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沉默与涟漪-《致命重生:化学物语》

  暗网的信息如同石沉大海。

  最初几天,林可像一头被困在囚笼中的困兽,焦灼地在城市边缘廉价的、无需身份登记的小旅馆房间里踱步。她租用了最便宜的、信号时断时续的公共WiFi,用经过严格匿名处理的设备——新买的廉价平板,小心翼翼地通过Tor节点监控着她发布信息的几个平台。

  “深潜者之井”:她的帖子沉了下去,只有寥寥几个点击,回复是诸如“又一个妄想症?”、“证据呢?光说没用。”、“明德大学?没听说过。”之类的嘲讽和质疑。学术的严谨在这里变成了冷漠的壁垒。

  “潘多拉之匣”:帖子淹没在无数耸人听闻的阴谋论和垃圾信息中,像一滴水落入沸腾的油锅,瞬间消失无踪。几个回复带着猎奇的兴奋,要求“上裸照或者更劲爆的证据”,完全无视核心内容。

  “零点协议”节点:信息像幽灵一样在节点间跳跃,但没有任何反馈传回。寂静无声,如同投石入无底深渊。

  IRC频道:消息滚动太快,她的警告瞬间被淹没在技术讨论和闲聊中,无人问津。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可蜷缩在旅馆散发着霉味的床单上,盯着平板屏幕上那些冷漠的、嘲讽的、或是彻底空白的反馈区域。窗外的天色从灰白到黑暗,又从黑暗到灰白,循环往复,映照着她内心越来越深的绝望。

  手臂的针孔持续传来麻痒感,时强时弱,有时甚至带着一种细微的、如同神经抽搐般的刺痛。这感觉不再仅仅是杜恒的印记,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倒计时,提醒着她体内潜伏的未知,以及随时可能被陆浩宇找到的致命危险。

  背包里的报告和证据,此刻沉重得像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又像是一个巨大的、冰冷的笑话。她付出了杜恒的生命,背负着七条亡魂的诅咒,像个疯子一样在暗网嘶吼,换来的,却只有死寂和嘲讽。

  “石沉大海……”她喃喃自语,声音干涩沙哑,眼神空洞地望着斑驳的天花板。巨大的虚无感吞噬着她,比图书馆顶楼的氮气更令人窒息。也许杜恒错了?也许她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也许陆浩宇的力量真的能只手遮天,连暗网这片法外之地也无法撼动分毫?也许……她真的只是一个被恐惧和仇恨逼疯的可怜虫?

  她拿起杜恒的笔记本,翻到记录着“中和剂”思路的那一页。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潦草的注释,此刻在她眼中也变得模糊而遥远。杜恒……他的牺牲,他的信任,难道就换来这样的结局?

  泪水无声地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屏幕上,晕开一小片模糊的水渍。绝望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她的心脏,越收越紧。她甚至开始思考,是否该放弃,是否该像幽灵一样彻底消失,或者……用最后一点力气,去和陆浩宇同归于尽?

  ……

  就在她的意志即将被绝望彻底压垮的边缘,就在她准备关掉那台带来无尽失望的平板时——

  “叮。”

  一声极其微弱、但在死寂房间里却如同惊雷般的提示音,从平板深处响起。

  不是来自她监控的那些喧嚣论坛或IRC频道。

  而是来自那个一次性加密邮箱!那个她为了接收可能的、安全的回复而设立,但早已不抱希望的匿名邮箱!

  林可的心脏骤然停止跳动,随即又疯狂地擂动起来!她几乎是扑到平板前,手指因为激动和紧张而剧烈颤抖,几乎无法准确点击。

  Tor网络缓慢地加载着。每一次进度条的跳动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手臂的针孔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仿佛在警告,又像是在催促。

  终于,邮箱界面加载出来。

  收件箱里,静静地躺着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地址是一长串毫无意义的字符,显然是经过高度匿名处理的。

  主题:Re: URGENT: Report on Mingde University Serial Murders & Neurotoxin - High-Level Acadec Corruption & Cover-Up!

  邮件本身,只有一行简短到极致、却让林可瞳孔骤缩的文字:

  “Proof of decryption capability required. Attached: encrypted challenge.”

  (“需证明解密能力。附件:加密挑战文件。”)

  没有署名,没有寒暄,只有最冰冷的试探。这是专业人士的谨慎!对方没有轻信,但也没有无视!他们要求验证——验证她是否真的掌握了解密报告的私钥(尽管她声称后续释放)!

  巨大的希望如同电流般瞬间贯穿林可的全身,驱散了盘踞多日的冰冷绝望!她的手不再颤抖,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她飞快地下载了附件——一个用她发布的PGP公钥加密的小文件。

  她迅速启动虚拟机环境,加载Tails,导入她备份在另一个物理加密U盘里的PGP私钥——这是她唯一的备份,也是巨大的风险点。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输入指令,用私钥尝试解密那个挑战文件。

  屏幕上,命令行窗口闪烁。几秒钟后,一行清晰的文字显现出来:

  “105.1的幽灵峰很有趣。氟代季铵盐?潜在的生物电干扰?”

  解密成功!

  对方不仅验证了她的解密能力,更在挑战文件中,直接点出了报告里最关键的特征碎片离子峰(z 105.1),并精准推测了其可能的化学本质(氟代季铵盐)和核心作用机制(生物电干扰)!

  这不是普通的看客!这是真正的内行!极有可能就是她所期待的、来自国际学术界的边缘力量!

  林可强压下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激动,立刻回复。她没有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只是用同样的PGP加密,回复了另一段取自报告中的、关于“X物质”在仓库陷阱中作用速度(秒级)的描述片段作为二次验证。

  邮件发出。又是煎熬的等待。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几个小时后,新的加密邮件抵达。

  发件人依旧是匿名字符串。

  邮件内容稍长了一些,带着一种冷静而专业的口吻:

  (“验证通过。‘化学家_蝉’(林可在暗网的化名)。”)

  “你提供的碎片离子图谱(z 105.1, 356.2, 287.0...)极具启发性。它与理论预测中一类具有长链全氟烷基(如C8F17-或类似结构)的特定氟代烷基铵化合物高度吻合。这类结构以其极端的亲脂性以及能高效破坏神经元膜电位的特性而闻名——这与你所描述的效果(快速起效,多样的致命表现)一致。”

  “你描述的时间异常(‘循环’)与它的潜在关联超出了当前主流认知的范畴,但并非完全不可能。考虑到如此强效的神经干扰剂在理论上具有干扰系统层面、甚至可能是量子相干层面的基础生物电节律的能力,这很值得推敲。仅是推测,但引人入胜。”

  “务必极度谨慎。能够操控此类物质的实体非常强大。需要更多数据。我们将保持关注。”)

  邮件的落款是一个代号:“N.T.Observer”(神经毒理学观察者)。

  林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封邮件,每一个单词都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巨大的涟漪。

  确认!

  来自专业领域的、基于她提供质谱数据的确认!对方不仅肯定了“X物质”的存在和氟代季铵盐的本质,更精确推测了其可能的长链全氟烷基结构(C8F17-),并完美解释了其恐怖毒性的机制(破坏神经元膜电位)!这完全符合陆浩宇赠书中的前沿理论和他们观察到的所有死亡特征!

  更震撼的是,对方没有回避她报告中关于“循环”的离奇描述!虽然谨慎地标注为“推测”,但明确提出了“生物电干扰延伸至系统甚至量子相干层面”的可能性!这为“X物质”引发时空扰动的恐怖特性,提供了第一个来自外界的、理论上的支撑点!

  这不是石沉大海。

  这是死寂深海中,第一道微弱的、却无比清晰的回波!来自一个理解深渊、并敢于正视深渊的同行者!

  ……

  巨大的冲击让林可浑身都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眩晕的激动和……被理解的震撼。她的研究,她的发现,她的指控,第一次在冰冷的学术逻辑层面,得到了遥远的、匿名的、却无比有力的共鸣!

  手臂的针孔传来一阵强烈的、如同共鸣般的脉动,仿佛她体内的“中和剂”或残留的“X物质”,也在回应着这来自远方的科学共鸣。

  她不再是孤身一人在黑暗中嘶吼。

  在暗网的无边海洋里,第一道涟漪,终于荡漾开来。

  林可关闭了平板,小心地藏好所有的设备和U盘。她走到狭小的旅馆窗前,推开布满灰尘的窗户。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冰冷的雨丝飘进来,打在她的脸上。

  她抬起头,望向灰蒙蒙的、雨幕笼罩的天空。雨水混合着泪水滑落,但她的嘴角,却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向上扬起了一个微小的、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那不再是悲恸的弧度。

  那是绝境中看到一丝微光,背负着沉重之名,却依然选择继续前行的、战士的弧度。

  “N.T.Observer……” 她低声念着这个代号,声音在雨声中几不可闻,“谢谢。”

  然后,她深吸了一口带着雨水清冷气息的空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沉默已被打破。

  涟漪已经荡开。

  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