正经地说,可眼底的笑意还是出卖了她。
齐思远盯着桌上的食物,像是在看什么洪水猛兽。他突然放下勺子,双手合十,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说:“江大经理,我以病人的身份,郑重申请与营养师面谈。”
江瑶挑眉:“理由?”
“我快要被餐食逼疯了!”齐思远夸张地说,“我的胃在抗议,它已经开始罢工了!”
看着他难得一见的“耍赖”模样,江瑶忍俊不禁。但想到他确实胃不舒服,她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给营养师打电话。但你必须保证,不管结果如何,都要配合。”
“保证!”齐思远立刻举手发誓,那认真的样子让江瑶忍不住笑出声来。
中午,营养师如约而至,身后还跟着主治张医生和刘主任。三位专家围着病床坐下,神情都十分严肃。
“齐医生,听说你对餐食有意见?”张医生开门见山。
齐思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是有意见,是我的胃确实承受不了这么多。每次吃完都胀得难受,晚上也睡不好。”
营养师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少食多餐是为了减轻您的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我们会根据您的情况调整,但不能减少太多。”
“我明白,”齐思远连忙解释,“我不是想偷懒,只是希望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稍微减少一点量。”
刘主任点点头:“我们理解你的感受。这样吧,我们先评估一下你的各项指标,再决定如何调整。”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专家们仔细查看了齐思远的检查报告,又询问了他的饮食感受。江瑶坐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好了,”张医生合上文件夹,“经过评估,我们决定在保证总营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餐食结构。”
齐思远屏住呼吸,期待着好消息。
“水果从每天六份减少到三份,”营养师宣布,“其他餐量不变。”
齐思远愣住了:“就减少了水果?”
“是的,”刘主任严肃地说,“您现在的情况,每一口食物都很重要。我们能做的调整有限,请您理解。”
齐思远张了张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谢谢各位。”
专家们离开后,病房里安静下来。齐思远看着桌上的午餐,突然笑了:“看来我的抗议只换来三颗水果的‘减刑’。”
江瑶也笑了,走过来帮他盛了一碗汤:“知足吧,至少你争取到了。来,先喝点汤,等会儿我给你削个苹果。”
“今天不是减少水果了吗?”齐思远故意问道。
“是啊,”江瑶狡黠地笑了,“所以这苹果你更要珍惜。”
齐思远无奈地摇摇头,接过汤碗。温热的汤液滑过喉咙,胃里虽然仍有不适,但他知道,这是为了活着必须付出的努力。
而江瑶的陪伴和坚持,正是支撑他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第三天清晨,病房的窗帘只拉开了一条缝,柔和的光线刚好落在床边。江瑶比闹钟还早醒来,轻轻帮齐思远掖好被角,动作小心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玻璃。
“今天检查多,你得早点起来吃早餐。”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齐思远睁开眼,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遵命,江大经理。”
早餐依旧是营养师精心搭配的——一小碗小米粥、一个水煮蛋、几片蒸南瓜。
这是我应该做的。李主任摆摆手,话锋一转,不过,接下来的三天非常关键。思远,你必须严格配合我们完成所有术前准备,这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
齐思远重重点点头:我明白。
具体要做什么?江瑶立刻问道,神情比齐思远还要紧张。
首先,李主任打开文件夹,指着其中一页,齐思远需要完成一系列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复查、动态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确保我们掌握最新的病情变化。其次,要严格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最重要的是——
他特别强调,情绪必须稳定。任何激动、争吵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江瑶下意识地看向齐思远,后者点了点头:我明白,我会配合的。
李主任满意地点头,又转向江瑶:家属的配合同样重要。除了监督他的饮食和作息,还要注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有任何异常,哪怕只是轻微的不适,也要立即告诉我。
我会的。江瑶坚定地回答,我会寸步不离地守着他。
李主任看了看两人紧握的手,笑容重新回到脸上:那就好。三天后,我们一起迎接这场战斗。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我们整个团队都会全力以赴。
他收起文件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对了,明天开始会有营养师来制定专门的食谱,还有心理医生会进行术前辅导。你们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来找我。
谢谢主任。齐思远真诚地说。
李主任摆摆手:我们是一个团队,互相支持是应该的。好了,不打扰你们了,记得早点休息。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病房,轻轻带上了门。
病房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在空气中回荡。齐思远和江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和希望。
三天。江瑶轻声说,我们一起,把每一天都过好。
齐思远点点头,握紧了她的手:一起。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为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接下来的江瑶像换了个人。曾经那个温柔迁就的她,如今对齐思远的要求近乎苛刻。
早上六点半,她准时拉开窗帘:“起床,先喝温水,再吃早饭。”
上午十点,她会端来一小碗粥:“加餐时间到了。”
下午三点,水果和酸奶准时出现:“补充维生素,不能不吃。”
晚上七点,清淡的晚餐上桌:“最后一顿了,吃完就可以休息。”
少食多餐,是营养师的建议。可对胃本就不好的齐思远来说,这“多餐”像是没完没了的任务。每一口都像在与胃部较劲,吃下去的东西似乎都堵在胸口,沉甸甸的。
这天中午,他刚勉强喝完半碗蔬菜汤,胃里就一阵翻涌。江瑶递来一小盘蒸鱼,声音温柔却不容拒绝:“再吃两口,好吗?”
齐思远抬眼,看见她通红的眼眶——那是连日操劳和担心留下的痕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点点头,夹起一块鱼肉,艰难地送进嘴里。
“我真的吃不下了。”第三次加餐时,他终于忍不住轻声请求,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江瑶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又恢复了坚定:“再吃两口,就两口。”
齐思远看着她,突然笑了:“你这是在虐待病人。”
“对,我就是在虐待你。”江瑶也笑了,可眼底的担忧藏不住,“因为我想让你有力气面对手术,想让你……活着。”
齐思远的笑容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动。他低下头,默默把那两口吃完。
夜里,胃部的不适让他难以入眠。江瑶坐在床边,轻轻给他按摩着腹部,动作轻柔而有节奏。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你每多吃一口,我就多安心一分。不是因为那些食物有多重要,而是因为那代表你还在努力,还不想放弃。”
齐思远闭着眼,鼻尖一酸:“我知道。只是有时候,真的很难受。”
“我知道你难受,”江瑶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我们别无选择。”
齐思远睁开眼,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庞,突然伸手把她揽进怀里:“谢谢你,江瑶。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江瑶靠在他肩上,泪水无声滑落:“傻瓜,我们是一体的。你活下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夜深人静,病房里只剩下两人平稳的呼吸声和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那些看似严苛的要求,其实是爱最真切的表达——因为在乎,所以严格;因为想留住,所以不敢妥协。
第二天一早,齐思远被江瑶从床上“请”了起来。早餐桌上,一小碗燕麦粥、一个水煮蛋、半片全麦面包,外加一杯温牛奶,整齐地摆在他面前。
“先喝口粥垫垫胃。”江瑶舀了一勺递到他嘴边,眼神里写满了“不容拒绝”。
齐思远勉强张嘴,温热的粥滑过喉咙,却像一块石头落进胃里,沉甸甸的。他放下勺子,苦笑:“江瑶,我真的吃不下了。”
“这才是第一顿,”江瑶不依不饶,“你今天还有四顿加餐呢。”
“四顿?”齐思远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昨天不是三顿吗?”
“营养师说你昨天摄入量不够,昨天吃了那么多,你今早体重不还是掉了?所以今天加量。”江瑶一本正经地说,可眼底的笑意还是出卖了她。
齐思远盯着桌上的食物,像是在看什么洪水猛兽。他突然放下勺子,双手合十,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说:“江大经理,我以病人的身份,郑重申请与营养师面谈。”
江瑶挑眉:“理由?”
“我快要被餐食逼疯了!”齐思远夸张地说,“我的胃在抗议,它已经开始罢工了!”
看着他难得一见的“耍赖”模样,江瑶忍俊不禁。但想到他确实胃不舒服,她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给营养师打电话。但你必须保证,不管结果如何,都要配合。”
“保证!”齐思远立刻举手发誓,那认真的样子让江瑶忍不住笑出声来。
中午,营养师如约而至,身后还跟着主治张医生和刘主任。三位专家围着病床坐下,神情都十分严肃。
“齐医生,听说你对餐食有意见?”张医生开门见山。
齐思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是有意见,是我的胃确实承受不了这么多。每次吃完都胀得难受,晚上也睡不好。”
营养师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少食多餐是为了减轻您的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我们会根据您的情况调整,但不能减少太多。”
“我明白,”齐思远连忙解释,“我不是想偷懒,只是希望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稍微减少一点量。”
刘主任点点头:“我们理解你的感受。这样吧,我们先评估一下你的各项指标,再决定如何调整。”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专家们仔细查看了齐思远的检查报告,又询问了他的饮食感受。江瑶坐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好了,”张医生合上文件夹,“经过评估,我们决定在保证总营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餐食结构。”
齐思远屏住呼吸,期待着好消息。
“水果从每天六份减少到三份,”营养师宣布,“其他餐量不变。”
齐思远愣住了:“就减少了水果?”
“是的,”刘主任严肃地说,“您现在的情况,每一口食物都很重要。我们能做的调整有限,请您理解。”
齐思远张了张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谢谢各位。”
专家们离开后,病房里安静下来。齐思远看着桌上的午餐,突然笑了:“看来我的抗议只换来三颗水果的‘减刑’。”
江瑶也笑了,走过来帮他盛了一碗汤:“知足吧,至少你争取到了。来,先喝点汤,等会儿我给你削个苹果。”
“今天不是减少水果了吗?”齐思远故意问道。
“是啊,”江瑶狡黠地笑了,“所以这苹果你更要珍惜。”
齐思远无奈地摇摇头,接过汤碗。温热的汤液滑过喉咙,胃里虽然仍有不适,但他知道,这是为了活着必须付出的努力。
而江瑶的陪伴和坚持,正是支撑他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第三天清晨,病房的窗帘只拉开了一条缝,柔和的光线刚好落在床边。江瑶比闹钟还早醒来,轻轻帮齐思远掖好被角,动作小心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玻璃。
“今天检查多,你得早点起来吃早餐。”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齐思远睁开眼,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遵命,江大经理。”
早餐依旧是营养师精心搭配的——一小碗小米粥、一个水煮蛋、几片蒸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