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秋意又深了一层,梧桐叶大片凋落,铺满街道,被车轮碾过时发出沙沙的脆响,更添几分萧瑟。技术研究室内,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
首批五十套测距仪的成功交付与前线反馈回来的嘉许,如同给整个项目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廖永兴整日红光满面,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罗云净作为核心功臣,声望在研究所内一时无两。就连之前因申城风波而偶尔流露探究目光的同事,此刻见到他也更多是真诚的敬佩与热络。
然而,罗云净心底那根弦却从未放松。他知道,眼前的繁盛如同秋日暖阳,美好却短暂,潜藏的寒意随时可能袭来。他越发谨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第二批一百套测距仪的量产督导中,几乎以厂为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核对数据、检查工艺、解决突发问题,表现出的专注与苛刻甚至超过了以往。
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投入,不仅确保了生产进度与质量,更在无形中为他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所有人都看到,罗工程师眼里只有技术和生产,心无旁骛。任何试图从工作态度上质疑他的声音,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日,他正在车间与刘股长讨论一个轴承座散热改良方案,秘书匆匆跑来:“罗工,廖总工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本部派来的调查人员,您快去办公室一趟。”
刘股长等人脸上顿时露出担忧之色。罗云净面色平静,放下手中的图纸,对刘股长点点头:“按我们刚才议定的方案先做试样,我回来验收。”
他脱下工装,仔细挂好,又就着厂区公用的水龙头洗了把脸,擦干手,这才不疾不徐地朝办公楼走去。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与廖永兴同来的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面色严肃的中年官员,身后跟着一名年轻些的随从,两人神情冷峻。廖永兴正陪着笑,额角却隐隐见汗。
云净,你来了。廖永兴连忙介绍,这位是本部派来的调查专员张专员。张专员,这就是我们研究室的顶梁柱,罗云净工程师。
张专员打量了罗云净一眼,目光锐利,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罗工程师,真是年轻有为啊。我们有些情况需要你配合了解,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罗云净被带走隔离审查。技术研究室的项目再次陷入停滞,廖永兴的力保在程序正义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他被带往一处秘密地点,安置在二楼尽头的一个房间。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窗户也从外面被钉死了。
审查持续了四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前来问话,有时是张专员亲自来,有时是他的随从,还有两次是陌生面孔。问题围绕着他在沪上的经历、与舅舅沈国钧的关系、在技术研究室的工作细节,甚至细致到某个周末他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
罗云净始终保持镇定。对技术相关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展现出专业素养;对个人经历的问题,他谨慎回答,既不回避也不多言。每个夜晚,当房间里只剩他一人时,他会仔细回想白天的每一句问答,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第三天下午,张专员亲自前来,将一叠材料放在桌上:罗工程师,在沪上逗留期间,除了你舅舅和那位林秘书,你可还接触过别人?
罗云净面色平静:没有,我办理完借调手续,拿着光学仪器模块就返回金陵了。
那么你舅舅沈国钧的事情,你了解多少?张专员的目光如炬。
舅舅在央行任职,我从事技术工作,领域不同,我舅舅很少与我谈及工作上的事。罗云谨慎地回答,而且,这次去沪上借调光学仪器模块,是我回国后第一次见到我舅舅。
第四天早上,问话的气氛明显缓和。前来问话的年轻官员甚至给他带来了一份当天的报纸。罗工程师,你的情况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出于程序需要,还得请你再耐心等待一下。
当天傍晚,廖永兴亲自来接他。云净,委屈你了!都查清楚了,完全是一场误会!廖永兴握着他的手,语气中带着歉意和欣慰,都是申城那边的事情牵连的,现在水落石出了,与你毫无干系!
罗云净只是淡淡一笑:让廖总工费心了。第二批测距仪的生产进度耽误不得,我明天就回车间。
廖永兴脸上欣慰之余,却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欲言又止。罗云净敏锐地察觉到,开口问道:“廖工,还有什么事吗?”
廖永兴叹了口气,压低声音:“你调往筹备处的调令……被撤回了。”
罗云净心里一松,笑着说:“廖工,我更愿意留在研究室。”
廖永兴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动容。他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时百感交集。他猛地伸出手,重重地拍在罗云净的胳膊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好!好小子!好!太好了!这话可是你说的!可不许反悔!”
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你可是不知道,为这个事我憋闷多久了!上面一张纸就要调走我的顶梁柱,我这心里……唉!现在好了!什么筹备处,不去也罢!就在这儿干!咱们爷俩一起,还能搞出更多名堂来!”
罗云净回到兵工厂,仿佛一切未曾发生,立刻重新投入工作。那份沉稳镇定,让原本有些人心浮动的工人们也迅速安下心来。只是偶尔在无人处,他的眼中才会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当晚,他接到一个意外来电。是陈兆谦府上的管家打来的,语气客气,只说陈先生邀他明日傍晚过府一叙,“尝尝新到的龙井”。
罗云净心中一动,立刻应下。
挂断电话后,他站在客厅窗前良久,思考着这次邀请背后的深意。
次日下午,他提前结束工作,仔细收拾妥当,驾车前往宁海路。
陈公馆依旧幽静,陈兆谦在书房接待了他,神色比电话里显得更为舒缓。
云净来了,坐。陈兆谦亲手沏茶,动作优雅从容,碧绿的龙井在白瓷杯中舒展,香气氤氲,听说你被隔离审查了?他们没为难你吧?
劳世伯挂心,本部也只是例行公事,已调查清楚了。罗云净谨慎回答,双手接过茶杯,感受着温热的触感。
陈兆谦点点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沪上那边,热闹得很呐。几条小鱼小虾落了网,水搅浑了,反而让有些人看清了深浅。”他轻轻吹着茶沫,似是不经意地道,“对你舅舅的调查结束了。虽然位置不保,但人总归没事,说不定,经此一遭,还能更进一步。”
罗云净心中巨震,面上却不敢过分显露,只是适当地露出欣慰之色:“那真是万幸,多谢世伯关怀。”
“嗯,你舅舅是个人才,党国需要他这等熟悉业务又懂得拿捏分寸的人。”陈兆谦话锋一转,目光落在罗云净身上,“至于你,云净,既然你这边已调查清楚了,与你无干,你就踏踏实实待在研究室。至于筹备处.....那边水也不浅,不去也罢。你这样的专业人才,在哪里都能站稳脚跟。有我看着,没人能轻易动你。”
这番话,几乎是明确的保证。罗云净立刻起身,郑重行礼:“云净明白。定不负世伯期望。”
离开陈公馆时,华灯初上。罗云净坐进车里,却没有立刻发动。陈兆谦的话在他脑中回荡。舅舅转危为安,甚至可能因势利导,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压在他心头最重的一块巨石似乎移开了。
但他并未感到完全的轻松。陈兆谦的庇护清晰而有力,却也意味着他将来更深地绑在这条船上。
他深吸一口气,发动了汽车。无论如何,事情暂时是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罗云净几乎长在了兵工厂。他比以往更加严格,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工人们私下玩笑说,罗工的眼睛比那测距仪还亮,什么都瞒不过他。第二批一百套测距仪,就在这种极致追求下,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挑剔的质量,提前两天完成了全部组装调试。
验收那天,廖永兴亲自带队,本部也派了专员前来。测试数据完美,甚至优于首批。廖永兴激动得连连拍打罗云净的肩膀,本部的专员也面露赞赏。
看着整齐排列、即将启运的装备,罗云净站在车间门口,夕阳的金辉洒在他身上。
风暴未歇,只是暂时绕开了他。而他也已不再是那个仅会埋头于图纸的工程师。
回到寓所,罗云净接到了舅舅沈国钧从沪上打来的长途电话。线路杂音沙沙,但沈国钧的声音却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疲惫与平静。
云净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熟悉的温厚,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沧桑,我没事了。调去经济研究署,算是离开了风口浪尖,也是个能做些实事的清静地方。
沈国钧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这次的事情,说来也是侥幸。调查过程中,反倒揪出了几个真正的大问题。我在这个位置上这些年,太过专注于业务,对身边的人事确实疏于防范...这次也算是个教训。
舅舅平安就好。罗云净轻声道,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是啊,总算...总算是有惊无险。沈国钧叹了口气,语气转而严肃,你自己在金陵,一切小心。务必谨言慎行,但也不必过分畏缩,你的才干就是最大的护身符。记住,无论到哪里,都要保持专业的水准和操守。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柔和了些:你父亲那边,我已打过电话,让他不必再日夜悬心。你母亲这些日子担心得睡不好,现在总算能安心了。你好好的,就是对你母亲和你父亲最好的回报,保重!
舅舅也请多保重。罗云净轻声回应,听到电话那端传来轻微的咳嗽声,您的咳嗽又犯了吗?记得按时吃药。
老毛病了,不碍事。沈国钧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到了新地方,我会继续关注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说不定哪天,咱们舅甥二人还能在事业上有所交集。
听着舅舅的话,罗云净心中最后一丝悬荡也稍稍落下。他知道,这场席卷沪上的风暴,对于沈家而言,算是暂时过去了。但挂断电话后,他站在电话旁良久,思考着舅舅话语中那些未尽之意和深藏的嘱托。
数日后,来自参谋本部的正式调令与嘉奖令抵达沪上。调令明确要求“肖玉卿专员即日结束在沪工作,返回金陵本部”。嘉奖令则表彰他在“专项工作中的突出表现”。
同抵达的还有曹彦达通过绝密渠道传来的消息,是关于沈国钧的最终处理结果:
“中央银行业务部总经理沈国钧,督导不力,负有失察之责,但个人操守无亏,即日解除现职,调往经济研究署。”
肖玉卿的目光首先落在自己的调令上,神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旋即,他拿起了那份密信,看到“沈国钧......即日解除现职,调往经济研究署。”时,他的手指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一下,沈国钧没事,也就意味着那个年轻人大概率也安然度过了风波。
肖玉卿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甚至涌起一股强烈的宽慰。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低声道:“……没事就好。”
这几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却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对救命恩人安然无恙的庆幸,有对背后权力博弈的了然,也有一丝莫名的怅惘。那个冷静聪慧、带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年轻人,终究还是被卷入了洪流。
就在这看似一切尘埃落定、各方势力达到微妙平衡的时候,肖玉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表面的风暴过去了,但水下的暗流更急,但好歹也斩断了他们一些触手。”肖玉卿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他瘦削的面庞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深刻。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志:“就重建金陵小组的问题,上级指示,利用当前注意力被引开的时机,立即着手在金陵重建更严密、更具韧性的联络站。
“你的意思是?”一位老同志问道。
“不能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金陵的教训必须吸取。单一的联络渠道太过脆弱,樵夫同志上次被迫启用暗线才送出情报,至今生死未卜,也险些造成更大损失,就是因为我们内部的传递渠道不够畅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多线并行,单线联系,互为备份。”肖玉卿斩钉截铁地说,“建立至少三条以上互不知情的交通线,每条线都有独立的联络点和应急方案。确保任何一条线被破坏,都不会危及整体,任何一份情报,都有至少两种方式可以送出。”
“这将需要大量可靠的人手和严密的组织。”
“所以,这项工作必须立刻开始。”肖玉卿的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虎踞龙盘、却同样暗流汹涌的金陵城。“我们必须比敌人更快,更隐蔽。决不能再让我们的同志,因为送不出一份情报而陷入绝境。”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这话既是对同志们说,也像是在对自己强调:“我离开后,沪上这边的工作由老张负责。一切照旧,但要更加警惕。 最近几次行动表明,敌人的监控网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密复杂得多。每个人都要做好最充分的安全措施,记住,保护自己,就是保护组织,保护我们未来的每一次‘重逢’。”
“重逢”二字他说得很轻,却意味深长。会议在寂静中结束,新的指令和火种,随着散去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渗入沪上的夜色之中。
肖玉卿独自留在房内,仔细销毁了会议记录,他的动作机械而精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知道,真正的斗争从未停止,只是转入了更深处。而他们,必须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坚韧、更加隐蔽。夜色渐深,他吹灭油灯,融入夜色之中,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
首批五十套测距仪的成功交付与前线反馈回来的嘉许,如同给整个项目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廖永兴整日红光满面,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罗云净作为核心功臣,声望在研究所内一时无两。就连之前因申城风波而偶尔流露探究目光的同事,此刻见到他也更多是真诚的敬佩与热络。
然而,罗云净心底那根弦却从未放松。他知道,眼前的繁盛如同秋日暖阳,美好却短暂,潜藏的寒意随时可能袭来。他越发谨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第二批一百套测距仪的量产督导中,几乎以厂为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核对数据、检查工艺、解决突发问题,表现出的专注与苛刻甚至超过了以往。
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投入,不仅确保了生产进度与质量,更在无形中为他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所有人都看到,罗工程师眼里只有技术和生产,心无旁骛。任何试图从工作态度上质疑他的声音,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日,他正在车间与刘股长讨论一个轴承座散热改良方案,秘书匆匆跑来:“罗工,廖总工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本部派来的调查人员,您快去办公室一趟。”
刘股长等人脸上顿时露出担忧之色。罗云净面色平静,放下手中的图纸,对刘股长点点头:“按我们刚才议定的方案先做试样,我回来验收。”
他脱下工装,仔细挂好,又就着厂区公用的水龙头洗了把脸,擦干手,这才不疾不徐地朝办公楼走去。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与廖永兴同来的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面色严肃的中年官员,身后跟着一名年轻些的随从,两人神情冷峻。廖永兴正陪着笑,额角却隐隐见汗。
云净,你来了。廖永兴连忙介绍,这位是本部派来的调查专员张专员。张专员,这就是我们研究室的顶梁柱,罗云净工程师。
张专员打量了罗云净一眼,目光锐利,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罗工程师,真是年轻有为啊。我们有些情况需要你配合了解,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罗云净被带走隔离审查。技术研究室的项目再次陷入停滞,廖永兴的力保在程序正义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他被带往一处秘密地点,安置在二楼尽头的一个房间。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窗户也从外面被钉死了。
审查持续了四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前来问话,有时是张专员亲自来,有时是他的随从,还有两次是陌生面孔。问题围绕着他在沪上的经历、与舅舅沈国钧的关系、在技术研究室的工作细节,甚至细致到某个周末他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
罗云净始终保持镇定。对技术相关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展现出专业素养;对个人经历的问题,他谨慎回答,既不回避也不多言。每个夜晚,当房间里只剩他一人时,他会仔细回想白天的每一句问答,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第三天下午,张专员亲自前来,将一叠材料放在桌上:罗工程师,在沪上逗留期间,除了你舅舅和那位林秘书,你可还接触过别人?
罗云净面色平静:没有,我办理完借调手续,拿着光学仪器模块就返回金陵了。
那么你舅舅沈国钧的事情,你了解多少?张专员的目光如炬。
舅舅在央行任职,我从事技术工作,领域不同,我舅舅很少与我谈及工作上的事。罗云谨慎地回答,而且,这次去沪上借调光学仪器模块,是我回国后第一次见到我舅舅。
第四天早上,问话的气氛明显缓和。前来问话的年轻官员甚至给他带来了一份当天的报纸。罗工程师,你的情况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出于程序需要,还得请你再耐心等待一下。
当天傍晚,廖永兴亲自来接他。云净,委屈你了!都查清楚了,完全是一场误会!廖永兴握着他的手,语气中带着歉意和欣慰,都是申城那边的事情牵连的,现在水落石出了,与你毫无干系!
罗云净只是淡淡一笑:让廖总工费心了。第二批测距仪的生产进度耽误不得,我明天就回车间。
廖永兴脸上欣慰之余,却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欲言又止。罗云净敏锐地察觉到,开口问道:“廖工,还有什么事吗?”
廖永兴叹了口气,压低声音:“你调往筹备处的调令……被撤回了。”
罗云净心里一松,笑着说:“廖工,我更愿意留在研究室。”
廖永兴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动容。他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时百感交集。他猛地伸出手,重重地拍在罗云净的胳膊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好!好小子!好!太好了!这话可是你说的!可不许反悔!”
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你可是不知道,为这个事我憋闷多久了!上面一张纸就要调走我的顶梁柱,我这心里……唉!现在好了!什么筹备处,不去也罢!就在这儿干!咱们爷俩一起,还能搞出更多名堂来!”
罗云净回到兵工厂,仿佛一切未曾发生,立刻重新投入工作。那份沉稳镇定,让原本有些人心浮动的工人们也迅速安下心来。只是偶尔在无人处,他的眼中才会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当晚,他接到一个意外来电。是陈兆谦府上的管家打来的,语气客气,只说陈先生邀他明日傍晚过府一叙,“尝尝新到的龙井”。
罗云净心中一动,立刻应下。
挂断电话后,他站在客厅窗前良久,思考着这次邀请背后的深意。
次日下午,他提前结束工作,仔细收拾妥当,驾车前往宁海路。
陈公馆依旧幽静,陈兆谦在书房接待了他,神色比电话里显得更为舒缓。
云净来了,坐。陈兆谦亲手沏茶,动作优雅从容,碧绿的龙井在白瓷杯中舒展,香气氤氲,听说你被隔离审查了?他们没为难你吧?
劳世伯挂心,本部也只是例行公事,已调查清楚了。罗云净谨慎回答,双手接过茶杯,感受着温热的触感。
陈兆谦点点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沪上那边,热闹得很呐。几条小鱼小虾落了网,水搅浑了,反而让有些人看清了深浅。”他轻轻吹着茶沫,似是不经意地道,“对你舅舅的调查结束了。虽然位置不保,但人总归没事,说不定,经此一遭,还能更进一步。”
罗云净心中巨震,面上却不敢过分显露,只是适当地露出欣慰之色:“那真是万幸,多谢世伯关怀。”
“嗯,你舅舅是个人才,党国需要他这等熟悉业务又懂得拿捏分寸的人。”陈兆谦话锋一转,目光落在罗云净身上,“至于你,云净,既然你这边已调查清楚了,与你无干,你就踏踏实实待在研究室。至于筹备处.....那边水也不浅,不去也罢。你这样的专业人才,在哪里都能站稳脚跟。有我看着,没人能轻易动你。”
这番话,几乎是明确的保证。罗云净立刻起身,郑重行礼:“云净明白。定不负世伯期望。”
离开陈公馆时,华灯初上。罗云净坐进车里,却没有立刻发动。陈兆谦的话在他脑中回荡。舅舅转危为安,甚至可能因势利导,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压在他心头最重的一块巨石似乎移开了。
但他并未感到完全的轻松。陈兆谦的庇护清晰而有力,却也意味着他将来更深地绑在这条船上。
他深吸一口气,发动了汽车。无论如何,事情暂时是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罗云净几乎长在了兵工厂。他比以往更加严格,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工人们私下玩笑说,罗工的眼睛比那测距仪还亮,什么都瞒不过他。第二批一百套测距仪,就在这种极致追求下,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挑剔的质量,提前两天完成了全部组装调试。
验收那天,廖永兴亲自带队,本部也派了专员前来。测试数据完美,甚至优于首批。廖永兴激动得连连拍打罗云净的肩膀,本部的专员也面露赞赏。
看着整齐排列、即将启运的装备,罗云净站在车间门口,夕阳的金辉洒在他身上。
风暴未歇,只是暂时绕开了他。而他也已不再是那个仅会埋头于图纸的工程师。
回到寓所,罗云净接到了舅舅沈国钧从沪上打来的长途电话。线路杂音沙沙,但沈国钧的声音却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疲惫与平静。
云净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熟悉的温厚,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沧桑,我没事了。调去经济研究署,算是离开了风口浪尖,也是个能做些实事的清静地方。
沈国钧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这次的事情,说来也是侥幸。调查过程中,反倒揪出了几个真正的大问题。我在这个位置上这些年,太过专注于业务,对身边的人事确实疏于防范...这次也算是个教训。
舅舅平安就好。罗云净轻声道,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是啊,总算...总算是有惊无险。沈国钧叹了口气,语气转而严肃,你自己在金陵,一切小心。务必谨言慎行,但也不必过分畏缩,你的才干就是最大的护身符。记住,无论到哪里,都要保持专业的水准和操守。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柔和了些:你父亲那边,我已打过电话,让他不必再日夜悬心。你母亲这些日子担心得睡不好,现在总算能安心了。你好好的,就是对你母亲和你父亲最好的回报,保重!
舅舅也请多保重。罗云净轻声回应,听到电话那端传来轻微的咳嗽声,您的咳嗽又犯了吗?记得按时吃药。
老毛病了,不碍事。沈国钧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到了新地方,我会继续关注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说不定哪天,咱们舅甥二人还能在事业上有所交集。
听着舅舅的话,罗云净心中最后一丝悬荡也稍稍落下。他知道,这场席卷沪上的风暴,对于沈家而言,算是暂时过去了。但挂断电话后,他站在电话旁良久,思考着舅舅话语中那些未尽之意和深藏的嘱托。
数日后,来自参谋本部的正式调令与嘉奖令抵达沪上。调令明确要求“肖玉卿专员即日结束在沪工作,返回金陵本部”。嘉奖令则表彰他在“专项工作中的突出表现”。
同抵达的还有曹彦达通过绝密渠道传来的消息,是关于沈国钧的最终处理结果:
“中央银行业务部总经理沈国钧,督导不力,负有失察之责,但个人操守无亏,即日解除现职,调往经济研究署。”
肖玉卿的目光首先落在自己的调令上,神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旋即,他拿起了那份密信,看到“沈国钧......即日解除现职,调往经济研究署。”时,他的手指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一下,沈国钧没事,也就意味着那个年轻人大概率也安然度过了风波。
肖玉卿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甚至涌起一股强烈的宽慰。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低声道:“……没事就好。”
这几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却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对救命恩人安然无恙的庆幸,有对背后权力博弈的了然,也有一丝莫名的怅惘。那个冷静聪慧、带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年轻人,终究还是被卷入了洪流。
就在这看似一切尘埃落定、各方势力达到微妙平衡的时候,肖玉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表面的风暴过去了,但水下的暗流更急,但好歹也斩断了他们一些触手。”肖玉卿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他瘦削的面庞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深刻。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志:“就重建金陵小组的问题,上级指示,利用当前注意力被引开的时机,立即着手在金陵重建更严密、更具韧性的联络站。
“你的意思是?”一位老同志问道。
“不能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金陵的教训必须吸取。单一的联络渠道太过脆弱,樵夫同志上次被迫启用暗线才送出情报,至今生死未卜,也险些造成更大损失,就是因为我们内部的传递渠道不够畅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多线并行,单线联系,互为备份。”肖玉卿斩钉截铁地说,“建立至少三条以上互不知情的交通线,每条线都有独立的联络点和应急方案。确保任何一条线被破坏,都不会危及整体,任何一份情报,都有至少两种方式可以送出。”
“这将需要大量可靠的人手和严密的组织。”
“所以,这项工作必须立刻开始。”肖玉卿的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虎踞龙盘、却同样暗流汹涌的金陵城。“我们必须比敌人更快,更隐蔽。决不能再让我们的同志,因为送不出一份情报而陷入绝境。”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这话既是对同志们说,也像是在对自己强调:“我离开后,沪上这边的工作由老张负责。一切照旧,但要更加警惕。 最近几次行动表明,敌人的监控网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密复杂得多。每个人都要做好最充分的安全措施,记住,保护自己,就是保护组织,保护我们未来的每一次‘重逢’。”
“重逢”二字他说得很轻,却意味深长。会议在寂静中结束,新的指令和火种,随着散去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渗入沪上的夜色之中。
肖玉卿独自留在房内,仔细销毁了会议记录,他的动作机械而精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知道,真正的斗争从未停止,只是转入了更深处。而他们,必须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坚韧、更加隐蔽。夜色渐深,他吹灭油灯,融入夜色之中,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