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萍末起微澜-《空境镜空》

  晨光熹微中,罗云净早早来到资委会办公室。昨夜与肖玉卿的会面让他心绪难平,主力红军突围成功渡过金沙江的消息如同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他刚在办公桌前坐定,秘书就送来一份加急文件。这是一份关于湘黔边境军用物资运输的特别申请,申请单位标注的是军政部特批,需要技术审核科在半小时内完成签核。

  罗云净心中一动,想起昨夜肖玉卿提到的重要物资。他仔细翻阅文件,发现这是一批标注为通讯器材的物资,目的地是湘西某地。文件上的技术参数看似合规,但细看之下,几个关键指标都被刻意模糊处理。

  这么着急?他抬头问秘书。

  兵工署刚才来电催促,说是前线急需。

  罗云净沉吟片刻,提起笔在审核意见栏写道:经查,该批物资频率范围超出常规通讯设备标准,建议补充详细技术说明及使用单位资质证明。

  他将文件交还秘书:按程序办理。

  秘书面露难色:罗科长,这可是兵工署特批的......

  正因为是特批,才更要谨慎。罗云净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若是出了纰漏,你我都担待不起。

  秘书只得拿着文件退下。

  不出所料,半小时后,郑股长怒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罗科长,你这是什么意思?前线等着这批物资,你却在这里咬文嚼字!

  罗云净不慌不忙地取出《技术审核管理办法》:郑股长,规章第17条明确规定,特殊频段设备必须提供完整技术档案。若是普通通讯器材,何须动用特批渠道?

  郑股长一时语塞,脸色涨得通红。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罗云净接起电话,是陈兆谦亲自打来的。

  云净,兵工署那份文件我看到了。陈兆谦的声音透着几分赞许,你做得对。现在是非常时期,更要按章办事。我已经让秘书处备案,以后所有特批文件都必须经过技术审核。

  多谢主任支持。

  挂断电话,郑股长已经变了脸色,讪讪地退出办公室。

  傍晚下班后,罗云净先去了罗氏洋行,准备让交通员传消息给肖玉卿。年轻伙计见他来了,低声告诉他肖玉卿在巷后密室。

  你怎么来了?肖玉卿正在密室里翻看一份文件。

  罗云净将兵工署的事说了。

  肖玉卿肯定了他的应对,你做得很好,既没有直接放行引起怀疑,也没有完全卡住。家里已经收到消息,会安排接应。

  接下来该怎么做?

  三天后,兵工署会重新递交这份文件。届时手续会补全,你要做的就是顺势批准。肖玉卿递过一份新的文件,这是他们准备好的补充材料,你提前熟悉一下。

  罗云净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这份补充材料做得天衣无缝,既解释了特殊频率的军事用途,又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参数,甚至连使用单位的资质证明都一应俱全。

  看来他们早有准备。

  这条线路家里经营已久,只是需要你这个的印章。肖玉卿微微一笑,记住,你现在要做的是查漏补缺,而不是。在敌人眼里,你越是一丝不苟,他们越会想方设法把材料做得完美。

  罗云净会意点头。

  回到寓所,罗明元正在客厅里看报,见他回来,放下报纸问道:今天兵工署的人没再为难你吧?

  没有。陈世伯出面说了话,他们不敢再造次。

  罗明元满意地点头:这就好。记住,在官场上,有时候退一步不是软弱,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沈淑兰端着一盘水果走过来:你们父子俩别光顾着说话,云净,快来尝尝新到的水蜜桃。

  罗云净接过母亲递来的桃子,忽然想起什么:父亲,洋行最近生意如何?

  还不错。你介绍的那几个伙计都很能干,特别是那个叫阿旺的,做事很是稳妥。罗明元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

  罗云净知道父亲说的是那个交通员,会心一笑。

  三天后,正如肖玉卿所料,兵工署重新递交了那份运输申请。这次的文件完整规范,所有技术参数都符合标准。罗云净仔细核对后,在审核栏签下了符合规定,准予放行。

  签完字的那一刻,他感到一阵轻松。这笔物资将通过他亲手打开的通道,顺利送达需要的人手中。

  然而就在下班前,秘书又送来一份文件。这是一份关于无线电监测车采购的预算申请,申请单位是调查统计局技术处,预算金额高得惊人。

  罗云净仔细翻阅文件,发现这批监测车的性能参数远超常规需求,覆盖频段之广、定位精度之高,明显是针对特定目标。更让他警惕的是,采购清单里还附带了移动干扰设备。

  他想起肖玉卿之前的警告,立即意识到这批设备的危险性。如果让这批监测车投入使用,地下工作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思索片刻,他提笔在审核意见中写道:该批设备技术指标超出常规需求,建议明确具体用途及作战需求,并付专家审查其可行性。

  这个意见既符合程序,又能为家里争取时间。

  下班后,他再次来到罗氏洋行。肖玉卿听完他的汇报,神色凝重:这个消息很重要。这批监测车一旦到位,我们的通讯将面临严重威胁。

  能不能想办法在采购环节做些手脚?

  难度很大。肖玉卿摇头,这次采购,直接由高层督办。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审核程序尽量拖延时间。

  我明白了。

  临走时,肖玉卿突然叫住他:云净,记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时候延缓敌人的行动,就是最大的胜利。

  罗云净郑重地点了点头。

  回寓所的路上,晚风拂面。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既要为同志开辟通道,又要为敌人设置障碍。这道看似平常的审核关口,实则关系着无数人的安危。

  远处传来报童的叫卖声,夜幕下的金陵城华灯初上。在这片璀璨灯火之下,暗流依旧在涌动。

  这天,他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建立中央无线电器材厂的庞大计划书。计划书雄心勃勃,旨在整合国内分散的技术力量,打破外部封锁,实现关键无线电元件的自主生产。项目的发起方背景复杂,既有沪上总办公厅的支持,也隐约可见军政部某些派系的影子,投资数额巨大,技术路线却显得有些激进和冒进。

  罗云净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项目背后,很可能牵扯到高思远派系试图绕过陈兆谦,直接在资委会体系内布局的企图。他仔细研读着技术细节,眉头越皱越紧。计划书中对核心工艺的难度、原材料供应、以及技术人才的储备,都采取了乐观甚至模糊的处理方式,诸多关键环节语焉不详,却要求巨额的前期投入和极高的优先级别。

  计划书轻描淡写地提及需要“高性能振荡回路元件”与“稳定度极高的绝缘材料”,他深知这其中门道。且不说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欧美几家公司手中,价格高昂且对华夏禁运;单是制造高级真空管和可变电容器所需的优质云母片和特种高频瓷料,国内就无厂能造,全赖进口。

  而且计划书中竟将用于电力绝缘的普通电瓷,与制造高级无线电元件所需的高频性能混为一谈。甚至引用实业部汪璠试制电瓷的成功作为技术可行的依据。 殊不知,汪璠试制的是电线杆上的绝缘子,其介质损耗极高,根本无法满足高频电路的稳定需求。连基础材料的概念都如此混淆不清,这份计划书的真实性,实在令人怀疑。

  他拿起红笔,在计划书的空白处逐一标注出存疑之处。

  他知道,直接否决这个背景深厚的项目,必将引发轩然大波。但若放行,无异于将巨额国帑投入这样一个巧立名目、欺世盗名的无底洞,更会助长某些人绕过正常程序、盲目追求的风气。

  沉思良久,他起草了一份极其详尽的《技术可行性初评意见》。意见书中,他首先肯定了项目立意之高远,符合国防急需,随后话锋一转,以严谨的技术语言,条分缕析地罗列了计划书中存在的数十项技术风险与不确定性。他并未直接给出或不通过的结论,而是建议提请组建由会内外资深专家构成的联合评审组,对上述关键技术节点进行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深化论证与现场勘验,并依据论证结果,分阶段、有条件核准预算。

  这是一招字诀,既未直接触碰发起方的逆鳞,又将项目的最终命运交给了客观的技术评审和时间检验。他将这份意见书作为科室的正式文件,按程序呈报给了署里,并特意抄呈给了陈兆谦。

  文件送出的第二天,胡为缮从沪上打来了电话,语气罕见地带着一丝焦灼:云净,那份无线电厂的意见书我看过了,是不是……太谨慎了些?这个项目,上面催得很紧啊。

  罗云净心中明了,胡为缮身处沪上,承受的压力更大。他恭敬而坚定地回应:胡局长,非是云净刻意谨慎,实因此项目牵涉太广,技术门槛极高。若仓促上马,一旦中途遇阻,不仅巨额投入付诸东流,更会打击各方对我会技术管理能力的信心。稳妥起见,深入论证实属必要。这也是对项目本身,以及对您和委员会声誉负责。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胡为缮最终叹了口气:你说得也有道理。好吧,就按你的意见,先组织论证。不过,专家人选要把好关,时间也要抓紧。

  是,局长放心,云净明白。

  挂断电话,罗云净知道,第一关算是过去了。但更大的压力,必然还在后面。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他刚走出资委会大门,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悄无声息地滑到他身边停下。车窗降下,露出一张带着金丝眼镜、笑容和煦的脸——正是之前在舞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沪上来的张科长。

  罗科长,下值了?真是巧遇。张科长推开车门,热情地招呼,相请不如偶遇,一起吃个便饭?我知道附近新开了一家淮扬菜馆,味道极正宗。

  罗云净心中警铃大作,这位张科长是沪上总办公厅的红人,与高思远关系密切,此刻出现,绝非那么简单。他面上不动声色,婉拒道:张科长好意心领了。只是今晚家中已有安排,实在不便。

  家宴?张科长笑容不变,目光却锐利了几分,罗科长至孝,令人钦佩。不过,有些饭局,推掉了,恐怕会错过一些重要的……风声。他刻意压低了声音,关于那个无线电厂项目,以及……一些可能对罗科长不利的传闻,难道罗科长就一点也不关心吗?

  这是赤裸裸的利诱与威胁了。罗云净心念电转,若断然拒绝,等于彻底撕破脸,也堵死了获取信息的渠道;若答应前往,则无异于羊入虎口,不知对方设下了怎样的陷阱。

  他略一沉吟,做出了决断:既然张科长盛情,又有要事相告,云净若再推辞,便是不近人情了。只是家中已备饭,需先回去告知一声。请张科长告知地点,云净稍后自行前往如何?

  他既要赴约,就不能让对方完全掌控节奏和地点。

  张科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罗科长果然爽快!就在新街口的醉仙楼,雅间我已经订好了,听雨轩,恭候大驾。

  回到寓所,罗云净并未向罗明元提及具体事宜,只说是同僚小聚。他换了一身半旧的灰布长衫,刻意未做过多修饰。

  醉仙楼是金陵有名的馆子,装修雅致,价格不菲。罗云净在茶房的引导下走进听雨轩,只见里面除了张科长,还有两位陌生的男子。一位身着考究西装,手指上戴着一枚硕大的翡翠戒指,像是商贾模样;另一位则穿着半旧的中山装,神色精明,目光闪烁。

  罗科长来了!快请坐!张科长热情地起身相迎,为罗云净介绍,这位是兴华贸易公司的刘经理,这位是《金陵新报》的孙主笔,都是自己人。

  寒暄落座,酒菜上齐。张科长绝口不提公事,只是频频劝酒,谈论风花雪月,市井趣闻。那位刘经理和孙主笔也在一旁附和,气氛看似热烈融洽。

  酒过三巡,张科长终于切入正题,他叹了口气,看似推心置腹地对罗云净说:云净老弟啊,老哥我虚长几岁,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科长请讲。罗云净放下筷子,做出倾听状。

  你在审核科那个位置,权柄是不小,可也得罪了不少人啊。张科长压低声音,就说那个无线电厂项目,你知道背后是谁在推动吗?那可是通了天的关系!你这一纸报告打上去,要求什么论证,不知道挡了多少人的路,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那位刘经理接口道:是啊,罗科长。这年头,做事不能太认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好过。

  孙主笔则晃着酒杯,语带玄机:罗科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可这官场之上,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人脉和眼光。听说最近委员会内部,对金陵这边审核过严、效率低下的抱怨可不少,沪上那边,已经有人在酝酿调整架构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软硬兼施,意图再明显不过:要么在无线电厂项目上高抬贵手,融入他们的圈子;要么,就准备面对来自沪上方面的和不明势力的打压。

  罗云净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心中却是一片冰冷。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开口:多谢三位兄长提点。云净年轻识浅,只知道在其位,谋其政。审核科的职责,是依据章程和技术标准,确保项目稳妥可行,避免国家资源虚耗。无线电厂项目意义重大,正因如此,才更需要谨慎。若因程序严谨而得罪了人,云净也无话可说。至于架构调整……非云净所能置喙,唯有恪尽职守,问心无愧而已。

  他这番话,语气平和,却立场鲜明,毫无转圜余地。

  张科长脸上的笑容终于挂不住了,他放下酒杯,冷冷道:罗科长,话不要说得太满。这金陵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些路走窄了,可就回不了头了。

  张科长提醒的是。罗云净站起身,拱了拱手,天色已晚,家中还有事,恕云净先行告退。今晚多谢款待。

  他不再看三人难看的脸色,转身径直离开了听雨轩。走出醉仙楼,寒冷的夜风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他知道,今晚之后,他与沪上那边某些势力的矛盾,已经彻底摆上了台面。

  回到寓所书房,他立即将今晚的经过,以及张科长等人的威胁话语,用密语简要记录了下来,藏入隐秘处。他需要让肖玉卿知道,敌人正在从技术审核这个环节寻求突破,并且可能动用更高层级的力量进行施压和构陷。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他这道看似稳固的闸门,已然感受到了越来越强劲的暗流冲击。前路,注定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