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走了徐晓玲,赏赐了太医。
五更,天麻麻亮,康景善一脸疲乏地回到外书房。
正打算凑合一晚,次日好好的哄哄李泽佳。
外头飞进来一只夜鸽子。
“咕咕咕咕……”
康景善抽出那二指宽的条子一看,变了脸色。麻溜利索披了外衣,叫人:“夏公公。”
“在。”
“备马。我要出城!这封信,你亲自交给蓝大人!”
“是!”
盛夏暴雨,水面连涨。
京城上首的灞河,决堤了!!!
“真是日防夜防,意外难防。”
“哪怕早早地派了河工,备了沙袋,加固了河堤。终究还是敌不过老天爷有心为难,连续下了三天大雨,灞河冲垮了。”工部尚书满脑门子大汗淋漓的,对康景善汇报。
康景善道:“陛下有何授意?”
工部尚书答不上来,回答他的,是刚刚赶来的蓝徽,他说:“陛下就一句话——太子看着办。”
在场数位大臣,俱是倒吸一口凉气!!
康帝这是要彻底考验太子一回了!!
康景善倒一脸平静为常,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先到决堤河段去吧。那个村子,孤先前巡河曾经到过,是叫卧牛村?在灞河反弓位,又是悬河,决堤算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了!”
听他一口说出决堤点的地名、特征、原因,众大臣俱是服气。众人齐道:“既是如此,筹备车马,往决堤河段先去吧。”
蓝徽又道:“适才又收到一报,新筑的二级堤如今拦住了汹涌河水。尚有转圜之机。为免引起百姓恐慌,如今决堤之事,先行保密。仅这屋子里的诸位知道即可。各位向家人报备行踪的时候,须当严守秘密,不可走漏风声。”
众人纷纷跪下,磕头回应。
康景善踌躇道:“蓝徽,太子妃今日日间才刚查出有孕。孤出了一点波折,至今尚未回家与她见面……不如现在修书一封,跟她说明?”
蓝徽摆了摆手:“不可。殿下,此事事关重大。既已要求臣工们守口如瓶,自己该当以身作则才是。”
“这……好吧。”康景善终究还是采纳了蓝徽的建议。
他说:“大家分头准备,一个时辰之后,玄武门汇合。”
大家散去之后,从墙角后面,转出一个高大身影——康帝。
康景善和蓝徽上前见礼。康帝满意地对康景善说:“你果真是有长进了。这件事,父皇就不管了,彻底交给你办。”
康景善眼底闪过喜色,腰肢弯的角度愈发深了,“是。”
他又对蓝徽道:“老师,没想到两个月之前你提醒我的,今年雨水多,要防止决堤洪水,竟说中了。幸亏当时我听了你的劝,力排众议,一直要求父皇拨款拨人,修筑二级堤。如今大堤决口,尚有二级堤缓冲。”
蓝徽道:“不敢当。”
康帝也看向蓝徽:“蓝爱卿,朕只以为你当年游走江湖,快意恩仇,于人情世故上大有作为。没想到竟也懂得预判天象这种奇技?”
蓝徽就笑了,道:“陛下谬赞。实不相瞒,是微臣的未婚妻事先发出的预警。”
康帝、康景善很惊讶,异口同声:“李泽玉?”
康帝乐了:“那小姑娘,又白又懒,一脸闲散呆傻的模样,怎么会提前几个月知道会发洪水?”
蓝徽摇头:“微臣不知。但她平日总爱捧着书本子看,兴许是在书本上知道了什么奇怪但是有用的知识也说不定。——比如说,这次?不光是微臣,僭越一句,太子妃娘娘,也早早为发洪水做了准备的。粥棚,施粥的食材,人手,都做好准备了。”
康景善愈发惊讶:“佳儿?难怪最近这两个月,她看起来如此忙碌。”
康帝就愈发开心了,乐呵呵地看着康景善:“好啊,好啊,太子妃像你娘啊。你母后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能干的。朕本来还担忧,她瓷娃娃似的清冷一个人,会不通俗务。没想到……人不可貌相!”
康景善的内心,就跟地震似的,震撼不休!
原来,康景善对徐晓玲另眼相看,有个不能言说的原因,就是徐晓玲相貌身段,像极了年轻时的皇后。那时在潜邸,康帝还不是太子,国家又混乱不休,康景善跟着母亲过了一段艰苦日子,相依为命。
初识徐晓玲的时候,康景善还不怎么。
直到某次经过徐晓玲的小院,看到她赤着双足坐在树下石凳上做针线,那下颌线的弧度,那不施脂粉的浅淡薄唇,那温柔如水的眼神,宛若母后重回年轻之时。
当时康景善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供给徐晓玲的日常物件,就多了消暑冰块,珍奇果品,一切一切,上上之选。康景善也再没提过让徐晓玲搬出来。
他很清楚这不是男女之情,可也舍不得。
这份小小的情怀,始终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就连徐晓玲也不知道。
如今康帝一句无心之言,宛如一把锤子,把康景善内心深处的某块梦幻般的水晶打破了。
……
翌日。
李泽玉起了床,梳洗罢,到中殿去。先瞧瞧里面动静,鸦雀无声的,遂派人把白芷唤来:“姐姐起来了没?”
白芷回说:“起来了。不过……昨晚殿下彻夜不回。现在姑娘心情就有些闷闷不乐。二姑娘您来得正好,跟姑娘一块儿吃早饭,消遣消遣吧。”
康景善彻夜不回?
怎么回事?
李泽玉纳闷不已,当即抬脚往屋子里走。
“二姑娘来了。”张嬷嬷亲自上前给李泽玉打帘子,堆起笑靥,“二姑娘来跟姑娘一起用早饭?”
李泽玉一边往里走,一边说:“是啊。来蹭你们的好早饭。上次来吃过的羊奶酥很好吃,这次还有没有?”
张嬷嬷有些刻意地提高声音,努力搅动气氛:“有呢有呢,二姑娘爱吃,这边多的是,管够!今儿加了新鲜莲子冰糖拌上,更爽口。”
李泽玉配合:“张嬷嬷待我最好了。姐姐有您在身旁伺候,一定顺顺利利,给我生个大胖姨甥。”
五更,天麻麻亮,康景善一脸疲乏地回到外书房。
正打算凑合一晚,次日好好的哄哄李泽佳。
外头飞进来一只夜鸽子。
“咕咕咕咕……”
康景善抽出那二指宽的条子一看,变了脸色。麻溜利索披了外衣,叫人:“夏公公。”
“在。”
“备马。我要出城!这封信,你亲自交给蓝大人!”
“是!”
盛夏暴雨,水面连涨。
京城上首的灞河,决堤了!!!
“真是日防夜防,意外难防。”
“哪怕早早地派了河工,备了沙袋,加固了河堤。终究还是敌不过老天爷有心为难,连续下了三天大雨,灞河冲垮了。”工部尚书满脑门子大汗淋漓的,对康景善汇报。
康景善道:“陛下有何授意?”
工部尚书答不上来,回答他的,是刚刚赶来的蓝徽,他说:“陛下就一句话——太子看着办。”
在场数位大臣,俱是倒吸一口凉气!!
康帝这是要彻底考验太子一回了!!
康景善倒一脸平静为常,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先到决堤河段去吧。那个村子,孤先前巡河曾经到过,是叫卧牛村?在灞河反弓位,又是悬河,决堤算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了!”
听他一口说出决堤点的地名、特征、原因,众大臣俱是服气。众人齐道:“既是如此,筹备车马,往决堤河段先去吧。”
蓝徽又道:“适才又收到一报,新筑的二级堤如今拦住了汹涌河水。尚有转圜之机。为免引起百姓恐慌,如今决堤之事,先行保密。仅这屋子里的诸位知道即可。各位向家人报备行踪的时候,须当严守秘密,不可走漏风声。”
众人纷纷跪下,磕头回应。
康景善踌躇道:“蓝徽,太子妃今日日间才刚查出有孕。孤出了一点波折,至今尚未回家与她见面……不如现在修书一封,跟她说明?”
蓝徽摆了摆手:“不可。殿下,此事事关重大。既已要求臣工们守口如瓶,自己该当以身作则才是。”
“这……好吧。”康景善终究还是采纳了蓝徽的建议。
他说:“大家分头准备,一个时辰之后,玄武门汇合。”
大家散去之后,从墙角后面,转出一个高大身影——康帝。
康景善和蓝徽上前见礼。康帝满意地对康景善说:“你果真是有长进了。这件事,父皇就不管了,彻底交给你办。”
康景善眼底闪过喜色,腰肢弯的角度愈发深了,“是。”
他又对蓝徽道:“老师,没想到两个月之前你提醒我的,今年雨水多,要防止决堤洪水,竟说中了。幸亏当时我听了你的劝,力排众议,一直要求父皇拨款拨人,修筑二级堤。如今大堤决口,尚有二级堤缓冲。”
蓝徽道:“不敢当。”
康帝也看向蓝徽:“蓝爱卿,朕只以为你当年游走江湖,快意恩仇,于人情世故上大有作为。没想到竟也懂得预判天象这种奇技?”
蓝徽就笑了,道:“陛下谬赞。实不相瞒,是微臣的未婚妻事先发出的预警。”
康帝、康景善很惊讶,异口同声:“李泽玉?”
康帝乐了:“那小姑娘,又白又懒,一脸闲散呆傻的模样,怎么会提前几个月知道会发洪水?”
蓝徽摇头:“微臣不知。但她平日总爱捧着书本子看,兴许是在书本上知道了什么奇怪但是有用的知识也说不定。——比如说,这次?不光是微臣,僭越一句,太子妃娘娘,也早早为发洪水做了准备的。粥棚,施粥的食材,人手,都做好准备了。”
康景善愈发惊讶:“佳儿?难怪最近这两个月,她看起来如此忙碌。”
康帝就愈发开心了,乐呵呵地看着康景善:“好啊,好啊,太子妃像你娘啊。你母后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能干的。朕本来还担忧,她瓷娃娃似的清冷一个人,会不通俗务。没想到……人不可貌相!”
康景善的内心,就跟地震似的,震撼不休!
原来,康景善对徐晓玲另眼相看,有个不能言说的原因,就是徐晓玲相貌身段,像极了年轻时的皇后。那时在潜邸,康帝还不是太子,国家又混乱不休,康景善跟着母亲过了一段艰苦日子,相依为命。
初识徐晓玲的时候,康景善还不怎么。
直到某次经过徐晓玲的小院,看到她赤着双足坐在树下石凳上做针线,那下颌线的弧度,那不施脂粉的浅淡薄唇,那温柔如水的眼神,宛若母后重回年轻之时。
当时康景善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供给徐晓玲的日常物件,就多了消暑冰块,珍奇果品,一切一切,上上之选。康景善也再没提过让徐晓玲搬出来。
他很清楚这不是男女之情,可也舍不得。
这份小小的情怀,始终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就连徐晓玲也不知道。
如今康帝一句无心之言,宛如一把锤子,把康景善内心深处的某块梦幻般的水晶打破了。
……
翌日。
李泽玉起了床,梳洗罢,到中殿去。先瞧瞧里面动静,鸦雀无声的,遂派人把白芷唤来:“姐姐起来了没?”
白芷回说:“起来了。不过……昨晚殿下彻夜不回。现在姑娘心情就有些闷闷不乐。二姑娘您来得正好,跟姑娘一块儿吃早饭,消遣消遣吧。”
康景善彻夜不回?
怎么回事?
李泽玉纳闷不已,当即抬脚往屋子里走。
“二姑娘来了。”张嬷嬷亲自上前给李泽玉打帘子,堆起笑靥,“二姑娘来跟姑娘一起用早饭?”
李泽玉一边往里走,一边说:“是啊。来蹭你们的好早饭。上次来吃过的羊奶酥很好吃,这次还有没有?”
张嬷嬷有些刻意地提高声音,努力搅动气氛:“有呢有呢,二姑娘爱吃,这边多的是,管够!今儿加了新鲜莲子冰糖拌上,更爽口。”
李泽玉配合:“张嬷嬷待我最好了。姐姐有您在身旁伺候,一定顺顺利利,给我生个大胖姨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